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金友华 简历 – 名人简历 – 行业人物 经济人物 工程师,人物

发布日期:2021-01-04 09:51:25

金友华

金友华

金友华,安徽无为人,中共党员,1989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EMBA学历,高级工程师。曾任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安徽省信息家电行业协会会长,2015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先后荣获2008年度“十大中国企业创新年度人物”,2009年安徽省唯一的“全国创业企业家”,2010年“合肥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并荣登企业家社会形象“华德奖500强”榜单,2011年“合肥十大经济人物”,“2013年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杰出企业家”,2014年“合肥市优秀企业家”, “2014华人经济先锋人物”,“2014中国家电十大年度人物”,“十大徽商领袖“,“2014安徽年度经济人物”等荣誉称号。

在企业家的身份之外,金友华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书法家。金友华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发展交流委员会副主任、隶书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邓石如书法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他在书法领域先后荣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入展,安徽省第三届十佳青年书法家,“百惠杯”第四届(2012)书法杂志中青年百强书法家。作品人选: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邓石如奖”全国作品展等一系列国内和国际书法展。

个人经历

1989年7月,金友华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无机化工专业。大学毕业后,先后任安徽氯碱集团总工程师、常务副总经理,安徽芳草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合肥荣事达集团法人代表。

2002年,金友华进入荣事达之后就创办了荣事达集团研究院并亲任院长,促进集团研发资源的整合。在他带领下,先后有两个工程技术中心落户集团企业,取得了多达几十项专利研发成果。

2008年1月,金友华出任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初始,金友华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要用“创新求变”代替合肥三洋13年一贯的“稳健发展”思路,和日本三洋展开全面合作,力争全面承接三洋冰洗产品在亚洲的研发、制造和国际出口基地,在规模上实现三年翻三番。

金友华敢于创新,突破发展迷局,解放思想束缚,推动技术产业升级,果断拓展营销体系,创建和谐管理体制。对于企业管理,金友华有着独特的创新思考,将书法艺术与企业管理融为一体。他认为,产品是其“形”;管理是其“气”;技术创新“神”;企业文化就是其“韵”,只有四种具备,形成有机的一个整体,企业才能有持久的竞争力。

金友华牢牢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他看到变频产品必定会成为未来洗衣机发展潮流,并能带动整个行业技术升级。在他的领导下,公司2008年前三季度变频滚筒洗衣机就实现了6倍增长。同时,在金友华的推动下,产品设计、制造、物流等工作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对原材料配套全部实行招标采购制度,采购成本出现明显下降。
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格局,金友华提出用“全球化+本土化”思路指导营销,即对外拓展海外市场,对内精品家电也要下乡。精耕细作国内一、二级市场,和大连锁渠道建立共赢合作关系,新增了连锁网点200多家。由于金友华果断决策,合肥三洋对三四级市场的拓展走在了当年“家电下乡”政策之前,合肥三洋所有指标就都优于家电下乡的各项限定标准,15款产品全部成功中标“家电下乡”推广工程。同年8月份在三四级市场销售收入同比3倍的增长。

金友华

自金友华主政合肥三洋以来,通过解放思想、创新变革,大胆制定了“三年翻三番,五年打造百亿企业”的3351战略规划。在金友华和公司领导团队的努力下,公司连年保持8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7年荣事达集团排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398位,三年前进70位; 2008年在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荣事达三洋逆势上扬,营业收入迅速增长到98亿,合肥三洋的市场占有率从行业第十位跃居行业第三位、国际品牌第一位,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一匹黑马,演绎了家电业的新传奇。

自2011年11月到2013年4月间,在金友华主导下,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推出了国际化高端品牌帝度,并成功收回知名家电品牌荣事达的品牌经营管理权。聚焦国内消费者高端家电需求的DIQUA品牌,上市一年夺得国际、国内多项大奖,并成为南北极科考队指定合作伙伴;合肥三洋品牌在变频洗衣机市场已连续三年称霸销量榜;企业整体销售业绩持续高速增长,高居行业第一位。结合精智变频、精智保鲜、精智微波,合肥荣事达三洋为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为追求品质生活的消费者,带来健康舒适的生活体验。如今,合肥荣事达三洋正在逐步成为一家横跨冰洗及小家电等多领域、多元化、多品牌的国际化家电巨头。

2014年11月,中国家电领军企业合肥三洋正式和百年全球家电领导者惠而浦成功重组,成立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金友华出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目前,惠而浦中国拥有惠而浦、三洋、帝度、荣事达四大知名家电品牌,在品类涵盖白色家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厨房电器、环卫电器等多品类的。未来,惠而浦中国将在金友华的的带领下,整合三洋精湛工艺和卓越技术优势,惠而浦百年全球领导品牌的文化基因,以及其在全球研发、制造、设计等方面资源共享,辅以合肥方面原有的优秀管理经营团队,立志成为中国第一大洗衣机制造商、前三大冰箱制造商和中国出口第一的家电企业。

在书法领域,金友华先生是艺术的守望者更是追随者,艺术硕果永远青睐于那些执著而智慧的追求者。这些年,金友华先生一面商海遨游,一面固守在书法真谛的追求中,他的作品获得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奖项。因为对书法的钟情,因为透析了书法的玄奥,他与他掌舵的企业,一直是书法艺术发展的推动者。从2008年开始,他连续三年主动参与承办了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发起的“书法进万家”活动,也因此,他荣获“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称号。从2010年又携手安徽文联,安徽书法家协会发起了“皖军书法华夏行”活动,从合肥到贵州,从贵州到成都,再到首都北京,皖军书法开始了环绕中国千里行程。

工作履历

1989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无机化工专业。

1993年,安徽氯碱集团精细化工公司,先后担任生产调度处处长、常务副总、总工程师、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0 年,安徽芳草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

2002年,任合肥荣事达佳优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2002年,创办了荣事达集团研究院并亲任院长,促进集团研发资源的整合。

2007年,开始主持荣事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担任荣事达集团法人代表。

2008年,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3年,南京大学EMBA联合会会长。

2014年,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2017年9月,因个人原因,金友华辞去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的职务。

2017年12月29日,辞去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

人物荣誉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

安徽省信息家电行业协会会长

2008年度“十大中国企业创新年度人物”

2009年安徽省唯一的“全国创业企业家”

2010年获“合肥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荣登企业家社会形象“华德奖500强”榜单

2011年“合肥十大经济人物”

2013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杰出企业家”

2014年“合肥市优秀企业家”、 “华人经济先锋人物”、“中国家电十大年度人物”,“十大徽商领袖“、“安徽年度经济人物”

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

经典语录

成功的企业家大多具有艺术家的头脑和哲学家的思维。

练书法是修身养性,可以练定力、毅力、耐力,这也正是管理企业需要的。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董事长与总裁的关系,决策层和经营层要分离。

蓝海战略就是把浮躁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重复一遍做到极致。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是其“形”,管理是其“气”,技术创新是其“神”,企业文化就是其“韵”,只有四种具备、形成有机的一个整体,企业才能有持久的竞争力。

艺术成就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发展交流委员会副主任、隶书委员会副主任

安徽省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安徽邓石如书法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安徽省第三届十佳青年书法家

第四届(2012)中国书法杂志中青年百强书法家

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展

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展

“邓石如奖”全国作品展等一系列国内和国际书法展。

艺术风格

金友华的大篆书体别具一格,书写时常常逆锋起笔,回锋收笔,侧锋为辅,行笔之间又多为中锋,捻转顿挫燥润掩映,逆顺藏锋疾驰相宜。静读其字,挪位倚让有度,布白虚实得当。字势行气自然天成,古拙中透出洒脱。其形如竹,其韵如溪,潺潺流水清臞山泽。近观犹如金铭石刻荡气回肠,刀意铸刻显露笔锋之优美。远观,淡雅别致清沁入腹,一股高古文气悠然纸上。

其作品多以姿致胜,如草木枝蔓般,时而横压斜绞倒折一堆,时而又藤萝缠绕高挂其间,笔锋走势,左支右撑粗细相交,在浓淡枯焦的线条变化中勾勒出字之神态,有的如老树盘根,有的又如春丽杨柳风中摇摆,变化于顺势之中。线条所蕴含的弹性张力和气势,跳跃于黑白墨韵的五彩时空里。看似随心随欲,轻巧自得,实则是用熟生稳,疏松得当。

金友华的字从容而为,不疾不徐而见刚健,恰是书法艺术所标榜的最佳之状,或者说是锐利而不带锋芒的外柔内刚之笔,山欲崩而止静于心。金友华先生叱咤商海竞流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他的这种修养和气质不自然间渗入笔锋。作品开阔豪放中见俊卓,雅静明洁中见雍容,苍劲奇古中见桀骜。布局大方而静雅,一行一章着势致用。观之全局,笔与人合,人与天合,自然神化。这也正是金友华先生在商道中所倡导的“相融共生”。

名家评点

他取法比较高古,他的篆书又能和隶书结合,或者他的隶书又带着篆书,他能够融汇,二者能够揉合。他是能够从古人当中脱出来,就是师古而不拘泥于古,他的书法就有明显的活力和个性。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赵长青

所谓神韵,往往和创作者自身的修养品位相辅相成,金友华先生一手掌舵着企业的方向,一手将这种至高的心理境界增益于书法中。他是经济与文化两种食物的美食者,在这两种完全不同人文属性中相互交错,进而完成和谐统一。

—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刘恒

书法用笔重要,用墨也非常重要。把笔墨结合起来,只用笔不用墨肯定写不出好的作品,他的笔墨效果非常不错,作品富有韵味。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张学群

如同掌管企业一样,他把书法同样演绎的同样精彩。他通过学习金文,书写金文来继承传统文化,他又把金文这种最古老的书体融入到了很多现代的很多文化元素,使它更具有变化性,书写性和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协副主席 吴雪

作品鉴赏

细酌金友华的大篆,首先打动人的是他对大篆文字的理解方式,是他从汉字中所预谋的结构感,一种对“古人”思想的“解剖”与“再结构”。那一根根线条,一簇簇墨痕,溢满着对生命的呼唤,对远古的铭记,对艺术的虔诚。

他的大篆线条流畅、婉转,节奏匀称自然,适度沧桑,古朴厚重,灵性与自然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气息;他在大篆构型的成像肌理方面,更是进行大量美学化和对大篆构型的视觉象征意味方面的探索。

透过这些艺术上的深层次学术探究,可以确定,他已不是简单的捕捉大篆的具象特征,而是深入到华夏文化的寻根问祖。

媒体报道

金友华:黑白有声 大篆如歌

安徽省无为县西南一隅有一古镇——襄安。

坐落于该镇境内的白鹤观是商周文化遗址。如今,一个洛阳铲下去依然能触及到散落的商周陶片,触摸到那些散落的文明。

襄安古镇,青铜器的厚重与光芒早已渗透这块神奇的土地。

四十七年前的金秋十月,金友华就是出生在这个神奇古镇。

或许是上天要给予这块土地的某一种暗示。很多年后的一天,他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同属于商周文明一部分的大篆。

从此,他穿越时空,与三千年前的神秘符号结缘,大篆经他一路写来,已经升华成一种旷世之美。每当他笔起砚台,墨上净宣,瞬时,仿佛黑白有声,律动的线条如歌如令。

那一天,与其说是金友华选择了大篆,倒不如说是大篆选择了金友华……

三千余篆字,历经两千余年流泛,每一个字都有它的传说,每一个字都是魔咒一样的符号。

大篆,因其象形物质,难识难懂。由于年代久远,今墨迹范本罕见。非有古文学功底,不敢轻动,因而治篆者寥寥。

或许是家学深厚,或许是天资聪颖。一直对国学和历史钟爱有加的金友华从爱上它的那一天起,就义无反顾。

当他进入大篆的世界,一下子被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所吸引,如痴如醉,至诚至精。

于是,他遍临《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和《虢季子白盘》等钟鼎铭文,完成了大篆的寻古之旅,满载而归。金友华之大篆艺术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其形式,抑或笔墨,已臻出神入化之境。

细酌金友华的大篆,首先打动人的是他对大篆文字的理解方式,是他从汉字中所预谋的结构感,一种对“古人”思想的“解剖”与“再结构”。那一根根线条,一簇簇墨痕,溢满着对生命的呼唤,对远古的铭记,对艺术的虔诚。

他的大篆线条流畅、婉转,节奏匀称自然,适度沧桑,古朴厚重,灵性与自然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气息;他在大篆构型的成像肌理方面,更是进行大量美学化和对大篆构型的视觉象征意味方面的探索。
透过这些艺术上的深层次学术探究,可以确定,他已不是简单的捕捉大篆的具象特征,而是深入到华夏文化的寻根问祖。

不惑之年以后,金友华篆隶楷行四体皆通,尤以大篆标新立异。他的大篆,古意盎然,别具风貌,可谓独树一帜。

从少年开始刻下第一枚印章,写出第一幅作品,寒窗冷月,由“欧体”、“颜体”起步,直到如今之大篆,毛笔都没有离开过他。四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书法上,“线”与“墨”的运用,总是以娴熟的线条自如地把握理性与感性的造型关系,使其作品形神具备,并在“线”与“墨”的结合上,做到完美统一。

故此,他在运笔与落墨过程中,熟练地掌握了快与慢、干与湿、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了创意与传统、写意与工整、黑与白、浓与淡、枯与润、巧与拙、疏与密、有与无的鲜明对照。因而,金友华每一幅作品皆是一气呵成,因为他早已成字在心。

大篆之书,自古为难,笔不坚不瘦,不圆不劲,不能变化。金友华积四十年之功,摄殷钟之魂,夺周鼎之魄。他作大篆,心气凝定,目不旁睨,耳不外听,虽疾雷破柱,猛虎惊奔,不能知也。他说,大篆与行、草不能相较,不能纵情挥洒,情趣所到波澜起伏,只能屏心静气,娓娓道来。

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氛围备至。这就是潜心创作时的金友华。

在大篆创作中,换笔是重要的环节,长期的创作实践,他的笔端已达到水银坠地,无孔不入的境地。其长锋羊毫优游于意、笔之间。九成人力,一成天工,造就鬼斧神工的完美境界。

他的字里行间渗透着书法线条的绵长优雅、轻松摇曳。因而,他的作品总能散发出一股浓郁的人文精神。

如果将中国书法的发展脉络做个梳理,就会发现没有大篆就没有今天横行天下的简化汉字。有识之士曰:大篆是真正的书法国粹。它独具特色,高古典雅,凭借以象形为艺术特征的构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

金友华沿着传统一路走来,数十载的修炼,现进入创作的黄金时期。他既写传统,又具有创新精神,凭借着自己的独特理解,让这几千年的文字变幻无限创意与美感。

有一年,他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看到毛公鼎时,就驻足不前,凝望着鼎上所刻的已被自己临摹了百遍千遍的金文,感慨万千。他说,那一刻庄严、激动、喜悦的凝视,胜似他乡遇故知。

他深入浅出,不故弄玄虚。他有两个鲜明的观点,一是把书法当成学问来做;二是反对“玩艺术”。他说,真正的艺术创作是严肃的,是人文品格的宣泄,人文精神的弘扬。

正因为如此,身为企业老总的金友华在百忙之中,始终坚持每天抽出两个小时练书法。他已经将文化信念看作是生命信念,真实充盈,从容崇高。

从金友华对大篆书法艺术的执着与开拓,人们看到了中国书法另一种生机和活力。他数十载的墨海翻腾,令人们感叹文明传承的力量……

“大篆之道漫漫,吾生愿为之登攀,不问高寒。”金友华总是这样说。

如同掌管企业一样,他也把书法演绎得同样精彩

安徽省文联书记处书记、省书协副主席吴雪曾评价金友华说,如同掌管企业一样,他也把书法演绎得同样精彩。金友华书法道路与众不同,他没有走时下流行的由楷入行,由行入草的路子。而是溯古求源,直追秦汉。可能是家学的深厚渊源,也可能是幼年的耳濡目染,他一直对国学、对历史钟爱有加。当他进入篆隶世界的时候,一下子被甲骨、金文、石鼓和汉碑所吸引,可以说是如痴如醉,至诚至精。当他遍临《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和《虢季子白盘》等钟鼎铭文之后,他发现了中国古代书法之美,发现了中国书法之源。于是,他又继续前行,由金文到石鼓,由泰山刻石再到《石门铭》、《石门颂》。当完成书法寻古之旅的时候,他已经满载而归了。现在来看金友华的书法,你就不难理解金石气由何而来,更不难理解他是如何把书法的那份大气和古拙挥洒得那样天真烂漫、自然天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金友华明白水利万物而不争的道理,所以,他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对书法的认知上,更表现在对书法的拓展上。他深知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文化的道理。所以,2009年他果断提出“华彩三洋、跨界共享”的新思维。他把书法中“和谐、融通、共赢”的理念带入他的企业。他又同时把企业中的“科学、效率、团队”的管理理念带入书法。

虽然其中提及的一些碑帖我们可能连听也没听说过,但通过吴雪的评价,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对金友华的书法以及在贯通书法艺术与企业管理之间的造诣有一定程度上理解。

金友华:书法养人气度

安徽商报:一进你的办公室,就闻到一股墨香,还有专门练习书法的文房四宝,这跟很多企业老总的办公室都不一样,你每天都会在办公室练书法吗?

金友华(以下简称金):每天早上,我会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趁着早上神清气爽、精力充沛的时间练练字。下班以后,我也会在办公室多留一会儿,写上一个小时,临帖或者创作作品,这已经是我的个人爱好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坚持了。

安徽商报:练习了这么长的时间,一定对书法很有心得吧?

金:我觉得练书法可以让人的气力、精神都达到一种投入的状态。人的一生中,练书法的最佳年龄段应该是40-60岁之间,这个年纪的人,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会把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以及个人的情怀融入到书法之中。过了这个年纪,可能体力上、精神上都难以达到巅峰的状态,之后写出来的字会走上另一个方向,越来越有禅意。其实,我有时候会在交际场合把自己的字馈赠出去,这是很理想的礼品,既有格调,也提升了企业的形象与品格。

安徽商报:你本身是商场中人,而写书法需要特别安静的心态,这一动一静之间的反差,你是如何自我调节的?

金:做企业跟写书法,看起来隔得很远,其实内在还是有联系的。一个成熟的企业,一定要有文化的熏陶,对吗?书法就很适合这种需要。这是从外在来说;从内在来说,书法当中体现出来的,是中国先人们实践、总结出来的一套哲学、美学精神体系,投入其中,也是自己修身的很好的手段。通过练习书法,可以让人扼制自己的浮躁情绪,用一种静观的心态去思考企业的战略经营,这样,在做决定时才不会莽撞。我经手的项目都是慎重考虑之后的产物,没有一个项目失误,可以说,当书法成为我的习惯之后,这些变化就潜移默化地发生了。

  • 更多历史人物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