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杨名时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20 11:09:46

杨名时

杨名时,字宾实,号凝斋,1661年(辛丑年)生于江阴东门。康熙三十年(1691年)进士,深得考官李光地器重,从之受经学,造诣益深。1717年授直隶(河北)巡道,革除宿弊,有政绩。1719年迁贵州布政使。雍正三年(1725年)擢兵部尚书,总督云贵。1726年转吏部尚书,仍以总督管巡抚事,乾隆即位,以其诚朴端方,诏赴京,加礼部尚书衔兼国子监祭酒,并兼值上书房南书房,侍皇太子课读。乾隆二年(1737年)病故。赠太子太傅,入贤良祠,赐谥文定。

人物简介

杨名时 (1661-1737)清代兵部、吏部尚书, 字宾实,号凝斋。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生,江阴人。杨名时年轻时即研习探索人生哲理、做人道德的性命理学。

少年赶考轶事

  康熙十一年(1672),杨名时13岁,第一次参加童生县试。试场就设在江阴城内文庙东侧的学宫。这文庙始建于北宋,后经元、明不断扩建.形成西庙东学两制格局。正月里,新任江阴知县、拔贡出身的湖南沣州人龚之怡派差役贴出告示,童生县考考期定在二月某日至某日。杨名时五年私塾苦读,盼望的考日到来了。

    杨名时早早地起身,吃罢早饭,和约好的一名廪生同往,向西走到设在县湾街的县衙署。他们穿过衙署门前高竖的“暨阳古邑”、“春申旧封”两座牌坊,进入衙门西侧的礼房报名。杨名时提笔工整地填写姓名杨名时,籍贯江南江阴,年龄13岁,父杨履泰、字紫来、号坦予,母许氏;祖父杨起鲲、字万程、号春晖,祖母任氏;曾祖父杨体仁、字振南,曾祖母潘氏;父母、祖父键在,祖母、曾祖父母俱殁,均未仕等等履历。接着由同来的廪生保结,证明考生杨名时没有冒籍、匿丧、顶替、身家清白、非优倡皂隶子弟等等事实。

     又过了几天,临到考试的前一日,许氏为名时准备好长耳考篮,内放笔墨、点心、红烛。子夜过后不久,杨名时就起身了,吃了早饭,听了父母一番叮嘱之后,身穿蓝衫,手提考篮,在家仆灯笼领路下,气宇轩昂地目视前方,扬眉抿嘴,一脸严肃地走进学宫。第一场是正场,考一天,至关重要。

    黎明前,考官点名。扬名时领考卷,按卷面上座位号数,进考棚坐好。开卷看题目:四书文两篇,每篇不得超七百字,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杨名时沉思凝神一番,便开笔打起草稿来。他胸中文墨似涌泉一般,竟然不顾文字限制,两篇文章写到二千多字。到了下午,考生陆陆续续地交卷,在考棚外三五一群,k;A.一堆,有稚气未脱的儿童少年,有二十岁左右的已婚青年,还有黑须白发的中老年童生,叽叽喳喳、嗡声嗡气地议论着自己的答题,评论别人的得失。

童子非同一般

  杨名时隐约耳闻外面的议论声,看也不看,毫不心动,依旧稳坐案几,工整地把草稿誊上正卷。早春日短,天气逐渐暗下来,他点起红烛,继续—撤一捺地誊抄。考棚内只剩下几个人了,杨名时也不知觉。这时监考官反背着手慢悠悠地踱着方步巡视考场,悄悄地站在杨名时背后。杨名时一点也没有觉察。考官伸着脖子低头敛气看了一会,又悄悄地退出,对其他考官说:“这名童子非同一般。”

  第二场为复试,考一天。考四书文章一篇、性理文一篇,默写康熙皇帝语录《圣训》百字,不许有增删涂改。   第三场是再复,考一天,试经文一篇、律赋一首。

   第四、第五场称连复,考一天,八股时文、诗赋、经论、骈文不拘定格。

   每场下来,考生都有减少。杨名时连考五天五场,坚持到底。县考合格。考秀才过了第一关。这年四月,杨名时乘船向西到七十里外的常州府,参加童生府试。府试报名手续和县试类似。考两场两天。杨名时考第一场即合格。考秀才过了第二关。两关过后,杨名时准备着参加考秀才的第三关——院试。院试考场就在江苏学政节署,而节署就在江阴县城。这是江阴考生的便利之处,也是很特殊的。清朝的首都北京(顺天府)和十八个省中,大部分学政节署建在省城。学政节署不建在省城的,全国只有三个:顺天府在通州。江苏省(后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在江阴县,陕西省在三原县。江苏省学政节署不设在南京而设在江阴,主要原因是江阴滨临长江,交通便捷,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明朝万历皇帝把江南学政节署从镇江移驻江阴。到了清初,江阴义民八十一天守城抗清,其鏖战之激烈、时间之持久、双方死伤之众,为全国罕见。顺治、康熙皇帝继续把学政驻节江阴,有利于治心和观风。学政是主考一省秀才的行政长官,不管官阶高低,地位和一省巡抚、数省总督平行,互不干涉。

院考经历

  学政三年任期内,主持院考两次考试,第一年为岁考,第二年为科考。扬名时参加县考、府考这一年,举人出身的江南学政、四川人简上已经任期第五年,属于超期任职。在他任上,岁考、科考都已经举行过。杨名时只能等新学政上任后参加院考。

  康熙十二年,杨名时14岁的时候,进士出身的新学政、浙江定海人虞二球上任。新学政下榻在学政节署燕晏堂。他在知县龚之怡陪同下漫步节署,熟悉环境。龚知县微笑着说:“这原本是上朝巡抚行台,后改为督学察院。国朝不断增建,规模日益扩大,现有十三进两百多间。”虞学政颔首称赞道:“规模如此崇宏,堪称江南官署之冠啊。”   学政本是皇帝钦命特任大员。下车伊始,便作观风,观察江阴文化风俗民心。他出题后就叫文庙南侧的阳城书院的学生考试。他发现这里民风醇厚,学风纯正,很是满意。

   院考岁考定在七月某日。考前一天,学政沫浴整饬一番,身穿朝服,从学政节署坐轿西行,不到一里,就到文庙。在棂星门前下轿,进门步过泮池桥,穿过戟门,面向塑有至圣先师孔夫子像的大成殿阼阶下,行三跪九叩礼,进殿焚香叩拜孔予,旋即坐明伦堂。明伦堂是教谕向秀才讲经的地方。明伦堂左面,竖立着顺治皇帝颁布晓谕秀才的卧碑文。学政在卧碑文前三尺恭敬地坐在矮垫上,监听教官向肃立在卧碑文两侧的秀才们诵读碑文,童生则站在一旁恭听。   “生员之家,父母贤智者,子当敬爱……生员立志当学为忠臣清官……”

中年委以重任

 康熙三十年(1691年)中进士,深得考官李光地的器重,入翰林院庶常馆深造,经学造诣更加深厚。康熙三十三年,时任翰林院检讨的杨名时,入值南书房。四十一年,晋升为顺天学政,不久,升为翰林院侍讲。后因父母亡故,返故里服丧,并于四十九年手录、校订《徐霞客游记》12卷,并作序。五十一年服丧期满,赴京候补。五十三年担任陕西正考官。五十六年授直隶(河北)巡道,有政绩。五十八年迁贵州布政使。康熙六十年(1721年)擢升为云南巡抚,成为朝廷封疆大吏。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亲书“清操夙著”匾额送给杨名时,以表彰他几十年清正廉洁、躬身勤政的卓著功绩。雍正三年,66岁的杨名时又擢升为兵部尚书、云南总督兼云南巡抚,位极人臣。雍正四年,又由兵部尚书转任吏部尚书。五年,因题本误载密谕获罪,六年又因人上参奏本,以赃私、借欠亏空等事革职,在昆明居行馆7年,专治理学,悉心著作。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以杨名时为人诚朴、品德端方,下诏将他从云南召回,授予76岁的杨名时为礼部尚书兼国子监祭酒,再一次入值南书房,侍皇太子课读。乾隆二年(1737年)病故。谥号文定,加赠太子太傅,入贤良祠。   一年后,杨名时灵柩回葬江阴故里。著有《易义札记》、《诗经札记》、《四书札记》,并入选《四库全书》。

个人作品

    《易义札记》   《诗经札记》   《四书札记》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