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欧阳晖(工程师) 简历 – 名人简历 – 科学家 工程师

发布日期:2021-01-04 10:05:09

欧阳晖

欧阳晖(工程师)

欧阳晖,1917年10月21日出生于江西省都昌县,机械工程专家。毕业于同济大学工学院,历任中国纺织机械厂总机械师、研究所所长、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人物简介

  欧阳晖,机械工程专家。毕生致力于纺织机械事业,曾参与50年代初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铸造车间的设计,60年代初主持设计建成了上海中国纺织机械厂第二个机械化铸造车间,在技术进步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他在长期从事技术领导岗位工作上,兢兢业业,开拓创新,为我国铸造业的发展以及纺织机械产品的开发和织机生产能力的扩大,作出了成绩。

主要履历

  1917年10月21日 出生于江西省都昌县。

  1942年7月 毕业于同济大学工学院。

  1942-1946年 任重庆大渡口钢铁厂工务员、重庆第50兵工厂技术员。

  1946-1955年 任中国纺织机器制造公司(后改名为中国纺织机械厂)工务员、工程师。

欧阳晖

  1956-1962年 任中国纺织机械厂设备动力组组长。

  1963-1976年 任中国纺织机械厂总机械师。

  1977-1979年 任中国纺织机械厂研究所所长。

  1979-1981年 任中国纺织机械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1987年 病逝于上海。

生平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纺机的铸造生产尚处于手工作业的状态,在费启能领导下,欧阳晖参加了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铸工车间生产流水线的设计工作。其中关键的大件造型工区设备由他主持设计完成。这个铸工车间于1952年10月1日顺利投产。

  50年代初,鉴于国内还没有完整的铸造机械和铸造工艺的专业工具书,1952年,以欧阳晖为主的翻译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俄文《铸工车间设备》一书的翻译工作,该书后成为高教局大专院校铸工专业的指定教材。

  1956-1962年,欧阳晖在担任中纺机设备动力组组长期间,为保证织机大批量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在资料较少的情况下,主持设计了成百台(套)专用机床,如20吨油压机的试制成功,解决了织布机零件的装配问题;冷拉机及校直机的设计投产为产品中直轴的加工提供了一项无切削少切削的新工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零件的精度等级;为解决工厂起重设备和零配件的运输问题,欧阳晖带领设备动力组人员设计成功了行车和电瓶铲车。这些试制成功的设备,绝大多数处于当时国内领先水平,为专业生产厂家提供了有价值的技术资料。

  1960年,欧阳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60年代初,随着纺织工业的不断发展,第一个机械化铸工车间生产的铸件已远远不能满足织布机生产发展的需要,欧阳晖又主持设计了第二个机械化铸工车间。该车间布局合理,设计先进,当时在国内及亚洲地区都处于先进水平,铸件年产量也翻了一番。

  1963年,欧阳晖接受了纺织工业部交给的研制我国第一台齿链式无级变速器的任务。从设计、试制到批量投产,他层层把关,该产品后被评为纺织工业部优等品,填补了我国齿链式无级变速器史上的一项空白。

  “文化大革命”中,欧阳晖受到了冲击。1966年,他下放到车间劳动。但他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工人师傅一起,边劳动生产、边搞技术革新,解决了许多生产上的关键问题。例如车间有一台织机皮带盘加工专用机床,因设计上的问题造好后便不能使用,已搁置2年,欧阳晖在参加生产劳动之余,亲自动手边设计边改进,使这台皮带盘专用机床起死回生,解决了皮带盘生产上的产量和质量问题。

  1977年,欧阳晖担任了中纺机研究所所长。1979年4月,担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1981年退休。

  1987年,欧阳晖因病逝世,终年70岁。

主要成就

  主持设计中纺机第二个机械化铸工车间

  60年代初,随着纺织机械的不断发展,中纺机第一个铸工车间生产的铸件已远远不能满足织布机生产的需要,为了发展生产,欧阳晖又主持设计了第二个机械化铸工车间。这项设计工程浩大,从整个车间的工艺布局、物流系统、环保、劳动保护到大量的各种专机的设计,欧阳晖依靠广大科技人员,独立自主地完成了这项系统工程的设计、投产。他主持设计了专门生产织机长件的双缸造型机;生产织机大件墙板的三工位造型机和生产中小零件的单机、生产线设备以及提高铸件表面质量的毛整车间,整个车间占地6907平方米,布局合理,设计先进。60年代初在国内及亚洲地区都处于先进水平。第二个铸工车间的建成投产,进一步减轻了翻砂工的劳动强度,增加了环保措施,使环保条件有了明显改善,铸件年产量从2万吨提高到4.5万吨。

  主持翻译国外铸工设备论著

  50年代初,国内还没有完整的铸造机械和铸造工艺的专业工具书,大专院校铸工专业也缺少这方面的教材。1952年,受高教局和出版系统委托,以欧阳晖为主,成立了原苏联出版的《铸工车间设备》一书的翻译小组,欧阳晖精通德文和英文,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工作,他又自学了俄语。他和他的翻译小组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铸工车间设备》上下册约77万字的翻译工作。该书于1954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是当时唯一的较系统介绍国外铸工设备的论著,后成为高教局大专院校铸工专业的指定教材。

  研究开发国内第一台齿链式无级变速器

  50年代后期纺织工业部为了解决化纤及纺织机械产品中无级变速传动的瓶颈问题,安排中纺机负责研究开发一种积极式无级变速装置——齿链式无级变速器。于是这项开发新产品的任务便交由当时担任设备设计组组长的欧阳晖负责组织研制。欧阳晖在可参考资料及实物极其缺乏的条件下,凭着他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设计经验,组织周焕生等科技人员开展了周密、科学的产品开发工作,边设计、边试验,取得可靠数据后,又改进,经过既大胆创新又踏实的努力后,设计工作于1959年完成。从1959年开始产品设计、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试制,一直到1961年产品在石家庄纺织厂通过生产鉴定,前后共经历了3年。它的诞生,使中纺机产品系列中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和系列,结束了国内不能生产齿链式无级变速器的历史。

主要论著

  欧阳晖等译.铸工车间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1954.

  • 更多历史人物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