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方幸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9 05:12:11

方幸

        方幸 男,汉族,1953年4月出生于上海市。1984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函授)经济管理专业,在抚顺市造纸厂工作,职务总会计师,会计师。自1974年参加工作以来,在市造纸厂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先后担任材料核算员、主管会计、副科长、科长、总会计师等职务。先后多次被厂和局评为先进个人。曾在《财会信息》杂志上发表《标准成本及其应用》一文,并被市社会科学评委会评为三等奖。

工作及荣誉

  方幸历任福建农业大学农学系副主任(主持)、科研处处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等职务,2008年9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第五届福建省教学名师,挑战杯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获首届亚洲国际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杰出成就奖,现为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术)带头人,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兼任亚洲国际化感作用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和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水稻学组副组长、中国植保学会化感作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生态学”和“作物学”方向专家、《中国农学通报》副主编、《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编委、第6届《应用生态学报》编委、第4届《应用生态学报》常务编委、《生态学杂志》编委、《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委、《福建林学院学报》编委、第2届全国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等。长期从事水稻生理与分子生态学、作物化感作用与生态农业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五年先后主持国家和部省级科研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200多篇(部),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合作,排名第6)、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排名第一3项、排名第二1项)、三等奖2项(排名第二1项、排名第三1项)、申请专利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排名第一1项、第二1项)、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先后指导博硕士研究生100多人、博士后7人。

科研

所属学科

  1.生态学2.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研究方向

  1.作物生理与分子生态学;2.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科研成果

  1.福建省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1997年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排名第六)

  2.水稻旱育稀植增产机理研究与应用,2001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3.福建省主要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应用,2003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4.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2004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5.水稻化感作用的分子生态学研究,2007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6.福建地道药材莲子GAP关键技术研究,2007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7.无公害优质稻米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08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近5年主持的部分课题

  1、“水稻新品种(组合)高效生产与加工技术”(2004-2006),福建省重大项目2004NZ01-4

  2、“水稻化感作用的分子生态学研究”(2002-2006),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2002F012

  3、“富含r-氨基丁酸萌芽米糙米食品的研究开发”(2003-2006)福建省发改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经费010224

  4、“水稻对UV-B辐射胁迫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2006-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103

  5、“氮素营养调控化感水稻抑草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2004-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1028

  6、“水稻对UV-B辐射增强的抗性机制与基因定位”(2002-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10043

  7、稻米重金属污染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2003-2006)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3Y027

  8、“水稻化感作用机制与基因定位研究”(2003-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70068

  9、“强优势杂交稻及其亲本基因差异表达的规律与机制研究”(2008-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41028

  10、“不同供氮条件下水稻强弱势粒灌浆的分子机理研究”(2009-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494

  11、“水稻强弱势粒灌浆差异的分子生态学研究”(2009-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803890006

  12、“Lsi1基因对水稻抗UV-B辐射的调节机制研究”(2010-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1737

  2.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副所长林文雄 林文雄,男,1966年3月出生,博士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8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光电子专业

  1988年保送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

  1994年公派赴美国硅谷开展“高光束质量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研制”课题的国际合作研究

  近年来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5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四项中国授权专利、20项中国受理专利;

  作为第一作者获得2006年第13届运盛青年科技奖,2006年福建省科技奖二等奖;

  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

  近年来共培养博士后1名,研究生2名。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激光工程技术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光辐射安全与激光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兵工学会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激光 》、Chinese Physics Letters、《物理学报》特邀审稿人。

  长期致力于全固态激光、非线性光学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系统集成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主持了国家级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和科研基础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15项科研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先进水平,并在在国内多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中获得了推广、应用,对增强我国在激光高技术领域的实力和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平民方幸: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  

  ——《圣经·利未记》  

  生活在一个城市,行走在喧嚣与宁静之间,我不能遏止自己对西单的喜爱。在图书大厦里捧一本书躲在人潮背后的角落里读着、想着、看着、笑着。举一根长长的、红红的糖葫芦或者香喷喷的老玉米,坐在大蝴蝶下看过往的老人、孩子、男人、女人脸上的笑,脚下的轻松和散漫。听蝴蝶的眼睛、一对圆圆的铜牌在风中沙啦啦地响,像转经轮。广场上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尽情展现,也许不如大剧院的效果,因为没有那里演者与观者的一本正经、装腔作势。演出之余会有来自遥远国度的艺术品向观众兜售,语言不通根本不是问题。随着摩肩接踵的人群向北,在店员此起彼伏的声浪中走进罗宾汉、班尼路、木木秀、真维斯(原谅我不用他们的英文名字,尽管那样更符合部分人的用语习惯),也许会买一件随性的衣服,也许只是看看。 

  相比王府井的过度雕琢、建国门的媚外、阜成门的嘈杂拥挤、公主坟的些微庸俗、北部商圈的过快节奏,西单地区无疑是最北京、最市民的。美国城市规划学家沙里(Eero Saarinen)说:“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让他看看西单,大致可以明了北京的性格:历史、文化、现代、大度、包容、闲散、匆忙。或者用小时侯常用的口号概括:“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人,生而孤独  

  自从被上帝放逐,被母亲放逐,人的灵魂无时不感到孤独。面对自然的冷漠、万物的强大,人更感到自己的渺小羸弱。所以人需要协作,需要交往,需要理解,需要大地和天空的安慰。 

  英国诗人库柏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在疯狂前进的工业经济、信息经济面前,在急剧膨胀的城市中间,蜷缩在钢筋水泥丛林之中,用工业文明、商业规则全副武装的人类常常会被突然袭来的宿命击中。酒吧里的迷醉、迪厅里的狂欢、网络上的游走都不能代替灵魂与上帝的对话,不能代替人类与自然的交流,不能代替真实世界中一个人所能带给另一个人的亲切、温暖和抚慰。 

  一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不能与他人共享,这份好心情就会大打折扣。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就是关禁闭,切断他与外界交流、沟通的一切渠道。除了伟大的哲人和疯子,没有人能够忍受这样的折磨。 

  能够为人类提供与他人、与自然、与上帝交流的场所,就是公共空间。可以是寺庙、教堂,可以是公园、体育馆、电影院,可以是图书馆、文化广场,也可以是乡村的大树底下、大杂院的公用水龙头旁。 

  既为“公共”空间,那么就属于生活其间的每一位市民。它要满足的是市民们的心理需求、实际的沟通、交流、学习需求,要表现的是生活的艺术,而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为政治而艺术。成功者如西单文化广场的市民气息,失败者如平安大街的表演尴尬。 

  城市的记忆  

  记忆于人,无疑是根本的。失却了记忆,人在现实空间中也就迷失了自我。时间的痕迹对一个城市来说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逝者如斯,物是人非。人作为存在的个体,来来去去,留下的痕迹被时光的潮水冲刷,最后留下一些印记,写成一座座城市有形的历史,供后人找寻、凭吊,从而找到延续的方向。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尺度片段被割裂或粉粹,意味着人们(尤其是后人)看不见一座具有完整系统的城市形象,意味着对特定历史区间人们对于城市记忆的心理尺度的撕裂。 

  北京曾经失去的太多太多,人们如今慢慢拾起破碎的片段,试图还原一些模糊的记忆:菖蒲河的重现,先农坛的清理,东便门城墙遗址公园的原貌整修。于是许多老专家有些欣慰了:北京也许会慢慢恢复记忆的吧,在这样快速的“国际化”、“全球化”浪潮中,在四合院频频拆改的推土机轰鸣声中。 

  财富的霸道  

  公者,与私相对,共同的,属于国家或集体的;共者,同,一起。这是新华字典的解释。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种无奈的尴尬:不管我们承不承认,社会阶层都是真实的存在。如果愿意,上一阶层的人可以自由享用下面阶层的公共空间。反过来,下一阶层却不能向上享用不属于他们的公共空间,比如各种会员俱乐部。除非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达了上一阶层。 

  一部《大腕》,让中国的房地产商成了整个社会调侃的对象,“不求最好,但求最贵”成了他们摆脱不了的标签。商人的眼睛自然洞悉现代人心灵的脆弱、精神的疲惫,既要拥有都市的快捷便利、信息盛宴、繁华如梦,又要备受煎熬的身心得到最体贴的关照、最温柔的抚慰。于是,城市里仅有的土地和绿色进入他们的视野,于是公园周边的高档房地产项目拔地而起。紫竹院公园的一位负责人很无奈,昔日远处的西山清晰可见,视野开阔;今天的人济山庄、中海紫金园成了最近的“景观”,须仰视才见。坐在办公室的转椅上转一圈,看到的都是高楼大厦。尽管有历代皇帝的余荫,香山也日渐成为别墅的天下,有合法而理直气壮的,也有没证偷偷摸摸的。曾在网上看到一位爱狗人士的帖子,说他如何如何爱狗如命(注:不是京吧,是各种血统纯正的大型名犬),奈何城里管制甚严,为了给爱狗们一个安全的自由的家,托朋友在香山脚下买了块地,自建别墅,装修已毕,惊闻政府严厉整顿香山,呜呼哀哉,云云。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