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苏翁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1-01-15 00:58:08

苏翁

苏翁(1932年-2004年)是顺德人,家世富裕,1948年就读广州大学、岭南大学,1954年移居香港,跟粤剧名伶何非凡学戏。2004年,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专门举办了“苏翁作品展演及讲座”,表彰他对粤剧和歌坛的付出。

个人简介

苏翁(1932-),原名苏炳鸿,顺德碧江人,著名粤剧编剧家、剧评家。他自幼便对粤剧产生浓厚兴趣,1948年就读于广州大学,后转入岭南大学。1954年到香港跟著名粤剧演员何非凡学演戏。早期曾在广州从事编剧工作,稍后到香港继续从事编剧,他活跃于粤剧圈中,写作粤剧剧本,为小曲、时代曲填词。他的主要粤剧作品有《铁马银婚》、《章台柳》、《宇宙锋》、《摘缨会》、《杨枝露滴牡丹开》、《江湖恩怨侠鸳鸯》、《白龙关》、《张仙传》、《一支红杏未出墙》等,主要粤曲作品有《重台泣别》、《花蕊夫人》、《琴心记》等。自谓编剧师承梁梦、冯志芬,后来转而投向唐涤生。

剧本创作

苏翁对粤剧剧本流变、粤剧历史发展了解甚详,研究颇深,特别对粤剧编剧艺术的流变很有见解。在1987年3月的一次演讲中,他分析了唐涤生剧本创作的特点:“唐涤生善于调度场面,投观众之所好,尽量让观众喜爱的老倌频频亮相,他可以让六大台柱(粤剧角色的六大行当)全部在一场戏里同时出现,各有戏做,而情节又不至于太过牵强。……唐涤生的戏经常可以做到高潮迭起和曲折热闹,剧本往往自西片中取材,甚至将西片改编……其后他写剧本的态度也日趋严谨,例如后来他写了《紫钗记》、《帝女花》、《再世红梅记》、《蝶影红梨记》等,情节合情合理,剧本的结构也很紧凑,再无以前那种随便任意的陋习。回头再说唐涤生剧本的优点,其中一点是他的u2018介口u2019很紧密。剧本是否沉闷,主要视乎情节与u2018介口u2019是否紧凑。剧本不能让它松弛,明明需要紧密接下去的一段情节,一句口白,若让一大段唱曲接上去,那就会使剧情松散下来。唐涤生的剧本具有雕琢很深的词藻,不过他也有一道u2018板斧u2019,就是唱完了一大段之后,接着再用一段说白补充唱词的内容,这样,观众听得明白,也感受到了唐涤生词曲的才华,这也是他成功的地方。”虽然讲的是唐涤生的剧作特点,其中也包含了他自己在创作中的心得体会。

填词创作

苏翁活跃于填词界的日子,是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他原来是一位粤剧工作者,在60年代中后期写了大量粤语电影插曲,但由于当时的电影界并不重视填词人,所以作品都不标出填词人的姓名。70年代初期,有两首轰动一时的粤语歌曲:《相似泪》和《新禅院钟声》,人们从不知是谁填的词。原来,这正是苏翁的作品。而他的另一些知名作品还有《分飞燕》、《天涯孤客》《八仙过海》。假如当年有歌曲流行榜之设,这些作品都会成为榜首歌。甚或是该年度的中文金曲。苏翁是以写粤曲歌词的手法来写粤语歌曲的典型代表。我们从他的知名作品里,对其水准可窥一二:云寒雨冷寂寞夜半景色凄清,荒山悄静,依稀隐约佛堂颂经……情似烟轻,禅心修佛性,梦幻已一朝醒,情根爱根,恨根怨根,春花怕赋咏……(《新禅院钟声》)分飞万里隔千山,离泪是的珠强忍欲坠凝在眼,我欲诉别离情无限,匆匆怎诉情无限,又怕情心一朝淡……(《分飞燕》)用的是颇古雅的语体文,而歌词内容,也不离“郎情妾意”,这正式哪个年代粤语歌曲创作的主导风格。

作品简介

在粤剧和粤曲的唱腔中,板眼规范的梆子和二黄是主调,精短鲜亮的小曲小调则是活跃场面的要素。小曲小调大多以各式旋律填词而成,既用广府曲艺如龙舟、南音、粤讴、木鱼歌的韵律,也用流行音乐的曲调,如《魂断蓝桥》、《何日君再来》等,更用粤乐(广东音乐)的音韵,像马师曾在《关汉卿》中就把《雨打芭蕉》整首填词演唱,红线女在《拷红》中填词唱了全首《娱乐升平》。一些好听易唱的小曲小调,常常成为流行金曲,像《凤

阁恩仇未了情》、《牡丹亭之“游园惊梦”》、《唐伯虎点秋香》等等。其中,最为人们熟稔和喜爱的粤曲小曲,有“小曲王”之誉的《禅院钟声》、《帝女花》、《分飞燕》,凡粤籍人士大抵都能哼唱上两句,其流行程度就像“黄梅戏”地区的人会唱“夫妻双双把家还”,中原地区的人会唱豫剧“花木兰”一样。那么,这几阕“小曲王”来自何处?它的作者又是谁?知道的人恐怕不多。

《分飞燕》

是苏翁填词的。

依依惜别《分飞燕》。“分飞万里隔千山,垂泪似珠强忍欲附凝在眼,我欲诉别离情无限……”(《分飞燕》)《分飞燕》是一首描述情人间别离的对唱小曲,寄调粤乐十大名曲之一的《杨翠喜》。《杨翠喜》是粤乐的传统曲目,作者不详,乐谱最早载于1934年丘鹤寿编《国乐新声》。“杨翠喜”本是晚清天津一位颇有名气的艺妓的名字,1907年轰动朝野的“杨翠喜案”的主角之一。粤乐《杨翠喜》原先是有词的,后逐渐被人忘却,留下了优美的旋律。粤乐一代宗师吕文成认为《杨翠喜》最能传达粤乐神髓,所以在他的追悼会和出殡仪式上,被选作背景音乐反复播放。

《禅院钟声》

《禅院钟声》问世后,最为流行的填词是由香港著名填词人苏翁填的《禅院钟声》。“云寒雨冷,寂寥夜半景色凄清,荒山悄静,依稀隐约传来夜半钟……”(《禅院钟声》)粤曲小调《禅院钟声》是根据同名粤乐名曲《禅院钟声》填词而成的,作曲者是粤乐名家崔蔚林(1912年-1978年)。崔蔚林是番禺南村人,1938年到香港,以伴奏粤曲曲艺、粤剧及录制粤乐唱片为业。1952年回到广州,在珠江剧团、广东粤剧院工作,《禅院钟声》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禅院钟声》的创作灵感来自作者家乡番禺南村雷峰山的千年名刹海云寺。可惜的是,海云寺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毁。现在,正计划重建。《禅院钟声》问世后,最为流行的填词是由香港著名填词人苏翁填的《禅院钟声》,用辞雅洁隽丽,既有“禅院萧萧叹孤影,仿似杜宇哀声泣血夜半鸣”这样凄美之句,也有“情根爱根,恨根怨根,春花怕赋咏,情丝爱丝,愁丝怨丝,秋月怕留情”这样暗含禅机之句。

个人作品

参与制作过的电影:

断桥产子 (1962) ….编剧断桥产子 (1962) …. 作曲 战地笳声海棠红 (1958) …. 原著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 (1958) …. 原著 芦花河会母 (1961) …. 音乐设计 杨八姐闹金銮 (1963) …. 作曲 杨八姐闹金銮 (1963) …. 编剧 夜雨秋灯 (1961) …. 编剧 七儿八女九状词 (1960) …. 音乐设计 无头女卖头寻夫 (1961) …. 音乐设计 梁红玉血战黄天荡 (1961) …. 作曲[1]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