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金凯平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20 05:51:45

金凯平

    金凯平,澳中金融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2000年7月毕业到北京市外经贸委国际贸易研究所工作。2000年11月至2003年在南开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9月起在外经贸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人物简介

    金凯平,男,澳中集团董事会主席。上海人。1987年,金凯平怀揣着1000澳元准备去澳洲留学,学习只是一个借口,他的真正目的是做澳中贸易。

   他曾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就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在澳大利亚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维多利亚商学院任教。鉴于他对中国市场的深刻了解,对澳中合作前景的前瞻性论断,1988年他获得了迪肯大学维多利亚商学院的授权,筹组“中国贸易研究中心”,并担任高级经理职务。他用英文撰写的《中国贸易指南》和《怎样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商业谈判》两本著作被选为澳洲高等学府的教材和工商界从事中国贸易的参考书。金凯平先生撰写的有关中澳贸易、中澳合资、合作方面的文章多次发表在澳大利亚各大英文报纸,深受澳洲工商界的注目。

    近几年来,金凯平先生领导的澳中集团在澳洲房地产业中崭露头角,在墨尔本市区买下了10座商业大楼,包括办公楼、展厅、商店、教育大楼等,还投资了10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仅市中心的“澳中大楼”(前霍克总理大楼)的价值已超过2亿元人民币,被视为是大陆移民在澳洲成功创业的“首创”和标志,移民部长菲普利·雷铎公开称赞金凯平为“新移民的典范”。

    长期以来,金凯平先生在致力于本集团发展的同时积极帮助中国企业家来澳设点﹑开公司﹑开拓市场或投资发展等。对于金凯平先生在澳中经贸交流方面的突出成绩,澳大利亚和中国新闻媒体都作过广泛的报道,澳洲各大英文报纸,如《时代报》﹑《澳大利亚人报》﹑《太阳报》。澳洲主要电视台:ABC电视台、七号电视台与九号电视台、SBS电台﹑等都曾在黄金时间采访过金凯平先生。中国的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上海侨报》﹑《国际商报》﹑《安徽日报》﹑《大众日报》﹑《联合时报》﹑《华声杂志》等也对金凯平先生促进澳中经济﹑文化交流所作的成绩多次报道,称赞金凯平先生为“澳中民间架金桥”。

人物经历

     1994年11月,金凯平先生应中国国务院侨办邀请,率领澳大利亚青年企业家代表团一行7人访问中国。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主任﹑中国侨联主席杨泰芳﹑国务院侨办副主任李海峰﹑外交部领事司领导及中国贸促会领导分别会见了代表团。代表团还访问了上海﹑江苏﹑山东﹑辽宁等省市,会见了各省市的领导人和一批企业家。     1995年10月,应上海市政府邀请,金凯平先生率领澳大利亚新华人企业家代表团33人参加了上海举办的华商会,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人的接见。      1996年8月,金凯平先生与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侨办联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大型图片展“上海的昨天·今天·明天”。澳洲副总理出席开幕式,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金炳华代表上海市长致词。一批澳大利亚联邦和州政府的部长也出席了开幕式。    1996年10月,应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再次邀请,金凯平先生第二次率领“澳大利亚青年企业家代表团”10人访问了中国,并应邀出席了北京的“十·一”国宴。受到了钱其琛副总理﹑王光英副委员长的亲切会见。代表团还访问了上海﹑河北﹑广西﹑云南﹑浙江等省市,沿途会见了各省市的主要领导人和当地的企业家。    1996年11月中旬,应国务院侨办的邀请,金凯平先生在北京作为旅外青年企业家以及团体负责人代表,受到了当时的国家主席***的亲切会见。《人民日报》(1996年11月20日)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1996年11月18日)都作了专题报道。    1998年8月,全国政协邀请全球新华侨代表12人访问中国,金凯平先生作为澳大利亚的代表接受邀请,并受到全国政协领导和有关省﹑市主要领导人的亲切会见。金凯平先生还被聘请为大连市政协顾问。    1999年5月,应全国政协的邀请,金凯平先生第三次率领澳大利亚青年华人企业家代表团访问中国,受到全国政协万国权副主席的亲切会见,同时受到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等领导人的会见。代表团还访问了北京﹑山东﹑广东﹑上海等省市,有关省市领导和政协领导会见了代表团。    1999年10月1日,应全国侨联的邀请,金凯平先生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庆典活动。     2001年9月12日-10月2日,应全国政协的邀请,第四次率领澳大利亚青年华人企业家代表团访问中国,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亲切会见。    2001年9月28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先生的亲切接见,并与胡主席进行了约2小时的亲切座谈。   2005年9月,金凯平先生的自传《澳洲梦——一个留学生的现代淘金故事》由上HW艺出版社出版。

担任职务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政府民族企业顾问 澳中贸易促进会会长 澳中房地产协会会长 澳中工商会主席 澳洲侨报社社长 澳中集团董事局主席 澳中房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澳大利亚华人慈善基金会会长中国中华名人协会理事

中国浙江省海外联谊会名誉理事 中国大连市政协委员(特邀) 中国常州市政协顾问 澳中金融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淘金故事

        初到墨尔本,他的家当只有1000澳元,几年后在市中心买下当年霍克总理办公的整栋大楼。

  北京华侨大厦。澳中集团主席金凯平先生近日与几位记者畅谈海外创业历程。曾经冲浪商海,搏击惊涛,却从他儒雅的叙述中缓缓流淌而过,如静水深流,波澜不惊。

    在白人社区开中医诊所

  1987年10月,金凯平怀揣1000澳元赴澳大利亚求学。不久,他与迪肯大学一位教授合作,撰写两本关于中国贸易指南的书,当地媒体争相报道,使他小有名气。

  但金凯平深知,光有名气没有经济实力不行。资金从哪里来?他想到当地不少优秀的中医师,为留学和移民澳大利亚放弃了在国内所学的专业,正在四处打工。1989年金凯平倾其所有开了一家中医诊所。他打破传统思维,一反其他中医只在唐人街开中医诊所的做法,把中医诊所开在白人社区。月底一算账,结果难以让他兴奋:亏损3000澳元。

  面对残酷事实,金凯平没有放弃。他坚信,要让西方人接受中医需要时间,自己只能更加努力。他把诊所改造成西医式样,一进门宽敞舒适,一格格沉闷的药柜被移到后面。中医的疗效渐渐得到澳大利亚人的认可。他开了6家诊所,收入颇丰。

  吃透洋人地产市场

  有一天在唐人街,金凯平从卖中文报的货架上看到几则房产广告,动了心。当时有AB两套房供他选择,都卖12万澳元,A在他居所附近的老城区,3房1厅,B在40公里外,宽敞许多,他心中暗喜。一个澳洲女孩到他的住所洽谈,他毫不犹豫签了B套。5年后,A升到40万,他买的B套却降到10万澳元。此事给他上了一课:败在只从居住者的角度,而没有从投资升值的角度考虑,所以看走眼了。后来,他精心钻研行情,不再失手。

  1993年,金凯平花100万澳元在墨尔本买了一块地,但缺资金和时间去开发它。没想到两年后有人找上门来,主动出价200万。没费工夫赚了100万,他庆幸“误入正途”,迅速把发展目标转向地产。他做得极灵活极专业,所建立的数据库,细到某片土地上所有房子10年来的交易价格,加上专业分析,把洋人的市场吃透了。1996年他买下了霍克大楼,很快市值升到2000万澳元。当年霍克总理办公的大楼变成了澳中集团的总部,可谓一位穷留学生创下的传奇。成功后他永不满足,不断拓展业务。澳中集团计划到2010年房地产总投资达到10亿至15亿澳元。

  用智慧赚外国人的钱

  “我只跟外国人做房地产买卖,不做华人生意。因为跟外国人打交道,我算聪明,跟其他华人比就不一定了。”担任维州政府民族企业顾问的金凯平认为,海外华人脑子够用,不必局限于唐人街一隅。所谓主流社会也不神秘,反而有更多商机。

  金凯平说,澳洲地产界讲诚信,不能玩空手道,不适合搞“短平快”,在那里经商关系简单,应酬不多。关键是选准入场时机,而目前地产行情已接近其周期的低点。

  金凯平介绍道,100多平方米一套的住宅,上世纪70年代卖五六万澳元,现在已达38万澳元,从长远看必然升值。澳大利亚不限制外国人买地,又没有战争,社会安定,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这将是一个好选择。

  在西方,犹太人拥有大片闲置的土地储备是出了名的,他们只买进,不轻易卖出,爷爷传孙子。金凯平买霍克大楼时,谈判不易,因为原房东就是80岁的犹太人,老人有20个楼盘,要不是儿子不争气,当地遗产税又高,他还不会脱手呢。

  金凯平对犹太商人长线投资地产的思路表示赞同,他希望更多华商借鉴这一点,在海外土地市场开辟属于华人的天地。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