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邹大力(书法家)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7 11:46:19

邹大力

邹大力(书法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理事、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长白山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画实验水墨研发人、现代意象书法创始人。2007年因其全面而独特的艺术成就荣获“世界杰出艺术家”称号。

  大学哲学专业,自幼喜爱书法、绘画,后又偏爱文学、摄影、设计等艺术门类。有千余篇(幅)书法、绘画、摄影、诗歌、文论、设计、篆刻作品在国内外媒体发表,有百余幅摄影、书画作品获国内外金奖、银奖、收藏大奖、一二三等奖、优秀奖等。

  从1983年起,先后在团中央机关党委、研究室、办公厅、服务局工作。现任团中央北戴河培训基地主任。

1、人物履历

  生于北国江城吉林市,在辽宁老家鸭绿江边度过童年。在父母的熏陶下,从十几岁起便不停地临帖、画画,水粉画、油画、国画、连环画、版画、烙画、玻璃画都弄过,也许正是特殊的年代和家庭环境练就了他书画的 “童子功”。高中毕业后先下乡务农,后招工回城。在矿务局工会工作期间,整天不停地写墙报、出画廊,写字、画画成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高考恢复后,他考上了大学哲学专业,在学校创办了以艺术交流为宗旨的“诗书画社”和以社会问题研讨为宗旨的“学士俱乐部“,课余时间坚持写诗、画画。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团中央机关工作,先后在团中央机关党委、团中央研究室、团中央办公厅从事共青团刊物的文字写作和美术编辑工作。参与了《中国共青团》、《中国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科技》的创刊工作,30年来,参加许多共青团重要会议、活动的采访拍摄,为共青团工作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史料记载。曾兼任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副主任、中华爱心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等职。连续多年受到团中央的嘉奖,现任团中央北戴河培训基地主任。

  邹大力曾用十几种字体写过一个“变”字并题款注释:除了变,一切都不能长久。其实,这就是人生!说是变,但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变的,如同血液,是与生俱来又相伴终生的。走过了几十年的路,他仿佛又回到了艺术生命和精神生活的原点,也许这就是哲学意义上的诗意栖居和灵魂归乡吧。邹大力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思者无界,行者无疆。

  我是行者,放逐在路上。

邹大力

  我的履历只有三行: 

  第一行是诞生,

  第三行是死亡,

  中间一行是我行走与思考的地方。

2、国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理事。曾在团中央《中国共青团》、《中国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科技》等杂志从事文字与美术编辑工作。在中国美协、书协指导下,策划组织多届全国青少年书画征集展览活动,连续20多年参与筹划组织团中央直属机关书画、摄影展览。老同学袁武(中国美协理事、北京画院常务副院长)、黄璘(中国人大教授)可谓亦师亦友,其独特的人物和水墨作品对其影响颇深。1989年水粉画《祖国,母亲》入选国际和平年北京市美术作品展览;2009年国画《多难兴邦》获团中央直属机关一等奖并参加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展览;2010年国画《民工塑像》获中国诗书画高峰论坛国画杰出成就金奖;2011年国画《1957,青春中国》在故宫大殿展出,获全国纪念建党九十周年新华首届书画大展二等奖(金奖空缺);十余幅国画、书法作品入选美协及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历年书画、摄影展览。发表、参展的作品有国画、油画、水粉画、铅笔画、钢笔画等。

  2010年创作百姓百幅国画肖像系列《中国画·中国脸》,首批创作100幅,力图以平民视角真实记录百姓生活,以多种笔墨技法刻画百姓表情,力求唤起整个社会都来倾听老百姓呼声,维护百姓权益,关爱百姓生存。《西藏高原系列》、《国画水墨实验创意系列》正在创作中。

  多年来以独自创意研发的水墨为载体,力图体现独特的国画笔墨机理,让古老的国画技法有新的突破,彰显中国画种的神秘感、质朴感与生命感。

3、书法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意象书法创始人。书画爱好受父亲熏陶,从小就临习多种碑帖,对秦篆和汉隶格外钟爱。1984年参与了中国硬笔书法研究会的创办工作,结识了田英章、卢中南、白煦、李石文、庞中华等书友,1986年,参加全国百位书法家的展评活动,获“全国百位书法家”称号,当年入选的有楚图南、萧劳、康殷、李铎、韩天衡等著名书法前辈。后来,多次拜访启功、沈鹏、欧阳中石、范曾等大师,对其书法探索影响很大。常年来一直对书法情有独钟,几乎所有的笔记本上都有几页琢磨书法结构、章法留下的字迹,多次参加中央机关及国内各种书法展览并获奖。30多年来,经过对哲学、艺术史、汉字、书画、诗歌、设计等的探求,对中国古老书法艺术充满敬畏之情的同时,也对自身的书法创作进行了一番大胆尝试,推出了现代意象书法系列,将现代意象书法的内涵定义为:立象以尽意,其意由心生。

4、篆刻

  三十年来,治印200余方,多数用于个人书画,少数用于展览、刊发或赠与好友。齐白石的多种印谱成为收藏、研习的范本。对老朋友高庆春(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篆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的篆书、篆刻作品一直关注和欣赏。关于篆刻他有这样的感悟:“篆刻,是用心力刻下的一块块石头,是在宣纸上盖下的一枚枚印记。刻印是让石头从无声到有声并获取生命记忆的一个过程。尽管没有名贵的石头,尽管搬家数次,但是我刻过的百余枚篆刻印章却一块也未曾丢过,这方寸之间镌刻着一段段心路、一缕缕思虑、一片片记忆。我很享受刻刀在石头上走过时发出的吱吱的声音,我更享受一枚枚印章刻完时,沾上印泥第一次盖在宣纸上留下的朱红印记,仿佛一个人的心力和意念都留在上面了。”

5、诗歌

  十几岁开始写诗并发表,大学期间创立“东北师大诗书画社”,结交一批80年代朦胧派诗友,策划、主持多场主题诗会,主编大学生诗集《早春》、《窗口》等。著有个人诗集《学海水滴》、《鸡啼》、《冬的色彩》、《思者无界》等。80年代参与创办《青年诗人》诗刊。曾参加中国诗歌俱乐部及中国诗书画高峰论坛等活动。2010年获中国现代诗歌精神骑士奖,颁奖词写道:“杰出的u2018抽屉u2019诗人。他30余年来创作的大量优秀作品正等待一把新时代之匙打开。”

  《我的山民系列》记录了在贫困山区支教一年的所见所感。《爱的畅想》情诗系列100首让我思考爱,走进爱,得到爱。《大力关注·时政纪实诗》百余首,直面社会、针砭时弊、关注民生,呼唤良知。《行囊,在路上》、《天啊,坛》、《挑夫特写》、《里面爬着蚂蚁》、《南阳四季,拜谒古人》等诗歌在“大力关注·新浪博客”首发,数十万余人阅读,数百家家网站及诗友转载或收藏,数千人跟帖留言,许多人读后落泪。长诗《共青感怀》,是老共青人的所思所感。在2011年团中央新年联欢会上朗诵并在团中央征文活动中获奖,直面“年轻干部成长观”的话题及“当干部为了什么”的叩问给新老团干带来一定反响。为《中国共青团》等杂志撰写刊首寄语等散文、杂文50余篇。创作散文《青春爱心宣言》、《永远没多远》、《我是行者》等数十篇。

6、摄影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理事。2006年1月获“中国优秀摄影家十杰”称号、2006年9月获当代国际摄影双年展“最佳摄影奖”。曾任中华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连续十多年策划、组织全国性“共青团风采摄影比赛”以及全国青少年各种摄影创作、大赛等活动。从1983年起参与各种全国性重要会议、活动的采访拍摄,为共青团工作留下了大量珍贵史料记载。有百余幅摄影作品在国内外摄影比赛、展览中获金银铜奖、优秀奖、佳作奖、收藏奖。30多年来有近千幅摄影作品在《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摄影世界》、《数码摄影》、《读者》、《小说选刊》、《中国共青团》、《中国日报》、《环球时报》等数十家中英文报刊发表,同时入选北京、上海、丽水、平遥、济南等地的摄影展览及国际摄影节艺术活动。2006-2008年入选《中国摄影年鉴》、《中国优秀摄影家》、《中国艺术摄影年鉴》、《中国艺术摄影家全集》、《半个世纪生活图志》等大型画册。主要摄影作品系列有:《共青团老照片系列》、《人像系列》、《街拍系列》、《纪实系列》、《民工系列》、《孩子系列》、《民俗系列》、《风光系列》、《明星系列》、《环保系列》、《动物系列》、《天文摄影系列》、《趣味摄影系列》、《静物小品系列》、《创意摄影系列》等。

  主要摄影类文章有:《摄影感悟》、《摄影四步》、《思想的残荷》、《雪中摄影的思路》、《中国社会生存状态影像记录》等。多次应邀为中直有关部委、北京市党政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以及有关摄影团体进行摄影讲座。

7、设计

  书籍、杂志封面及装帧设计:为《中国共青团》、《炎黄春秋》、《小说选刊》、《中国校园文学》、《中国青年科技》、《中国青年研究》、《中国青年企业家》、《辅导员》等杂志进行封面及内文设计数百期。为《当代中国青年》、《中国青年企业家风采》、《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共青团系统光荣册》、《希望工程》、《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廊坊》、《中国香河》等数十本画册、为中央及地方各级出版社出版的《改革沉思录》、《当官与做人》、《名牌策划》、《中国军队》等数十册书籍进行封面装帧设计。

  标识及VI设计:为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中国青年乡镇企业家协会、全国青少年宫协会、中国共青团杂志、中华爱心基金会、中国青年研究中心、东交民巷饭店、我们的文明活动、全国青年文明号活动、希望工程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国乒乓宝贝活动、中华青年集体婚礼等机构和活动设计了大量形象标志及相关宣传品。

  插图及字体设计:20多年前为团内外报刊、书籍、画册手绘插图1000余幅。汇编成《刊头图案作品集》两册。

  展览设计: 为在北京展览馆展出的“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展览”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委展区进行展板和展台的设计、制作,大小型展览设计、制作十余个。

  广告及招贴画设计:为百余家国内外企事业单位进行形象广告及营销广告的策划、设计、制作、发布。

  PPT设计:为中直等单位的相关讲座设计、制作PPT图文电子文件,主要有:

《共青路·共青人》、《机关文化与业余生活》、《诗意生活与摄影技巧》、《农民工生活状况影像纪实》、《共青感怀》等。为全国青年报刊编辑做《图文编排与设

计技巧》讲座并在杂志刊发。

  网站设计:曾为团中央系统“中青网”、“中国共青团网”、“团史展览馆”、

邹大力部分邮品设计“民族魂网”、“血铸中华网”、“十号楼之声网”、“共青团三下乡网”、“团中央北戴河基地网”、“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网”、“中国青少年安全教育网”及社会多家网站或网站页面进行设计、制作及相关运行维护。

  邮品设计:为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企协及数家企事业单位设计邮票、首日封、纪念封、邮折等邮票数十件。

8、艺术观点

  关于绘画:1、国画走到今天,是 传统与现代意识在冲突与融合中的再造;2、再 敬畏传统之美,也要探索 国画技法的创新,这是艺术表现和审美需求的需要;3、而技法再高超,也要为表达服务,为想法让路。即不同的表达要对应不同的技法,成功的作品一定是技法与想法的有机统一;4、想法因人而异,只有用哲学思维,站在 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人与生命的高度去审视绘画艺术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家。   关于书法:意象理论源于中国。《 周易》就曾提出“立象以尽意”这一古老而深刻的命题。我理解,意象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为 表意之象。可谓万类由心,意象不仅要表现有形的客观物象,更要凸显 无形的主观世界。现代意象书法的内涵可定义为:立象以尽意,其意由心生。情、性、意、象融为一体,以求独到高远的意境。现代意象书法即用丰富多变的视觉形式写意、言志、达情,表现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的丰富情感、生命体悟及哲学关照。感乎心,尽其意,达于情。

  关于诗歌:有诗人好友多次让我在博上发些诗歌,说我的诗最能见其真性情。我想了想,什么样的诗是“我的诗”呢?而不是像有些诗,随便换上谁的名字都行;再者,什么是“真性情”呢?其实,我20多年没真正写诗了,但也没停止在心里写,或者说没有停止用诗人的目光去观察、捕捉和定格生活,或者说没有停止诗的脚步,哪怕只是一刻。称为诗的东西一定不是憋出来的,一定不是华丽辞藻装饰堆砌出来的,诗的真性情一定是体味人生直面社会的结果,诗的真性情一定来自人的真性情。

  关于摄影:世界无界,行者无疆。我是行者,放逐在路上。我用镜头丈量着岁月的长短,我用焦距注释着生命的份量。穿上马甲,拎起脚架,摄影包是我挎在肩头的一具行囊。相机对于我,好比纸墨好比干粮,好比戒不掉的香烟,好比夜行时一个女人投来的烛光。我不为摄影活着,是摄影让我活得更有力量。一只小鸟飞走了,天空没有痕迹。一滴眼泪风干了,留下多少感伤,一张张照片,泛起了剥落的记忆,一次次曝光,焊接起生命的脊梁。你若问我怎么拍,我会答你怎么想。成竹于胸、了然于心,是智者的思考;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是影人的渴望。没有光影色调,情感寄何方?只有色彩构图,思想怎么想?说出来就不是禅,多么经典的禅意;踏花归来马蹄香,何等浪漫的联想。时间太长,就撷取岁月中的一瞬,空间太大,就剪裁天地间的一方。让食指触摸灵魂的疼痛,让快门开启理性的阳光。

关于篆刻:篆刻,是用心力刻下的一块块石头,是在宣纸上盖下的一枚枚印记。刻印是让一块块石头从无声到有声并获取生命记忆的一个过程。尽管手中没有名贵的石头,尽管搬家数次,但是我刻过的百余枚篆刻印章却一块也未曾丢失过,这不足方寸之间镌刻着一段段心路、一缕缕思虑和一片片记忆。我很享受手握刻刀在石头上逆向走过时发出的吱吱的声音,我更享受一枚印章刻完时,沾上朱红印泥第一次盖在宣纸上留下的印记,仿佛我的心力和意念都留在上面了。

关于生活:一家人,看似简单的三个字,组合起来却是那么温馨而又神奇。这是老天赐予的缘,这是千千万万个可能中的唯一。说是普通,却也不同。走进房间,像是走进一个随意勾勒的画面,看似构图零乱却又不失章法:一张大大的画案摆放在画室中央,上面堆满了宣纸和笔墨,有时候,一家三口围在上面写写画画;墙的四周不规则地挂着书画作品,淡淡的墨香散发出浓浓的诗情画意;一架笨重的天文望远摄影机架在打开的天窗下面,夜空里可以看到月球上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墙角的鱼塘边蹲着一架许久没弹的古琴,仿佛还回响着悠扬悦耳的声音;书架上摆放着四书五经、哲学经典、摄影画册、诗集,还有一些真真假假、大大小小的古玩和石雕;在一些不显眼的角落,还有一些一直不舍得丢弃的、从各处捡拾来的秋叶、贝壳、干枯的莲蓬、芦苇……。每天早晨醒来,我们会到露台上伸伸懒腰,晒晒太阳,围栏上缠绕着葡萄和葫芦的藤蔓,一群叽叽喳喳的麻雀啄食着地上的谷物……。这一切,已然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就是一家人的艺世界……。

行囊,在路上

诗歌:邹大力

 

 

 

 

 

 

 

 

 

 

肩头扛的 是我用尿素袋装成的

全世界最结实也最省钱的行囊

袋里的尿素已经溶解在故乡的土地

留下的编织袋要塞满我的家当 远走他乡

 

 

 

 

 

 

 

 

 

 

 

 

胸前抱的 是媳妇早晨用床单包裹的

里面有毛巾袜子内裤 还有热乎乎的干粮

当然还残留着昨夜小俩口的体温

和一层又一层裹着乡音的嘟囔

上路了 沿着放牛时走过的河床

 

 

 

 

 

 

 

 

 

 

老牛旁边不再是我 而是踉踉跄跄的老娘

我知道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 这次远行

只是想给病中的爹娘买回一份安康

 我像碾道上的毛驴不停地走着

 

 

 

 

 

 

 

 

 

 

直到压弯的脊背指向了夕阳

黑暗中我扛着行李挤上了长途客车

好在终点站 是叫天亮的地方

 城市的早晨从地下挤到了地上

 

 

 

 

 

 

 

 

 

  

城市的小鸟在笼子里把天空歌唱

城市的高楼让我数疼了眼睛

城市的街区还叫这个村 那个庄

 十字路口我像牲口被大声地吆喝

 

 

 

 

 

 

 

 

 

 

一声咳嗽也会被袖标大叔斥为违章

公交车上我的行囊还要买票

买了票也无处落脚 还要扛在自己的肩上

 

 

 

 

 

 

 

 

 

 

 

尿素袋上明明标注着国家免检产品

没想到装上我的被褥却被四处查验

疑似易燃易爆危险品

疑似影响了都市的形象

 

 

 

 

 

 

 

 

路边 我拣到一张昨晚的报纸

上面写着:农民工也可以买得起住房

可是 今夜我还买不起一块床板

还不知哪里是我睡觉的地方

 

 

 

 

 

 

 

 

 

 

 

再饿也不能花掉老娘塞给我的回家路费

再沉也不能丢掉媳妇为我做的一瓶瓶辣酱

哦 走出家门我才知道远方的村庄叫故乡

而背负行囊的我 也会成为故乡念叨的远方

 

 

 

 

 

 

 

 

 

 

走累了 蹲在长安街的北侧看看斜阳

左边蹲着我 右边蹲着我的行囊

傍晚 铛铛作响的时钟下面

有两个坚硬的的影子投向背后的红墙

《民工行囊》荣获第十届世界华人大会“国际艺术金奖”,在香港及世界各地展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