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方暾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9 18:49:57

方暾

方暾,男,1957年5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作物科学学院院长。2007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开展合作研究。

工作及荣誉

  历任福建农业大学农学系副主任(主持)、科研处处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等职务,2008年9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系“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第五届福建省教学名师,挑战杯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获首届亚洲国际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杰出成就奖,现为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术)带头人,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兼任亚洲国际化感作用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农业生态和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栽培委员会水稻学组副组长、中国植保学会化感作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科技论文在线“生态学”和“作物学”方向专家、《中国农学通报》副主编、《中国生态农业学报》编委、第6届《应用生态学报》编委、第4届《应用生态学报》常务编委、《生态学杂志》编委、《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委、《福建林学院学报》编委、第2届全国农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等。长期从事水稻生理与分子生态学、作物化感作用与生态农业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五年先后主持国家和部省级科研课题2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200多篇(部),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合作,排名第6)、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排名第一3项、排名第二1项)、三等奖2项(排名第二1项、排名第三1项)、申请专利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排名第一1项、第二1项)、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先后指导博硕士研究生100多人、博士后7人。

科研

所属学科

  1.生态学2.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研究方向

  1.作物生理与分子生态学;2.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分子机理

科研成果

  1.福建省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1997年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排名第六)

  2.水稻旱育稀植增产机理研究与应用,2001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3.福建省主要生态农业模式研究应用,2003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

  4.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与应用,2004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

  5.水稻化感作用的分子生态学研究,2007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6.福建地道药材莲子GAP关键技术研究,2007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7.无公害优质稻米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08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近5年主持的部分课题

  1、“水稻新品种(组合)高效生产与加工技术”(2004-2006),福建省重大项目2004NZ01-4

  2、“水稻化感作用的分子生态学研究”(2002-2006),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2002F012

  3、“富含r-氨基丁酸萌芽米糙米食品的研究开发”(2003-2006)福建省发改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经费010224

  4、“水稻对UV-B辐射胁迫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2006-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1103

  5、“氮素营养调控化感水稻抑草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2004-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471028

  6、“水稻对UV-B辐射增强的抗性机制与基因定位”(2002-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10043

  7、稻米重金属污染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2003-2006)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3Y027

  8、“水稻化感作用机制与基因定位研究”(2003-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70068

  9、“强优势杂交稻及其亲本基因差异表达的规律与机制研究”(2008-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41028

  10、“不同供氮条件下水稻强弱势粒灌浆的分子机理研究”(2009-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871494

  11、“水稻强弱势粒灌浆差异的分子生态学研究”(2009-2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803890006

  12、“Lsi1基因对水稻抗UV-B辐射的调节机制研究”(2010-20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1737

  2.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副所长林文雄 林文雄,男,1966年3月出生,博士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副所长林文雄

现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副所长。

  1988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物理系光电子专业

  1988年保送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

  1994年公派赴美国硅谷开展“高光束质量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研制”课题的国际合作研究

  近年来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5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四项中国授权专利、20项中国受理专利;

  作为第一作者获得2006年第13届运盛青年科技奖,2006年福建省科技奖二等奖;

  作为主要参加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励。

  近年来共培养博士后1名,研究生2名。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激光工程技术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光辐射安全与激光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兵工学会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激光 》、Chinese Physics Letters、《物理学报》特邀审稿人。

  长期致力于全固态激光、非线性光学技术应用基础研究、系统集成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主持了国家级创新基金重点项目和科研基础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15项科研项目。多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先进水平,并在在国内多家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中获得了推广、应用,对增强我国在激光高技术领域的实力和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起义将领方暾

方 暾(1905~?)别号煦义,生于1905年12月1日,湖北省罗田县人。县立初级中学、黄埔军校第三期步科、庐山军官训练团校尉班、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三期毕业。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1926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副官、连长,第十三师连长,淞沪警备司令部警备二团营长,安徽省保安第二旅团长。抗战爆发后,历任第二十四集团军总部教导大队大队长,暂编第三军独立旅旅长,第一五三师副师长,郴州师管区司令,整编第二十四师副师长等。先后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湖南四次会战等。1946年退役,1947年派任陆军总司令部高参,第一一八军副军长。1948年底授陆军中将,任一一八军军长。1949年12月率部于四川彭县起义,所部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七师,任师长。曾任湖北省政委常委,省农林厅副厅长等。著有《我所知道的顾祝同》,《湖北省保安团队始末》,《我所知道的严重》,《从建立到起义的第一一八军》等。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