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艾冲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8 07:47:00

艾冲

  1934年7月生, 江苏省建湖县。 现任上海图书馆新馆工程筹建处副主任,副研究员。 1955年 3月由部队转业到图书馆工作。1956~ 1960年参加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本科函授班学习。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4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64军文工团舞蹈…

?简介

  1934年7月生, 江苏省建湖县。 现任上海图书馆新馆工程筹建处副主任,副研究员。 1955年 3月由部队转业到图书馆工作。1956~ 1960年参加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本科函授班学习。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4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64军文工团舞蹈班班长,上海市科学技术图书馆人事干部,上海图书馆业务研究室馆员、图书整理组——组长,馆业务组副组长、行政科副科长兼基建科研组组长,上海图书馆新馆工程筹建处办公室主任、筹建处副主任。荣誉  1950年 9月被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64军军直二等工作模范,1952年 9月曾荣立三等功,并荣获朝鲜政府颁发军功章一枚。 1956年被评为上海市文艺系统先进工作者,1989年 9月上海市文化局授予图书馆先进工作者称号。 1987年 5 月赴日本考察图书馆建筑和现代化设备。他为上海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他编写过公社图书馆《读者工作》,县图书馆《读者工作》、《业务辅导工作》的教材。 1978年以来,他一直从事图书馆基建和科研工作。曾受上海图书馆委托,与上海玻璃塘瓷研究所合作,试制缩微微泡平片工作,获 1980 年上海科技成果三等奖。参与了图书流通管理的软件开发,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二等奖。负责筹建龙吴路1万平 方米书库,编写工程《设计任务书》。1982年开始,他参加了上海图书馆新馆工程筹建工作,编写了《上海图书馆8万平方米扩建工程设计资料》和新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等。在他编写的《上海图书馆新馆工程设计任务书》中,提出了单元组合设计要求,力求解决图书接近读者的问题,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馆建筑设计模式;1982 年写的《浅谈省、市、自治区图书馆建筑的一些问题》一文,被指定在文化部、建设部、国家教委联合召开的“全国图书馆建筑讨论会”上宣读。

出生年月: 1955年1月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  毕业学校:陕西师范大学-香港公开大学教学科研工作  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教学领域,先后为本科生、专科生讲授中国历史地理、历史人文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中国邮驿史概述、中国人文旅游概论、中国长城史研究专题、人文旅游地理学、中国长城文化史、中国邮驿文化史、中国古代都城通论等十余门课程,为研究生讲授历史地理专题研究、历史军事地理、唐代政区研究、历史政治地理等门课程。曾获优秀教学教育实习带队教师奖、校教学质量优秀奖。在科研领域,先后出版《明代陕西四镇长城》、《中国的万里长城》、《西北城市发展与环境演变研究》、《唐代都督府研究》等四部学术专著,参与撰写及出版《古今西安》、《中国历史地理简论》、《两唐书辞典》等三部著作;迄今在权威级、核心级、重要级、一般级期刊上公开发表有关历史地理学和汉唐历史研究的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中国的万里长城》获陕西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叁等奖。主要参加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代畜牧业生产影响环境变化的实例研究(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例)》和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历代制度和政策因素对西部环境的影响:途径、方式和力度》等四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代表性成果  1、《明代陕西四镇长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2、《中国的万里长城》,三秦出版社,1994年出版。  3、《西北城市发展与环境演变研究》,西安地图出版社,2004年。  4、《唐代都督府研究》,西安地图出版社,2005年。  5、《论唐代后期沙陀突厥东迁的四个问题》,《民族研究》,2004年第1 期。  6、《论唐代前期u2018河曲u2019地域各民族人口的数量与分布》,《民族研究》,2003年第 2期。  7、《唐代河曲u2018六胡州u2019治城的探索》,《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  出生年月:1955.7   研究特长:历史人文地理、中国边疆史  毕业学校:陕西师范大学  职称:教授研究工作简介  主要从事历史人文地理学和中国边疆史的研究,尤其是侧重於长城历史地理、历代政区演变、边疆历史地理和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对战国魏长城的空间分布、秦代长城的起始地与终止地所在、北朝诸国长城的实际走向、隋代长城起迄地考证、明代长城沿线军事区域的分划、古长城遗迹时代考证等课题研究,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和新成果。提出明代长城沿线防区数量应是十三军镇(而非九镇)的观点,尤其是古长城演变时段的研究成果,为历史自然环境变迁诸课题研究提供了客观的年代标尺,推动有关沙漠化进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天然植被变迁、土地利用等研究工作的进步。通过对南北朝、隋唐时期总管区和都督区的系列考察,率先提出“总管区 / 都督区”实乃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区域的第一层级之观点;完成榆关、渝关、潼关、白土关、金锁关等古代军事要塞的定位与变迁研究。先后出版《明代陕西四镇长城》、《中国的万里长城》、《西北城市发展与环境演变研究》、《唐代都督府研究》和《中国古长城新探》等五部学术专著,合作撰写及出版《古今西安》、《中国历史地理简论》、《两唐书辞典》等三部著作;迄今在权威级、核心级、重要级、一般级期刊发表历史地理学和汉唐历史研究的学术论文70余篇。科研成果先后获得1993年度陕西省首届“历史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996年度陕西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998年度陕西省人民政府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现正在从事历史时期西部生态环境与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工作。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公元7-9世纪鄂尔多斯高原地区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环境演变互动关系研究》。  2. 参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古代畜牧业生产影响环境变化的实例研究(以鄂尔多斯高原为例)》(侯甬坚教授主持)。  3. 参与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历代制度和政策因素对西部环境的影响:途径、方式和力度》(侯甬坚教授主持)。已出版专著和发表论文  1.《明代陕西四镇长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2.《中国的万里长城》,三秦出版社,1994年。  3.《西北城市发展与环境演变研究》,西安地图出版社,2004年。  4.《两唐书辞典》(编委),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5.《唐代都督府研究》,西安地图出版社,2005年。  6.《中国古长城新探》,西安地图出版社,2006年。  7.《唐代安北都护府迁徙考论》,《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8.《论唐代前期“河曲”地域的都督府政区》,《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1期。  9.《论唐代前期黄土高原地域的都督府政区》,载《武则天与嵩山》,中华书局,2003年。  10.《论唐代前期“河曲”地域各民族人口的数量与分布》,《民族研究》,2003年第 2期。  11.《唐代河西地区都督府建制的兴废》,《敦煌研究》,2003年第3期。  12.《论唐代后期沙陀突厥东迁的四个问题》,《民族研究》,2004年第1 期。  13.《毛乌素沙漠形成与唐代六胡州土地利用的关系》,《中国历史学前沿》(英文),2006年第3期。  14.《唐代“河曲”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环境的力度及原因探析》,《陕西师大学报》,2006年第1期。  15.《陕鄂边界古长城考实》,《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第102-107页。  16.《古代潼关城址的变迁》,《历史地理》,2002年,第18辑。  17.《关于单于都护府的两个问题》,《民族研究》,2002年第3期。  18.《唐代东突厥羁縻都督府的置废与因革》,《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第2期。  19.《唐代灵盐夏宥四州边界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第1期。  20.《唐代河曲“六胡州”治城的探索》,《民族研究》,2005年第6期。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