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殷海光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8 13:00:01

殷海光

殷海光(1919年12月5日—1969年9月16日) ,原名殷福生,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人,师从金岳霖先生,是中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台湾戒严时期的自由主义代表人物。殷海光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加入青年军,1949年8月进入台湾大学哲学系任教,1969年9月16日因病逝世,享年50岁。殷海光受罗素、哈耶克人等影响,所撰文章以科学方法、个人主义、民主启蒙精神为基准,被称为台湾自由主义开山人物,著有《思想与方法》、《论认知的独立》等作。

人物介绍

在几十年的治学生涯中,殷海光一直以介绍西方的形式逻辑和科学方法论到中国为己任,撰写了《思想与方法》、《论认知的独立》、《中国文化之展望》等著述。并且毕生热心于现代逻辑的研究、教学和宣传。其原因在于他认为中国文化中认知因素极为缺乏,而这必须依靠西方实证论哲学的输入来补救。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认知因素不发达,从根本上说,归因于儒家文化的泛道德主义倾向和中国文化采取的”崇古”价值取向。于是,殷海光大力提倡”认知的独立”,强调”独立思想”。殷海光终生秉持科学民主自由的精神,是一位富有批判精神的自由主义者。

家庭情况

殷海光的妻子名叫夏君璐,出生1928年,比殷海光小九岁。夏君璐出身名门,父亲夏声追随孙中山,参与辛亥革命。1945年,夏君璐在重庆家中与殷海光初识,一见钟情,随后分隔两地。1949年6月3日,夏君璐抵台,与殷海光重逢。夏君璐195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同年10月25日与殷海光结婚。

生平经历

沉浮人生

当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启动时,李敖的名字在大陆一时风传;而打开李敖的书,一个陌生的名字却反复出现在读者的眼中:殷海光。大陆普通读者也才知道了在台岛上,有那么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政论家———殷海光。

殷海光原名殷福生,1919年12月5日出生在黄冈回龙山镇(今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殷家楼村,7岁随父母搬到本县上巴河镇居住。13岁那年,他由其伯父、辛亥革命志士殷子衡带到武昌,入武昌中学念书。16岁那年,他曾在名气甚大的《东方》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7岁念高中二年级时,就在正中书局出版了一部长达40万字的译著《逻辑基本》。

1938年秋,在著名哲学家金岳霖的帮助下,殷海光考入西南联大哲学系,4年之后,又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专攻西方哲学。1944年,他投身抗战,去印度学习军用汽车驾驶技术,1945年转业到重庆独立出版社任编辑。1946年秋,他被同乡陶希圣拉入国民党阵营,先后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中央日报》任职,走了一段弯路。

然而,殷海光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与血性,1948年11月4日,他在《中央日报》上发表《赶快收拾人心》的社论,猛烈抨击豪门贵族和国民党的内外政策,受到蒋介石的怒斥,并险些丢职。

1949年3月,殷海光随《中央日报》到台湾,仍任该报主笔,代总主笔,同时兼任《民族报》总主笔。同年5月12日,殷海光又因在《中央日报》上发表社论《设防的基础在人心》,说跟随蒋介石逃台的军政人员为“政治垃圾”,又一次触怒了蒋介石,受到国民党的围攻、批判,并被迫离开《中央日报》,去台湾大学哲学系任教。自此,殷海光脱离国民党阵营,并转变成自由主义者。

1949年11月,他与胡适、雷震等人在台北创办影响巨大的综合性半月刊《自由中国》,任编委兼主笔。这个杂志的发行人虽为胡适、雷震,因胡适不在台湾,雷震以负责行政事务为主,真正的灵魂人物却是殷海光。他用言论、思想给《自由中国》杂志导航,使该杂志发行量扶摇直上,热销海内外。

抵达台湾

到台湾后,殷海光极其关注政治和人民大众。他认为,一个学者如不关心民族的前途,不关心人民疾苦,即使受过最好的教育,也不够格称知识分子。一个有血性的读书人,应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应有正义感,应敢说真话。他看到蒋氏父子逃台后,仍用在大陆上的一套办法统治台湾人民,并滥杀无辜,大搞白色恐怖,心中无比愤恨。他以学者的身份,举起民主、科学的两面大旗,与台湾当局进行对抗。他以《自由中国》和香港《祖国》周刊为阵地,奋力揭露台湾的黑暗政治,抨击蒋氏父子的恐怖统治和种种不法行为。从1949年底起,蒋介石一天到晚叫喊要“”,说“反攻”在某年某月一定能够实现,并将“”定为当局的“基本国策”。当时,整个台湾没有人怀疑,更不用说去碰蒋介石的这一“基本国策”。殷海光研究了蒋介石历次叫喊的“”口号后,感到十分荒谬、可笑,并斗胆在《自由中国》上撰写了《问题》的社论,将蒋介石欺骗台湾人民的这一假把戏予以彻底拆穿,并预言台湾终将与大陆和平统一。又如,蒋介石1960年第二次“任期”届满,为了将来传位于子,他用尽各种卑鄙手段谋求“三连任”。殷海光对此十分愤慨,连连在报刊上撰文反对,揭露蒋氏父子在“三连任”上干的种种行为。

另一方面,殷海光看到台岛知识分子大多处于麻木的“冬眠”状态,便利用开座谈会、写文章、出书等形式,积极引介哈耶克、卡尔巴柏等哲学新思潮,大力宣传罗素哲学和“五四”精神,对广大知识青年及人民大众进行思想启蒙,鼓动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勇敢地起来与专制、独裁的统治作斗争。因而,他成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人民,特别是青年们最崇拜的精神领袖、抗暴旗手、民主斗士、启蒙大师。

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并着力从中寻找自由民主的精神传统,并与论敌新儒学大师徐复观握手言和,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文化论战。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大精神事件。

成就

殷海光不仅是一位傲骨嶙峋的批评家,而且是一位思想敏锐的学问家,他的批评以他的学问作基础,关怀的是自由、民主、科学与社会正义,所钻研的是分析哲学与文化问题,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将自己的学问活用于批评工作。殷海光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最负盛名的政论家。他的文章尖锐深刻,语言流畅简练,逻辑性强,论据有力。他撰写的《反共不是黑暗政治的护符》、《近年的政论心理与作风》、《大江东流挡不住》等文,一直是港台政论家们的范文。直到至今,李敖还说:除了思想指向以外,殷海光的政论文章光芒万丈,出色得使敌人和朋友都为之失色,而且至今无人超越。

他去世后,他培养的弟子有的成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反抗国民党暴政的风云人物,有的成为知名哲学家、作家、史学家,如李敖、林毓生、陈鼓应等。这些弟子中,培养得最为成功的又数蜚声海内外的李敖。柏杨、颜元叔、龙应台、司马文武等蜚声台湾的言论家无不受到殷海光的巨大影响。

由于殷海光长期在台湾反极权、反暴政,蒋氏父子对他恨之入骨,并动用党政军特对他进行残酷的迫害,仅在报刊上的批判、围剿,就进行了5年之久。1969年9月,殷海光因胃癌晚期医治无效去世。

殷海光虽只活了50岁,却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作,其代表作有《逻辑新引》、《思想与方法》、《中国文化的展望》等。

主要作品

《逻辑学讲话》

《中国文化之展望》

《生命的意义》

《思想与方法》

《自由的伦理基础》

发展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殷海光去世后,各种纪念他的活动方兴未艾。1989年,台湾成立了纪念殷海光学术基金会,台湾、香港、大陆还多次举行了他的大型学术研讨会,他的书籍也被世人广为传阅。

人物影响

上世纪最后20年,祖国大陆、台湾和香港都掀起了殷海光著作出版热:台湾出版了18卷本的《殷海光全集》,香港先后出版了多卷本殷海光著作,祖国大陆多家出版社也先后出版了殷海光的《中国文化的展望》(上下卷)、《殷海光、林毓生书信集》,多卷本《殷海光文集》及18卷本《殷海光全集》及两种《殷海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在殷海光的故乡,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笔者的两本传记文学《殷海光传》、《殷海光与蒋介石》,今年又推出4卷本《殷海光文集》。今年5月,台湾哲学家、台大哲学系教授刘福增先生捐出巨资在南京大学设立了“殷海光逻辑奖学金”。尤其可喜的是,祖国大陆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均有一批中青年学者正在专门研究殷海光的学术和思想。

人物家乡

而殷海光离开家乡达30余年,除1947年回到上巴河镇看望过一次父母外,再也没有回过家乡。由于他离家较早,家乡的人大多不了解他。随着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一些黄冈人才从书报刊和电视上渐渐知道了他。

全集目录

《中国共产党之观察》殷海光《共产国际概观》隆尔威多(Massimo Salvadori)殷海光译《西方之未来》德贝吾(J. G. De Beus)殷海光译《逻辑新引》殷海光《怎样研究苏俄》热希达著 殷海光译《到奴役之路》海耶克著 殷海光译《中国文化的展望 (上)》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 (下)》殷海光《杂忆与随笔》殷海光《殷海光书信集》殷海光《政治与社会 (上)》殷海光《政治与社会 (下)》殷海光《学术与思想 (一)》殷海光《学术与思想 (二)》殷海光《学术与思想 (三)》殷海光《书评与书序 (上)》殷海光《书评与书序 (下)》殷海光

学术研究

(按照作者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贺广巍,1995,殷海光自由思想研究。“国立政治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硕士论文。何卓恩,2004,殷海光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上海:三联书局。简明海,1996,救亡与启蒙的困境:殷海光思想转变之研究。“东海大学”历史学系硕士论文。田欣,1996,“外省人”自由主义者对“台湾独立”的态度:以雷震、殷海光及傅正为例,见张炎宪、陈美蓉、黎中光编,台湾近百年史论文集,页331-51。台北:财团法人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翁志宗,2002,自由主义者与当代新儒家政治论述之比较:以殷海光、张佛泉、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的论述为核心。“国立政治大学”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博士论文。薛化元,1998,台湾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考察(1949-1960):以《自由中国》的反对党问题为中心,见殷海光基金会编,市民社会与民主的反思。台北:桂冠。张忠栋,1990,胡适u2027雷震u2027殷海光:自由主义人物画像。台北:自立晚报。郑慧娟,1991,传统的断裂与延续:以徐复观与殷海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辩为例。“国立台湾大学”三民主义研究所硕士论文。黎汉基,2006,混沌中的探索——殷海光的思想困境 人民日报出版社

相关

他除了还有几位远房侄孙们外,什么亲人也没有了。他在上巴河的老家,仍有3间旧瓦房,但产权早已收归公有,由公家出租给当地居民住着。笔者曾多次去看过他的旧居,并设想:这瓦屋是殷先生幼时住过多年的房子,有关方面应进行修缮,以便将来作为殷先生的纪念馆。由于地方领导还不太了解殷海光以及其它一些别的什么原因,恐一时还难以做成这件事。希望当地的领导能重视这些人文资源的开发,让已故的名人活起来,为黄冈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增添新的亮点。

荣誉记录

2016年03月24日,殷海光主编的《中国文化的展望》入围中国出版集团公布2016年第二期“中版好书榜”。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