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郑维山 简历 – 名人简历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中国军事人物,人物 军事学家,开国中将 战争相关人物,政治人物

发布日期:2020-12-13 00:50:33

郑维山

郑维山

郑维山(1915-2000),河南省新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郑维山 –
生平概况

郑维山,1915年8月出生在河南省新县泗店乡泗店村屋脊洼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读过一年私塾,放牛为生。父亲郑国麒,曾是村苏维埃农协主席,参加过黄麻暴动。黄麻起义前,受父辈影响,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替父为地下党送信。

一九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总部炮兵连、通信队政治指导员,红九军第八十一团政治委员,红二十七师政治委员,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八十八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主任军事教员,教导团政治委员、团长,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张家口卫戍司令员,冀察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华北军区第二兵团三纵队司令员,第十九兵团六十三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副司令员,第二十兵团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一九八五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郑维山 –
大事年表

1927年,黄麻起义后,加入童子团,任分队长,站岗放哨查路条。

1929年加入少年先锋队,任中队长。

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任赤卫队副指导员,6月,带70余名赤卫队员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师,后调红四方面军总部通信队。
历任班长、分队长、指导员,参加了花园、新集、双桥等战斗和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及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四大进攻战役。

郑维山

1932年秋,随主力西征,参加了枣阳、新集、漫川关等战斗。

1933年春,参加了反敌三路围攻作战。同年秋,调任红9军27师81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仪(陇)南(部)、营(山)渠(县)等战役。年底,刚满十八岁的郑维山升任27师政治委员。

1934年春,调任红30军89师政治委员,参加了反敌六路围攻的西线中部防御作战。

1934年11月,红30军为加强突击力量,将本军三个有荣誉称号的主力团;即“能攻钢军”第263团、“夜老虎”第265团、“能守钢军”第268团,编为第88师,郑维山调任该主力师任政委,先后率部参加了广元昭化、陕南、强渡嘉陵江、北川土木、江油中坝等战役。
6月,奉命率两个团过雪山迎接中央红军。在达维率先与中央红军先头部队会师。

8月,随主力过草地北上,率部参加包座战斗。后随红四方面军返回草地南下,先后参加绥靖、崇化、丹巴、懋功战役和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及百丈关决战。

1936年4月,奉命率一个团西出绒坝岔藏民区,执行迎接红二方面军的任务,最先与任弼时、贺龙红二方面军实现会师。同年8月,第3次过草地长征北上。10月,在甘肃会宁再次与中央红军会师。

1936年10月下旬至1937年3月,西渡黄河,随30军编为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西路军失败后,只身讨饭回延安,入抗大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主任教员、抗大二分校副校长、教导团政委、教导团团长兼政委、第四军分区副司令员兼行唐指挥所总指挥、司令员,领导该区军民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历次反“扫荡”等抗日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卫戍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石家庄市卫戌司令员、第19兵团第63军军长。参加了张家口、保(定)北清风店、石家庄、涞水庄町、察南、冀东热西、察绥、平津、太原等战役。华北解放后,奉命第十次进军大西北,参加了扶眉、兰州、宁夏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兵团副司令员。
抗美援朝战争中,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副司令员,1951年2月率部出国赴朝作战。参加第5次战役、开城保卫战等。
1952年调任第20兵团代司令员,组织指挥了兵团1952年秋季和1953年夏季反击作战。

在金城反击战中,亲自策划指挥三千人敌前大潜伏,开创了现代化条件下白天大规模潜伏作战的范例,为金城战役胜利,迫敌全面停战,做出了重要贡献,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两枚。
1955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同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文革”时期遭迫害,被幽禁8年。
平反后,于1982年第三次进大西北,出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
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7年在中共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继续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是第三、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一九八五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2000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

郑维山 –
革命历程

大别山人的骨头硬,大别山人的胆子大!出生在大别山的郑维山,从小就开始接受血与火的洗礼。他当政委后的第一仗——夜袭陇南五里墩,打垮敌4个团,俘敌300余人,杀出了威风,部队传颂“新来的政委是个胆子特别大的猛将”。接着,他又先后到30军89师和红四方面军的主力88师任政委,在黄猫哑战斗中,歼敌14000人,他率“夜老虎”团夜袭二郎山,全歼川军“王老虎旅”,使88师形成了“近、快、猛、狠”的战斗作风.

在长征途中,他三爬雪山、三过草地、九死一生,三次参加红军主力会师。在迎接红二方面军时,他不惧张国焘的淫威,向任粥时、贺龙、关向应详细汇报了张国焘闹分裂时情况,表达了自己和部队的困惑和不解,并将张国焘以中央名义发的文件交给他们,以当时所能采取的方式进行了维护党的团结的斗争。在第一次过草地后,他在包座之战中率部打援,采用隐蔽接敌、突然攻击、猛插分割的战术,经半日激战即歼敌一个整师,为打开红军北上通道起了重要作用。

郑维山1936年年底随西路军西征。他带领的88师作为主力,始终处于最艰险的战斗中。在他参加指挥的四十里铺、永昌、八坝、水磨关、倪家营子等多次大血战,最后,他奉30军首长的命令,把师里所有能参加战斗的人员组织起来,在梨园口、康隆寺以死阻敌。他身先士卒、浴血奋战,直至部队被打散,他自己头部负伤昏迷。——这是郑维山一生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的。他和副师长熊得臣在祁连山下的一个小村子里,被三兄弟救下,给了他们吃的,还把他们藏在一个山洞里,逃过马家军的搜捕,他们才得以讨饭回延安。

激战新保安
辽沈战役结束后,当时在北平的傅作义面临三种选择:一是按蒋介石的想法,南撤,但傅作义一直担心被蒋介石吞并。二是西撤绥远,然而那里地瘠民穷,兵源枯竭,补给困难,终非长久之计。坚守北平?坚守的前景也不看好,不过,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地区人多地丰,交通便利,守撤回旋余地大;辽沈战役刚结束,东北野战军不可能马上入关,正值隆冬严寒,难以远征,即便要打,自己具有以主待客、以逸待劳的优势,可以争取胜利。几经考虑,傅作义终于作出“暂守平律,保持海口,扩充实力,以观时变”的基本方针。因此,他的56万兵力,收缩在东起北宁路的滦县,西至平绥路的张家口,长达1200华里的地带,以北平、天津、塘沽、唐山、张家口为重点,摆开一字长蛇阵。

毛泽东针对傅、蒋之间的矛盾,和博作义是撤、还是守的踌躇难决的心理,制定了将敌“抑留华北,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考虑到淮海战役一旦打响,徐州告急,傅作义极有可能南撤或西退。毛泽东审时度势,决意在平津张一线打大仗。于是开始了紧张的调兵遣将——此时的华北部队,第1兵团在围困太原;第2兵团粉碎傅作义突袭石家庄阴谋后,在河北省曲阳地区休整,准备开太原参加会战;第3兵团远在归绥。中央军委果断决定:1.第3兵团回师张家口,以防傅作义率嫡系撤;2.缓攻太原,以免过早攻克,使傅作义感到孤立;3.令东北野战军迅速隐蔽入关;4.派人与傅作义联系,稳住他。


毛泽东命第3兵团必须于11月25日由现地发,以6天时间到达张家口附近,以抓住张家口敌不使往东逃掉为原则。并特别强调,抓住、包围敌人之后,攻击,以吸引北平之敌西援,然后协同第2兵团和东北野战军遣兵团,把傅作义主力分割包围于平绥线上。11月29日夜,随着一阵猛烈的炮火,第3兵团包围张家口战斗打响,井迅速形成对张家口的包围态势。平津战役从此拉开序幕。

8日下午,郑维山收到了兵团急电:军委已严令责备我们到达太迟,致敌35军得以东突,影响整个作战计划。现要我们确实包围着敌35军于现在地区,并隔断与怀来的联系。如果跑掉,由我们负责。我们已对军委负了责。因此,我们亦要求你们严格而确实地执行我们的一切命令,谁要因疏忽或不坚决而放走敌人,是一定要追究责任的。这样的电令是很少见的。作为一军之长的郑维山感到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他想到的是另一个问题:35军回撤受阻时,傅作义会不会派兵接应或支援呢?如果傅作义命令位于怀来的第104军西出接应,第104军、第35军两军会合,将对整个战局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郑维山接到侦察分队的报告,说沙城以西地区有零星枪声,郑维山就初步判定可能是敌104军开始行动了。他抄起电话问防守在新保安城东的4纵:“你们4纵在沙城地区有没有部队?”回答是:没有,我们的任务是阻止35军东逃。郑维山很快接到侦察小分队的再次报告。敌人大股部队沿洋河北岸土路向西运动。郑维山一听,证实了他的判断——敌104军前来接应第35军,且已相距不远。

郑维山立即命令前卫团就地展开,命令团长张文轩设法捕获俘虏,弄明敌情。紧接着,他在碱滩一个房子里,主持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作出了非常大胆的决定:第7旅(欠1个团),在碱滩、马圈地区构筑3道阻击阵地,从正面阻击敌人;第8旅进至沙城东南侧,从敌人侧后配合第7旅的正面阻击;负责围城的第9旅抽出1个团部署在马圈与新保安之间,作为第2梯队。


1948年12月9日天刚蒙蒙亮,战斗打响,东西两面敌人同时向3纵队阵地发起攻击,十几架飞机轮番轰炸。此时,第3纵队陷入三面受敌的危境之中。对于战斗的残酷、激烈,早在郑维山的意料之中。他所未料到的是,电台与兵团联系上后,一封急电送到郑维山手中,大意是:“中央军委并告郑维山:郑维山擅自将3纵队围城部队主力调至沙城地区,如35军逃跑,郑要负完全责任。”郑维山自然能掂量出这份电报的分量,对兵团所强调的包围住35军的任务,他是清楚的。而自己的指挥,也正是为了更好地围住35军。但此时不可能作更多的解释,他立即给兵团回电,简单说明情况,并向兵团求援:“现在我这里情况严重,处境困难,望令4纵增援我1至2个团。”

安春山指挥的部队,很有了几分疯狂,他们在飞机大炮的支援下,连续发起多批次的集团冲锋。马圈、碱滩阵地硝烟弥漫。第3纵队依托临时工事,顽强阻击,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他们的进攻。一个小小的阵地都是得而复失,又失而复得。从天亮打到中午,敌军只攻占了两三个村庄,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在郑维山指挥部队与敌激战的同时,毛泽东已指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迅速突进,插向康庄、怀来,彻底切断了援敌退路。血战金城

1952年7月,彭德怀点将郑维山到二十兵团接替回国养病的杨成武,出任代理司令员。这个黑瘦精悍的司令很快转遍了二十兵团的阵地。当时他就看到了金城这块突入志愿军阵地的“楔子”——它宽约20公里,纵深9公里,且居高临下,如果能见度好的话,他可以将二十兵团纵深十几公里的动作看得很清楚。“这个楔子不拔,仗不好打。”郑维山对随行的参谋说。

由于政治和军事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这个“楔子”在十多个月后才得以拔除。根据志愿军总部的命令,二十兵团用近一年的时间进行防御作战和战术反击。在1952年的秋季攻势中,郑维山指挥部队打得有声有色,两个月歼敌万余人,夺取阵地50多处。毛泽东称他们的打法为“零敲牛皮糖”,给予极高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城地区的反击作战战机出现了。志愿军首长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决定开展1953年夏季攻势。此时,志司将主要攻击方向和任务交给二十兵团。并将新入朝的第十四、第二十一军调归二十兵团指挥,同时又从第九兵团方向抽调炮兵第七师第二十团、总炮兵预备队第二师第二十九团加到二十兵团作战,交给郑维山指挥。

1953年5月的一天,郑维山召集作战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二十兵团的各军的领导,还有三兵团的司令员许世友,副政委杜义德以及李天佑、李成芳等人。二十兵团作战室大掩蔽部里坐满了人。郑维山先分析了当前敌我态势,随后端出了他反复思考过的的方案。他说,我们以两个军(二十一、五十四)作两翼保障,两个军(六十、六十七)正面突击,一个军(六十八)作总预备队,攻取敌当面两个团的阵地,即883.7、949.2高地和十字架山(座首洞南山)。这三点分别位于金城以东、东南,是敌稳固金城地区防御的三个强点(另一点为轿岩)。打下这三点,等于砍掉敌三条牛腿,使敌金城地区防御失去平衡,有利于我向纵深发展,扩大战果,为第三阶段收复金城地区作准备。

除了志愿军已作了长期充分的准备外,我看有四个有利条件:一,刚才说到的几个点,敌人认为他强我弱,不会料到我从这里下手,可以出其不意。二、883.7高地陡坡下有一开阔地,在敌人看来,似乎是我不可逾越的天然障碍。但该地树丛茂密,地表植被完好,我可将部队提前潜伏在这里,战斗打响后,直接发起冲击,减少伤亡,节省体力,在进攻冲击的距离和时间上出其不意。三、六十军已有两条坑道挖在949.2、883.7高地的山腿上,可囤积弹药和二梯队。四、883.7高地和949.2高地与我阵地前沿之间有一片杂木林,可将炮兵临时发射阵地隐蔽于此。这不仅可增加我炮火射程和准确性,而且由于该区距敌前沿近,不易受到敌纵深炮火的压制,利于发挥我火力。”郑维山讲完,补充一句:“现在请大家提意见,如果有更好的方案,也请提出来。”此时,近50多人的大掩蔽部里鸦雀无声,出现长时间的冷场。

他就进攻的方法,使用的兵力、火器,成功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作了客观分析论证,对战斗打响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解决的办法、应变措施一一作了说明。他说:“此次作战,主要是出奇制胜,其主要手段是大潜伏。3000多人在敌人手榴弹能砸到的地方潜伏一夜,是敌人连想都不敢想的,我们敢想,而且能做到。对于这一问题,自从六十军接防以来,我们根据郑司令员的指示,进行了探索演练。先后组织对敌连以下目标反击26次,反击达到全歼守敌的目的,其中有21次都采取了大小不同的潜伏手段,班排连营都搞过。时间从几个小时到两昼夜都演习过,全部取得成功,使用兵力敌我对比基本是1:1到1:3。也就是说,此次反击,歼敌一个团的目标,我用3500人的兵力,只要潜伏成功,就够了。”

6月9日,郑维山来到兵团在龙门山坑道里开设的前进指挥所。这里与六十军指挥所相距不到百米,与敌前沿阵地直线距离12000米左右,潜伏区、敌前沿阵地均在眼界内。——这也是他的特点,每次大战,他都设法把自己的指挥位置放得离前沿很近。当敌人集中力量向六十军阵地反扑之时,郑维山又向右翼的六十七军发出一道命令:“你们立即向十字架山发起攻击!火力要猛,动作要快。”六十七军的将士们早就等着动手的命令,现在时候到了。座首洞南山(十字架山)顿时枪炮声大作,六十七军一鼓作气冲上山头,敌第八师第二十一团大部被歼。六十七军突然迅猛的攻势,使美军司令官泰勒的指挥部里乱成一团,泰勒匆忙调兵遣将,企图阻止六十七军扩大战果。他哪里知道,郑维山用的是声东击西之计!此时,郑维山准备的兵团二梯队两个师分别从东西两侧同时加入战斗,向敌第五师949.2高地和敌第二十师六十二团1089.6阵地同时发起猛烈攻击。敌第五师招架不住,退至第二道防线,打到15日零时,敌第五师的部队开始向南溃逃。炸毁了北汉江上的六座桥梁和大量渡河器材,混乱中不少人掉入江中,丢弃重型装备到处可见。

6月15日晚,郑维山正指挥兵团第二梯队向前推进,实施全部收复金城时,接到志愿军总部和朝鲜人民军联合签发的命令:“敌方已答应我方提出的全部条件,停战谈判全部达成协议,战线将按照双方现已占领的实际控制线重新划定。签署停战协议在即。”同时,志司还指示郑维山,立即派人将我部现已占领的阵前沿坐标图送往板门店,以便验证界定军事分界线。命令还规定:“从6月16日起,各部队一律停止主动向敌攻击,但对敌向我发动的任何进攻,则应坚决地给予打击。”

历时5天6夜的金城反击作战第二阶段遂告结束。二十兵团所属部队攻占金城以东及东南地区949.2、973、902.8、883.7、1089.6、870、760、938和座首洞南山9个要点,攻歼敌两个团的阵地,共毙伤俘敌28382人,收复土地54平方公里。当人们欢庆胜利的时候,却不见了代司令郑维山的影子。后来有人看见他竟然在作战室的桌子上睡着了——五天来他几乎没有合过眼。高度紧张过后,他睡得十分香甜。

郑维山 –
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1998年4月,郑维山将军在例行检查时,发现肺部有一块阴影,经过反复检查,确诊为肺部肿瘤,需要做切除手术。开始人们不想告诉他病情,他说:“有什么关系,大不了是个死,我们这些人要死也早死过几回了,不要跟我打什么埋伏。”人们只好把病情告诉他,他不仅没有精神负担,反而能吃能睡,体重增加。当时,他已年过八旬,手术开始前他又提出要求,不要全身麻醉,以免日后影响记忆和恢复。进手术室前,他还谈笑风声,说:“战斗就要打响了,集中兵力、集中精力,按计划打下去就是了。”他还说:“只要从手术台上下来,胜利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了。”手术后三天,他奇迹般地下床了。第五天出现在走廊里,把工作人员吓了一跳。三个多月后,他来到老部队军史馆的开馆仪式上发表讲话……

然而,一年后,病情发生变化,他不得不又住进了北京军区总医院进行化疗。2000年4月19日,根据他的病情,领导和医学专家都要他从北京军区总医院转到301医院。那天他只提了一个条件:一定要回一趟家。医生和家人怎么也劝不了,他说,我有重要事情,一定要回去一趟。人们不知道,他是要回去写遗嘱。那天他写下的遗嘱大意是:死后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尸体火化,骨灰撒在大别山、祁连山和河西走廊……

转到301医院后的一天,他对秘书说:“那次回家,写了个遗嘱,现在看还不行,要重写。除了三不外,还要加上一条,遗体交医院解剖,还有,撒骨灰要给兰州军区找麻烦,你和几个孩子把它撒在老家村后的大山上就行了。”又过了几天,他把在部队当副军长的大儿子叫到床边,他口述,秘书记录,写下了给党组织的最后一封信,2000年5月9日1时10分,郑维山将军面向他浴血奋战过的河西走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郑维山 –
个人荣誉


中将军衔

一级八一勋章

一级独立自由章

一级解放勋章

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一级国旗勋章

一级自由独立勋章

郑维山 –
故居

郑维山故居位于新县泗店乡泗店村屋脊洼,有砖木结构的普通民居三间和一个70余平方米的院落,占地158平方米。2003年将军故居被公布为信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位处屋脊洼自然村东南面,北靠山脊,面临一口大池塘,公路由门前沿伸至“将军石”山上,自然环境十分幽雅。

郑维山 –
参考文献

[1]《一代名将郑维山》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2]《笔记开国将帅》 作者:董保存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3]《郑维山回忆录——从华北到西北》 作者:郑维山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4]《郑维山作战笔记:从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 作者:郑维山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 更多历史人物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