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阿尔弗雷德·艾耶尔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8 12:50:48

阿尔弗雷德·艾耶尔

阿尔弗雷德·艾耶尔爵士(英文:Sir.AlfredJulesAyer)(1910年10月29日-1989年6月27日),英国哲学家,因1936年出版的《语言、真理与逻辑》而闻名于世。此书中他提出了逻辑实证主义的一个主要论点,从而成为了逻辑实证主义在英文世界的代言人。在1946年至1959年,他曾是伦敦大学学院的精神逻辑哲学的教授,同时也是牛津大学的逻辑教授。在1970年,他被封为爵士。

生平

艾耶尔于伦敦出世,年少时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及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1932年,到维也纳大学进修并且开始与维也纳学派接触。1952年,艾耶尔成了英国科学院院士。1963年,被授予美国科学院名誉院士。1976年,更当选丹麦科学文学院外籍院士。1962年,获得布鲁塞尔名誉博士学位。1972年,获得东英吉利名誉博士学位。1978年,得到伦敦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理论

艾耶尔最著名的,或许是他在《语言、真理与逻辑》中提出的“证实原则”。根据这个原则,一个句子只有在可以被经验验证的条件下才有意义。否则,要么它是“分析的”同意反复;要么,如果既非经验的,也非分析的,则是“形而上学”的,也就是没有意义的。艾耶尔的思想受到维也纳学派和大卫·休姆的很大影响。他的写作风格清晰、活跃且善于辩论。这也使得他的《语言、真理与逻辑》成为了逻辑实证主义者的必读,这本书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分析哲学的经典文本,它极大帮助了逻辑实证主义(起源于德语国家奥地利)在英语世界的传播。

艾耶尔继承了洛克,休姆,以及与他同时代的伯特兰·罗素的英国经验主义传统。艾耶尔一生一直终于自己的观点:他始终拒斥先验知识的可能性,所以他视哲学的方法为对关键概念–诸如“因果律”、“真理”、“知识”、“自由”等的分析。

1972-73年,艾耶尔在圣·安德鲁斯大学讲授,随后出版了《哲学的中心问题》。他相信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大部分传统的所谓“哲学”–包括所有的形而上学、神学和美学–都不能被判断为真或假,故关于它们的讨论都是无意义的。这使得他在许多哲学系收到冷落甚至攻击。

在《人的概念和其他论文》(1963年)一书中,艾耶尔提出了对于维特根施坦“私人语言”理论的若干批评。

牛津大学哲学家奥斯丁在其《感觉与可被感知之物》一书中批评了艾耶尔在《经验主义知识的基础》一书中提出的“感觉材料”理论。艾耶尔以《奥斯丁驳倒感觉材料理论了吗?》回复了奥斯丁的批评。

他撰写了两部关于罗素的作品:《罗素与摩尔:分析哲学之传统》(1971年),《罗素》(1972年)。他还写了休姆哲学入门文献。

成果

1938年,《语言、真理与逻辑》

1940年,《经验知识的基础》

1954年,《哲学论文》(关于自由、现象学、基本命题,功利主义,其他心灵,过去,本体论的论文)

1957年,《作为逻辑关系的概率的概念》

1955年,《知识的问题》

1963年,《人的概念和其他论文》(关于真理,隐私和私人语言,自然律,人的概念,概率的论文)

1967年,《奥斯丁驳倒感觉材料理论了吗?》

1968年,《实用主义的起源》

1969年,《形而上学与常识》

1971年,《罗素与摩尔:分析哲学之传统》

1972年,《概率与证据》

1972年,《伯特兰·罗素》

1973年,《哲学的中心问题》

1977年,《我生命的一部分》

1979年,《回复》

1980年,《休姆》

1982年,《二十世纪里的哲学》

1984年,《自由与伦理及其他论文》

1984年,《我生命中的更多部分》

1986年,《路德维希·维特根施坦》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