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朱吉成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8 18:23:29

朱吉成

朱吉成,贵州贵阳人。1957年毕业于贵州省公安学校(中专)。1955年参加工作,历任贵州省第一监狱干部,贵州省《新生报》记者,第一监狱通讯站副站长,贵州人民出版社编辑、副编审。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第三届理事,贵州省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第三届委员,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二届常务理事。著有诗集《在深山》、《南国春雨》、《飘香的玫瑰》、《爱情八行诗》、《春风颂》、《年轻人的爱——晓云霞抒情诗选》、《真情诗笺——晓云霞抒情诗选》,少年读物《高原花朵》(合作),论文集《神话新探》、《贵州神话史诗论文集》,选编《贵州三十年新诗选》、《贵州新文学大系诗歌卷》,连环画脚本《茅台侦察记》、《血染千秋红》,长诗《祖国之歌》、《望长城》等。.

基本内容

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在深山》、《南国春雨》、《飘香的玫瑰》、《爱情八行诗》、《春风颂》、《年轻人的爱——晓云霞抒情诗选》、《真情诗笺——晓云霞抒情诗选》,少年读物《高原花朵》(合作),论文集《神话新探》、《贵州神话史诗论文集》,选编《贵州三十年新诗选》、《贵州新文学大系诗歌卷》,连环画脚本《茅台侦察记》、《血染千秋红》,长诗《祖国之歌》、《望长城》等。.

朱吉成,今年54岁,一个地道的农民,1998年,他自费成立了育溪镇第一支铜管乐队——方山乐队,并自任队长。近10年来,方山乐队带动育溪镇10支乐队活跃在当阳、远安、荆沙、荆门、南漳、保康等地,形成了比较稳固的乡村礼仪文化市场,既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又带来年平6万元的可观收入。

2006年9月,中央教育电视台《我的太阳——创新记》栏目摄制组慕名到育溪,出资用三天时间专访方山乐队,并于10月2日上午黄金时段以《古镇洋乐队》为题播放其事迹。此节目荣获得年度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作品奖和西班牙马拉加电视节特别贡献奖;同年12月方山乐队又接到“中国洛阳牡丹艺术节”演出的邀请函。每当谈起这些,朱吉成内心充满幸福与自豪,更无悔长期为乡村群众文化付出心血。

谋生活,业余爱好寻找市场

1997年的春天,朱吉成去一户农家做客,老远就听见悠长的小号声,开始他还以为放的光碟,等走到门前,却大吃一惊,清一色的西洋乐器,可真叫气派,原来是农户从市外请来的礼仪乐队。更让他吃惊的是——乐手们竟都是农民。

他想,育溪自古就有唱大戏的传统,现在却远远落后于邻地,家门口的生意别人在做。现在自己闲着没事,又爱好鼓捣乐器什么的,为何不自己办一个乐队呢?他把想法说给他爱人听,爱人却不相信他。

朱吉成又骑上自行车去找志趣相投的朋友,可老朋友们一听说要自己买乐器学艺,并以此谋生,且不能保证收入,就直摇头。他一狠心,就自己先花了2千多元买了小号等乐器无偿给其他人用,并说服8名农民朋友参加。经过细心考虑,他决定借用育溪地名中最有名的“方山”为乐队名,从此,开始了自己钟爱的事业。

  走乡村,精心服务开拓市场

可万事开头难。开始学艺,光碟是乐队唯一的老师。把小号吹响就用了好几天。头半个月,一张嘴没有消过肿。但经过所有队员的共同努力,乐队终于有了第一台节目,乐队慢慢有了生机。

为了规范运作,朱吉成与队员“约法三章”。规定要把办乐队当正经事来做,其它事必须要服从演出;乐队是一个整体,不能相互拆台,只能主动补台;注意个人道德修养,共同维护乐队的形象;每个队员要边演出边排练,每个月要拿出一个新节目;所有的新节目必须先在内部彩排,以保证质量,抵制低级庸俗的东西;讲诚守信,一切为客户着想。

为了打开市场,他们苦心经营。一是制作名片,广为宣传。他们利用节假日搭台唱戏、免费观看的机会,发放名片。并在纪念乐队成立一、二、三周年之际,又举办专场汇报公演,竭力打响了自己的牌子。二是参加公益,展示形象。他们曾多次无偿参加文化中心户的演出和全镇组织的大型文化文艺活动,为此不惜把很多商业演出的机会让给了兄弟乐队。三是巩固本地,拓宽外地市场。他们把注重一方德高望重的农户职络与建立市场信息员网络相结合,把本地市场演出与外地市场演出相结合,把旺季演出与淡季演出相结合,把白事演出与红事演出相结合,不断拓展了演出市场。

为了赢得用户,他们以诚信和质量为本。在农村,由于经济还不是很宽裕,大多农户希望既尽量少花钱,又要尽量热闹些。方山乐队总是帮客户所需,竭力帮客户节俭,尽力为农户提供更多的方便,比如要象大红灯笼、大红中国结、大红横幅等,对客户来说,既要花钱,又很麻烦,他们就带去免费给农户使用。有的客户的要求比较高,要请车,请花轿,有的还要请主持人等等,只要是正当的,他们总是想方设法,整合所有资源,并与其他演出队建立协助关系,互利互助,既带活了全镇演出队伍,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乡村礼仪“一条龙”服务。

励精图强,不断创新推动市场

朱吉成有一个追求目标:把乐队办成最好最具竞争力的。为此,他着力克难图强。

投资“强筋壮骨”。每年将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购设备,扩大规模,通过不断积累、投入,乐队已由原来的二只小号逐渐发展为拥有一辆汽车、一个可拆卸的舞台、三套音响、诸多乐器等比较完整的乐队。一辆车就是一个乐队,方山乐队被农民朋友亲昵地称为“礼仪大篷车”。

不断创新表演形式。乐队从土洋结合——到单纯的器乐演奏——到红事跳舞、唱歌——到白事唱歌、点歌——最后到小品表演。其中“白事唱歌、点歌”是朱吉成的独创。他当时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有人不信:白事唱歌,简直不可思议,就不怕被人打出门啊,肯定不成功。可他认准了的就要努力做成功。他开动脑筋,把《葬礼曲》《相见时难别亦难》《送战友》《我不想说再见》等适宜的旋律,重新改名填词,拿到白事演出中,收到意外的效果。在该镇九冲村一家农户办白事中,有个晚辈充满感激的对他说:办白事我们不会说,也不能唱,全靠你们唱热闹,唱出我们对死者的情,唱出我们晚辈的心呀!

不断创新表演模式。最先,他们的演出都是边打边相,比较散乱和随意,经过不断摸索,现已形成了三种比较成熟的演出模式,第一种是预约、策划、谈底价、点歌,第二种是预约、策划、免底价、点歌;第三种是演员和观众互动演出。这样,使客户有了多种选择余地,又使乐队运作起来游刃有余。

由于方山乐队在奋发图强中发扬首创精神,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该镇其它乐队都纷纷效仿方山乐队的做法,不仅给农民提供了丰实多彩、价廉物美的文化生活享受,而且使育溪镇这个小小的农村乡镇的演出水平日益提高,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激活了农村文化市场。

兴办文化,不能丢失了“心中的市场”

在朱吉成心中始终装着一个市场,那就是老百姓对文化的需求,他说:不能因为赚钱而丢失了“心中的市场”。

人到老年却选择乡村文艺事业,是他志趣使想,更是他的精神寄托。恰如中央教育电视台在《古镇洋乐队》节目中所评价的:抓住农民喜欢乡音乡情的心理,通过自编自演,自弹自唱,用老百姓喜欢的方式做庆典演出,传扬文明。

前些年,赌博在南漳县比较严重。一位当地的农户从几百里外到育溪镇来请方山乐队,老朱问是什么原因,这位农户恳切地说:我们那里赌博盛行,尤其是过事人家,简直就成了赌场,一吵几天,经常闹事,老板都提心吊胆。我请方山乐队就是想通过演出来躲避这些烦心的事,就是想真正的、踏踏实实的热闹一番。老朱带着乐队去了,他们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心编写了一些讽刺小品,现编现演如《赶情》等节目,以倡导文明的社会风气,赢得户主和宾客的热烈掌声。户主感激不禁:“真没想到,你们不仅排除了我的忧愁,还为我争了大面子。”此后,当地农户办事,都纷纷效仿,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朱吉成对公益性演出从不推辞。多年来,方山乐队都免费为福利院孤寡老人送葬,并一直坚持义务送军等等。有一次在庙前镇白事演出,当他了解到这户农家的男主人早年去世,是儿媳妇年复一年服侍公婆,含辛茹苦,抚儿养女,全家和睦,公婆90余高龄才去世时,他深为这位媳妇的孝心与亲情所感动,决定全场免费演出,这件事,一时被传为佳话。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