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李邦珍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9 17:28:11

李邦珍

李邦珍(1515~1593),明朝人士,字子怀,号同川,祖籍福建兴化府莆田县(现福建省莆田市)白马山前驿马村李家大楼,明洪武年间其祖迁居山东济南府肥城县(现山东省肥城市)石坞村,自幼聪慧,且在“惟善以为宝”的家风熏陶下,养成优良的品德,少时就读于肥城城北牛山佛寺庇普禅师之屋。

基本内容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中进士,位列三甲第七名,赐“同进士出身”,任职于行人司(正九品),后在山西等地任职,为人正直,为政清廉。嘉靖后期进入都察院任监察御史(正七品),先后任浙江道监察御史、福建道监察御史,功绩昭著,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升授“文林郎”(正七品升授之阶)。在福建任职期间,正值沿海频频遭遇倭寇侵略,李邦珍基于“赤心事上,忧国如家”的忠心,奋然曰:“遇变而通之谓才,临难不避之谓忠,贼在境上,讵可坐视而泥职守之常经邪?”虽为文职巡按,却勇于挑起武职重担,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冬,他举起抗倭大旗,担任防守台(州)、温(州)、福(州)、兴(化)和福宁中路等处的总兵,又上疏朝廷,请任戚继光为副总兵,合力一举重创倭寇,福建民众深感其德,在李邦珍离任时特赠《海狱澄清图卷》一幅,以表彰其平寇安边的丰功伟绩。嘉靖末年任太仆寺少卿(正四品)。1567年(隆庆元年),三月改任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正四品),十一月改任大理寺左少卿(正四品),升授“中宪大夫”(正四品升授之阶);1567年(隆庆二年)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兼任河南巡抚,期间秉公执法,廉洁为官,百姓曾为其立生祠以示纪念。1573年(万历元年),被明神宗任命为“提督操江”。万历初年,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1575年(万历三年),60岁的李邦珍致仕故里,回到肥城后携子女迁居较场屯附近,将少时读书处改建为“同川书院”,聚集亲友和子孙讲学授业,众学子多有成名者,书院曾有两名进士金榜题名。书院内筑有聚乐堂、悠然台、环翠亭、甘霖池等胜景,现书院旧址被辟为军用库房,尚存李邦珍亲手栽植的一对龙凤柏。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李邦珍辞世,享年78岁。为悼念其功绩,追封为“正奉大夫”(从二品加授之阶),明神宗御制祭文,并遣山东布政使左参政汪应蛟前来致祭文。

1572年(隆庆六年),尚在朝廷为官期间,他念桑梓之情,不辞劳苦,与肥城知县顾廷修共同编纂了首部《肥城县志》。回到故乡后还筹资修建了许多公共设施,曾与尹庭共同捐资,在肥城城内十字路口兴建了一座“四牌楼”。 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由朱衡撰写、李邦珍诠订的《道南源委录十二卷》(杨一鹗建宁大儒书院刻本)已于2009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现存于福建省图书馆。武夷山云窝伏虎岩西南向有一处李邦珍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的题刻,全文:“大明嘉靖四十三年端阳日,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济南李邦珍同钦差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南昌姜儆,访汪、刘二高士于此。”泰山经石峪峪东石崖上的石刻“经正”大字为李邦珍于1578年(万历六年)所题,并有注语,劝人弃释归儒。

(注:略早时期的代表人物:严嵩、徐阶,同时期的代表人物:海瑞、戚继光、张居正、高拱)

(李邦珍后人李富强考证、辑录并撰写,待臻。李富强,男,1982年生于山东肥城。)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