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李恩成 简历 – 名人简历 – 艺术家,人物

发布日期:2021-01-11 14:47:10

李恩成

李恩成

1974年生于济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专业画家。2014年荣获泰山文艺奖,2015年荣获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银奖。

作品及评介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美术》、《中国美术研究》、《中华书画家》、《中国书画》、《艺术界》等杂志。

艺术简介

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受教于尹延新,贾广健,刘玉泉先生。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

参展经历

2009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合肥)

2010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展览(无锡)

2010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苏州)

2010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北京)

李恩成

2011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哈尔滨)

2011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辉煌浦东”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上海)

2011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齐白石国际艺术节中国画作品展(湖南)

2011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当代花鸟画展

2012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锦绣中原”全国中国画展(河南)

2012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翰墨新象”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3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丹青鹿城·吉祥草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3年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广州)

2014年作品入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三届造型新人展(北京)

出版发行

出版名称:山东画院美术家系列丛书,李恩成

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

刊号:ISBN 978-7-5330-6139-5

荣誉记录

2009年作品《瑞气》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2010年 作品《故园春梦》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展览并获优秀奖2011年作品《闲庭信步》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2012年作品《花气袭人》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锦绣中原”全国中国画展并获优秀奖2014年 国画《花气袭人》荣获第七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美术类艺术作品奖二等奖2015年 济南市总工会授予李恩成同志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2019年 作品《芳华》180cmx180cm 绢本设色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银奖2019年 作品《弥生NO·2》230cmx140cm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入选作品

作品欣赏

名家评论

《李恩成画集》序(陈玉圃)

世云山水重意境,花鸟尚情趣,情趣由笔墨生,是以花鸟尤重笔墨。观夫历代大家如青藤白阳八大者流,莫不笔致清奇,超逸绝伦者也。余乡友李恩成君,少年聪慧,擅写花鸟,每纵情于笔墨之间,得奇肆之气焉。余观其画,洒洒然,森森然,于豪放中现秩序井然殊不易也。恩成正值盛年而成就如是,徜加以时日,必更有可观者也。俗曰:后生可畏,其信然乎。恩成欲结集行世,余应嘱书此以志之。丁亥之夏陈玉圃于樗斋。

(陈玉圃: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水墨青春》 (邓远坡)

绘画的形式是表现主观精神存在一种语言方式,一位画家一定要有独特的笔墨语言方式,既不同于古人,又不同与他人,又要不断的超越自己,但他的语言方式一定是从传统中继承并逐步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凭空杜撰,无根无源的。正如南田画跋中所言“作画须先入古人法度之中,纵横恣肆,方能脱落时径,洗发新趣也”。

中国画最讲传承,恩成是深谙此理的,纵观他的创作总会看到一些传统大家的痕迹在里面,但并不屯于一家,恽南田的没骨风神,任伯年的潇洒帅气,陈白阳的朴拙率真,陈老莲的高古诡异都在他画中有所表达,可见他对于传统的承习是很下工夫的,在作画过程中不去刻意回避什么,画面更为关注的是对于气氛的营造。调动各方面的因素为我所用,最终目的把郁积在心头的情感释放到画面上,作品则成为情感的固体凝结。

花鸟画的构图程式自宋元以后,逐步趋向于折枝,至清末尤甚。恩成画面的图式是主客观的有机结合,从客观生活中捕捉到新的构架,再以主观的意识按照画面的需要加以变化,以画理胜物理,既有空间感极强的全景式构图,表现大气恢弘的场景,又能于墙角旮旯或塘边石旁的狭小空间映射岁月的沧桑变化和生命的顽强。从这个意义上说恩成的花鸟画是颇具现代感的。

水墨是恩成搞创作时的惯用方式,水墨在宣纸上的氤氲与其其思维缜密相契合,体现其微妙的情绪波动,抽象与具象的综合实施又含蓄的表达出画面的写意精神,灰色调的运用似乎又暗示了当今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不尽人意的呼吁。任何华丽的色彩在历史的长河的冲刷下都会变成黑白记忆,计白当黑,知白守黑这一最单纯的审美因素也恰恰是最复杂情感的另类阐释。

对待自己的写意画恩成从不敢逸笔草草,写意与否不在行笔快慢,工笔也可在速度中求灵动,写意更应在谨慎中求放达,所谓逸笔草草者更应指的是作画的心态绝非作态,正叔曰“十日一水,五日一石,造化之理至静至深。即此静深,岂潦草点画可竟。”

在恩成的故园追忆系列作品中,勾画了他的儿时记忆,记忆是模糊的,记忆又是清晰的,残破的老墙见证着岁月的流转,繁盛的花卉预示着生命的不息,大块面的分割与直线的造型痛快的传达出儿时的欢快,含浑的背景又昭示出似水流年的无奈,总会让人循着画面去找寻些什么,今天的生活又会成为明天的追忆,不禁使观者内心暗生时光荏苒不能再把光阴虚度之感慨。把支离破碎的生活记忆用笔墨串起,使我们看出恩成对于生活的热爱与留恋,他的故园追忆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故园追忆呢。

在日趋浮躁的社会艺术大潮中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崎岖艺徒,有时恩成会有一些固执的思考与探索,只要他能不间断的走下去,终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当我们回头看看自己曾经的足迹时,又有哪个是笔直的呢?

(邓远坡: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专职画家)

《李恩成水墨作品集》序跋 (刘怀勇)

恩成是近几年中国画坛脱颖而出的一位青年才俊,尤其在写意花鸟领域,很少或很难能超脱古法而又不受当代世俗的诱惑,同时,又兼受古法、兼受当代唯美的时尚,形成了自己章法新颖、语言华美的绘画风格。作品颇受观众与专家的好评,并多次在全国大展中入选获奖。

聪敏与善于思索是恩成的成功之道,当然,勤奋更是恩成成功的基础。路子正,从传统的体系开始学习,抓住中国画大的艺术规律,渐行渐深、愈行愈远。相信恩成会在久远的文化修为中,取得丰硕成果。

(刘怀勇: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画高研班主讲教师)

创作札记

南窗随笔二

——故园追忆:

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讨论埃及早期艺术时曾说过,埃及画家是根据记忆,而不是在一个特定时刻所看到的情景绘画,所以他们画的是自己了然于心的事物或场景,并且会十分清楚的将它们表现出来。我想不只是埃及,人类早期的绘画都是如此,那时人是主动的,不受任何无关因素的干扰,简单到只有思想,埋在地下数千年挖出来还是鲜活的。我真不知道是现在我们离绘画更近还是那时他们离绘画更近。

上学时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要求背诵的,所以记住了许多从未见过的动植物名称,什么高大的皂荚树,何首乌藤,叫天子,斑蝥,当然也有许多熟识的,如鸣蝉,蟋蟀,蜈蚣,紫红的桑葚等,但都因这篇文章对他们感到格外的亲切,不知从何时起渐渐的在自己的作品中勾画起我的童年记忆,不过不是鲁迅先生的百草园,而是我家乡的荒园。

七十年代末的农村有一种现象,当房子破的不能住人的时候,留作仓库放置一些不太值钱的农具,柴草,破旧家具什么的,很破旧院子的则被弃之不用,而在生产队新批的地基上盖新房子入住。还有一些原来院子比较大的人家便自己垒上一道墙分为前后院,一院居住,另一院则种些菜蔬自己食用,平时罕有人至,更没人去打扫,所以到处杂草丛生,各种小虫小动物也便出没其中,形成了许多荒园,那便是我们的乐园。

“星期三上两班,背着书包往家蹿”,其实不止是星期三,平时下午学也放的早,那时也没加班补课晚自习什么的,下午放学铃声一响,我们飞一般的冲出教室,奔向早已定好的目的地,开始了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日修课,爬树的,掏鸟蛋的,捉迷藏,跳皮筋的,玩加布的,弹玻璃球的,赢元宝的,三人一撮,五人一伙的遍布于我们村的各个角落。

而我经常和我的狐朋狗友们去探寻一个个神秘的弃院和后院,我觉着我们是勇敢的,对于拓展我们的游玩天地是有贡献的,是有开创意义的。哪个院的槐花先开了,桑葚先红了,又发现了几种叫不上名的花草,哪种花的果实能吃,是甜还是酸,我们是探索者。刺猬,黄鼬,老鼠,狸猫经常遇到,我最怕老鼠,其次是猫,见到浑身就起鸡皮疙瘩,但是见到黄鼬一定想办法捉住它,听说它的皮毛很值钱,它的尾巴是做毛笔的上等材料,但它狡猾得很,溜得又快,我们从未得逞。蛇也是常常遇到的,从未听说谁被蛇咬到中毒的,我们确定家乡的蛇是没有毒的,更没有遇见过赤练蛇,所以我们不怕蛇,但女孩基本上什么都怕,她们的尖叫声会降低我们探险的含金量,所以我们的行动不让女孩跟着,也有特例,就是我们其中一个无论是谁的妹妹,但是这种情况很少。

夏天是最好玩的季节,植物繁茂,草虫也多,又放暑假可以整日的在一个院子里玩。雨后可以在树下挖神仙狗,回去把它洗一洗放到咸菜缸里腌一下,搁到锅里用油一煎,香得很,还可以讨好老爸给他做下酒菜肴。拿一把小麦在嘴里嚼嚼,把淀粉吐掉,留下面筋粘到竹竿的顶部做工具可以在树上粘到许多的鸣蝉,找个树丫,绑上旧自行车内胎做的弹弓是我们人手必备的武器。摘些树枝编成帽子,戴到头上既可以遮阴还可以当作玩敌战游戏时区分敌我的标志,为了当好人经常争得面红耳赤,是我们那时乐此不疲的游戏。趴到草丛里捉些刀螂,蚱蜢,蟋蟀,蜈蚣,磕头虫,放到小玻璃瓶里当宠物养,它们往往无疾而终。不管谁家后院的黄瓜和茄子等的我们必定要尝个鲜的,被大人们发现了就得挨骂,我们便夹着尾巴逃之夭夭。到了冬天看到地上有新土并且上面竖插着一捆儿玉米桔梗的,一定要挖,定有收获,以脆萝卜,胡萝卜,红薯居多。雪后瑟缩在强后拉一跟细绳,准备捕获一步步走向箩筐下正在觅食的麻雀也是跟鲁迅先生学的,不知是看到了闰土父亲教导他的话,还是我们家乡的麻雀比较傻,所以往往收获比他大。

我的孩提往事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离我远去,反倒越来越清晰,我不敢肯定它能够完全还原真实,但在我的脑海中是完整的,是亲切的,是鲜活的,是把这三十几年的生活经验找回了一个属于我的真实的起点,我想它应该也一定是那样的,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有谁能够把梦说得清楚呢。

吴冠中先生说一百个齐白石抵不上一个鲁迅,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谁都别妄图去替他解释或推翻,不管是出于哪个角度考虑,我想这都是吴先生最真实的想法。我能用一百幅画去还原我的故园印记吗,我想不能,它会随着我的思想的波动而不断的产生出新的追忆…

南窗随笔三

——春塘水暖

“高逸一种,盖脱尽纵横习气,淡然天真,所谓无意为文乃佳,故以逸品置神品之上。若用意模仿,去之愈远。倪高士云:“作画不过写胸中逸气耳。”此语最微,然可与知者道也。”昨读南田画跋,此句最发人深思。何为逸气,我认为便是天真烂漫之气,使之贯注笔端,忘却古人,忘却画谱,忘却自然,得意忘形,聊发情思,于无意中入归化境,非我辈所能及也,然可装模作样的陶醉其中,也不失为人生之乐事。

记得刚上小学时音乐课上学过一首叫小鸭子的儿歌,第一句歌词“生产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也可能是因为这首歌的缘故吧,打小就喜欢小鸭子。那时我们的生产队养不养鸭子不记得了,但是一到开春,必定有骑着自行车满大街吆喝着卖小鸡小鸭子的外乡人,他们吆喝一阵儿,便找一个相对开阔的地儿,用高约四五十公分的苇席围一个圈儿,把小鸡或小鸭放到里面叫卖了,这时就会围上来许多人或砍价或挑选,我们小孩总是蹲在最里面看着毛茸茸可爱的小家伙们嬉戏,有时也抓紧跑回家央求着大人去买,小鸡几乎每年都买,但从来没买过小鸭,原因是我们家住的离村里的池塘远不方便放鸭子,也因此心生怨恨为什麽池塘不离我家近些。

我的发小青海家屋后便是池塘,自然他们家必定是要养鸭子的,经常放了学就去他家帮着放鸭子,看着笨笨的鸭子一下到水里便如鸟儿飞在天空一般悠然灵巧,我的心也便随着鸭子荡起的波纹一般漾开了去,池塘的水并不深,由于常年积水里面长满了各种杂草,也会开些不知名的野花,更有许多的浮萍漂在上面。池塘边上是粗壮的垂柳,柳条直插水面,他的倒影随着水波的荡漾和微风的吹拂翩翩起舞,有时我们在树上,有时我们在塘边捞些小鱼小虾,有时干脆脱光衣服下去打水仗或玩抹泥之交。随着夕阳西下,缭绕在村里的炊烟也发出了回家的警告,玩得痛快忘了撒尿,胡乱找个角落解决一下,早上起来才发现昨晚又尿床了。

一幅幅的场景从脑海中闪过,能抓住的就别让它溜走,从来不相信一幅画能承载多大的历史使命,又含有多麽高深莫测的哲理,只是把它当成自己的另一种语言诉说着往事,现实和憧憬着未来…….

把我这一组《春塘水暖》系列送给我的童年和我儿时的伙伴们。

  • 更多历史人物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