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林文英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9 21:34:47

林文英

 林文英,(1873-1914),男,汉族,海南文昌人,幼年时即胸怀大志,通经史。曾在暹罗(今泰国)经商。后赴日本学习法政,与孙中山筹划革命,奔走于海内外,结纳同志。毕业后返回暹罗,与王建中等捐集巨资,创办《华暹新报》,组织同盟会。1911年11月广东都督府成立后至广东,被派组织琼州机关筹备处,因遭当地顽绅反对而作罢。旋又被派为琼州知府,辞不受。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委为琼州交通部长,并受孙中山委托组建琼州国民党支部。

人物简介

  林文英,(1873-1914),男,汉族,海南文昌人,幼年时即胸怀大志,通经史。曾在暹罗(今泰国)经商。后赴日本学习法政,与孙中山筹划革命,奔走于海内外,结纳同志。毕业后返回暹罗,与王建中等捐集巨资,创办《华暹新报》,组织同盟会。1911年11月广东都督府成立后至广东,被派组织琼州机关筹备处,因遭当地顽绅反对而作罢。旋又被派为琼州知府,辞不受。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委为琼州交通部长,并受孙中山委托组建琼州国民党支部。1913年当选国会众议员,与陈宏猷、翁桂清等创办《琼州日报》。旋赴北京,提案质询袁世凯大借款案。“二次革命”失败,被取消国民党议员资格,离京返归故里,复创《琼华新报》。未及出版,1914年3月即遭袁世凯密令查封,他也被捕遇害。

主要经历

  林文英烈士是海南参加辛亥革命的第一人,因宣传爱国思想,揭露袁世凯复辟帝制阴谋,于1914年被杀害。后来人们在府城为他建碑,孙中山亲自敬题碑文“烈士林文英之墓”。如今一座铭世的丰碑,在喧哗的市井声中几乎被淹没,在污染的环境中残存……

  跟随孙中山宣传爱国思想

  10月21日,记者在海南省档案馆资料室,得到王女士给的一页资料,这是林文英烈士的简略事迹,它展现林文英烈士的革命人生,发出他英勇就义时的誓言:“溘然长逝去悠悠,竟把头颅换自由。我不负人人负我,愿将铁血灌神州。”

  林文英是海南省文昌市清澜镇世坑村人,1873年出生于泰国一个华侨家庭,是国民政府国会众议院议员、辛亥革命烈士。1903年,林文英自泰国赴日本东京留学,1904年在日本横滨经廖仲凯结认孙中山,参加了同盟会。毕业后,返回泰国捐巨款创办《华暹时报》,宣传革命,协助孙中山筹款,购买万仑火船运军械回国接济起义,曾参加镇南关战役、黄花冈起义,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起义失败后,他陪同孙中山奔走南洋各地,发动华侨支持和参加革命。1909年,林文英奉孙中山之命回海南,在海口成立同盟会海南支会,发动青年学生和乡亲入会。袁世凯背叛辛亥革命、窃据总统职位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林文英因发表反袁言论而被通缉,他潜往上海与孙中山一起制订讨袁计划。在1913年讨袁的“二次革命”中,林文英跟随孙中山四出讲演,募捐筹款,支持革命。革命失败后,林文英同孙中山出国逃亡。之后,林文英又陪同孙中山回国,奉命再返海南,同陈子臣等同盟会海口支会会员在海口市西门外街(今新民路139号)创办《琼岛日报》,他自任总编辑兼记者,宣传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宣传爱国思想,宣传共和,并创办平民学校,向民众传播革命理论。

  揭露袁世凯阴谋被杀害,孙中山亲题碑文  林文英经孙中山推荐,被选为众议会会员,赴京就任期间,敢于发表反袁言论,引起当政者的忌恨和蓄意谋害,林文英得到孙中山的手谕,及时潜逃出京。在后来的反袁高潮之际,林文英得到孙中山亲赠的宝剑和红旗,经穗返琼与琼崖讨袁军总司令陈侠农共商讨袁大计,在海口市商会会长陈家富的资助下复办《琼岛日报》,宣传爱国思想,揭露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罪行,引导反袁斗争席卷全琼岛。

  林文英的革命行动,触怒了袁政府,1914年3月29日,广东都督龙济光和琼崖督办陈世华奉袁世凯之命将林文英逮捕入狱。同年4月2日夜间,林文英被秘密杀害于府城第一公园(今琼山区工人文化宫),时年仅42岁。他在临刑前高呼:“打倒袁世凯!”“拥护孙中山!”“反对帝制,拥护共和!”

  只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一命呜呼!孙中山重新执政后,国民政府于1916年为林文英昭雪,追认他为烈士。1919年,林文英的遗骨归葬于文昌市清澜世坑村之南,孙中山亲自敬题碑文“烈士林文英之墓”。当时的国民政府还接受海外华侨的建议和募捐,在烈士牺牲的地方建立碑亭以示纪念。

  烈士逐渐被淡忘 纪念碑周围环境乱

  10月22日记者重访了林文英烈士纪念碑,了解到烈士的简单事迹鲜为人知,烈士纪念碑逐渐被遗忘,纪念烈士的活动少有举行。

  记者发现,纪念碑向街的一面已被围墙挡住,围墙连着五花八门的店铺,这些店铺的近处又高耸着不少楼房,店铺和楼房充满了现代的市场气息,静缩围墙里面一隅的低矮纪念碑几乎被楼房和店铺掩没,不知情的人走在府城文庄路上,很难发现大院里有一座烈士纪念碑。记者在文庄路上,以游客的身份向一个学生打扮的年轻人打听林文英烈士纪念碑的情况,他竟说不出纪念碑的地点。

  围墙将工人文化宫圈成一个大院。大院并不像以往那样宽敞,里面显得有点拥挤,一个私人承包的停车场约占了大院的一半,车场上停放着许多车辆,其中有不少很有派头的轿车,有些车辆竟摆到纪念碑的围栏边,与纪念碑仅有五、六步之距。记者在拍摄烈士纪念亭时,一个在纪念亭旁边看管车辆的青年问拍什么,记者回答是拍烈士纪念亭,他问谁是烈士,那个破亭子有什么值得拍。他就在纪念亭旁边工作,竟然连亭子上端描红了的“林烈士文英纪念亭”都没有看一眼。记者又问这个年轻人是否了解对面的纪念碑,他说他至今都没有进入纪念碑的围栏里。

  记者企图了解瞻仰烈士纪念碑的情况,一个在停车场内工作了两年的姑娘说,她略知那是一个烈士纪念碑,但是没有听到有关纪念碑的介绍,平时也没有人拿来鲜花祭拜,偶尔见到一两个老者在纪念碑旁边观看,像在研究着什么。

  纪念亭陈旧遭污损,学者建议修缮

  随着人们经商意识的增强,市场竞争的激烈,人们将茶座、饭店、美容院、网吧、麻将馆和歌舞厅开办到纪念碑所处的大院里,白天街市喧闹,夜晚歌舞升平,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处于杂乱的噪声中。

  记者发现,纪念碑旁边开着一个食店,该店与纪念碑相邻之处就有一个装垃圾的矮小屋,一堆堆的垃圾倒在小屋的内外,苍蝇叮着,虫子爬着,污水渗透杂物流着,臭气熏天。邻近垃圾堆的铁栅栏,有的被锈蚀而腐烂,有的全部断毁而使栅栏处成了一个门口。纪念碑四周没有鲜花和绿树,碑基地板上出现了一团团的斑迹,灰黑一片片,碑身也陈旧,碑顶端的碑文难看清楚,惟有烈士的遗像炯炯有神,可惜他处于冷漠之中。

  烈士纪念亭与纪念碑相对,除了“林烈士文英纪念亭”几个字依稀可见之外,它更是毫无生气。有的亭柱、亭墙已经裂开,亭内的石桌和石凳也裂毁,原先在亭里纳凉玩乐的人们早已经离弃了这座危亭。亭的邻处有一个棚屋,杂物乱七八糟地堆在里面,原先的茶座已经停业,残留的铁棚架子悬架在空中,棚架子挨着亭子,斑锈得不堪入目,刺破了亭子本已裂损的面容。

  海口市人文景观本来就不多,这是旅游城市发展的遗憾;少得可怜的名胜古迹已经让有关部门如获至宝,一些古人居迹的修复已经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谓是抛出了血本。与林文英烈士纪念碑对面且仅有一街之隔的“琼台福地”修得大有气派,而很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林文英烈士纪念碑却无人问津。

  海口学者黄先生无不感慨,林文英烈士是海南人中参加辛亥革命的第一人,也是华侨革命志士中的杰出典范,其影响力并非限于当时的辛亥革命本身。鉴于林文英烈士的历史功绩和现实的影响力,黄先生建议有关部门将林文英烈士纪念碑原先县级保护文物的级别加以提升,并将其尽快修缮。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