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发布日期:2020-11-17 12:25:18

1937年8月,在抗日战争淞沪战役临战前的一刻,中国海军突然在江阴自沉了一大批军舰和商船,声称要以这样一道由海军骨肉构筑而成的“坚固之水中堡垒”隔断长江航道,形成“伟大的国防封锁线”,避免日本海军沿长江而上直取南京。这个决定对于海军本身来说自然是悲壮的,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则是震惊的(还没打仗总吨位就损失快一半了,就问你怕不怕!),对于日本海军来说则是诧异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出动军舰进入长江与中国海军一较高下,而就日本海军的实力而言,破坏这一“水中堡垒”也并不十分困难。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停泊于上海

海军的战场无疑在于海洋,如在机动受限的内河两军对阵,摆不开阵势的舰队就变成了一座座“水炮台”,无论军舰实力多么强大都很难发挥其优势。即使对于缺乏海洋意识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例子亦比比皆是,例如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大沽口之战,自大进入白河的英法舰队就遭到清军落后大炮的轰击,损失惨重;再如解放战争中的“紫石英事件”,即使强大的万吨级重巡洋舰“伦敦”号,亦在解放军陆军炮兵的轰击下饮恨而还。更何况拥有优势航空兵的日本海军第三舰队,随时可以将中国军舰变成活靶子,又何必费那个力气呢?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江阴之位置

江阴位于上海与南京之间,东西各距150公里,北依长江,隔江与靖江相望,是长江下游最狭窄处;长江东流自此,骤然紧缩,然后放宽,再滔滔注海,故素有「江防门户」之誉。明代建有防倭寇之炮台,遗址尚存。鸦片战争后,为防御西方列强入侵,此地成为吴淞口以西的长江第二道门户,具江防与海防的双重战略地位。战前,国府在此建有「锡澄线」、「吴福线」与「乍平嘉线」等国防工事。在江阴与靖江间,现建有跨越长江的「江阴大桥」。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1937年7月28日,国府召开「国防会议」,决定于日军尚未进攻长江流域之前,制敌机先,封锁长江航路,截断长江中上游一带的日军舰船,和大批日侨的归路,作为与日交涉的筹码,并防止日海军溯江而上。会中,海军第1舰队司令陈季良中将提出「沉船封江」的建议获得通过,随即海军部便报请行政院批准,向招商局等民间航运公司和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省政府广泛征用老旧商船、码头趸船和民用渔船、盐船,准备投入这场中国海军史上规模最大的封江行动。而陈季良的背后授意者,便是海军部部长陈绍宽上将。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时年48岁的陈绍宽,乃是自晚清以来掌控中国海军超过半个世纪的闽系军人的新生代领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赴欧洲观战,对英德海军在北海之内的攻防策略关注颇多。在1932年成为中央海军的实际掌控者之后,陈绍宽明确了一点主张:若中日战争在10年内爆发,以双方力量对比之悬殊,中国绝无任何胜算。故中方应审时度势,将舰队主力集中于长江口附近,阻击企图溯江上行的日舰。因此,海军部所辖第1舰队、第2舰队、练习舰队的49艘舰艇合计46778吨,于1937年8月上旬即退往南京,在上海只有1艘正在江南造船所修理的炮舰“永健”号无法转移。显然,海军对于集结于吴淞口的日本海军第三舰队,毫无进击的打算。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今日之江阴江面

8月12日,中国海军主力舰艇集结于江阴附近,开始破坏附近的灯标、灯塔等导航设施。选择这一目的地,仍然是出于配合陆战的便利:在1932年吴淞要塞依照《淞沪停战协定》遭到废弃后,江阴要塞已经成为京沪国防工事体系最重要的支点。参谋本部历时5年,在当地修筑了由5座炮台构成的要塞群,安装德制sFH-18型150毫米榴弹炮4门,Flak-18型88毫米高射炮8门,各型150毫米口径以上旧式榴弹炮19门。将舰队主力配置于此,当可与要塞火力形成配合,使日舰无法沿水路西进。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但部分是出于对传统海战经验的迷信,部分是顾虑一批老旧舰船并不适于内河作战,陈绍宽做出了一个毁誉参半的决定:在江阴要塞东北方的福姜沙(长江中的一座江心洲)附近,沿长山—罗家桥江面凿沉一批废旧舰船和征用的民船,形成一道半永久封锁线,彻底堵塞敌舰上行的可能通路。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自沉阻塞泽吕赫尔港的三艘英军旧式巡洋舰

亲临过欧洲战场的陈绍宽,当然熟悉1918年英国海军对德国控制下的比利时北海港口泽吕赫尔及奥斯坦德发动的一系列沉船闭塞战。因德国潜艇经常从此地出发经多佛尔海峡进入大西洋,破坏英法在大洋上的交通线,1918年4月23日,英国出动一批旧式军舰驶至两个港口执行自沉封锁作战,但德军及时清理了航道,仅仅两天后,其潜艇又继续从该地出海作战。在更早的美西战争和日俄战争中,也都出现过凿沉商船阻塞要港出口、以阻止敌舰突围的行动。但所有这些作战无一例外都带有进攻性质,阻塞的是敌方控制下的出港水道,却甚少出现中国海军这样将己方舰船的活动空间也一并锁死的状况。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日军旅顺口阻塞作战

另外,闭塞作战的经济成本也极其高昂:1904年旅顺战役期间,日本海军分三批在旅顺港出入口附近凿沉旧商船21艘、共5.9万吨,仍未能实现阻断港口通航的目标。而江阴附近的长江江面宽达3000米,深30米以上,水流湍急,显然更适合以廉价的水雷实施封锁,而不是不惜靡费地凿沉舰船。而且不论军舰还是商船,中国都家底甚薄,实在损失不起。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8月12日,即第一、第二舰队主力抵达江阴江面的同一天上午,沉船行动正式开始。海军拨出的自沉舰艇包括完工于清末的旧训练舰“通济”号(1900吨),经过现代化升级的旧式大型炮舰“自强”号、“大同”号(均1050吨),由川江客轮改造而来的小型水上飞机母舰“德胜”号、“威胜”号(均932吨),基本报废的旧鱼雷艇“辰”和“宿”(均90吨),以及舰龄超过60年的旧测量舰“武胜”号(740吨),总吨位近7000吨。另外还向各大航运公司征用了“同华”、“母佑”、“广利”等商船20艘。所有这28艘舰船排成一字横亘于福姜沙以西,打开通海阀齐齐下沉。至当天入夜时,各舰仅余桅杆尚露出水面。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由于福姜沙附近的水文条件相当复杂,短短数日之内,即有自沉舰只残骸被冲离原位的情况出现。为查漏补缺,海军部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又进一步追加“公平”、“万宰”、“泳吉”三艘商船,以及查扣的吉安、德安、沙市等地日本码头趸船8只,凿沉于封锁线上。另以185艘征用的小型渔船、盐船,满载石子沉入大船残骸之间的空隙,以为补充。加上9月25日自沉的四“海”旧巡洋舰,整个封锁线共沉没大中型商船和军舰计43艘、6.38万吨,石子3094万方,经济成本超过法币4000万元,为亚洲海军史上的新纪录。日后海军部自身亦不得不承认:倘若不考虑沉船,而改用水雷在江阴附近构成3海里纵深的机动封锁线,只须布雷500枚左右,总成本不过20余万元。缺乏科学战略规划的行动,在一开始就付出了200倍的代价!

但1937年夏天的海军部自有其逻辑在,这就要涉及到贯穿民国海军始终的派系之争。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自清末肇建近代海军之始,因最初之二十年,全国仅有福州马尾船政学堂一所海军学校,因此海军长期为福建籍军人控制,也就是俗称的“马尾系”。而军阀混战时期,闽人操纵舰队主力在清政府、北洋各派军阀、护法政权乃至北伐军之间反复倒戈,其忠诚性遭到严重怀疑;闽人在海军中复厉行排外主义,凡非闽籍海军军人不得重用,亦引发相当广泛的不满。因此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国民政府即在镇江设立直属于军政部的电雷学校,希图培养不以籍贯为依凭的“新海军”。从此,闽人控制的海军部编视电雷学校为仇雠,即使大敌在前,依旧倾轧不已。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电雷学校师生与华侨合影

电雷学校自忖经费受限,从一开始起就不以正规战为目标,而从英德两国购进11艘轻快的摩托鱼雷艇,专注于操练夜间突袭战与内河布雷,江阴要塞附属的水雷大队也自1936年起即已纳入电雷学校编制内。而海军部则念念不忘传统水上炮战,放任鱼雷战、水雷战事务悉由电雷学校单独负责。在抗战时期,闽系军人经常以此指责电雷学校,称之所以江阴封锁线没有用水雷而是自沉舰船,都是因为“电雷学校关于水雷一项既未曾购备,复不能自制,竟无以应江海防务的需要!”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实际上海军部是囿于门户之见,对水雷战完全持旁观态度。战争爆发前,电雷学校名义上有研制水雷的任务,但海军其实早有自制水雷(中国自清末即可批量生产水雷了),只是陈绍宽不许电雷学校染指海军部下属的水雷工厂,毫无技术基础的电雷学校自然也无从研制。而电雷学校也并不是“未曾购备”,早就向英、德两国购置一批水雷,进行日常教学、训练,并改装炮舰“同心”、“同德”、巡舰“海静”、驳船“镇海”及汽艇多艘,使其可以执行布雷任务。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1937年7月20日,蒋介石授意其心腹、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上报军政部,给电雷学校教育长欧阳格中将以江阴区江防司令名义。7月30日,军事委员会果然任命欧阳格为江阴区江防司令。8月3日,欧阳格以电雷学校为基础组建司令部,下属的水雷大队迅速在江阴封锁线所在的福姜沙布设雷区,有300磅半浮雷、500磅沉雷、1000磅沉雷,数量颇为可观。身为闽系海军领袖,陈绍宽既不愿使自己的行动受制于电雷学校主持的江防司令部,亦不愿把资源投入到电雷学校负责的业务上,所以别出心裁,决定以“沉船阻塞线”来显示海军部的存在。事实证明,当电雷学校在1938年被闽系合并之后,海军在长江防御中使用水雷的频率立即大有增加。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日军扫除的中国水雷,大多数为中国海军自行研制

9月1日,一直在水雷问题上砌词攻击电雷学校的海军部突然宣布要自制水雷,并将此任务交给了新舰监造室。令人惊叹的是,仅仅两天以后,海军就宣布自制“海甲”式触发水雷成功,并于9月7日夜间,以“海甲”水雷炸毁上海浦东日军新三井码头,这个研制速度实在匪夷所思,不得不令人怀疑“海甲”水雷早已存在,只是不想过早投入实战,以致令电雷学校坐享其成。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日军扫除水雷

12月2日,在日本陆军占领江阴要塞的同时,日本海军扫雷队开始在江阴扫除电雷学校敷设的水雷区,至5日为止共发现10枚。4日,炮舰“保津”号从沉船封锁线南端与江岸直接穿过,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这一“坚固之水中堡垒”。在清扫出航路后,日本海军第24驱逐队的驱逐舰和炮舰即于8日掩护陆军第十三师团第二十六旅团穿过沉船封锁线,从江阴西面渡江,登陆长江北岸。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水雷爆炸

事实证明,耗费巨大的江阴沉船封锁线根本没有对日军起到任何阻碍作用,真正起作用的只有水雷。8月9日,第二扫雷队一艘由渔轮改装的特设扫海艇(即扫雷艇)“雄基丸”(排水量388吨,艇长海军预备中尉花房繁雄)触雷沉没,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真正击沉的第一艘日本舰船,虽然这支部队并不被海军部承认为海军。

江阴阻塞线牺牲巨大却毫无作用,原来是派系内斗恶果

日军清除江阴沉船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