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王以哲 简历 – 名人简历 – 中华民国时期人物,人物 国民党将军 政治人物 民国人物,王氏人物

发布日期:2020-12-12 10:44:05

王以哲

王以哲

王以哲,1896年生,黑龙江宾县人。字鼎方,1913年入吉林省立旧制中学,1918年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1926年冬调任镇威第三、四方面联合军团司令部卫队长。1927年6月任陆军暂编第二四师师长,旋调陆军暂编第十九师师长。1928年任东北军第一旅旅长。1931年1月调任独立第七旅旅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所部调驻北平。1932年10月任北平绥靖公署第一处处长。1933年2月任国民党第六七军军长,曾率部参加古北口长城抗战。是张学良与红军合作的主要助手。西安事变后代理张学良主持东北军的工作。1937年2月2日被少壮派军人刺杀于西安寓所。编有《步兵操典详解》、《韩光第将军遗集及讲话语录》等书。

王以哲 –
生平简介

王以哲,1896年出生,黑龙江省宾县(当时属吉林省)人。

1922年加入东北军,官至军长。1936年7月由周恩来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王以哲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加入东北军。他治军有方,深得张学良赏识,被提拔为高级军官。1929年担任旅长时亲自书写了“我民族受强邻之压迫,危在目前,凡我旅官、士、兵、夫等,务本总理遗嘱之司令长官旨意,牺牲一切,努力工作,以互助之精神,结成团体共赴国难”的“旅训”,表达了他抗日救国的坚定信念。

1931年日本为侵略中国连续制造事端。王以哲将日本人的野心向张学良做了汇报,请张学良回师御敌。张将蒋介石不许抵抗的指示转告王以哲。9月18日夜,日军进攻沈阳北大营王以哲旅的驻地。经请示后,王以哲不得不执行不抵抗命令。营地失守后,他对自己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万分懊恼,追上突围的部队说:“我下令不抵抗是秉承最高统帅命令行事。我的错处是,既不抵抗,就应及早下命令突围,免遭许多无谓牺牲。对这一过错我负全责。”他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感动了全体官兵,队伍在他的率领下安全撤入关内。入关后,王以哲念念不忘收复东北,多次劝说张学良别再听信蒋介石“中央外交”的鬼话,带领东北军打回老家去。1932年他创办《东望》周刊,宣传抗日救国的进步思想。

1933年初,王以哲率部出古北口抗击日军,杀敌千余人,击伤无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极大鼓舞了士气。他因此被誉为民族英雄。1934年后,蒋介石调王以哲部“剿共”。他表面上执行蒋的命令,暗中与红军友好相处,并为红军提供帮助,积极促成了张学良与中共的合作。西安事变爆发后,1937年2月2日,他因坚持和平解决事变被东北军主战派刺杀。王以哲牺牲后,周恩来前往吊唁。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发唁电致哀。

王以哲 –
整军治军

王以哲原名蓬峤,字鼎芳,1896年11月29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宾县。他生长在受列欺凌的旧中国,自幼就有着爱国主义的思想。1926年,王以哲中学毕业后投笔从戎,1920年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步后科,与陈诚、何应软等同学。由于他聪颖好学,刻苦努力,1922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军校毕业后,他怀着报效国家保卫家级乡赤子之心到达沈阳,决定参加东北军,投奔张学良将军。张学良却召见了他,并派他为军士教导队(张学良兼队长)第一期中尉连副。王以哲对张学良善于听逆耳之言的精神十分敬佩。他尽心竟竭力,兢兢业业抓好军事训练。4个月后,该连学员的各科考试成绩为各队之冠。

军士教导队第三期于1923年12月开学,王以哲被提升为上尉连长。他以身作则,刻苦训练,严格要求,训练成绩显着。有人出于嫉妒之心,诬告王革新军队的作法为标新立异,把严格要求军士说成是虐待学生。张学良为了查明真相,于1924年7月到教导队视察,对制式教练刺杀投弹演习等一一进行测验。他亲眼看到王以哲的实地指挥相当出色,王以哲连的学兵成绩优异,半数以上的学生得了满分。张学良非常高兴地在总结大会上把诬告王以哲的信焚毁,并鼓励王以哲:不要有所顾虑,成绩就是你工作的一面镜子,诬告信件就是对表扬书。

王以哲

教导队第四期于1925年1月开学,王以哲升为少校营长。11月,郭松龄起义时,张作霖以教导队为基干编成一个补充旅,下辖三个团,王以哲升为上校团长。1926年,第三、四方面军联合军团司令部卫队长姜化南随张学良在张家口整顿军纪时,被枪杀遇难,张学良当即提拨王以哲为少将卫队旅旅长。由于王才能出众,短短四年中被张学良提升五级。

张学良为提高部队的文化程度,1925年在第三、四方面军联合军团司令部卫队招考了一批15至18岁的高小毕业或肄业的学生成立学生队。第一期队长由姜化南担任,后改由王以哲担任。学生队学习初中文化课和军事课,毕业后大部分升入讲武堂深造。第二期王以哲改任教育长,更加重视提高学兵的文化程度,并增加英、法、德、日四国外文,学制3年。从这期毕业学生中选成绩优秀者送海、空军学校深造和送出国培养。王以哲在此时期任十九师中将师长。年底,东北易帜,师改编为旅,王任第一旅旅长。

1929年春,为了培养各级军官的指挥能力,适应战斗指挥的需要,王以哲在第一旅内自筹经费,办一个步兵研究班,抽调上尉以下的各级军官,轮流受训,每期6个月,共办了两期,成绩很好。王以哲将情况报告张学良,张学良决定在讲武堂内设立步兵研究班,将东北军的校、尉级军官加以训练。东北军的军事教育机关逐步健全,高级的相当于陆军大学的高等军事研究班,中级有步兵研究班、炮兵研究班,初级的有讲武堂普通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王以哲不仅重视军事教育,更重视政治教育。1929年他任第七旅旅长时,书写“旅训”,自编“旅歌”,每天早晚点名时都由值星官领读领唱。他写的“旅训”是:“我民族受强邻压迫,危在凡我旅官、士、兵、夫等,务本总理遗嘱及司令长官旨意,牺牲一切,努力工作,以互助之精神,结成团体共赴国难。”他编的“旅歌”是:“痛我民族受强邻之压迫,最伤心割地赔款,主权剥夺,大好河山成破碎,神州赤子半漂泊,有谁人奋起救祖国,救祖国。我七旅士、兵、夫快快来负责,愿合力同心起来工作,总理遣嘱永不忘,长官意志要严磨,乘长风直破万里浪,救中国。”

王以哲还重视对部队进行爱民助民教育,要求部队搞好军民关系,克服军队扰民的恶习。他制定了士兵问答12条,还要求早晚点名时背诵。12条问答内容有:1的父母是什么人?答:是老百姓。2的兄弟、姐妹、亲戚都是什么人?答:老百姓。3穿的衣服是哪里来的的?答:是从老百姓那里来的。4吃的粮食是哪里来的?答:是老百姓那里来的。5的原来是什么人?答:也是老百姓。6同老百姓是怎样的关系,应当怎样对待他们?答:应当爱护他们,帮助他们,保护他们……。由于王以哲注重这方面的经常教育,他的部队军纪和群众关系都比东北军其他部队为好。

王以哲不仅关心部队教育,对民众爱国运动也十分重视。他对杜重远、阎宝航、高崇民、车向忱等组织的东北国民外交协会、辽宁省国民常识促进会和辽宁省拒毒联合会等爱国团体,都曾给予热心支持。

王以哲 –
率部抗日

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坚持不抵抗主义,王以哲忍痛执行了命令。营地失守以后,他召集全旅人员讲话说:“我下令不抵抗是秉承最高统帅命令行事。我的错处是,既不抵抗,就应及早下命令突围,免遭许多无谓牺牲。对这一过错我负全责。我诚心诚意地向兄弟们表示歉意,承认自己在应变上的无能。现在请大家考虑,愿意跟我走,服从我的命令的举手。”

王以哲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严于律己的精神,感动了士兵。他讲完话后,全体官兵都举起手来。为了避开日本侵略军的追击,他率全军改道入深山密林,昼伏夜行,撤退到山海关内。在关内,他念念不忘收复东北,多次劝说张学良不要听信蒋介石的“中央外交”的话。他还创办了《东望》周刊,宣传抗日救亡的爱国思想。

不久,日本侵略军占领锦州,铁蹄踏上了长城各口。此时,王以哲任绥靖公署第一处中将处长兼一○七师师长。1933年初,王以哲率部出古北口抗战,全师将士奋勇杀敌,歼灭敌军1500人,伤者不可胜数。王以哲率师苦战,给敌人以如此重大的打击,大大鼓舞了士气,名闻中国,被誉为民族英雄。

1934年,第六十七军参加了对红军徐海东部的“围剿”,但以失败告终。1934年10月,东北军被调往西北,对陕甘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第六十七军两次战役中损失了一个师又一个团。

王以哲 –
联系红军

1935年10月底,张学良愿意联共抗日,指示王以哲同红军联系。王以哲同李克农进行了坦诚的会谈,达成了口头协议。

1935年底在西安,1936年春在洛川,张学良研读李达写的几本社会科学书籍,王以哲也积极参加阅读,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1935年12月,榆林桥战役被俘的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回到洛川,带去了毛泽东要彭德怀给王以哲写的信,表示愿意和东北军共同组织抗日。张学良得知共产党真心愿意和他联合的消息,十分高兴,立即派高福源回到苏区。王以哲让高福源带给彭德怀的信中表示,愿意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彭德怀将情况向毛泽东汇报,毛泽东表示可以将瓦窑堡政治局会议的文件送给王以哲。

1936年2月19日,彭德怀给王以哲发了第一封电报,开始通讯联络,告知李克农即去洛川。2月20日,毛泽东、彭德怀给王以哲来信通知:红军代表李克农、钱之光等四人于21日从瓦窑堡动身,25日可抵洛川,望妥为接待,并保证安全。

他们到洛川后,把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决议交给了王以哲,充分表示了共产党的诚意。王以哲热情地接待,安排住在军部后院,和自己的住宅比邻而居,对外绝对保密。王以哲安排好李克农等之后,电告张学良。张学良回电说他有事去南京,要王以哲先同李克农等会商谈判六十七军与红军局部合作问题,其余重大问题待他回来时再谈。

在1月会谈的基础上,双方顺利地达成了六十七军与红军订立局部口头协定。2月29日,毛泽东复电李克农,对同王以哲初步达成的三条协定草案提出了一些补充意见。王以哲在整个会谈过程中,一直是尽心尽力,为双方达成协议做了很大的努力。王以哲与红军订立了停战的口头协议后,前线的东北军与红军化敌为友,基本成休战状态。

1936年10月间,张学良派王以哲部到西线。对此有很多人认为张学良不信任王以哲。但王以哲心里明白,西面战场的任务,要比王曲军官训练团的任务重要得多,他决心要为实现张学良的战略意图而努力。对此,毛泽东也非常关心,在1936年8月份给王以哲写了一封信。对此,王以哲也非常感激,他一直想方设法帮助共产党。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王以哲全力以赴协助张学良圆满地实现了既定计划。

张学良送蒋被扣,东北军和西北军内部产生分歧,王以哲深刻理解中共代表团的主张,坚决支持杨虎城的主和方针。但东北军内的一些少壮派认为王以哲等人的主和是置张副司令的安危于不顾,于是鼓动杀掉王以哲。

1937年2月2日,少壮派的一位连长率十几人闯入王以哲家,王以哲遭杀害,终年41岁。史称“二二事件”。2月4日,毛泽东同朱德等致电杨虎城、于学忠转王以哲家属,吊唁王以哲遇难。

  • 更多历史人物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