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谢赐履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1-01-03 22:32:28

谢赐履

一个官员,举人出身,却官至巡抚,据说这是清代广西第一人。他就是谢赐履(1661~1727年),广西全州县龙水镇桥渡村人。

人物简介

谢赐履(公元1661—1727年),字建候,一字勿亭, 广西全州县龙水镇桥渡村人,出身书香世家。20岁与父同时中举,任感恩县令(今 海南省东方县)。

清康熙五十四年“715年),谢赐履升任水平知府,所辖滦县、昌黎,迁安、乐亭四县暴雨成灾,庄稼全毁,百姓嗷嗷待哺。谢赐履急令四县造册开仓赈济,县令怕丢乌纱帽,建议等待上级批复后再发赈济粮。谢赐履说:“未经上级批准的责任由我负责,但延误救灾饿死人的罪责你们能担得起吗,”便亲赴灾区视察。动员富户借粮赈灾,几天内得粮万余担,并派公正人员分发。

谢赐履勤政爱民,历任政绩卓著,不断升级,最后升至山东巡抚、右佥都御史。

家庭成员

儿子

谢赐履有子五,其中以三、四子有建树。

长子谢庭瑶,贡生。

次子谢庭琨,贡生。

三子谢庭瑜,字佩苍,一字楝园,乾隆丁巳(公元1737年)会试为三甲第一,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山西阳城知县。时有人为之惋惜,庭瑜不以为然,攘臂曰: “是岂不足展所学乎!”“下车兴利削蠹,讼清民安,境内大治”,以治行优异升为吉州(治所在吉乡,辖境相当今 山西吉县及乡宁县地)牧。庭瑜天资夙成,文笔颖异,与父亲谢赐履、堂兄 谢济世(庭瑞)各自有集,惟庭瑜“深恶当代剽拟欧曾之弊,所作必刿心术肾,顿挫诘屈,一出于古”。著有《掷虚集》4卷,今散见于乾隆《全州志》。谢庭瑜致仕回到全州后,与清代著名宫廷史家、表侄 蒋良骐一同重修乾隆《全州志》,是为全州方志中质量最好者。

四子谢庭琪,字实夫,一字若园,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15岁中举人,丁忧3年回京后,授神池县(在今山西省西北部)令,时24岁。为政精明强干。当时,正值雍正皇帝对西北准噶尔部用兵,神池地当雁门孔道,傍长城,军书旁午,使车络绎,他县多以违误遭谴责,惟庭琪指挥得当,应付有方,奉使过者无不交口称赞。不久,调安邑。安邑(在山西运城地区)为山西惟一产盐之区, 《左传》谓“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盐”,即指此地而言,“池水不流,凝成固粒,朝取夕复,终无减损,其利甚溥。”因此,河东商人多是安邑人,做官者也以此地为肥缺。但是,谢庭琪奉公守法,不敢私受半分,经济上“独拮据不可支”,人谓他“处脂膏不能自润”。他在安邑断狱10余起,案无留牍,当时人称他为“白面包公”,后以政绩卓异升为 忻州牧。两年后,因老母远在全州,迎养困难,于是忧思成疾,乞归家乡。临行前,有士民数千人,奔晋阳呼吁请留。会原大学士刘于义巡抚山西,知其事,据民情上疏请留,庭琪才继续留下。数月后,疾略好出来视事,百姓见了,关切地说:“我公貌尚瘁,幸自爱,毋过劳,以蹙我百姓。”谢庭琪闻罢,潸然泣下。为何谢庭琪在当地深得民心?皆因山西之官吏平日克剥百姓,不可言述。以康熙年间的巡抚温保为例,“居官极恶……沿途之民无不切齿,思食其肉。”而庭琪“处脂膏不能自润”,当然为民所爱戴了。

后来阿里衮任山西巡抚,对谢庭琪更为器重。别县有杀人大案,久久不决,阿里衮令会审,各县州官多为随声附和,唯上司之言是听,独庭琪疑其冤,认为不可匆匆结案,有人到阿里衮前进谗言也不顾,力请破棺三验杖伤。果然不符案报,乃重新捉拿正凶,悬案即结。阿里衮益赏其持重不挠,特奏请升为太原守。

当初,母闻庭琪思亲致疾,便勉赴晋阳就养,3年后,母卒于官舍。不想谢庭琪为官廉洁,两袖清风,宦囊萧然,竟不能扶榇归。阿里衮知道后,深为感动,令藩司以下各资赙赠,才将谢母运回全州安葬。庭琪在任丧二妻一子,及归,又丧一子,营葬焦劳,胸怀惨痛,竞以积疾未觉。服阕后,匆匆赶至山西赴任,疾发于道,卒于舟,年仅42岁。

第五子谢庭琛,乾隆庚午(公元1750年)乡荐第一,到江苏只做了个枫桥同知,负责管理商贾、作坊及湖船,虽然到任尽除陋规,不染一尘,但不乐仕进,恬然布素,中年以疾乞归,优游林下20年。

父亲

谢明英,字子千,一字拙庵。明英九岁时遭父丧,因此常受人欺侮。他与哥哥谢明彦在父亲棺材旁一边守孝,一边发奋读书,边读边哭,常常通宵达旦,连过路人听了都感动。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吴三桂之乱,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互为响应,数月之间,云贵、两广及湖南、四川皆被占领。为避兵乱,谢明英携全家潜避在县境内越城岭下祖遗山庄——梅庄,即谢家的庄屋,在今才湾镇驿马村公所遁山田村。有人挟伪令来请谢明英出山为吴三桂所用,他婉词谢之。都统伯线国安驻桂林,听说明英行谊,愿以女配其子,谢明英则认为“寒士求系侯门,非福也”,坚辞不受(后来,线国安随孙延龄投降吴三桂)。

  谢赐履为明英第三子。康熙二十一年,长达八年的吴三桂之乱得以平定,广西补行前一年辛酉乡试。梅庄有老梅一株,竟然枝繁叶茂,结实如梧桐子,顶梢上尚有花苞两朵。未几榜发,谢明英与谢赐履父子俩同时中举。谢明英系解元(若干年后,谢明英的两个孙子谢济世、谢庭琛先后为解元),谢赐履为同榜第16名举人。

  谢明英中举后,先任永康县(今属扶绥)学正,后任思恩府(府治在今武鸣县府城镇)教授。这都是学官,负责管理童生和生员的学业、品行及考试等事项。

破除迷信

  谢赐履初任广东感恩县(今海南省 崖县)令。海南地僻荒远,当时尚欠开发,于是便有人利用封建迷信,愚弄民众敛财。谢赐履有《殛蛇》诗一首,诗日:

  行装出儋耳,再宿憩僧房。闭门无酬酢,行饭步于廊。珠龛千佛座,妖蛇穴中央。时时露尾脊,引首或低昂。老僧为予说,不足为客殃。神佛此凭藉,薮之或不藏。予随声唯唯,端坐即其旁。昆虫育毒螫,兽譬则豺狼。歼之今已后,胡所事商量。呼僮同其出,如有神默相。一击折巨颡,再击溃腹肠。膏血饱蝼蚁,委弃邻园场。僧即颠仆至,大恚失提妨。予谓偶不谙,未暇计灾祥。物毙幸神在,于事固无伤。老僧无一语,再拜惟焚香。

  庙里把一条大蛇奉若神灵,谢赐履却趁老僧不备,一刀把大蛇斩了,事后却“安慰”老僧说“物毙幸神在,于事固无伤”,弄得老僧无可奈何,只有“再拜惟焚香”。可见谢赐履办事干脆利落。他又在当地鼓励农民种槟榔。感恩临海,常有海盗为患。一次,有贼船七艘,将薄岸登城,而城墙多残缺不全,谢赐履乃令男丁执兵器弓箭,妇女怀瓦石,积极备战。白天督壮丁持畚箕挑石,修补城墙,夜晚则令男女在城头警戒,三天三夜后,城墙完工,贼见城内有准备,不敢再登城,只好退去,一城民命得以保全。

为民请命

  谢赐履任感恩令仅两月,便丁忧离任,期满后补 四川省黔江(今四川省黔江 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令。在黔江任上,他把救民于贫困作为自己为官的首要任务,并常以未做好此事而自责:“所惭疏补救”。“弭灾无善策,端愧束长生”。自叹:“鬓毛仍短尽,强半为民艰”。在酉阳、平茶二土司土民因争土地而发生纠纷时,他 “轻装减从骑,跋涉我何辞”,一路上深山峻岭,他们一行“溪边循虎迹,天上走羊肠”,途中“僮仆正苦饥,一餐虑无有”,“人吏苦饥劬”,只好摘山果“随手杂餐嚼”。这时他想的不是自己的艰辛,而是担心因此纠纷而“罗织溪峒无人烟”,期望“台司宽大恩,执法平情理”。呼吁“长官长官幸留意”。康熙五十四年 (公元1715年)秋,升为永平(清属直隶,治所在今河北省卢龙县)知府。

  谢赐履任永平知府,勤于职守,敢于为民请命,尤其是请赈济灾一事,颇值得一记。是年夏季,属地暴雨成灾,永平府所辖的滦县、昌黎、迁安、乐亭四县,平地水深数尺,禾稼全没,百姓嗷嗷待哺,苦不堪言。谢赐履见状,急令各属县造册开仓救灾,不必等上司批复。属员畏事,请候旨,谢赐履慨然道:“救饥如救焚,专擅之罪我当之,迟延之罪尔敢当耶?”。并亲临乡村视察,动员富民出粟赈灾,不数日,得粮万余石。又选精明能干之人,分路发放,自己则赶赴上司处,据实入告,请求救济。而上司以当初未报告为由,先是拖延不办,后经谢赐履慷慨陈词,才同意发粟lO万石,其中拨给遵州(即今遵化)6万石,永平府4万石,却又有意为难,令以船百艘从水路运到最远的乐亭,意在延误谢赐履。

  永平虽然临海,然小港水深不满尺,且近冬季,两岸将结冰,船不能行走。谢赐履见状大惊,然已无可奈何,只好令各牧令准备车辆、口袋和雇派纤夫,又以芦席万张,就地为囤以待,自己则亲赴港口相机以处。事有凑巧,第三天南风初发,港水深二三尺,百余石之舟已可行;又二日,水深四五尺,可行300石之舟;继而风益厉、水益深,800石大舟扬帆可入,4万石粮食平安到达乐亭。到第7日,却又风止水涸,空舟也仅能出。

  历代贪官污吏常趁水旱灾荒之际,对赈济贫民的银粮任意克扣,中饱私囊,连康熙皇帝也不得不承认“遇水旱灾荒,或蠲免钱粮分数,或给发银米赈济,皆地方官吏任意侵渔,以致百姓不沾实惠”。谢赐履深知社会弊端,他请粮归来,又单车载星,遍历诸厂,察看有无冒领及遗漏者,百姓存活者不计其数。当时,谢赐履有《赈饥》诗为当地人民传诵。诗日:

  昨年秋苦雨,盆翻涨亦陡。无论尺寸苗.漱刷秃高柳,平州数百里,伤涝十八九。高田虽劣收,千中倘亦偶。本无斗升储,得免沟中否?草根岂糗粮,长镌向林薮。灾祸信由天,穷饿非自。取。幸有上官仁,恩加抚绥厚。檄下捡灾黎,逐村注某某。朱墨苦狼籍,点勘胝右手。自从仲冬来,今已三月后。所至踵相属,扶携逮童叟。蒙袂或垂头,捉襟或露肘。病者或捧心,悲者或疾首。或妪提其孩,或女掖其母。或则手壶瓢,或则肩篓薮。奔走益腹枵,尘土增面垢。菜色而柴立,对这辛酸久。始患水齐檐,今苦星在留。太岁虽在申,空闻气浆酒。何以均仓糈?琐屑较丁口。手自酌增损,历辰常过酉。童稚人五升,壮者率一斗。残废及疲癃,倍给救衰朽。间亦乞与钱,老弱省戴负。月凡一为周,不令背乡走。稍闻事犁锄,从新理杵臼。匪曰疮疳平。田庐席相守。告汝灾伤黎,相率向南亩。黾勉待秋成,吹豳歌大有。

  诗如一幅灾荒图,把百姓灾后的困苦以及一位官吏的勤勉写了出来。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第一清官”的仓场总督张伯行,以“和平清正"保举谢赐履为政有方,九卿也皆列名同保。康熙皇帝已对谢赐履有所了解,谕旨道:“谢赐履居官好,举得极是。”于是,特授以天津兵备副使,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冬升湖北按察使,六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升为山东巡抚。按惯例,巡抚要由藩司即管理全省财赋、民政等的布政使升授,谢赐履则由管理一省司法的臬司(按察使或廉访使的别称)越级提拔,看来,是深得康熙的信任和赏识的。有书说他是清代桂籍人员出任巡抚第一人。次月十三日,康熙崩,雍正即位,十二月十日下谕:“山东按察使黄炳着补山东巡抚,山东巡抚谢赐履操守颇好,人亦谨慎,但现今漕船阻冻,兼有修筑河工之事,谢赐履系新任之员,未能谙悉,着以相当之缺,另行补用。”谢赐履因不熟省情,于是卸任,任巡抚首尾仅三个月。

御赐匾额

  雍正元年,谢赐履以佥都察御史巡视两淮盐政,随即升为右佥都察御史,雍正帝并亲笔题“福”字匾一块,长6尺,阔4尺,另有“雍正二年赐两淮盐漕都察院右佥都察御史臣谢赐履”字样。1985年,通过搜集谢赐履侄谢济世的史料,曾在才湾镇白石大湾岭村友人谢崇朝家见到此匾,谢宅尚有“中丞第”题匾一块。据《桥渡谢氏族谱》记载:大湾岭谢氏系谢赐履之子谢庭琪自桥渡迁至。

清正廉明

  雍正二年闰四月,升谢赐履为左副都御史,仍管盐政。封建官场,相互倾轧,相沿成习。就在谢赐履深得信任之时,有人告发他接受商人贿赂,营私舞弊。朝廷闻报,立即派员核查账目。结果他员多有贪污,独谢赐履无所染。又严审商人,这才发现原来谢赐履为政素廉洁,不意得罪了属员,故指使商人寻事陷害。问题查清,谢赐履反而清节益著,名气大增,调任两浙,一如淮政。三任盐差,养廉银费不及半馀,所余之费全部贮库为公用。雍正三年,谢赐履“缘事降调,四年(公元1726年)春,以老病乞休。雍正皇帝亲为慰劳,令小黄门扶出,大褒其操行。

株连九族

  没想到回到全州不到半载,谢赐履却遭横来之祸。事因他的亲侄子谢济世当时为浙江道御史,弹劾河南巡抚田文镜,结果以言事获罪,牵连到已退休的叔父谢赐履。于是令谢赐履入京传问。谢赐履赶到北京,而侄儿却以“妄劾失实”罪,改斩首为革职,发配阿尔泰充军。谢赐履虽未加罪,终因年迈,不堪舟车之劳,次年卒于北京,享年六十有七。

文学成就

  全州先贤蒋励常在其著作《岳麓文集》中有一段文字,记录了谢:谢赐履的一段逸事。说的是谢赐履还是举人时,人都参加会试,住在河南古都张潘的旅店里,有一美娇娘入夜来相伴,谢赐履不肯接纳。那女子称是旅店主人让她来的,谢赐履更是坚决拒绝。等到天亮开门,店主人已经站在门外,对谢赐履拱手称道:过去只是看重您的相貌,现在更是了解您的内心了。为表达敬意,旅店主人送上钱财为谢赐履送行,谢赐履坚辞不受。谢赐履在他的诗集《悦山堂诗集》中有《张潘问宿,主人预为置妓于室,予急挥之去,留题壁间》一首,说的就是挚件事。诗写道:“绕庭花竹路回环,门掩残阳尚未关。绮户迎风窥半面,画帘播雾出高鬟。双颦柳叶情何限,一曲檀槽态转闲。争奈广平心似铁,楚云无梦到巫山。”蒋励常对此赞日:“若公者,诚无愧古人,而足为弟子、国人所矜式矣。”

  谢赐履为人谨小慎微。有书说他:“生平无诳语”,他自己也曾说过:“吾见世人调诳,亦欲效尤,无如口未开心已愧!”他任户曹4年.住敝庐,冬天仅羊裘一件,甚至无更换之衣。后来当了山东巡抚,已是个二品大官,才开始换上狐裘。昼夜读书,手不释卷,精通医卜星相以及看地等术,所著有《悦山堂诗集》12卷,其诗峻峭有气势。如《湘峡归云》:

  盘山万仞削峥嵘, 遥拥江云入峡平。

  古刹一灯藏日月, 新梢半壑失阴晴。

  崖间野意从僧静, 石上寒光照月明。

  苔涧欲迷幽径折, 玉龙伏处暗泉鸣。

  有的诗则又写得清新古朴,犹如一幅山水画。如《晚泊庙头滩》:

  归程计不远, 还泊庙头滩。

  夜色波光老, 秋声霜叶干。

  到家争早晚, 一宿尚风湍。

  月黑闻乡语, 渔灯点点寒。

  庙头离全州县城35公里,全州县城离桥渡10多里,游子归来,沿着罗水,第二天就要回到阔别多年的村庄,渔灯、乡音,自然格外亲切。这首诗写得清雅拔俗,充满乡情、亲情。另一首《柳山寸月》,则借景抒怀,缅怀为开化全州做出巨大贡献的宋代柳开,诗写得意境悠远:

  木落霜高秋气清, 柳侯祠外披榛行。

  云开石路孤亭迥, 天阔江湾寸月横。

  山以人传翻有姓, 水缘晓涨载生明。

临风凭吊文章守, 光霁宛然移我情。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