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费保龄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7 11:10:53

费保龄

费保龄

男,1928年1月30日(农历戊辰年正月初八)生于天津,幼年随家人移居北京。著名民间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扎燕风筝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63年与孔祥泽相识,并开始与孔祥泽合作,在其协助下根据《南鹞北鸢考工志》整理复制曹式风筝,致力于北京扎燕风筝的研究与创作。

简介

1963年在天安门广场放风筝时与 孔祥泽 相识,并在其协助下根据《南鹞北鸢考工志》整理复制曹式风筝 。

曾在北京民间艺术品公司带徒传授风筝扎糊技艺 。

七十年代起作品多次参加国内的民间艺术和工艺美术展览 。

连续入选第二、三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 。

1980年有150件作品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北京民间风筝艺术展,作品先后在30多个国家展出 。

费保龄

1981年赴加拿大参加“人与世界”博览会,展出作品和现场示范、介绍 。

曾任中国北京风筝学会第一届副会长 。

作品被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西德慕尼黑博物馆,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收藏 。

放飞"扎燕风筝"的大师

费保龄是迄今为止惟一一位被国家命名的中 国工艺美术大师。在做风筝的人中,费保龄占据了很多个第一:以个人制作的风筝进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的,他是第一人;在中国美术馆办个人风筝展的,他是第一 人;由中国邮票公司出版风筝邮票的,他是第一人;以风筝制作技艺入选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的,费保龄是第一个;入选北京特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费保龄是第一个; 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费保龄是第一个,而且是到目前为止惟一的一个。1996年,鉴于费保龄在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和创作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自学而成一代大师的费保龄,无疑已是北京风 筝制作艺人中的翘楚。2008年,以费保龄为代表的北京扎燕风筝被列入第二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又进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的公示名单。费保龄也被授牌,正式命名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扎燕风筝)代表性传承人”。   

链接:

“曹氏风筝 工艺”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融 民间文化、南北扎制技术的精华于一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制做流程为:扎、糊、绘、放, 工艺具有独到之处。其保存了21首扎制口诀歌诀很有特点。它的43种技法中保留下来的20种制作 工艺,做工细腻、用料考究、绘制精美、放飞富有情趣,其中拟人化的扎燕凸显了北京特色。

“曹氏风筝 工艺”是 民间风筝艺术,它题材广泛,种类繁多,融汇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是大俗大雅制作之结晶。它具有观赏性、 科学性、娱乐性、健身性,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在 历史、文化、艺术、民俗等方面都有研究和认识的价值。

“曹氏风筝 工艺”悠久的 历史、精湛的制做 工艺、对风筝制做高度概括的“四艺”、诗情画意的歌诀及浓郁的京城文化特色,使人无不为之倾倒。

曹雪芹风筝传承谱系:

第一代 :敦惠亦(惠敏)、于景廉(叔度)

第二代、第三代:惠敏直系后人

第四代:金福忠(惠敏家直系后人,1978年去世)、赵雨山(1968年去世)

第五代: 孔祥泽、 费保龄

第六代: 孔令民( 孔祥泽之子,师承 孔祥泽)、武金茂(师承 费保龄)、杨力平(师承 费保龄)

第七代: 孔炳彰( 孔令民之子)、孙贺(师承 费保龄)、刘轶(师承 费保龄)

《曹雪芹风筝》一书的三个贡献

一、破解了曹雪芹扎绘风筝的秘诀    对于曹雪芹的风筝歌诀,一般人感到不好理解,不易读懂。这是因为歌诀中有许多是运用谐音寓意、一语双关的手法写成的。曹雪芹在《南鹞北鸢考工志》自序中直言不讳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这歌诀是专为无靠的残疾人用以养家而写的。所以在师徒传承时用专业性很强的隐语,可以起着限制非本门中人偷艺的作用,避免把这门技艺传于不尊重行规的无艺德之徒手中。如〔比翼双飞〕口诀:〔偕隐岂邀名,淡泊实素志〕。表面上看是说夫妻二人不求功名、不图富贵,有陶渊明那种清高的志向。实际隐含着〔偕隐岂邀(斜尾齐腰)〕的绘画技法,在燕子的腰部之下画斜尾、尾翎向两侧斜散着,做飞翔状。若不是费保龄老师用话点破,用图标明,一般人真看不出这两句讲的是技法。

二、道出了风筝如何传神的诀窍   雨燕是1999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吉祥物,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中的福娃妮妮的原型是北京风筝中的扎燕。北京人爱雨燕,它飞得快、飞得远,是自强不息的象征。北京风筝的代表是扎燕,如何在人格化的扎燕图案中使其传神呢,曹雪芹在肥燕歌诀中写到〔两目凝神须下视〕,说时容易做时难,费保龄老师把这传神的关要说得非常准确细腻,最后虽然是轻轻一点,左右两笔,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画比翼燕风筝时要〔瞳仁侧向中位〕才能达到〔左顾右盼,情意互通〕的效果。画雄燕〔眉眼两梢舒展上扬〕才有英气,画雌燕要小口如樱桃才显〔女性抿口微笑〕……。全书中这样的心得肺腑之语比比皆是,毫不保留。

三、 阐释了风筝图案中的吉祥寓意   吉祥文化是人类向往和追求吉庆祥瑞的反映,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曹雪芹风筝》中共涉及80多种吉祥图案,把吉祥图案中的谐音法、寓意法、附会法三种生成方法均涉及了,可谓是如何设计和应用吉祥图案的大全。如:〔肥燕风筝腰栓〕的第一道图案是(连元长寿),五个圆球用红色涂之,圆中点白心,在圆球之间画长寿字,然后把寿字再涂成绿色,又有了福禄寿的含义。此书不但记载了吉祥图案的生成方式,还揭示了吉祥文化的三大内涵:物体吉祥、语言吉祥和行为吉祥。

风筝传承不能局限于图谱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社会总是在发展。比如磨玉,如今有了机器,我们就不一定还要手工去磨。技艺的传承也不是这个意思。祖 先3000年前留下来的好多东西,现代人都不知是怎么回事了,这就需要有文字记载参考。费保龄这些年做的就是这个事情。

费保龄说,传承不是倒退,只是得有人知道我们的前辈,得明白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知道它过去是怎么做的,现今是怎么做的,有个比较,也才能有逐步的发展。

2003年,北京市工艺美术协会为大师举办收徒会,杨力平、武金茂一起拜在了费保龄名下。之后、北京奔驰汽车厂的职工 孙贺,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的美术教师 刘轶也正式拜师学习扎燕风筝技艺。

徒弟们学得上心,费保龄也教得用心。他在继承,他在传授,他更在发展。费保龄从孔祥泽手中看到的那些手抄页上,风筝图谱几乎都是半成品。每种风筝一半是骨架一半是图绘。图绘是黑白的,没有颜色。《汉声》出的那两本书上的彩图,都是费保龄以这些半成品的图例做参考,通过对画诀的破译而画出来的。

费保龄常跟徒弟们说,要以师傅的图谱为主线,举一反三,不要局限于图谱。比如语言,当今的语言越来越简化成了一种符号而失去它的更多意义,搞艺术文学的人必须懂得古文,明白典故,不然搞不了文艺。风筝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它的传承也应该是这样的。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