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易峰(美术家) 简历 – 名人简历 – 画家 艺术家,文化人物

发布日期:2021-01-11 14:05:03

易峰

易峰(美术家)

易峰,原名吉跃峰,1964年生,山西运城人。字顺腾,号龙居,又号易园、老吉、明韾斋、得乐斋、素泠书屋等。

社会职务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画学会理事;

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

北京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教授;

易峰

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易峰花鸟画工作室导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

荣宝斋画院教授;

中国画艺术创作院导师;

运城学院美术与工艺设计系特聘教授;

《中国书画》杂志社画院画家;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书画院画家;

中国艺术家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个人荣誉

作品被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中央电视台、荣宝斋画院及国内外画廊山东文轩画廊等鑫家专业机构和国示友人收藏;

出版《当代名家技法图例经典·易峰》、《名家扇面·易峰》、《当代名家花鸟画库·易峰卷》、《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精选·易峰》、《中国当代名家精品集系列》等;

2007年

被评为“最具学术与升值潜力的百位画家”;

2008年

6月,山西省文联,中国黄河电视台《走近书画》栏目拍摄专题片《著名花鸟画家易峰的精神世界》;

12月,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与市场潜力的(花鸟)画家”;

2009年

9月,入北京大学哲学系访问学者,研究中国传统古典美学。

获奖经历

2004年

获中国画大家展铜奖。

参展记录

2001年

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

2003年

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展、全国当代花鸟画大展;

2004年

中法文化年“中国风情”当代名家邀请展;

中国美协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水墨心象”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05年

《故园秋意浓》参加“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青展;

《春风忆风萧》参加《第五届秦皇岛之夏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金桂杭州”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展;

“光与水默”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06年

4月,“第二届食品文化节”暨“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漯河;

“水墨雅集”中国画名家七人邀请展,威海;

“水墨河东”当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运城;

“2006水墨亮宝中国画名家邀请展,西安;

“经典水墨2006中国画名家邀请展”,无锡;

2007年

12月,在惠州举办“易峰花鸟画作品展”

“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北京荣宝斋画院;

12月,“经典水墨—中国画名家扇面展”,无锡;

2008年

5月,“借花娱目—易峰中国花鸟画作品展” 巡回展在家乡运城举办;

“威海画院建院二十周年名家邀请展”,威海;

6月,“2008长白行—中国画名家邀请展”,长春;

9月,“相约白山走进江源—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白山;

2009年

3月,“借花娱目–易峰花鸟画作品展”巡回展在广州佛山举行;

4月,“时代精神—纪念湖社成立五十周年全国中国画名家提名展”;

4月,“非断裂后焊接—60后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09当代名家水墨六人全国巡展”(赵俊生,高卉民,张志民,赵卫,周士钢,易峰);

7月,应新疆伊犁天马之乡昭苏县政府邀请赴西域采风写生,体验生活,创作了大量作品;

7月,参加“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邀请展”,北京中国国家画院;

9月,参加“盛世丹青—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提名展”,潍坊;

11月,参加“中国长城文化万里行—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艺术评论

今生称画客往世乃诗人——读易峰先生花鸟画

中国绘画,其来尚矣。周秦两汉,旌麾黼黻争艳;魏晋胜流,摹写人物著称;隋唐五代,山水方滋;南北两宋,花鸟勃兴。明清以来,追步前哲,渐乏新意。由此可见,中国花鸟之成熟晚于山水,而山水之成熟又晚于人物。北宋《宣和画谱u2022花鸟叙论》云:“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其时黄筌、徐熙、赵昌、崔白等名家相望,苏轼、文同、扬无咎、郑思肖等文人学士亦时一寓兴焉。山水之作,以气势形象、拱伏映带取胜;花鸟之作,以形神兼备、生趣盎然为主。山水,大物也;花鸟,细物也。山水难在气象高浑而幽深沉厚,花鸟难在形态生动而诗意充盈。故作花鸟画,尤尚文学、书法之功。诗重象外之意,画重物外之趣,由物生情、由景及境,诗画本一律也。

易峰先生数十年来专攻花鸟画创作,博采古今诸家之长,别出心象造化之美,其画用笔含蓄蕴藉,运墨清透滋润,造型简练传神,设色淡雅明丽,意境悠远宁静。其笔墨、造型、设色所营造之画境,诗意盎然,静穆典雅,引人凝想遐思。易峰先生画中有题跋云:“作画之境,应具有深沉博大、朴实灵敏之气息,亦为养心之根本。”深沉则幽微,博大则浑厚,朴实则真切,灵敏则优美,此为画境之美,亦为养心之法。心中具有百般气象,笔下方显霁月光风。吞吐遐荒,出入微茫,撷取诸物,化我境象。文质并茂,境象共彰,郁郁之盛,含蓄蕴藏。

易峰先生曾于创作一批《花间记系列》扇面画(二OO六年),题材有牡丹、梅花、水仙、芭蕉、松、竹、菊花、玉兰、荷花、辣椒、芋头、鸭、山鸡、鹭鸶、锦鸡、山雀、仙鹤等,虽尺幅不大,但张张精彩。由其题材之丰富、意境之优美,可知其艺术功底之深厚、绘画技艺之高超。万象包罗于心中,百物争辉于笔下。其画牡丹,雍容典雅,富贵华丽中透出朴淡清高;其画水仙,亭亭玉立,素洁淡宕中蕴含热烈繁茂;其画芭蕉,郁郁葱葱,绿荫如盖中昭示无上清凉;其画山雀,栖息枝头,朴实可爱中富有机警灵巧;其画竹、花朵、苇草,多双钩填彩,笔线灵动挺劲,设色精妙秀雅;其画鸟,或双栖、或独立、或振翅、或理羽,多细笔披写绒羽,浓墨钩写鸟喙鸟爪,羽轻盈而欲飞,喙坚利而欲啄。妙取花鸟之物情、物态、物理,化合于一心,挥写幽眇之景,融合空灵之境。由《花间记系列》扇面画,可窥其早期绘画艺术之一斑。

诗难于取象传情,画难于写物造境,必识见深透而心存高远者,方可得其幽微灵妙。古代花鸟画家多以笔墨取胜,徐渭、陈淳、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无不是气势雄强,笔墨精到,以书入画,注重画面构成,其挥写之花鸟亦多借物言志之意。易峰先生则别出心裁,把花鸟置于近似于山水所具有之背景中,置于大气充盈之生态环境中,置于其内心所营造之意境中,使花鸟与天地同律动、共呼吸,因而具有磅礴大美。其所造之境,既是自然之境,又是心灵之境;既是绘画之境,又是诗意之境。其作《玉莲清香》条幅(二OO六年),画近岸荷叶田田、莲花绽放,中景为水波粼粼、双鸭偶游嬉戏,远景为苇草浓密、绿荫拥覆,为双鸭营造出一个宁静幽谧环境。画面起承转合,笔墨浓淡干湿,空间纵深映带,既有花鸟画构图之穿插切割,又有山水画造境之氛围渲染,使其花鸟画具有身临其中、引人入胜之美。其作《云南写生系列》(二O一一年)更是将其工笔与写意、积染与泼彩、花鸟与山水、刻划与造境之结合浑化发挥到极致,其造型之精确传神、笔墨设色之劲健明丽,意境之幽深高华,将其花鸟画成就推到又一高度。

今观易峰先生笔下之境,宁静、淡雅、细腻、含蓄、苍茫、悠远,温文尔雅而又蕴含强健中正。唐代诗人王维曾云:“夙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王维以诗鸣世,但却自认为前身乃画家也。其诗秀雅淡远,禅味新惬,画意弥满,信然其言也。易峰先生则反之,可谓“今生称画客,往世乃诗人”,其画境之成、诗意之美,虽不无博览精读、迁想妙得之功,然其荦荦大者,皆自天性、气质中来。宋代诗人苏东坡云:“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易峰先生秉承诗人气质,以诗入画,潜修默玩,锤炼笔墨,诗画共融,可谓成就斐然矣。

二O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于北京通州梨园

(本文作者现为《荣宝斋》杂志执行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烟雨清风不老禅——读易峰的花鸟画

在众多的花鸟画家中,易峰是独特的一个。易峰的绘画有意无意地描绘着水边的故事,给人老有一种湿漉漉的感觉。难道说他也曾经受过“水边的教育”?

中国传统的花鸟绘画应该说是文人雅士们赏玩的一个品种,随着文化理想的淡化,花鸟画的形式不断地被肢解,就目前花鸟画界存在的种类来说,某些花鸟画已经完全背离了传统的审美精神,变成了一堆枯枝乱草。易峰的绘画是在传统花鸟画意识沉沦的状态下脱颖而出的,尤其方显其英雄本色。

首先,他的绘画注重造型。中国传统的花鸟绘画在审美境界上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花与鸟的动静结合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阴阳观念,所以花鸟绘画中的鸟的形象是贯穿整个创作的一条主线。没有鸟的形、神、情,就谈不到花鸟绘画的意境美。他的花鸟画在鸟的造型上是尊重了这一基本规律的,因此他笔下的鸟造型准确,神情兼备。即使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并不是花鸟绘画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他的笔触便进一步地升华到对鸟类结构的提炼与概括上。

有的人也许画过很多的写生,但是写生永远都是创作的材料,写生和创作之间的距离何其遥远啊?在造型准确的基础上他去粗取精,突出重点,善于在规律中找个性,在现象中树形象,在过程中抓瞬间。创作习惯使然,他笔下的鸟都很蓬松,羽毛疏朗,层次分明,姿势优美,体态丰盈,非常富有质感。这样的过程无疑是一场人与鸟心灵的关照和对话,这样的“鸟”已经从自然物象化为了艺术形象,他在这个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古人写生不仅仅是“写活”,而且是“写生命”,“写生活”,没有历程就没有深刻,他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

其次,感谢生活。对于一个画家的一生来说,总是存在着一个最高点和一个最低点,当一位画家的基本风格确立以后,绘画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人格。绘画境界的升华无不表现在人格的圆满之上。在与他交往中,易峰是一位平和的画家,他热爱生活,热爱花花草草,人格上具有一种忧郁美,自然界的风花雪月,烟雨清风常常使他触景生情,甚至热泪盈眶,有着一颗不老的禅心和浪漫主义诗人一般的情怀。画家朋友们聚会,难免言语激烈,慷慨激昂,但他总是耐心地听着,品着,一幅安详的样子。绘画艺术是属于唯心主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什么样的品格就会成就什么样的画家,这是我固执的认识。对生活的敏感成就了他的个性和艺术。

其三,婉转柔韧的笔法。写意绘画是“写”出来的,不懂得用笔不可谈写意艺术。易峰的绘画没有视觉上大跨越和大张力,在用笔上他非常讲究距离感,这是他的天性。他的画面上最生动的就是那些似有似无,似近还远,模棱两可,若隐若现的用笔,非仔细看不可得其三味,仔细看还是看不清楚,距离营造出了朦胧,给欣赏着带了愉悦的余韵。用笔粗放处,够了涂抹不可一世,气势勃勃,锐不可当;用笔细腻出,又一波三折,婉转柔韧,中锋行笔,丝丝入扣。粗笔塑造块面,细笔刻画枝叶,粗细融合,相得益彰。

其四,静美温馨的色彩。易峰在绘画的设色方面是属于浅色调的,这种色调直接带来的就是审美境界上的静美与淡雅,同时他的色彩把浅降的和青绿的理念融合在一起,色彩的魅力在他的画面上被张扬得安逸和飘渺。

中国的花鸟绘画是以色彩为主要审美特征的,传统的花鸟绘画又以浓郁热烈的色彩见长,从黄荃的“富贵”到齐白石的“红花墨叶”不知延续了多少年,这些色彩基本上都是在花鸟画“写形”的局限性下来体现的。他的绘画在色彩上是彻底为“写意”服务的,不是出于“形”的需要,而是出于画面的色彩结构。他笔下的鸟大都说不出究竟是什么鸟,叫什么名字,甚至于鸡也喜欢呆在水边嬉戏,成群结队的水鸟到陆地上来觅食,绘画的观念打破了形制。所以,他的色彩在使用上总是按照画意来设计的,并不表明他的色彩是属于形象的。

易峰有一批非常精彩的扇面作品,集中体现了他近年来的创作成果。有一段时间他对中国的古体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体会其精神,理解其已经,或循其情,或反其意,形诸于绘画,特别有一番意境,形成了他的《花间记》系列。著名画家朱耷有《孔雀》诗云:“拳足何曾磐石安,翠毛犹斗日光寒。虽知渠有文章在,莫作山鸡舞镜看。”他的绘画很诗意地画出了一只孔雀的朴实,姿态神情犹如在反思自己,竹叶疏离,纯洁如水,非常优美。易峰善于在太多的绘画因素中发现那些最美最动人的点、线、面,并且把这些因素组合成富有境界美的画面。这是一个画家的基本素质。他的画面折射出一种善良的美德,这种品格比美要重要的多,深刻得多,标志着画家精神境界圣洁。

再如,居巢有两首《鹭鸶》诗,其一曰:“蒲苇汀荷战晚风,三三五五雪衣公。故应如此风标好,合着宽闲寂寞中。”画面上两只鹭鸶隐匿在秋荷丛中,宛如垂钓者,忍耐寂寞,等待着鱼儿上钩,画面上紧蹙的气氛和诗意中的“宽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张一弛,诗意画境化而为一。其二曰:“芦花秋水寄孤踪,寥落江田饮啄供。莫笑羽毛萧索甚,曾舒文采向西风。”季节的变化带来了诗人另一种心境,秋水茫茫,蒹葭苍苍,两只鹭鸶,在水一方,画面婉转出一种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中国诗歌的音乐性和对于境界的营造与绘画是相通的,但是绘画在此之外另有一番审美尺度,那就是艺术形象的唯一性,诗歌中的形象你可以去想象,但是对于绘画中形象你必须去认可,这是一个高度和难度,能不能让人真诚面对画家塑造的形象。在这里,易峰的绘画实现两者的平衡与统一。

在他的一系列作品,如《对语》(110CM*60CM2007年)、《池边趣》(68CM*68CM2007年)、《春草细还生》(250CM*125CM2008年)、《清影日潇潇》(250CM*124CM2008年),都能够体现出他一以贯之的美学原则和审美精神。绘画这项特殊的心理活动,是没有主义和理想的,这就是绘画的精神追求,不是口号,而是画家心灵的弦音。

易峰自语:“我在寻找一份宁静,一种融合。无数个春夏秋冬,我在寻找中问候前贤,与此对话。宋元人所绘的花与鸟、草与石,慢慢地融进了我u2018花u2019的情怀中。我得到了这份宁静,迎进了鸟语花香大自然的恩赐,找到了与前辈的融合,也能用融合的心来体会自然界的融合。”

绘画的精神就是道的圆融,是心灵所向往的地方。每个画家都是义无反顾地朝着这个目的地前进的,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很多人因为缺乏自我修正的能力而误入歧途或者折戟沉沙,终没有到达光辉的顶点。

绘画这个行当,因为传统文化的多元性而面临着许许多多的美丽陷阱,怎样才能认识到这些陷阱?那就是绘画艺术的体系性,如果没有这个体系化的东西,绘画永远都是不完整的片言只语。易峰的绘画在图式语言、色彩结构、笔墨境界方面已经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性建设,因此他的画面代表着自己精神追求和自我心灵的审美尺度。绘画的风格是画家所固有的东西,一如画家的人格根性,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的东西。他的绘画在风格化上是相对稳定的。

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花鸟绘画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语言体系,在师承方面给后人造成了很大的困惑和苑囿,人们很容易走进她的圈套。易峰的绘画一开始就在形式上和传统绘画诀别了,他的绘画走向了情景化、生活化的形式上来,这是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因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面对“四王”山水所形成的正统格局,石涛无不愤懑地提出“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理念,但是笔墨和时代的关系并不是谁随谁的问题,或者说笔墨和时代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石涛的笔墨就没有跟随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而是超越了“时代”,把绘画推进到精神的高度,在烟云的供养中逐渐淡化了他“反清复明”的旧梦。

绘画这件事情是可以期待的,又是很难预见的,过多的因素制约着绘画风格的遗传与变异。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相信的,在这个时代区间里,关于花鸟绘画,易峰的艺术探索是一个夺目的亮点,通过我多年来对他绘画风格的关注,我并没有发现他在寻找什么“创新”的路子,或者不断地改变自己。他就像一个农民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有序地在耕作着属于自己的土地,小有收获就喜形于色,他已经进入了一个平淡的心境,这对他的绘画是绝对有影响的。他的艺术风格是当代花鸟绘画家族里的一朵奇葩。

康征撰文于北京通州康刘庄村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三日

作品欣赏

  • 更多历史人物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