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陈嘉庚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20 05:10:14

陈嘉庚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1961年8月12日),华侨企业家,福建同安县集美社人,是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地区著名华人企业家,生前曾为东南亚地区华侨领袖,爱国人士,为新中国做出杰出贡献。

陈嘉庚 –
年表

1874年:10月21日(阴历九月十二日)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村,父陈杞佰是新加坡商人。

1882年:9岁。在南轩私塾就学。

1890年:17岁。奉父函召,第一次出洋新加坡。

1891年:18岁。在其父所营顺安米店学商。

1893年:21岁。归国与张氏成婚。

1895年:22岁。第二次出洋新加坡。

1898年:25岁。回国奔母丧。

1899年:26岁。携妻张氏第三次出洋新加坡。

1900年:27岁。归国葬母。

1903年:30岁。第四次出洋新加坡。

1904年:31岁。在此后三年间,创业颇有成果,奠定一定经济基础。

陈嘉庚 –
简介

陈嘉庚(1874-1961) 近代爱国华侨领袖。福建同安集美村(今福建厦门集美)人。早年随父往新加坡经商,后经营菠萝和橡胶种植业。1907年加入同盟会,曾以巨款资助辛亥革命。嗣后长期从事华侨和家乡的文化教育公益事业。 1912-1920年间,先后在集美创办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1918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华侨中学。1921年克服种种困难创办厦门大学。

1928年5月3日济南事件后,在新加坡发起华侨抵制日货运动,并成立济南惨案筹赈会,任会长。1938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号召救国捐款和抵制日货。1938年在新加坡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简称南洋总会),历任会长。

1939年回国慰问延安边区军民,此后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创办《南洋日报》,从事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回国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等职。墓葬厦门集美。

陈嘉庚 –
创业历程

陈嘉庚生于1874年10月21日,他的父亲陈杞柏早年下南洋谋生,在新加坡经营“顺安号”米店。陈嘉庚17岁也来到父亲的店中学习经营管理,20岁回福建完婚,后又在家乡读书一年,22岁的时候再次到新加坡管理米店。

1905年春天,由于米店歇业,陈嘉庚便开始自立门户,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他首先开设了“新利川黄梨厂”(生产菠萝罐头),后又继承遗产“日新公司”(生产菠萝罐头),仅经营了三个月,便获利丰厚。当年夏天,他又开设了“谦益号”米店。不久,由于看到其他华侨陈齐贤,林文庆等人在橡胶业上取得了成功,便决定经营橡胶种植业。

经过20年的发展,到1925年,陈嘉庚已拥有15000英亩的橡胶园,是当地华侨中最大的树胶种植者之一。同时,他也开设了橡胶产品的制造厂,生产胶鞋,轮胎等产品。

陈嘉庚的产业中三大支柱为橡胶园,生胶厂和胶品制造厂。另外,他还经营菠萝罐头,冰糖,肥皂,药品,皮革等等十余种产业。他的销售网点遍布东南亚各大城市以及香港,上海,厦门,广州等地。1923年到1925年间,是陈嘉庚公司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他拥有资产1500万元(新加坡币,以下同),仅仅3年中,他获利1070万元左右,雇佣员工数万人,其经济势力称霸整个马来西亚半岛。

陈嘉庚 –
投身政治

陈嘉庚虽身处南洋,但一直心系中国,积极支持中国内的革命活动。他结识了孙中山,在1910年加入同盟会並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陈嘉庚担任福建“保安会”会长,筹款支援福建,稳定了当地局势。

陈嘉庚对于文化事业,也是积极支持。他支援了范长江、夏衍等人主办的“国际新闻社”和《华商报》等,还汇款支持邹韬奋复办《大众生活》周刊。

1928年中國济南惨案发生后,南洋华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声援运动,陈嘉庚担任“山东惨祸筹赈会”主席,积极筹款救济难民,还发起抵制日货运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在新加坡成立,陈嘉庚被推选为主席。他自己带头捐款,还组织各类活动。近1939年一年,南洋华侨就向祖国汇款3.6亿多元,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半期间,共计捐款约15亿元,极大地支援了中国内的抗日力量。

陈嘉庚还坚持抗日到底,针对汪精卫等人的妥协方案,在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上提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著名提案,对于当时重庆的主战派起着很大的鼓舞作用。

1940年,66岁的陈嘉庚还亲自率领慰劳团回中国访问,他参观了重庆,延安等地,与国共两党都进行了接触。1941年,日军占领新加坡,陈嘉庚被迫辗转到印尼等地避难,由于得到华侨的掩护,得以安全地度过3年多恐怖时期。在此期间,陈嘉庚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供参考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记忆力,详尽地描述了自己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既《南侨回忆录》。

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后,陈嘉庚反对美国援助蒋介石,以南侨总会主席名义致电美国总统和国会表示抗议。并且抵制蒋介石召开的国民大会,指出蒋介石“一夫独裁,遂不惜媚外卖国以巩固地位,消灭异己,较之石敬瑭、秦桧、吴三桂、汪精卫诸贼,有过而无不及。”

1947年,又组织“新加坡华侨各界促进祖国和平民主联合会”(简称“民联社”),积极声援民主党派关于制止内战的斗争。

1949年5月,陈嘉庚应毛泽东的邀请,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当年9月,以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1950年,陈嘉庚回中國定居。接著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后安葬于福建集美鳌园。

陈嘉庚 –
尽享哀荣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京病逝。“陈嘉庚先生治丧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担任主任委员,丧仪极为隆重。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亲自执绋,廖承志在追悼会上致词。陈毅在吊唁的时候激动地说:“陈嘉庚先生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作为华侨领袖来说,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追随革命,善始善终,值得后人学习。”8月15日首都各界举行公祭,公祭结束后,灵柩南运,专车经过的许多城市,当地党政部门和归国华侨都到车站献花圈致祭,最后在集美鳌园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陈嘉庚先生永息在鳌园中。   

陈嘉庚先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不仅中国内地人尊敬他,而且华侨和海外华裔也尊敬他。他的精神在海内外都将永远放光芒。

陈嘉庚 –
重要贡献

尽管陈嘉庚已是称霸南洋的大实业家,但他的个人生活却十分简朴。他的个人自传中写到,“我之个人家庭,年不过数千元,逐月薪水足以抵过。在集美建一住宅,不上一万元,他无所有。”但是他极具公益心,尤其对于兴办教育,非常热心。早在1913年,他就在家乡创办小学,1918年又创办师范学校,并设立中学,附设男女小学和幼儿园。随着他的企业的兴旺发展,他又继续在集美开办水产航海学校,商业学校,农林学校,幼儿师范等,同时也设立了科学馆,图书馆和医院等,使集美成为了系统完整的学村。

陈嘉庚捐资办学的高峰是在1921年。他痛感福建文化教育的落后和人才的匮乏,便决定投资100万元创办厦门大学。所有办学费用由他一人承担,包括大学的经营费用300万元,也由他分12年支付。对于厦门大学,他付出了满腔的心血,从聘请校长和教员,到校舍的选址设计施工,他四处奔走,呕心沥血,使厦门大学成为当时中国内的知名高校。

在新加坡,陈嘉庚对于当地华侨子女的教育也非常热心,1919年创办了规模宏大的“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现名华侨中学(新加坡),是当时南洋地区华侨的最高学府。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又创办水产航海学校,南侨示范和南侨女中等学校。当时有教会请陈嘉庚捐款10万元创办一所大学,陈嘉庚慨然答应,但提出要以兼设中文课程为条件。

陈嘉庚一生所捐献的教育经费,总值在1000万元以上,相当于他拥有的全部不动产。有人估计,如果他在当时买黄金,估计现在的价值已达到1亿美元左右。陈嘉庚在给集美学校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言念及此,良可悲也。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起力追,难逃天演之淘汰。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举不足撄吾念,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终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正为此耳。”这封信件充分说明了他对于中国教育和崛起的深远见解。

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

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校长邓芝园报告该校成立经过,邓说本大学目的有三:一研究学术,二培养人材,三指导社会。并请杜威到会演讲《大学之旨趣》。

厦门大学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建的,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目前是我国五个经济特区和众多的侨乡中唯一的一所国家教委直属的综合性的大学。建校伊始,陈嘉庚先生定校训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七十五年来,厦门大学的发展凝聚了海内外华侨华人和各界人士的心血,形成了“爱国爱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优良传统和“侨、台、特、海”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陈嘉庚先生自1913年起,在集美、厦门等地先后创办了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水产、商船专科学校多所,还设立了图书馆、科学馆、体育馆和教育推广部等

陈嘉庚 –
人物评价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毕生热诚办教育的教育事业家、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则竭尽全力,十分热心。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在辛亥革命到全国解放这三十多年的风暴中,出现了许多个人们难以忘却的历史人物,毛泽东主席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是其中的一位。

陈嘉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论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都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他把一生献给爱国兴学,献给救亡大业,献给振兴中华,成为华侨的一代领袖和楷模,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

陈嘉庚生于国难,长于国难。1874年10月21日诞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村(现属厦门市),那里距离因鸦片战争失败而被迫通商的 \”五口\”之一的厦门只有一水之隔。他目睹中法战争中法国战舰侵入福州马尾,目睹台湾割给日本侵略者,目睹鼓浪屿沦为帝国主义的共同租界,从清王朝辱国丧权和腐败无能的现实中,逐步认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增强了爱国心。

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不愧为一个教育家。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他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同时,他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第三、讲究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

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并重”,强调全面发展;第四、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第五、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并订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他经商得来的资产,没有作为遗产留给子孙,终生过着简朴的生活。天空中有颗星,被国际小行星委员会命名为“陈嘉庚星”,以纪念陈嘉庚先生对社会的特殊贡献。

陈嘉庚先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不仅中国内地人尊敬他,而且华侨和海外华裔也尊敬他。他的精神在海内外都将永远放光芒。

陈嘉庚 –
嘉庚精神

丰富内涵

陈嘉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跨时代的伟人。他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历史阶段,集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教诸项成就之大成,形成了一系列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这些被江泽民同志誉为“国粹”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统称为“嘉庚精神”。 

嘉庚精神的内涵是多方面的。它集中体现在陈嘉庚所倡导和身体力行的忠、公、诚信,加上他亲之信之的“道德毅力”和创业改革意识。其中,爱国主义为之“忠”,是嘉庚精神的本质特征;倾资办学为之“公”,是嘉庚精神的重要体现;实事求是、言信行果为之“诚信”,百折不挠、持之以恒为之“毅”,这二者是嘉庚精神的精髓,是陈嘉庚造就辉煌业绩的驱动力;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之改革观,它贯穿于陈嘉庚一生的主要思想和活动,渗透到上述诸项内容之中,使嘉庚精神这座丰碑更加绚丽多彩。 

忠——嘉庚精神的本质特征 

陈嘉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是嘉庚精神的本质特征。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活动是随着时代巨轮的前进而发展的,在近、现代中国和东南亚华族史上有着典型的意义,因而成为一面“华侨旗帜”。在抗日战争以前,具有“正统”观念的陈嘉庚把爱国和反清、拥护孙中山革命结合起来,格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以拯救国家危难为己任,认为“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细”,把兴办教育和实业,发扬民族文化同振兴中华联系起来,希图实现他报效祖国的抱负。全国抗战开始后,陈嘉庚团结华侨奔走呼号,支援祖国抗战,拥护实行持久抗战和全面抗战。他反对修复被日军炸坏的私宅,认为“若先建私宅,难免违背先忧后乐之训耳”。大贤气质溢于言表。

1940年,他回祖国慰劳考察期间,多次声言要“凭良心与人格”说话,这种“良心”正是赤诚的爱国之心,这种“人格”就是坚持真理、刚正不阿的人格。这次祖国之行是他一生中重大转折点,使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注入崭新的内容。在抗日战争期间,陈嘉庚勇敢地同一切阻碍和破坏祖国团结抗战的顽固势力、反动势力作斗争。他针对蒋介石集团的种种倒行逆施严加揭露和抨击,对汪精卫亲日派的叛国投敌罪行予以无情的痛斥。他曾向国民参政会提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的提案,被邹韬奋同志称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这就是他忠奸分明、嫉恶如仇的鲜明立场。抗战当中,陈嘉庚还用是否“忠心抗日”作为试金石去衡量广切政党和个人,把个人生命财产置于度外来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的尊严,这正是他爱国主义思想最主要的体现。抗战一胜利,陈嘉庚对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腐败与祸国罪行的揭露更加淋漓尽致,指出“若望国民党贪官污吏放下屠刀,还政于民,正无异与虎谋皮”。他旗帜鲜明地支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他说:“日寇败降两年以来,余揭示蒋氏祸国罪状,向中外人士声讨,已历多次。…余为国家民族前途计,亦为公理正义计,故不能苟安缄默也。“1949年陈嘉庚应邀回国参加新政协筹备会后,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更得以充实、升华、光彩夺目。他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成为一名新中国的积极建设者。  

公——嘉庚精神的主要内容 

陈嘉皮是一位教育事业家,他一生对教育极重视、对办学很热心。他毕生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和世界所未见。倾资办学是嘉庚精神的重要体现,其业绩早已闻名海内外,本文仅作片断述妥。陈嘉庚早年就有教育兴邦的抱负,“思欲尽国民一份子之大职。”他在19l9年的一次演讲时说:“吾人欲竞存于世界而求免天滨之淘汰,非兴教育与实业不为功”;还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把教育提高到救国图强的高度。可见,陈嘉庚正是沿着“爱国——救国——强国”的轨迹,逐步提高办学的思想境界。陈嘉庚重义轻利,认为:“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于是他“立志一生所获财利,概办教育,为社会服务”,几乎倾注了他的全部财产。例如,1926年是他个人财产达到顶峰的时期,其财产不过1200多万元,但在1904年至1931年间支出的1321万元中,捐资办学的费用就占92%,家用开支仅占2。2%。尽管到了1930年其实业进入极低谷时,他对教育也“不忍放弃义务,毅力支持”,表示“果,不幸因肩负校费致商业完全失败,此系个人之荣枯”。像他这种大公无私的义举,在中国教育史上乃“千古一人”也。 

陈嘉庚从1894年始创惕斋学塾到1956年间,在福建集美陆续建有各级(类)学校和附属设施,形成、个校舍林立、设备齐全的教育体系,即集美学校。在1921年,他又创办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学。——厦门大学。据不完全统计,陈嘉庚在侨居海外近60年间,带头创办了五所华文中小学,二所中专学校,资助过其它一些华侨学校等。陈嘉庚倾资办学的理论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体系,可概括为整体规划、全面发展、广育人才、严格管理、慎择师长、重视师资、讲究质量、改革充实。 

陈嘉庚倾资办学67年的沧桑历程,集中地反映了他无私奉献、一生为社会服务的牺牲精神,堪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临终前那“台湾必须归祖国”和“学校要继续办下去”的两句话,最突出地说明了爱国主义和倾资办学是嘉庚精神两块不朽基石。  

诚信——嘉庚精神的精髓 

陈嘉庚与胞弟陈敬贤于1918年制定“诚毅”作为集美学校的校训,要求学生遵循。在“诚”的方面;提倡忠于实事、实践信用与义务、待人诚恳不欺、不作浮夸虚伪之言、反对武断和不正当的游戏等,其实这些可概括为实事求是、言信行果的为人之道。陈嘉庚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不仅是这种美德的倡导者,而且是其实践的模范。1929年,陈嘉庚为公司分行重订章程,新章程许多页的眉头印有嘉庚精神的警语,诸如:“日日思无过,不如日日能改过“;“与同业竞争,要用优美之精神与诚恳之态度”;“招待乡人,妥诚实;招待妇女,要温和”……这既体现了嘉庚精神在诚实诚意方面的规定,也意味着这些美德将得到传播。 

1946年,陈嘉庚在一次宣誓典礼上指出为人的起码要求是“凡人必须有诚信,不可视宣誓为具文。我国之不幸,亦因执政者言行相背”,他把“诚信”还看作是伟大领袖者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1945年10月,陈嘉庚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联合社团欢迎大会上,重述了一段他在吧城福建会馆欢送会中说过的话,最集中准确地反映了陈嘉庚实事求是、诚挚待人的高贵品质。他说:“世上有三种话,即漂亮话,敷衍话,老实话。漂亮话我未有学习,敷衍话难免使到会诸君失望,老实话恐有一部分人不喜听。我前年回国慰劳考察,与此次回国观光,无论在国内外讲话,均凭见闻事实与良心而言,故前次南返报告延安政治良好,毛主席诚恳虚怀,终必胜利;蒋介石狡诈无信,政治腐化,终必失败,陈仪祸闽惨重,必须打倒”。”惟诸君诚意惠临,不能以漂亮敷衍之话报答,幸祈原谅”。陈嘉庚就是这样一位“言人之所不敢言,为人之所不敢为”的“诚实公正的人,能为老百姓多说几句诚实公正的话”,因而他在1945年10月从爪哇脱险返新加坡等地后,群侨欢动。新加坡有五百个社团联合举行欢迎大会,11月在重庆也有10团体发起庆祝大会,赢得了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黄炎培、邵力子等众多著名人物的参加、祝辞和称颂,盛况空前,影响深远,奠定了他”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至尊荣耀。  

毅——嘉庚精神的精髓 

陈嘉庚不但对“诚”、而且对“毅”的真谛都有非凡的深悟。他对“毅”的解释是:提倡肯负责任、作事不中掇、尝试不成仍继续前进、反对私自放任、苟安偷懒、半途而废或容易满足等,意即做事要有善始善终、再接再励、不怕失败的坚韧不拔的精神。’陈嘉庚的毅力是非凡的,表现在持续办学、攻揭奸贼、坚信胜利、著书演讲、经营实业等各方面,他毕生的艰辛历程正是这种毅力的真实写照。早在1918年,陈嘉庚就在新加坡讲过;“世界无难事,唯在毅力与责任耳。”在集美学校第二次运。动会上提到,体育运动贵在坚持,竞赛的目的是使“优者益勉,负者振奋”,养成坚毅的精神和良好的德性。1937年,因经费困难日甚,陈嘉庚割爱把厦大改为国立,后来他追述其境时感慨道:“为善不终,贻累政府,抱歉无穷”。他还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敌人一边炸,我们一边建;今天被炸毁了,明天再建造起来!”这些,深刻地证明了他为了创办和维护厦大,已尽了最大的努力、作了最大的牺牲,十分令人敬佩。 

陈嘉庚在避居东爪哇期间,坚持每天必动笔写《南桥回忆录》,40万字之巨著仅花18个月就脱稿。在他作的一首见志诗中有曰:“领导南侨捐抗敌,会场鼓励必骂贼”,“电提参政攻叛逆”,“抵死无颜谄事敌”。当他确认陈仪祸闽的事实后,就表示要沿途声讨,直到陈仪倒台,决不附和潮流。讲究大是大非、勇于伸张正义的侨领陈嘉庚,以其德高望重,再次当选为南侨总会第二届主席,“总会陈主席嘉庚,公忠谋国,一生如一日”’“而识足以辨好,才足以服众,德望足为群伦钦式,徒因守正不阿,刚毅质直,每当有事之时,辄招无根之谤”。他那嫉恶好善、威武不屈、凛凛正气之气节跃然纸上。 

改革观——嘉庚精神跨国界跨时代的显著特点 

陈嘉庚不但是一位政治、社会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实业家,他早年以在新加坡辅助父辈经营顺安米店为主,在顺安多年受到良好熏陶,一向“令职勤俭”、“公忠守职”。到了他30岁时,家道中落。对此,陈嘉庚并不气馁,决心把责任担当起来,开始对企业做一番清理和调整,并向债权人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作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表现了他自小就能讲义气、甘于吃苦、自强不息的志向,也为他日后承继父业、独立经营实业乃至发展成一位富商巨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营实业是陈嘉庚办学的经济基础。尽管父亲留给他的只是负债的米店,却换来了他重整旗鼓、改革创新的契机与作为,于是他“不赋闲度日”,“按从筒起手”,新办起了“新利川”黄梨厂和“谦益”米店,这就是他艰辛曲折的创业道路的起点,由于他经营有方,使得他从1904年独立经营企业后就迅速崛起,不仅还清债款,而且有了积存,决计捐资办学,且矢志不渝。他认为教育和实业都是振兴祖国的关键,但是“必先兴教育,而后实业有可措手”,“而教育之命脉系于经济”,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所以他后来得以雄厚的经济力量推动学校教育的发展。1940年,陈嘉庚在祖国慰劳考察期间说过:“一种实业的成功,不在初创时有无雄厚的资本,而在经营得法与,否”,即他认为“公益事业非艰难辛苦不为功”。嘉庚精神的某些警语如:“无事要找事做,不要等事做”;“以术愚人,利在一时,及被揭破,害归自己”等等,也充分显示了陈嘉庚孜孜不倦的务实风格、敢想敢于的保敢精神。他乎生最服膺“正当之失败,并非耻辱,畏惧失败,才是可耻”的爱拼才会赢的进取精神。 

陈嘉庚无与伦比创业魄力与业绩,使他堪称一位改革家。他的改革观,已经超越了国界和他所处的时期,不但使:他个人事业成功,得以尽量发挥其博爱人群的伟大怀抱,大大促进新加坡社会经济和祖国文化阶繁荣昌盛,而且由此塑造出来的拼搏、开拓意识,对当今经济、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启迪作用。此外,嘉庚精神还应包括:维护民族文化不忘本源之:“义”,不贪名、不贪功之“廉”’“无事要找事做,有事赶紧做”之“勤”’“金玉非宝,节俭是宝”之“俭”等嘉德懿行,内涵之丰富、含义之深刻、影响之宏深、生命力之强大,都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和发扬光大的。

走进课堂

从2004年秋学年开始,“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成了集美大学诚毅学院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 

集大诚毅学院将“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课程列为必修课,占1学分,18学时,其中教学参观2学时、观看录像片2学时、心得体会交流2学时。考查方式为每人写一篇不少于2000字的学习心得体会文章。 

诚毅学院方面认为,通过“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教学,可以使学生较系统、全面地了解陈嘉庚光辉的一生及其崇高的品格,好地理解陈嘉庚精神的内涵、核心及其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觉、认真学习、继承陈嘉庚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增强自身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侵蚀的能力。 

陈嘉庚 –
故居

陈嘉庚先生故居是一座别具风格的单层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取白石砌墙,绿瓦盖顶;是具有闽南特色的代表性建筑,陈嘉庚先生的铜像就伫立在归来堂前。

陈嘉庚全身铜像后石屏上刻有毛泽东主席的“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题词。归来堂,建于1962年。内有厅堂和十多间厢房。厅堂正中安放陈嘉庚的石雕坐像,并悬挂和排列着郭沫若撰写的对联和全国侨联公祭陈嘉庚的悼词。

如今,在故居两侧,又建起了陈嘉庚先生平事迹陈列馆。陈列馆是一座三层楼,建筑面积800平方米。陈列品主要以图片、图表、实物为主,形象地介绍了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一生,有珍贵的文物及仅存的《集美陈氏族谱》等遗物。游览归来堂(陈嘉庚先生故居)可以使您了解陈嘉庚老先生。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