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李才栋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8 14:54:27

李才栋

  李才栋,1934年生于苏州,祖籍新化。出身于教师世家,曾祖父、祖父、父母、兄姐、妻儿均为教师。自1952年至今50年一直从事教育基本理论、中国教育史、中国书院研究史的学习、教学与研究。尤其在书院史方面有所突破,填补了部份空白,为学科建设贡献全部精力。

  

基本介绍

  李才栋,1934年生于苏州,祖籍新化。

  出身于教师世家,曾祖父、祖父、父母、兄姐、妻儿均为教师。

  自1952年至今50年一直从事教育基本理论、中国教育史、中国书院研究史的学习、教学与研究。尤其在书院史方面有所突破,填补了部份空白,为学科建设贡献全部精力。1992年开始享受中国国务院为有突出贡献专家颁发的特殊津贴。

学历

  1956年东北师大教育系毕业

  1958年北京师大教育系研究生班毕业

  先後师从成仿吾、陈元晖、何寿昌、邰爽秋、陈友松、邵鹤亭、邱桩、瞿菊衣、王焕勋、董涓川、冯友兰、黄济诸先生门下。

经历

  1958年8月起任教於江西教育学院。

  历任省教育学会秘书

  省教科所秘书

  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书院史研究室主任

  教育系副教授、教授(研究员)

  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

  江西省谱牒研究会会长(法人代表)  

著作

  《白鹿洞书院史略》、《江州陈氏东隹书堂研究》、《江西古代书院研究》、《中国书院史》、《中国教育管理制度史》、《江西古代教育家评传》、《中国文化世家?江右卷》等十馀种。文章百数十篇。《江西教育史》(目前正在主编国家社科项目)。

 

  

社会兼职

  中华孔子学理事

  中国书院研究筹备组成委员会

  中华朱子学会筹委会委员

  江西省社联理事

  江西省海外联谊会理事

  江西省书院研究会名誉会长

  江西省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顾问

  江西省历史名人研究会常务理事

  江西师大、湖南大学、南昌师院、白鹿洞书院兼职教授

  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理事

  广西朱子学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后人悼念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省政协第七、八届委员,江西省谱牒研究会会长,江西省书院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西教育学院教授,我国书院史学界著名学者李才栋先生因病于2009年3月4日20点20分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五岁。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向李才栋教授的遗体告别。

李才栋教授的逝世是我们学校的重大损失,是我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我们无不感到极大的悲痛。

李才栋教授是湖南省新化县人,1934年8月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1958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毕业,1989年起任江西教育学院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才栋教授长期在江西教育学院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踏踏实实,忠心耿耿将自己的一切献身于教育与学术研究事业。

李才栋教授治学严谨,在学术上有很高的造诣。1979年,他跋涉几十公里的泥泞山路,在德安找到了《陈氏宗谱》中关于东佳书堂的重要资料,为中国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起始于唐代找到了重要实证,为《辞海》书院条目的修订提供了确切的史实。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李才栋教授先后主持、参与了《江西教育史》《中国书院大辞典》《中国书院史》等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研究,在中国教育史、书院史领域的研究成果卓著,他在《教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的关于白鹿洞书院的史实、书院的性质与要件、书院的讲会与会讲、中国古代学校发展的历史分期等问题的创见,填补了国内研究的空白,对中国书院史学科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痴情书院,勤于笔耕,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思想深邃,见地独到,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书院学科建设工作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被海内外学者亲切地称为书院研究的“大佬”。他先后出版了《白鹿洞书院史略》《江西古代书院研究》《中国书院研究》等专著,主编(副主编)的学术著作十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在二006年查出胃癌后,他仍抱病坚持出席有关学术会议,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其敬业精神感人至深,见者无不动容,他将一生献给了无限热爱的研究事业!

李才栋教授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他在近50年的工作生涯中,大部分光阴都献给了崇高的人民教师这个职业。他是新中国较早一批的教育学研究生,他学识渊博,在教育事业中能得心应手地讲授多门学科;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对工作一片热心,对学生一片爱心;他为人师表,循循善诱,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他还参与了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工作,他们中的一些人已成为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李才栋教授待人宽容坦诚,提掖后进不遗余力。《教育大辞典》和《中国书院辞典》两部大书,是八五、九五期间编撰的填补国内空白的经典之作,李才栋教授是这两大重点课题在江西的牵头人,两大重点工程整合了我省我院一大批研究力量,两部大书问世,也成就了我省我院一大批专家学者,其间李才栋教授的提携之劳,功不可没。他心怀坦荡,对年轻教师毫无保留,在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等方面给予了热情的帮助,他利用自己的学术影响,积极推介年轻教师参加境内外各种学术会议,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发展平台,具有大家风范。李才栋教授以他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赢得大家的尊重,堪为后辈楷模。

李才栋教授为人清正刚毅,胸怀磊落,对生活没有奢求,对研究如痴如醉,对名利从来淡泊。他心系祖国,二00八年病情恶化,但仍然以老知识分子的胸怀牵挂着祖国统一大业,他说,“祖父、父亲和才栋几代人的百年梦想,洗清民族屈辱,南方已回归,……何日得见九洲同。”他乐观善良,将个人生死看得很淡,他在自撰的年谱稿中说,“大姊先走,二姊走了、才榕走了,他们三人过得都很苦。现在三姊也走了,下一个该轮到才栋了。人终要走的,才栋也不久了。……但愿小辈们能快乐。”读来让人动容。

李才栋教授与我们永别了,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诲人不倦的好老师、风范卓著的好同志感到悲伤,高山景行,生荣死哀,李才栋教授的逝世,使中国教育史学界失去了一位杰出学者,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他的高尚品德、进取精神、治学态度和学术成就将激励我们前进,他的音容笑貌将深深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沉痛悼念李才栋教授,永远怀念他的高尚品质和大家风范。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