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浙商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20 04:50:07

浙商

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商人是当今中国最具活力也是最会赚钱的人群。

浙商 –
基本概述

谁是浙商,浙商是谁?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同这样一个观点: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商人是当今中国最具活力也是最会赚钱的人群。浙商一般指浙江籍的商人,实业家的集合,是较为新近的称法。

浙江商人名词释义:最为活跃商人为温州商人,最为活跃的商人城市为义乌市,最有代表性的商帮为的宁波商帮。

浙江商人的特点为:“舍得”“和气”“共赢”“低调”“敢闯” 

知名的零点调查公司不久前在北京地区进行的一项企业界人士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商人是北京市场上的超级活跃群体;广东商人次之。

在上海,在沪浙军达50多万人,浙籍企业在沪投资总额、企业总数和资产总额,均居全国兄弟省市之首。

不仅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甚至在欧陆各国城市,到处都有操浙江口音的投资者和生意人。在各地的“浙江村”、“温州路”、“义乌街”,很难听懂的“浙江话”成了各地的本土语言。仅在西部省份,就有300万浙商在“你发展,我发财”。

浙商 –
发展历史

唐代以后,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江浙一带成为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也产生了中国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末年及民国初年,浙江商人成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中坚之一,为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大陆改革开放之后,浙江商人活跃于国内外商界,目前为中国国内除台商之外最活跃的商帮,为各地的发展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注入了活力。

在私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浙江模式”,“浙江经验”,“浙江现象”,越来越多的媒体对浙江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给予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对浙江的发展给予关注。

浙商 –
典型代表

浙江较著名的区域性商人团体有:

宁波商帮

是中国近代最大的商帮,为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推动了中国工商业的近代化,如第一家近代意义的中资银行,第一家中资轮船航运公司,第一家中资机器厂等等,都是宁波商人所创办。宁波商帮对清末大上海的崛起和二战后香港的繁荣都做出了贡献。宁波商人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不乏世界级的工商巨子。

代表人物有:虞洽卿(旧上海)、叶澄衷(旧上海)、方液仙(旧上海,国货大王)、张尊三(日本,鱼翅大王)、吴锦堂(日本、关西财阀)、胡嘉烈(新加坡,南洋巨商)、包玉刚(香港,世界船王)、董浩云(香港、世界船王)、邵逸夫(香港,影业巨子)、邱德根(香港,娱乐业)、曹光彪(香港、毛纺大王)、陈廷骅(香港、棉纱大王)、张忠谋(台湾,芯片大王)、丁磊等等。

龙游商帮

明清时期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主要指历史上今浙江境内金丽衢地区商人的集合,它以原衢州府龙游县为中心。龙游商帮于南宋已初见端倪,于明朝中叶最盛(明代万历年间有“遍地龙游”之谚),清代走向衰弱。龙游商帮的商人主要经营书业,纸业,珠宝业等。

温州商人

温州早有经商传统,改革开放之后,温州商人更活跃于国内外商界。温州商人有遍布全国及海外的各级商会以及建有“温州街”、“温州商城”等。温州商人以精明、吃苦耐劳、敢闯敢干、得风气之先著名,即使是在条件较为艰苦的非洲,也能够找到温州商人的身影。温州的产品几乎在世界各地都能见到,如著名的温州打火机。现有“温州模式”一说(见经济学家董辅礽的研究)。

义乌商人

义乌以制造、经营小商品闻名于世,其小商品行销全球。现义乌小商品市场是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交易中心。

浙商 –
商政结合

在俄罗斯经商十多年的浙江温州商人虞安林,如今又多了一个新头衔:浙江驻俄罗斯的商务代表。而这位商务代表上任伊始,就开始琢磨建立一个使中俄双向贸易和投资更为便利的信息平台。

虞安林是和其他16人一起被浙江省商务厅聘请为首批浙江商务代表的,这批“民间经济外交官”聘期1年,派驻地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泰国、尼日利亚、博茨瓦纳等海外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重要省市。

这17人中,有15名海外浙商,他们背后是一个150万人组成的庞大群体。浙江省商务厅外经处处长张曙明说,“我们希望借助海外浙商的人缘地缘优势,来推动浙江产品和资金更好地‘走出去’。”

2009年,浙江出口已占到中国的1/9,但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浙江全年出口额比2008年缩水了1/8。对经济外向度超过55%的浙江经济来说,确保出口市场是保证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

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胡潍康介绍说,商务代表有责任协助浙江企业在当地解决贸易纠纷,开拓展会资源。

绍兴商人徐志明在尼日利亚经商10年,此次他也受聘担任浙江驻尼日利亚的商务代表。徐志明说,当上商务代表之后,自己的责任更重了,“现在我不但要经营好自己的产业,还要更多地了解当地投资环境,为国内企业抱团投资境外带路。”

浙商 –
所获荣誉

下面这份不完全名单足可以说明浙商的实力和活力: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当选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会长,开创中国私营企业家出任省级领导的先例;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会长、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是国内第一位领衔全国性行业协会一把手的企业一线负责人;在美国《财富》杂志的首次投票评选中,此前没有全国性知名度的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荣登“2001中国商人”榜首。而在总共8人中,浙商就有2人;资深企业家冯根生,是1988年第一届中国优秀企业家20位得主中,仍然活跃在生产经营第一线仅有的二人之一,并且越活越青春;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获选2000年《福布斯》杂志封面人物,成为50年来中国企业家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而《福布斯》的富豪榜,浙江人更是常客:从“中国50首富”中的9位,到百富榜上占据17席。也许福布斯中国富人榜有争议,但国内官方的统计结果却比福布斯的估计更为乐观。

1999年度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了112家,比例超过了1/5,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其中有4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前十强。

而在2000年,“500强”的“浙江产”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71家,一省就独占1/3强。2001年,前十名增加到5家,或者说7家,因为第一名联想的总裁杨元庆,第七名上海复星的董事长郭广昌,都是浙江人。而这每一家民营企业身后,都站着一个或一群身家殷实的“浙商”。

然而,浙商厉害的主要不是名人大家,而是深厚的民间基础与庞大的群体阵容。

2002年底,浙江省私营企业总户数达24.73万户,注册资本2515.43亿元,户均注册资金87.19万元。浙江现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334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3348户。浙江省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户数等多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浙商 –
社会启示

启示一:务实求生存,创新谋发展,是浙商创业的本质特征。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根源,使浙商生存困难,发展更是难上加难。以义乌为例。义乌的“货郎担”作为农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和求利动机。但是,义乌的“货郎担”不是一般的商人,其求利本性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恶劣的农业生产条件下求生存的一种方式。当然这也成了今天义乌商业文化的渊源。务实的创业精神使浙商生存下来,强烈的创新意识使浙商发展起来。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必然的途径。创新是永恒的话题,更是企业发展不懈的动力。小企业靠创新长大,大企业靠创新做强。创新是重要的,但创新的风险是巨大的。在这个道路上,充满着非常多的困难和曲折,但不乏智慧和创新精神的浙江商人紧跟潮流,通过创新来学习,通过创新创造新增长。

启示二:浙商精神是永恒的。

浙商精神就是:勤奋务实的创业精神、勇于开拓的开放精神、敢于自我纠正的包容精神、捕捉市场优势的思变精神和恪守承诺的诚信精神。人们难以想象,浙江桐乡不出羊毛,却有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浙江余姚不产塑料,却有全国最大的塑料市场;浙江海宁不产皮革,却有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浙江嘉善没有森林,却有全国最大的木业加工市场。浙江人正是凭着这种“四千精神”,在千锤百炼中“无中生有”,闯出了一片创业模式的新天地,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辉煌成就,也使浙江人自己获得了“东方犹太人”的美誉。浙商身上折射出一种精神,“四千精神”是浙商精神的形象体现。她激励着浙江人去创业,去创新。浙商精神激励浙商去不断创新创业模式,推动和促进了浙江乃至国内外区域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繁荣兴旺。

启示三:浙商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如果说,一个由英特尔引发的改变已发生在社会中,那么,由浙商文化引发的创业创新能量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区域文化。浙商的文化模式在区域文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浙商文化并不是单纯的浙商创业历程的总和,浙商文化超过了浙商创业历程的总和,在其文化模式的组合中,蕴含着浙商文化元素中并不具有的特质,其行为范式也蕴含着裂变的能量,它好比火药不仅仅是硫磺、木炭、硝石的总和一样。别人还在犹豫,他们已经在行动,这就是浙商,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浙商文化是浙商在创业创新活动中特有的心灵历程、团队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和组织结构,是浙商智慧的结晶,是浙商人格力量的升华。

启示四:浙商文化已经成为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支柱之一。

强烈的品牌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是浙商的创业核心。在创立品牌过程中,创牌意识是基础,自主创新是关键,人才培养是根本。浙商已经悟出其中的奥妙。浙商的努力,推动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推动和促进了区域教育、体育、旅游、电视、娱乐、经贸信息等文化教育产业和慈善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大大提升了区域文化软实力,促进了经济和文化良性互动和一体化建设。

启示五:政府支持是浙商创业创新的助推器。

浙江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关心,是浙商成长的外在动力。政府为浙商构筑了一个施展身手的平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实际上,全国各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视的。据《经济日报》2006年2月16日报道,山东省政府重奖海尔集团300万元,以表彰海尔集团创名牌的努力,鼓励和带动更多的优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浙商群体是一支生机勃勃的优秀企业家队伍,既然能够在如此艰辛的历变中取得成功,相信浙商也一定能够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创业使命的核心,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展现浙商的雄姿,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浙商 –
文化宣传

《浙商》杂志隶属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引领中国民营经济。

天下浙商网是《浙商》杂志主办。

2007年4月,浙商网将《每日财经新闻导读》升级、改版成《浙商邮报》。

《浙商邮报》周一至周五每日发送,内容涵盖了浙江经济报道、国内外财经要闻、浙股浙企动态、天下浙商近踪、浙商决策参考等几大版块内容。将给广大浙商网的网友带来新的阅读感受,让大家知晓更多财富信息。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