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石内都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20 00:21:34

石内都

 

石内都(MiyakoIshiuchi)是出生于1947年的日本女摄影家。1988年,她找到高中时代50个同龄的同校女生,开始名为《1947》的系列拍摄。曾获得日本摄影大奖木村伊兵卫奖的女艺术家。她拍摄同龄女性足部、手部等细节,以不美丽的女性身体表现时间留给人的印记的摄影作品曾在上海亦安画廊展出。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石内都 英文名: MiyakoIshiuchi 性别: 女 国籍: 日本 出生年月: 1947年 所处时代: 现代 职业: 艺术 摄影家  成就: 曾获得日本摄影大奖木村伊兵卫奖的女艺术家。  

个人简介

石内都(MiyakoIshiuchi)是出生于1947年的日本女摄影家。1988年,她找到高中时代50个同龄的同校女生,开始名为《1947》的系列拍摄。最让人意外的是,她使用了微距镜头,细细端详这些年过四十的女人的手和脚。在触目惊心的放大中,伤痕、肉刺、裂纹,以及隐约浮现的老年斑,都被揭示出来。 虽然人体一直是摄影最重要的主题,但此前很少人将镜头聚焦于我们的掌心和足底,关心皮肤经历的沧桑。

石内都是曾获得日本摄影大奖木村伊兵卫奖的女艺术家。她拍摄同龄女性足部、手部等细节,以不美丽的女性身体表现时间留给人的印记的摄影作品曾在上海亦安画廊展出。

作品特点

在日本馆素白的展厅内,陈列艺术家拍摄其母亲遗物的摄影和拍摄母亲原居住地的录像作品,犹如祭祀般展开。这不是一段母女亲情的私人感情展示,而是将其母亲作为日本二战期间一代人饱经离乱的代表。 石内都的母亲经历了“伪满洲国”的撤离、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在丈夫经营破产后,她迫于生计在美军基地工作。但石内都长大后和在美军基地工作的母亲产生很大隔阂,母女的感情并不融洽。

石内都在母亲去世后将她的遗物诸如口红、鞋子、假牙等生活用品都摄入镜头,并制作了一部影像在展场内播放。一向以女权主义者姿态出现的策展人笠原美智子曾说过:“办展览只是类似于向无比庞大的权威宣战的堂·吉诃德或游击战的东西。但这种游击战不会偃旗息鼓。因为女艺术家的作品是并非他者的u2018我u2019的问题,而是尚未谋面的u2018您u2019的问题。” 一段母女的情感放大揣摩,就是日本民众在战后的复杂的心理。石内都超越新闻报道和史料堆积,从个人化的角度切入民族的心灵伤疤。那如蝉蜕般忧伤的女裙,悬挂在展墙上撩人忧思。

石内都说:“与支撑全身重量的脚的邂逅使我发现,那是一个超出了我所有想像的世界。脚是一种储藏了人体潜意识的事物,它是一种满满积存了时间与空气的场所。身体所拥有的脆弱与异化密密重重地凝聚于脚底,它们由于日常的使用而角质化,令人避而远之。身体的暧昧性在皮肤这个特写表面上大量涌现。” 人体也是一座建筑,在时间中不断磨损、受伤、老去。腹部的一道伤痕,是剖腹产留下的;手指的畸变,与长年的劳作有关;脚趾骨质增生,可能是高跟鞋时尚造成的;脚掌的角质则尽情书写生活的奔波和艰辛。皮肤无言,但它事无巨细,记载着我们生命的真相。 近摄照片具有一种强迫性,让我们不得不认真审视一向习焉不察的事物。在石内都的微距镜头下,再辉煌的人体也要被光阴鞭打得伤痕累累。她拍过一本《1906》摄影集,以著名的男性现代舞蹈家大野一雄(生于1906年)晚年的身体为模特,画面充满了皱纹、赘肉和老年斑。然而,时光中的人体虽然残损,却不失尊严,生命反而显得更加丰富与坚强。 石内都精细拍摄的皮肤细部往往无名无姓,因而具有一种普遍性意义,其中不少是她自己的肢体。她用近摄手法拍摄了祖母(生于1899年),结成一本名叫《1899》的书。2000年以后,她把镜头对准了母亲身上的伤疤,母亲意外去世后,她又拍摄了包含母亲气息的遗物,如半截口红、一副假牙,香水瓶,睡衣等。这组作品参加了2005年威尼斯双年展,再次引起国际艺术界的关注。

个人作品

时间跨度长达20年左右,大致上可分为两类。那就是构成三部曲的《绝唱·横须贺街头》(1977年创作;同名摄影集于1979年刊行)、《公寓》(1978年)和《每夜街市》(1981年),以及1990年发表的《1947》、捕捉诗人伊藤比吕美风貌的《手足肉体》(1995年),展示舞蹈家大野一雄在不同时期风采的《赤条条的1906年》(1995年)。此外,还有目前正在摄制中、以描绘烙刻在男人体上的伤痕为题材的作品。 《绝唱·横须贺街头》摄取了石内都在那里度过少女时代的横须贺;《公寓》拍的是建造于半世纪前、现已倾圮的公寓;《每夜街市》将镜头聚焦于1958年被废除的红线地区大街上残留至今的建筑物。稍后,她又发表了《1947》,对那些同她一样生于1947年的女子的手和脚来了一次近摄特写式曝光。眼下,她正潜心于对男人体的拍摄。 

个人成就

2006年荣获摄影协会2006日本摄影奖  1999年荣获第十五届日本国内摄影的Higashikawa奖  1979年荣获第四届Kimura Ihei纪念摄影奖  1970年离开TAMA美术大学,主修纺织,肄业  1953年进入横须贺 

摄影起点

映入眼帘的舞台是一所廉价房的入口处,光线幽暗得仿佛撒了煤灰,俗丽中透着猥亵。门厅的空气让人感到窒息,也使我这个闯入者心里憋得难受。刚透过一口气来,就感到一阵恶心,仿佛要呕吐似的。袭上心头的,是嫌恶还是悲哀呢?拼命强忍住痛苦,眼泪扑簌簌地顺脸颊而下。为什么傻愣愣地站在这种地方呢?到这儿来干什么啦?朦胧的意识,加上让人心里堵得慌的寒颤,使我看清了自己身为女性讨人嫌的处境。按理说,事情本不该是如此的。我光顾这里,只是为了拍几张照片而已。可是从墙面的污垢中,从支柱的阴影里,从楼梯的扶手间络绎不绝地浮现出原本不该光顾这里的女子。┅┅*3 通过走访红线地区旧址而摄成的《每夜街市》,从一度充作卖淫场所的建筑物中捕捉到了虽经岁月洗礼、但至今仍健在的“女性气息”。尽管拍摄的是旅馆、公寓等现存的特定建筑物,而且在里面干活儿的女子有名有姓,背景和经历各不相同,但那种体验绝对是属于“我”的。那种让人心里堵得慌的悲哀并不是对造成红线地区现状的历史和社会主要原因的揭露,而是石内都以“女性”的敏感不能不从至今弥漫在建筑物内的女性“气息”中窥见自己岂止作为旁观者,同时也作为当事人生息在现实中的悲哀,是我接受这一现实的悲哀,从而也是所有女性的悲哀。早期三部曲是石内都追溯“自我”的回忆之旅,同时也是唤醒对生息于历史中的女性回忆的 “女性”探索之旅。这里没有同情,没有伤感,没有揭露。作为一名独立存在的女性,她只是正视并与对象进行抗争罢了。惟其如此,她才很容易同对象融为一体。 以刻画1947年出生的同龄女子手脚状貌为题材的《1947》,较之以前的作品拉开了更大的距离,对“自我”来了一次客观的曝光。年过不惑的女性一般很少注意手脚的保养,而且只要可能就尽量地遮遮盖盖。但在石内都的镜头面前,这些被摄女子却若无其事地坦露出真实的肉体。让镜头盯住了“隐私”部位的女子,想必不至于犹豫迟疑吧。用她们的话来说,皮肤上隐约浮现的老年斑就是“时间和空气的留痕。”因为按照她们的解释,“人体也是一座建筑物。”皮肤作为一种天天衍变的生物覆盖于身体的表面,而烙刻于皮肤的伤疤、肉刺和裂纹在雄辩地印证该女子性感与活力的同时,也使其余细部的刻画变得纯属多余了。 于是,她在探索“自我”的旅途中将目光转向了他人。如今,她是在与一个男人的身体相对峙,凭藉镜头抚摩着掩覆在汗毛与细微花纹中的表皮,从那里端视着地球上的所有男人。 石内都影集《赤条条的1906年》,虽说描摹的是舞蹈家大野一雄,但阅罢打心眼里感到人生在世的可怖。每天每日是怎么过来的,全在肉身上得到了反映。那个人度过的光阴和精神世界,透过赘肉长相、肌肉形状、皱纹分布、皮肤弹性这些人体景观在的狭小完整的肉身上一览无余。 翻看这样的影作,愈发让人感到岁月不居的残酷。同时也会注意到人越是年轻,个体差异那种东西就越是不那么显著,甚至还有复元如初的希望。但烙刻在肉身上的历史越是漫长,那个人存活至今的精神风貌差异就越是宛然在目。老而丢丑那种窘境,大概确实是存在的。一方面,对迄今度过的时光和嵌入那段历史的辉煌时刻心怀敬意,但同时又从身体的细微之处机敏地感悟到精神在漫长的人生中因虚度光阴而如灰尘般积淀起来、难免遭年轻人诟病的丑陋。不知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每一个瞬间都过得美滋滋的人,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美如澄澈透明。但话虽这么说,真要这么活法又谈何容易呢。

代表作品

 《绝唱·横须贺街头》、《公寓》

  

展览情况

  个展

  2006年"IshiuchiMiyako的母亲",东京摄影博物馆,东京2005年"母亲的2000-2005-未来轨迹",第51届国际艺术展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2002年"母亲的",C广场,名古屋2001年"长夜2001",TakaIshii画廊,东京1999年"MiyakoIshiuchi:单色编织的时间",国家电影中心,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东京1996年"xy染色体",第三Aya画廊,大阪(同时展出的有98年作品"再见横须贺","00年“1-9-4-7的手,脚,脸",01年"长夜",05年"母亲的")1995年"xy染色体"Zeit-Foto沙龙,东京(同时展出有97"1-9-4-7",99"伤疤",05"无罪",07"无辜-女神的伤痕")1994年“献给皮肤"Te画廊,东京"1.9.4.7"劳伦斯米勒画廊,纽约1991年"内政部长"过去光芒画廊,横滨(同时展出97"横须贺故事")1988年“来自横须贺第三种立场",801室,东京1981年"来自横须贺",第二届新横须贺,横须贺1977年"横须贺故事"银座尼康沙龙,东京(同时展出七八年的"公寓",’80endress之夜",82"东京牙科学院",和84"东京湾城市")

  群展

  2007年"肖像的纪念",存在美术馆,Bruxelies2006年"柏林-东京:东京-柏林"Neue国家艺术画廊,柏林2004年"走出平庸/非凡:日本当代摄影展"Japanischeskulturinstitut,科隆;欧洲巡回展1998年"艺术与环境:从生态的角度看待"国家艺术博物馆,大阪1997年"LustundLeereJapanischePhotographiederGegenwart摄影"维恩画馆,维恩????????"暴露:摄影,90年代的艺术",当代美术馆,东京1994年"1945后日本艺术"横滨美术馆,横滨;Guggenheim博物馆,纽约;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旧金山1993年"ZeitgenossischeJapanische摄影"Kunsthaus,苏黎世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