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方腊自称什么 深入了解方腊为什么会起义

发布日期:2021-01-01 11:08:58

  方腊自称

  方腊起义时,自称为“圣公”,改元“永乐”,《续纂淳安县志》载:“方腊世居县西喝村,托左道以惑众,初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陈硕真反,自称文佳皇帝,故其地有天子基、万年楼。腊益得此凭借以自信,县境梓桐、帮源、青溪诸洞皆落山谷幽险处。民物繁黔,有漆褚杉材之饶,富商巨贾多往来。是时关中困于朱酌花石之扰,比屋致怨,腊因民不忍,阴聚贫乏游手之徒,宣和二年十月起为乱,自号圣公,建元永乐……”

4.jpg

  方腊起义系列.

  方腊在杀了方有常全家四十余口之后,趁热打铁在漆园发起了一场极具煽动性的动员大会。会上,方腊同志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几句话不偏不倚地戳中了台下众人的痛处,苦大仇深的劳苦大众此时此刻再也忍不住内心的委屈了,借着酒劲儿一阵呼天喊地,嚎啕大哭。该死的贪官污吏,泼皮走狗,强占民田,敲诈勒索,逼得他们卖妻鬻子,无路可走。

  哭过之后擦把眼泪,看看台上那个衣衫褴褛,血气方刚的人,他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他们的心坎儿里。这一刻,大家都明白了,此人是他们的战友,也是他们的首领,跟着他混,以后就不用再受这种窝囊气了。于是,振臂一呼,反了!

  至此,方腊同志看着台下满脸怒气的众人,心中微微一笑,成功了。

  既然是要造反,那就得有个造反的样子,带头大哥方腊随即就制定了下一步的行动计划。造反嘛,首先要搞清敌人是谁,造谁的反,目前来说的话肯定是周围的这些狗官喽。所以,他就以诛朱勔[miǎn]为名,见到当官的,不管大小,一律杀了。他奶奶的,也让你们尝尝不被当人看是啥滋味。

3.jpg

  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

  一个月之后,也就是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的十一月初一这一天,方腊同志就自立门户了,自称“圣公”,建元永乐,任命方肥为相,而且还设置了将领军队,当兵的头戴巾饰,从红巾而上,总共有六个等级。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方腊同志就开始明目张胆地与以宋徽宗赵佶为首的北宋朝廷唱对台戏了。老子独立了,从此咱们两家水火不容,不共戴天。

  年轻气盛毫无斗争经验的方腊小同志这么一搞就等于把自己铁了心要造反的事儿给宣传出去了,而且还引发了各种各样的宣传单页,见人就发,随处丢撒,传着传着这事儿就传到开封了。时任宰相的王黼[fǔ]老先生看了看手里的宣传单页,苦笑一下,无奈地摇摇头,跳梁小丑还能掀起啥大风大浪来不成?因此老先生二话没说就劈头盖脸地骂了向他呈报此消息的两浙路提点刑狱张苑:“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就这么点儿屁大的事儿也来烦老子,碾死只臭虫都用不着这么麻烦。去去去,自己解决,少来烦老子!”

  张苑碰了钉子,回过头来开始制定计划,准备碾死这只姓方的臭虫。他与新任睦州通判叶居中制定的第一项计划是招降,很可惜,方臭虫可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坚决不降,有本事你就碾死我。软的不行就只能来硬的了,方腊,这可是你自己找的,有你小子哭的时候,于是,二人即刻组织兵马进行征剿。

2.jpg

  人家方腊也不是傻子,既然敢说硬话,手里肯定有两下子。到这个时候,起义军已经从当初的千余人发展到了万余人,虽不能说兵强马壮,但形势确实是一片大好。这不,就当兵马都监蔡遵、颜坦率领五千精兵杀向清溪的时候,方腊利用官军轻敌冒进的心理,借助有利地形优势,据险坚守,诱敌深入,成功歼敌,蔡遵、颜坦二人也没能活着回来。首战告捷,起义军名声大噪。一看情况不妙,清溪知县陈光随即弃城逃跑,随后起义军占领清溪。

  起义导火线

  方腊又名方十三,北宋睦州青溪县万年乡堨村人,一说宋代歙州(治歙县,即徽州)人,后迁至睦州青溪县万年乡堨村,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方腊利用明教(又称摩尼教)组织群众,于公元1120年(徽宗宣和二年)秋举行起义,聚众百万,攻占六州五十二县,方腊自称“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宋徽宗派童贯统西北精兵十余万南下镇压起义。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四月,起义军最后一个据点青溪梓桐洞被宋军攻破,方腊父子等52名首领被俘。公元1121年8月,方腊被朝廷处死,起义失败。

  由于错误估计形势,低估宋军实力,起义军先胜后败,很快就被宋朝禁军镇压。因《水浒》的广为流传,方腊起义也无人不知。但宋江征讨方腊并无历史依据,只是小说家的虚构。方腊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他的家乡睦州,在唐朝曾发生过农民起义。宋史称:“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陈硕真反,自称文佳皇帝。故其地相传有天子基,万年楼。腊益得凭籍以自信。”史籍还记载:“初,方腊生而数有妖异。一日临溪顾影,自见其冠服如王者,由此自负,遂托左道以惑众。”

1.jpg

  在起义前夕,方腊对当时的社会形势作过一番分析判断,他的分析判断有一部分是正确的,有一部分则完全错误。他认为当时朝廷在江南设造作局,大搞“花石纲”,使东南之民不堪忍受,人心思乱,只要揭竿而起,民众必然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这个分析非常正确,后来也得到了事实的验证。另外,他还指出,“守臣闻之,固将招徕商议,未便申奏,我以计縻之,延滞一两月,江南列郡可一鼓下也。”这个判断也很准确,方腊发动起义后,各地官员忙于应付,无暇将详情上奏朝廷。直至宣和二年十二月,警奏才上报朝廷,当时北宋朝廷正调集兵力以图北伐,大臣王黼“匿不以闻”。朝廷的无动于衷,使起义军争取到宝贵的时间,攻占了一个又一个州县,达到了“一鼓而下江南列郡”的目标。

  然而,方腊认为朝廷从决策到调集兵食“非半年不可”,完全是错误的判断。自陈遘上疏后,朝廷在一个月内就已调集十五万大军开赴前线,打了起义军一个措手不及。北宋的禁军非地方军可比,是宋军的精锐,起义军虽然号称百万,但都没有受过正规的训练,而且各部队分散在各地,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最终被宋军各个击破。

5.jpg

  如果不是起义军不能进行持久战,朝廷花了大量的经费应付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原也就不可能发生变乱,“金虏”也没那么快乘机入侵,方腊“划江而守”进而“混一天下”的目标就成为空想。

  方腊起义失败后,宋徽宗立即恢复了苏杭“应奉局”,并在开封重新设置了“应奉司”,加紧搜刮“四方珍异之物”,宫殿、园林等巨大土木工程也照旧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