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李仲耘_李仲耘简介

发布日期:2021-02-10 09:31:37

人物经历

父亲李宗尘是当年县里书画能手,擅长人像、走兽、花卉,又擅写小楷、行书。他在书画家庭薰陶之下,自幼就喜舞文弄墨。年稍长,技巧日进。常为父亲代笔应酬。1918年4月17日生。幼时在家乡读小学,酷爱书画。父亲看他酷爱书画,为他请当时北方宿儒张信儒和宁河县中学校长杜心耕教他学画。1932年入宁河中学读书。1936年毕业后曾在芦台镇第五小学代课一年。次年赴天津,进明星印刷厂当绘图员。1942年拜北京著名国画大师陈半丁为师,学习画理。1943年被工厂解雇,遂回故里在芦台镇完全小学代课。同年7月被宁河中学聘为美术教员。

1946年7月考入北平辅仁大学美术系,习国画。得到当时许多著名书画家如溥雪斋、汪慎生、陈缘督、陆鸿年、启功和溥松窗各位老师的指导,同时又向早年留学英国的水彩画家关广志学西画。从此他能以传统技法为宗,又以西画为鉴,因而绘画技法大进。当时在辅仁大学任国画系主任的溥松窗对他尤为钟爱。因此在1953年选为东床,与溥之第七小女结婚。溥氏乃清朝道光皇帝五皇子亲王之孙,袭贝子爵。因此李仲耘就成为爱新觉罗家族姻亲。

1949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文化部电影局工作,不久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美工师。1953年调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美工师。1956年参加纪录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的片头美术设计工作。1957年参加程砚秋舞台艺术片《荒山泪》及大型舞台纪录片《百花争艳》的布景设计工作。1958年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擅山水、花鸟,作品构思新颖,格调清雅。后又连续出席第三、四届全国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60年出席第三次全国文代会。1962年参加纪录片《诗人杜甫》的美术设计工作。1979年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多年来,他注意把我国传统的美术技法运用于新闻纪录影片的美术工作中,把我国的书法艺术运用于电影片头字幕的设计中,效果显著。他的国画、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及北京市美展。主要国画作品有《向黄河进军》、《咱们俩一起长大》、《养鸡姑娘》、《春天》等。四十年间,国家发行的许多名片中都有他的功绩。其中在拍摄影片《国画大师张大千》时,他广泛搜集有关资料,加以分析整理,使该片丰富多彩,观众能直观大师的艺术精华和治学风范。在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制作中,他和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合作,广泛搜集梅氏舞台艺术资料,充实内容,使该片的艺术形式与生活真实相结合,因而收视率极高,蜚声中外。此外,如在当年毛主席接见外宾时的许多纪录影片中的片头题字,大部份也是他的书法。

1989年从中央新闻制片厂离休后,对书画艺术仍勤耕不辍。1990年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92年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进行友好访问,同时在新加坡举办“李仲耘书画观摩展”。1994年参加“第十三届日本水墨画公募展”,日本外务大臣授予他荣誉奖状。1996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盛典,他的绘画作品参加了北京市委统战部在港举办的大型书画展,受到港澳各界知名人士的好评。

1999年2月6日在北京逝世。

人物经历部分资料来源

主要作品

其他主要作品有中国画《养鸡姑娘》,《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欣欣向荣》等,电影美术《荒山泪》、《诗人杜甫 》等。1984年春在天津宁河家乡举办“探亲书画展”,并被邀请在各地讲学授艺。1989年又在北京琉璃厂文化街举办“李仲耘书画展”。同时又为非洲人民抗灾、抗洪和“拯救大熊猫”等活动捐赠大量画作。献出他对社会福利事业的爱心。当时中央和北京各电视台都为他作了专题报道。他的事迹一时受到国内外书画界名流和爱好者的赞誉和传诵。

1956年与关松房、溥松窗,董寿平等合作大型国画《山河壮丽》和《万水千山总是春》,五十年代中国画作品《向黄河进军》、《咱俩一齐长大》等作品参加全国美术展览,和《春天》等画作载人多部画册之中,并被国家珍藏。近年新作《鹫峰春早》、《藤花》、《黄山云峰》等分别在国外展出。

外界评价

幼年学画,陈半丁看他勤奋好学,十分器重。称他“画风俊逸,气势不凡”。

李仲耘大学期间,举凡所学山水、花卉、人物及书法等,涉及甚广,奠定他后来擅长各门书画的基础。其中尤以松、梅、兰、竹画法最为出色,其用笔挺拔劲健、淡雅清新。书法继承欧赵古体,深得宋元风韵。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