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苗恒(文化) 简历 – 名人简历 – 文化 图书出版 人物简介 80后作家

发布日期:2021-01-02 12:19:23

苗恒

苗恒(文化)

苗恒,80后青年作家,本科毕业,现为编辑。出版图书一部。

苗恒创作简历

  苗恒,80后非著名青年作家,现为河南省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同桌》等杂志签约作家。中文系本科毕业。先后出版、创作、参编图书30余部,总数逾100万字。

  自2002年起,有诗文330多篇/首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中国体育报》《中国审计报》《科学时报》《河南日报》《河南商报》《河南经济报》《东方今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西部商报》《鑫报》《文汇报》《甘肃日报》《大河报》《未来导报》《甘肃邮电报》《甘肃农大报》《郑州日报》《石家庄日报》《兰州日报》《兰州晚报》《商丘日报》《邵阳日报》《郴州日报》《巢湖日报》《金昌日报》《天水日报》《天水晚报》《承德晚报》 《语文报》《帅作文》《语文周报》《作文指导报》《小作家报》《中学语文报》《中学生导报》《学习周报》《学苑新报》《美文读写周刊》及《半月谈》《新体育》《时事报告》《北方作家》《花火》《同桌》《辽宁青年》《青年歌声》《丝绸之路》《求学》《视野》《新一代》《知识窗》《满分阅读》《作文素材》《疯狂作文》《作文与考试》《作文成功之路》《新高考》《高中生之友》《内蒙古教育》《素材视野》《悦读悦美》《名人传记》等正规CN报刊发表。

  先后被《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美国《国际财经时报》《报刊文摘》《科海故事博览.作文素材》《班主任之友》《语文教学与研究》、《青年导报》《商旅报》《学习报》《中学生学习报》《课程导报》《学生双语报》《中国职工教育》《南岛晚报》《花季雨季》《中学生阅读》等转载。 

  被《蓝色季风》《最忆是母校》《作文素材精华本》《青涩枝叶上的阳光》《梦想长着翅膀》等正规ISBN图书收录。

  先后参编重庆出版社《中考作文热点素材速用》、延边教育出版社《2013高考作文鲜活素材与运用》《重大事件素材》《时代焦点素材》《押题热点素材》、江苏文艺出版社《名人成功千字美文》、漓江出版社《热点作文素材金库》、凤凰出版社《图解高考作文实用素材》等20余部图书。

苗恒

  曾为达赖多杰诗集《雪域情缘》作序。为李思辉杂文集《中国痛经期》封底做评。诗歌被广东艺术学院大学《文学概论》讲义收录,客串江西南昌清菡文学社、90后兰亭未已文学诗社指导老师,创作事迹被《大河报》《河南商报》《西部商报》等媒体采访报道。

  先后获商报文学奖、大河报祖国征文全国一等奖、首届世界智运会征文二等奖、中国青年报助学成才征文奖、全球华人迎奥运征文奖、白领迎世博征文奖、建党九十周年征文奖等100余次。

  2005年由金陵书社出版个人文集《青春的胴体》,收录作品近百篇:诗歌40首、杂文5篇、小说10篇、散文10篇、论文1篇、歌词5首、随笔12篇。

  2010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青春殇》(原名《所谓80后》即将出版,传诵在西北高校JC学院和中原乡野刘家寨的一场场好戏,堪称21世纪的绝版青春挽歌。

  2011年完成《100个名人的成长故事》,里面收集了当代100多名中外名人的成长经历。

  另著有长篇小说《中国式房奴》、励志书《心灵鸡汤100味》《梦想的100条路》等。

众说纷纭话苗恒

作家眼中的苗恒

   苗恒这小子是个牛人

  ——《青春的胴体》序

  苗恒其人其事都不啻是一种传奇。

  他四岁启蒙,倒背古文三百千。

  十岁熟诵《唐诗三百首》,以全乡状元之名考入镇中。

  17岁在省级刊物发表处男作,获得全国性征文大赛金奖。

  18岁拒绝高考,写出20万字长篇小说《青春正传》,不留底稿寄出去。

  19岁苦读半载进军大学。出任校报记者诗社编辑,从入校最低分(数学只考了33分和当年的钱锺书有一拼)变成全班第一名。

  20岁又将自己从文三年的版的百篇佳作结集为《青春的胴体》出版。

  他的故乡南阳是个好地方,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古有范蠡刘秀张衡诸葛亮等历史名人,今有姚雪垠二月河柳建伟周大新等南阳作家群。难怪诗仙李白在南阳逗留时写下“此地多才俊,邈然不可攀”的佳句来。

  他不会抽烟只喝啤酒除了唱歌很少娱乐没有初恋至今单身。既有农家子弟的勤恳与务实,又有文学青年的睿智和激情。当公众思维呆滞审视麻木时,是他平地惊雷般的呐喊让我们震撼异常。他细小女方抨击世俗针砭时锢惩恶扬善,在行文中增添了几分对于所谓高层的睥睨和对于弱势群体的极度关切。理性的斟酌独迥的思虑让他超乎于同龄人之上稳居求索者之列。

  我偏爱他写的小小说,时尚而不失典雅,新潮而更富才情,大概的青春的抒发与纯情的凸露是青纯文学的内核吧。他多变的体式流淌出持久的机警,直接导致“苗氏幽默”的出现.这幽默较韩寒更为顺理成章言之右物;他乐天奔放的气质以排山倒海之势压倒了郭敬明的阴郁感伤。倘循此纵深,必成大器。

  现代的诗晦涩得无可药就,这是诗和诗者的双重悲剧。而苗恒或婉柔或豪气的诗则可圈可点能诵能传,音节铿锵押韵和偕让它们生机盎然喷薄欲腾。高中时代许多女生的笔记己本里都收录有佚名的短诗,其作者皆是苗恒,这一传统保持至今。似乎达到了凡有诵读处皆诵苗诗的境地虽则其诗作离诗之精髓尚有差阙,却返璞归真般再现上世纪30年代新诗的成熟之作.莫非他竟是某个短诗圣手转世!

  艾青长诗为世隔膜,短章则流传甚久,大抵如斯。他的歌词倘若谱曲必能风靡乐坛,他韵文节奏匀称的行云流水随笔的开阖娴熟,都证明了其天仙才子般的笔力。

  真是是今朝不白读一回,更念一生再渎千百回。和苗恒神交久矣,欣感其文,是为序。

  (藏族诗人作家:老月)

老师眼中的苗恒

   永远的奋斗――论苗恒博客

  在教学之余,我会时不时到苗恒的博客去转转。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他的文字多么吸引我,吸引我的更多还是他的经历,他的所思所想。

  从苗恒的博客不难看出,从上中学起,他就开始发表文章,而且,在一些大报名刊如党的机关刊物《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近100万文字。他还出了好几本书。这是个很有才气的小伙。

  他大学毕业才三年,在攒首付即将在郑州买房,他也准备找一个他爱的人爱他的人结婚……这些想法很实际,也很具体。

  虽然我们搞文字的都知道,单纯地靠文字就想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很好,在这个低稿酬的时代,那是相当的困难。但,从苗恒的博客里可以看出,他有上进心,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坚持文学创作。这个浮华的年代,这点执著实属难得。他对他的文字很自豪,他也希望他的文字能给他带来更多。

  显然,读读苗恒这样的文字,我们可以读到他那不甘平常的奋斗心。这样的奋斗,值得支持,值得鼓励,值得效仿!奋斗,这样的字眼,对于不少年轻人而言,已经显得有些陌生了。因为他们有爹可拼,有娘奶可吃。但对于更多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奋斗”却是人生永恒的主题词。苗恒如是,胡子宏如是,一路开花如是,陈晓辉如是,我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想当年,自己从武汉不远千里带着满腔的热情跑到河北来上班,以为一上班,自己的人生将会有很大的不同。可是,那年的两个月一共406元的工资让人一下子惊醒――要知道,当年在大学里做家教,一个月也不止这点钱呀。靠这点工资在城市里立足,那无异于痴人说梦。也自从那天,自己一直在寻找着人生突破口。这么年过去了,自己也早已找到了人生的突破口了,日子也一天比一天滋润起来:房子一套比一套大,存款一天比一天多。但是,想想未来,自己内心深处还有一种诚惶诚恐之感:因为未来的事情还有很多,儿子一天比一天大,父母一天比一天老,我也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所以,有空转转像苗恒这样年轻人的博客,有助于我这样“奔四”的人回忆那过去历史,从而不断提醒自己更加清醒地把握好自己,不要被一时的舒适而迷失方向,更不要忘记自己的使命!

  永远的奋斗,不是口号,而更多的是行动!

  将思与行真正统一起来,这是我们青年一代真正要做到的。 (河北教师 李勇军)

90后眼中的苗恒

   写给苗恒的一封书

  苗恒:

  自从无意者看到你的点击量140万多万人的新浪博客,我就极力地想去了解你,以及关注你那些注入了感情的文章。听说你是个作家,叫苗恒。赶紧搜索了一下,真的有苗恒。能搜索的一般都是名人,你还是不大不小的名人呀。我沾沾自喜——认识了你这个作家,是何等的荣幸,何等的幸运啊,以后就可以向你讨教了。我看了你的几篇文章,觉得你写得很精彩,但要指出精彩的理由,我才学浅溥说不出。你的天涯博客都有你发表在全国各地的300多篇文章,我好羡慕你呀。我看了郭敬明的经典语录,最大的感触就是:天呀,这就是所谓的经典。我只觉得偶尔有几句是经典,其他的也许是看到的是不是经典的经典。看了韩寒的一些文章,我觉得他的文章跟优美根本扯不上关系,而是冷幽默且深刻的。我看了苗恒的一些文章,觉得你的文章可以是优美的,也可以是冷幽默且深刻的。但为何你的名气还是较寂静的,问天天说与他无关;问地地说他不管活人;问这社会他疯疯颠颠奸笑不语。

  你这样的大才子,应该非常受女孩子追棒吧!从你的文章看出你在渴望一份真感情,应该是心声吧。只有身陷其中才可品味酸甜苦辣。互联网可以把世界联系起来,更别提能让两个陌生人走到一块。看了你部分文章,(你的文章太多了)觉得你是个不折不扣的痴情男子,呵呵。感情很真挚。从文字上看,我还蛮喜欢你这种类型的。可惜太远了,太不现实啦,要不我干脆追你得了。嘻嘻!你应该是很棒的男人。你一定找到非常爱你的人,别着急,你不到三十岁,还很年轻。

  不过说真的,小女子确实喜欢你的文章,更喜欢文字中的你。在这变态的社会,我不敢奢望能有真爱,更没有妄想过有像你这么有才又好的异性朋友。身边像我这个年龄的女孩早为人妻了,因此我很不幸地沦为大龄剩女;但也是很纳闷——中国几千万的光棍难道没个长得像个人样的吗,难道都穷得风餐露宿吗?虽然我也有人追,但是我能将就吗?不,我不能将就,也无法忍受那种变味的爱情与婚姻;因此我时刻做好了孤独终老的准备。也许,像我这样平庸的女孩渴望真爱简直是痴心妄想,那唯有聆听《一辈子的孤单》。我在广西,而你在千里之外的河南;我一个人经不起长途跋涉,更受不了那天寒地冻的冬天。我大专学历、穷困潦倒、长相寒颤、身材抱歉;除了善良与真诚之外身上还聚集着女性的爱慕虚荣、野蛮泼辣等优点。噢,卖糕的!!!很现实也是最要命的是我们离得太远了,我也不奢望什么,就想和你做个普通朋友,好吗? (广西护士 刘璇)

校友眼中的苗恒

   南阳才子苗恒传

  我们大学有两个教写作的老师,一个是葛正方,另一个叫米文佐。那年大学中文系招了七个班。葛老师年纪大,给前三个班上课;米老师年轻,承担了后四个班的教学任务。葛老师经常拿着一个叫马光思的学生的作文在一二三班饱蘸深情地朗诵;小米老师也不时地在四五六七班称赞苗恒的文笔好,是个来自中原大地的才子。

  马光思整天只知道躲在宿舍里读他的古文经,不知道这些事,也不知道苗恒。那年的暑假,马光思没有回家,连同其他没有回家的几个学生被学校集中到一个楼里住宿,中文系的几个住到了一个屋子里。晚上,他们开始卧谈了。中文三班的王泰然问马光思名字,听到马光思回答后,那人大叫一声“你就是二班的小马哥”,敬仰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还有五班一个叫董虎成,却坚决以为苗恒才是真正的人物。

  一个师兄对他们俩说,你们有空可以比一下,看看谁厉害。然而文章本来就是个很务虚的东西,许多时候没有可比性,它不像打拳,让两个人站出来,谁能把谁打倒,谁就是高手。但是他们两个心中谁也不服输,苗恒说他曾被当地的政协副主席称赞为“宛东第一才子”,被西北师大文学院博导称为“南阳龙”等美誉。马光思说,雅号一般是按照人的生肖而定,如“北洋三杰”王士珍属龙所以是北洋龙,段祺瑞属虎所以是北洋虎,冯国璋属狗所以是北洋狗;又如清华龙钱钟书,清华虎曹禺,清华狗颜毓蘅。你老哥估计是1985年生人,属牛,应该叫做“南阳……”,我就不说了。其实马光思哪里知道那些人的绰号跟属相没有任何关系。马光思还说,他从来不允许别人叫他“才子”,因为它跟“猴子”这个词的构词方式太像了。又有一次苗恒在宿舍光着上身,边歌边舞,好像在耍少林拳。马光思悄悄溜了出去,找到一河南的妞,对她说,走,让你看一场好戏。他俩悄悄绕到宿舍后面的窗外,苗恒兀自背对着窗子舞得欢快,马光思和那姑娘早已笑弯了腰。

  第二年学校刊物《青春在线》征文,马光思以一篇《书生》获得三等奖,那天晚上他去领奖,却发现苗恒得了二等奖。后来拿到刊物一看,原来是社长得了一等奖。当马光思看了苗恒的《十八岁的大妹出嫁了》,感叹地说:“这才是一等奖,我的应该是二等奖,其余的爱怎么评怎么评。”苗恒见了马光思,出口就是“不信书生能误国,功名造次误书生。”正是马光思引用大学士柯风荪的名言作为《书生》的煞尾。许多年以后,马光思早已忘了社长写得什么题目,而苗恒的文章却记忆犹新。就在那年秋天苗恒被出版社相中,出了一本书《青春的胴体》。出书时苗恒信誓旦旦地许诺要送给马光思一本,可是书出来以后,苗恒才发现如今的读者越来越稀少,销量很不成体统。那天夜里很晚了,他去找马光思要送书给他。苗恒抱歉地说,本来是准备送给他,可是没想到销量不好。马光思那时候光景也过得惨淡,常常不得温饱,终于狠了狠心,买了一本,苗恒过意不去,又送给马光思两本杂志。一本《诗刊》,一本《作家》,他看都没看就放在枕下了。

  快毕业了,马光思只剩下喝酒了,早已不知道怎么写文章了。这时又在校刊上看见了苗恒的文章《最后一个秋》,当读到“多想在今后的岁月里多几个红袖添香的故事”,他想到了自己的一个提法叫“红粉佳人易得,红颜知己难求”,已经泪流满面;当读到“剑封石穴,马放南山,鱼游浅底……”他觉得自己的宿命就被这家伙几个词语概括了,叹息了一声“再努力十年也赶不上这功力。”的确,苗恒的家学渊源还是很深的,试问80后那个读过“三百千”,苗恒能够倒背如流,而马光思他能吗?

  毕业后马光思到乡下育人,苗恒到羲皇故里深造,没想到他们在那里又见面了。马光思看到苗恒新作的《天水赋》,感叹文章一天天在进步,光景却一日不如一日。杜甫悼念李白的诗句“文章憎命达”,似乎成了中国文人千百年来难以逃脱的咒语。马光思说:“这篇文章比中华世纪坛后面的赋好得多,按照你这个水平,不应该过着这样的生活。”苗恒感叹都是穷秀才的命!马光思说,你可不要小看了“秀才”这两个字。《醒世恒言》最后一篇《马当神风送滕王阁》上不是说:“秀才二字不可乱称,秀者江山之秀,才者天下之才。但凡人胸中有秀气,腹内有才识,出言吐语,自不一般,所以谓之不寻常。”苗恒问马光思;“怎么就能富贵?”马光思说:“因地而富,因人而贵。”他进一步阐述道:“地方越大,油水就越厚,同样的文章,在村里可以卖十块钱,在大城市就有可能卖到百十元。这就是因地而富,要我们靠着地利发家致富。而当我们富起来以后,还不懂得怎样做个贵族的时候,就要向那些贵族出身的人学习。跟着他们一起到寺庙或者尼姑庵里,请尼姑吃吃饭,聊聊天,慢慢地也就变得高雅起来。”

  又过了好多日子,他们谁也没有大富大贵起来,但明知道越是坚持自己的理想,那么大富大贵会离他们越来越远,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忙里偷闲,笔耕不辍。有一天他们又奇妙地联系上了……

  (北京公务员:马光思)

苗恒代表作

随笔代表作

   决不放弃/ 苗恒

  在法兰西艾克斯小镇住着一个暴发户,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保罗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在儿子15岁那年就把他送到了一所律师学校。保罗对那些呆滞的法律条文毫无兴趣,却喜欢绘画,常常逃课到田野写生。父亲对此极为恼火,认为那是流浪汉才会从事的职业,便安排他毕业后在某银行当会计。保罗依旧涂鸦不止,没有放弃自己对绘画的爱好,在上班时亦不忘构思画作,老是找错钱算错帐。

  保罗虽然勤奋刻苦,但天赋不是很高。画的多了,他便请求在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沙龙展出,遭到严词拒绝。他又希望在“落选画廊”中展出,还是不行。保罗忖度也许是自己的画艺不精,便负笈北上首都,连考两次巴黎美专,均遭落榜,他只得到一家很普通的美术学校去专修油画,时常背着干粮到卢浮宫临摩大师作品,一去就是三五天。

  三年后他建立了自己的画室,他已经设计好了自己的前途:不管父亲如何反对,他也要作画家.同行排挤他说画得不伦不类,评论讥讽他“是个拙劣的颜料师。”当时他只有作家左拉一个朋友,然而就这个唯一的朋友在成名之后和他分道扬镳了。保罗没有灰心,坚信自己才华卓荦,还让养的鹦鹉称他为“大画家”,为自己鼓劲。他做画时常常废寝忘食不分昼夜,仿佛陷入了癫狂状态。

  当20世纪的曙光到来之际,保罗成功地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画展,巴黎哗然,举国震惊。他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一夜成名,然而他知道这就不过是在任何艰难险阻之前决不放弃换来的荣耀,其中的苦辣酸甜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就是在弥留之际,他还忍着病痛在雨中的麦田绘制完最后一张画,然后从容地离开了人世。他的全名叫塞尚·保罗,后人把这位后期印象派的杰出代表尊为“现代绘画之父”,亲友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在其日记的扉页发现这样一句话:“不到呼吸停止,决不放弃,决不!”

  (原载《辽宁青年》,先后被《意林.逐梦少年》《学习报》《中学生学习报》《班主任之友》《花季.雨季》《梦想长着翅膀》等报刊图书转载收录。)

感悟代表作

   郁达夫沈从文互相成全/苗恒

  1923年的老北平,空气异常沉闷,一如他忧愤的心:在文坛颇有名气,却只能在高校教会计学;精心创办的杂志被迫停刊,还时常受到同行的攻击;生性不甘寂寞,却要忍受一份无爱的婚姻。他彷徨无计,整日嗜烟酗酒甚至自残自虐,直到他收到一个陌生青年的来信。他不肯相信竟然有人比他还潦倒,就前去探访,只见那青年躺在一间破屋里,裹紧被褥仍旧寒战不已,被疾病和饥饿折磨得奄奄一息,房东还要将其扫地出门。他立刻请青年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菜,并且倾囊相赠,还拿着青年的习作四处举荐。

  从此他开始重新振作,后来终于找到了真正的爱情,又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他叫郁达夫,而那个青年就是后来誉满文坛的沈从文。没有郁达夫,沈从文很可能会客死他乡;少了沈从文,郁达夫可能沉沦一生。其实他们是在互相成全着彼此。

  (本文原载《辽宁青年》,先后被《报刊文摘》《青年导报》《语文教学与研究》《北京晚报》《中国职工教育》等转载收录。)

诗歌代表作

   致海子 / 苗恒

  这个世界物欲蓬勃罕有诗意

  我只能由衷怀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怀念一位特立独行的歌者

  在青海湖畔在菩萨山上在昌平园里

  他痛快地饮下些许劣质的白酒

  纵情地吟出很多天织云锦般的惊世绝句

  那个十五岁便春风得意以梦为马的少年

  那个长发飞扬持久微笑的青年,是你

  那个被远方放逐被锋芒灼伤的麦地之子

  那个野蛮悲伤倾心暗夜的物质短暂情人,是你

  那个梦寐摘取纯金王冠而太过执拗的孩童

  那个年年阳春我们无限缅怀的诗歌英雄,是你

  为了获取生命的终极真理,你宁愿舍弃

  舍弃温存舍弃恋情舍弃生养的河流

  尔后自我审判终结在珍贵的世间生存的权力

  为了和燃烧的太阳作伴,你甘心熄灭

  熄灭云朵熄灭冻雨熄灭高擎的火炬

  尔后扑向烈日于光亮和热能汇合之际暂时陨融

  再在某个春天复活十个完完全全的自己

  你离开那年我正在咿呀学语我好恨

  恨不能早生二十年,以路人,以读者,以兄弟的名义

  伸开双臂,死死地,狠狠地

  拽住你,决不让你的脚步迈向生命的禁区

  冰冷的钢轨早已堙埋无数人的血泪

  (多一个你实在是无谓呀,无谓)

  冰冷的钢轨绝非通往天国的圣梯,绝非

  你仍是查湾代代人口口相传的骄傲

  仍是古老的燕园里一阕历久弥新的传奇

  仍是周天子雪山下祖国稻田中质朴的子民

  可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祝祷,只能留给陌生人品味

  可惜道路前面还有道路,四姐妹只能忧伤以终老

  可惜再不见阿尔的阳光,你只能和瘦哥哥在幽冥相会

  如今麦子依然抽芽拔节而后成熟为金黄的禾穗

  如今烈士和小丑依然各怀鬼胎心照不宣地走在一起

  如今饼干与凉水构建出来的长卷更被人们视为垃圾

  为了等待天才我们守候了几百个百年望眼欲穿

  在等待了千年之后难道还要等下去

  (可知我们渴盼的是恒星的烛照而不是流星的闪现)

  来之前不会有你你走之后不能有你

   原载《未来导报》,获朗诵比赛一等奖。)

散文代表作

   纹枰纵笔/苗恒

  我之所以喜欢上下棋源于年少时听到的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传说.东汉时有一个叫做王质的樵夫上山砍柴,遇见了两位童子正在下棋,棋局之妙实乃生平所未见,于是便驻足观看,直到太阳落山胜负分晓时才想起还要砍柴,意犹未尽地回到家却只见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故事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了,而我总是不揣冒昧地狗尾续貂,自此以后王质棋艺大增,成为了一代棋王。长大后又拜读了阿城的《棋王》和茨威格《象棋的故事》,这些美妙无比的文学作品仿佛替我打开了通向另一世界的大门,让我不由自主地在黑白之间神思遐想起来。从此便跟着父兄长辈们们学下棋,虽然总是输多赢少,却依旧乐此不疲。

  遥想古代的士大夫大都才艺绝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后人则把其中的下棋地继承下来并且不断发扬光大,作为茶余饭后的最佳精神寄托。想想看,棋盘四方周正,就像浩渺无垠的苍穹,棋子面平底圆,恰若错落有致的星斗,人们在下棋时总有一种心游万仞的惬意感吧。棋中的勇力与匹夫之勇有很大的区别,它不靠强壮的身躯,而只凭借内心深处的从容淡定。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下法,不一样的棋风又给人带来不同的享受:阳刚者运棋如风落子有声,大有咄咄逼人之凛冽气势,以求速战速决;阴柔者总是思虑再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图的是出其不意一招制敌,其中的动静虚实高低上下轻重缓急进退攻守无不引起旁观者的仔细体悟深刻思索。而戏弈于黑白之间,百万雄兵指挥若定的棋中三昧是只有当事人才可能深刻体会到的。

  下棋融智谋与趣味为一身,健心与娱乐为一体,既可以磨练意志启迪心智,又能够对创建文明社区构建和谐社会期待很大的作用,因此才受到世人的广泛青睐。地不分东西南北,人毋论男女老幼,在棋盘上一律公平竞争,唯棋是尊,因此常常会有老翁与少年握手言和,官员对布衣点头称许的场面发生。下棋是消除疲劳娱乐休闲的首选项目,我总是觉得下班后要上三朋五友杀上十盘八局的生活才叫过瘾。当棋逢对手时,落座的温文尔雅,对局的苦思冥想,举棋不定的犹疑,豁然开朗的爽快,转败为胜时的兴高采烈,一着一式,尽显文武之道,一起一落,遨游经纬之间,真的是悠然神会妙处难与君说啊。现在的都市节奏加快,下棋则可以调节情绪促进友谊。常选一幽静处,抛开所有杂念,全神贯注于棋盘之上,间或啜一口香茗,当清风徐来来时,顿有心旷神怡之感。而无论多么素昧平生的人,一盘下来就会结成好友,不管输赢总是情谊绵绵。

  人生苦岁短,棋中日月长。倘若能将棋中之道存乎一心,并且巧妙地运用到生活中,顺应天时,讲求人和,定能事半功倍有所成就。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要有全局观念,必要时可以舍车保帅;凡是好事都要争当马前卒,不做马后炮;要乐在其中出乎其外,不能犯当局者迷的错误;培养胜则可贺败亦可喜的良好心态,做事时全神贯注,不断地深入探索和刻苦钻研来提高学习工作中中的“棋艺”;不惧艰险勇往直前,克服重重围困,去夺取生命旅程中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高地!

   (本文获首届世界智运会征文二等奖,后发表于《北方作家》)

名人故事代表作

   张艺谋:从放羊娃到大导演/苗恒

  平凡的他在建国初期生于黄土高原。从懂事起他就知道弟弟是个聋人,父亲是“现行反革命”,正值青春年少的他迫于形势不得不辍学,先后当过放羊娃、纺织工、和搬运工等。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有时也很刻薄,或许你屈服于它,也就只能做一辈子的放羊娃。在那艰苦绝着的年代,在枯燥、繁重的劳动中,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进到工厂的宣传科,做一名干事,从此不愿再流水线上工作 ,他开始喜欢上摄影,并很快显露出在照相方面的才能,后来他终于如愿以偿。艰苦的生活没有摧垮他的意志反倒增强了他上进的信心,他瞒着妻子远赴首都求学,优异的成绩无法遮掩政治上的阴影,他报考的学校不予录取。他壮着胆子给当时的文化部长写信,才以当年那批学员最高龄的身份勉强入校。为了自己心爱的摄影事业他甚至到医院去卖血,去换取一个高倍像素的摄像机。在大学读了两年之后,学校老师找他谈话,意思是他岁数太大,已经29岁了,可以提前离开学校,以西北人倔强的性格,他恨不得马上卷铺盖走人,但是那个时代文凭是一个无法忽略的的敲门砖,于是他又硬着头皮呆了两年,毕业那年,他已经整整31岁了!

  许多人都靠关系或实力留在北京工作,他则被分配到边远的大西南去扛摄像头。他一声不吭地闷头钻研,并向导演行业逐渐靠拢,埋头苦干了六年之后,才导演了人生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这部电影让大器晚成的他在国际上获了奖,为他赢得了不少声誉。拍电影时,他通常只睡四、五个,甚至两、三个小时,他习惯把白天拍的镜头,晚上连夜剪出来。然后看看报,上会网,再看一两个碟,这样有时就到了天亮。他并不满足于现状,马不停蹄地冲向更远的地方,捧回了许多国际大奖,也捧红了一大批影星、作家,成为中国第五代导演里当之无愧的泰山北斗。他平凡而坎坷的人生经历后来都融入到他的电影作品中,使他的电影具有一种厚重、神秘的特质。他就是创造了无数票房神话赢得了无数满座奇迹的“电影英雄”张艺谋。近日,张艺谋又捧出了《金陵十三钗》,让人耳目为之一新。

  也许你已经听过了许多类似的故事,但为什么还在到处发牢骚抱怨上天不公呢?这么多的人都在与命运的叫板中大获全胜,为什么同样欢蹦乱跳的我们不能下狠心去打拼一番呢?凡圣之间并不遥远,也许仅有几步之差。咬紧牙关,再坚持一下就会抵达胜利的终点:夯实步履,再奋力向前定能攀上成功的山巅!

   (原载《青春的胴体》,重刊于《素材视野》,后被近3000家网站转载。)

小小说代表作

   口信情书伊妹儿 / 苗恒

  爷爷奶奶的结合是典型的中国式包办婚姻,只不过他们的婚姻和旁人相比略有曲折罢了。

  爷爷奶奶于1947年在曾祖父和媒人的撮合下在这年的春天初次见面,俗曰“相亲”。当年的爷爷除了不太欣赏奶奶那一双小小的三寸金莲之外,其他方面还算满意,尤其是他听说奶奶会织布后对她更加上心了。于是,双方家长决定在那年的八月十五让他们成婚。

  爷爷虽然上过几年私塾,略识文字,但是由于奶奶是文盲,两个村子离得远,所以两人只好通过让人捎口信的办法互相传递爱情,不是面对面又不好意思表达得过于直白,只好约定某日某时在村东口的小河边见面。在那个连年内战的时代,国民党残酷压榨,民不聊生,普通人想结婚比登天还难。奶奶连一件像样的嫁妆都拿不出来。直到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将五星红旗插到了南京城总统府的城楼上,人民的好日子才算来到了。当年金秋十月,在举国同庆的日子里,爷爷奶奶喜结连理。据爷爷回忆,他赶着一辆驴车去迎娶奶奶。几个装着自家纺织的土布衣服的箱子是奶奶的嫁妆。当时,虽然仅仅置办了两桌酒席,他们还是欠了一屁股债。婚后,爷爷开荒种地,奶奶纺花织布,日子慢慢地比解放前好过多了。

  父母的结合是通过交笔友认识的。那时候刚刚粉碎“四人帮”,全国思想大解放。许多农村青年开始做文学梦,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古今中外的大量书籍,还时不时地把自己偷偷写出的文章寄给报纸杂志的编辑部。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分子。那时的省电台有一档很著名的点歌交友节目,在每天晚间准时播放。由于“文化大革命”耽误了自己考大学的机会,父亲很是苦闷,就写了一封信给电台,没想到,这封充满感情的书信半个月后就被电台播了出来。好家伙,父亲一下子收到了几十封来信,其中一个叫勤勤的女孩因为是同乡,又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赢得了父亲的好感,两人就这样开始了书信交往。谁成想,两人越聊越投机,最后双方约定在县城公园见上一面,并以一本《诗刊》作为见面的信号。这一次见面,彼此都产生了爱意。回去后,双方各自做父母的工作。勤勤的父母先是嫌父亲是外乡的,后来听说他是个民办教师,月收入还行,就答应了。于是,少女勤勤后来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我的母亲。结婚时,自行车、电视机、缝纫机这“三大件”一件不落地被装上了四轮车,母亲坐在车斗里喜气洋洋的。

  我和爱人的相识有些传奇色彩,我们是通过网络一“键”钟情的。大学毕业后,我在西北一家高校教书,平时没事喜欢上网查一些教学和学术方面的科研资料。一次,我在某论坛闲“逛”时无意中看到了一篇文笔优美的文字,署名是“江南朵朵”,便忍不住跟了帖。谁知道,第二天上网,我发现这个“江南朵朵”竟然给我留了言,让我有空到她的博客上“逛逛”。我打开她的博客,看到了一个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美丽世界。这里不仅有优美的文章,还有她自制的插图,很有韵味。我一篇篇地读下来,竟然对这个素未谋面的人有一点点的动心。后来,我们就成了QQ聊友,得知她在东南一家公司当文员,真名就叫朵朵。她工作太忙老是加班,每次见到她的头像都是灰色的,我实在忍不住就给她发伊妹儿,有时几乎一天好几封。我对她越来越好奇,苦苦地请求见面。她说没听说过见光死吗,我说我绝对不是那种人。终于,我们在西湖边会晤了。她和我想象中的人一模一样,就像一阕婉约的宋词精致剔透,让人我见犹怜,不过个头比我想象的稍微有些高。在路过苏堤时,她一不小心差点儿摔倒,我赶紧伸手扶住了她,我们的手从此再也没有分开过。

  西湖一日让我们确立了正式的恋爱关系,之后我们时常通过电子邮件表达彼此的无限爱意和深情,诉说彼此的思念。我们打算在今年国庆期间成婚。在此期间,我要赶紧把房子的首付搞定,而朵朵要做的是等着和我一起在我的家乡办几十桌排排场场的婚宴,然后再到她的老家度蜜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婚从包办到交笔友再到网恋,结婚的沟通方式从捎口信到写情书再到发伊妹儿,结婚的条件从门当户对到看长相论人品再到兴趣相投,我们一家三代的婚恋可以说越来越自主,不仅身高长相年龄不再是问题,甚至连距离都不再是横亘其间的障碍,只要两人真心相爱,在心底深处要照顾对方一生一世,不管相隔多远,无论天涯咫尺,都可以走到一起。

  口信、情书、伊妹儿,是有缘人千里都能相会,是有情人终能成眷属!

   本文原载《大河报》,获建国征文全国一等奖,后被《读者》转载。)

  • 更多历史人物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