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林兆耆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9 01:42:52

林兆耆

林兆耆,内科学家,消化病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病科学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内科学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在医疗上重视第一手材料和基本功的作用:在教学上,要求高水平的教与学,并身体力行:在科研上强调要结合中国实际。首创用骨髓培养方法诊断伤寒、副伤寒、葡萄球菌败血症及其他全身性细菌感染。主编了国内第一本大型内科学参考书《实用内科学》和第一本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内科学》。

人物简介

林兆耆(1907--1992),内科学家。 上海市人。1927年毕业于 上海圣约翰大学理学院。1931年毕业于 上海医学院。1934年留学英国。1936年回国。曾任上海医学院副教授。建国后,历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授、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40年和1947年,先后在国内用骨髓培养法诊断伤寒、副伤寒及其他全身性细菌感染,为这些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有效方法。1962年提出了原发型肝癌的临床分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论据。

主编著作

《实用内科学》

《内科学》

学术经历

中国内科学家、中国消化病专业奠基人之一,1907年3月22日生于上海市。1931年6月毕业于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前身)毕业后相继任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前身)和私立北平协和医院内科助理住院医师。1933年8月考取中英庚款奖学金赴英国留学,先在利物浦大学热带病及卫生学院学习,继而在伦敦各教学医院实习和进修。1936年11月回国,任上海医学院内科学讲师,1945年升教授。此后历任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后更名内科学院、华山医院)和上海中山医院副院长、院长、上海医学院(后更名上海第一医学院、 上海医科大学)内科系主任和医疗系主任。早年从事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研究,1940年首创用骨髓培养法诊断伤寒、副伤寒、葡萄球菌败血症及其他全身性细菌感染,并对伤寒、副伤寒的胆汁、骨髓、血液、粪、尿等培养与维达尔氏反应(即肥达氏反应)进行比较研究。此后曾发表6篇有指导意义的论文,当时《柳叶刀》杂志曾转载论文摘要,评价甚高。50年代,他研究血吸虫病、胃癌、肝癌等病。1959年他组织本校各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在沪的有关研究所,最先对原发性肝癌进行基础和临床的系统研究,为中山医院肝癌研究的发展奠定基础。他注重培养人才,教学工作中他要求严格,重视教材建设,40年代编写的内科学讲稿,在当时广为流传。他组织和主编的大型参考书《实用内科学》1952年初版,已发行第10版,是国内畅销的医学书籍,在亚洲各国也有影响。他主编的《内科学》(1964)是国内第一本由十多位著名教授共同编写和评阅的高等医学院校教科书。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