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韦曜_韦曜简介

发布日期:2021-01-29 16:12:57

<h2><strong>人物生平</strong></h2><h3><strong>论说博弈</strong></h3><p>韦曜,本名韦昭&nbsp;,字弘嗣,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年少时喜好学习,善于撰写文章。初任丞相的掾史,外出授任西安县令,回到京城后任尚书郎,升任太子中庶子。当时蔡颖和韦曜同在东宫任职,喜好围棋。太子孙和认为此事没有益处,故让韦曜著文论说此事。&nbsp;</p><h3><strong>未任侍讲</strong></h3>孙和被废黜皇太子之位后,韦曜转任黄门侍郎。会稽王孙亮即位后,诸葛恪辅佐朝政,上表推荐韦曜担任太史令,撰写《吴书》,华覈、薛莹等于他一起参与此项工作。吴景帝孙休登基后,韦曜被任命为中书郎、博士祭酒。孙休命韦曜依照刘向所创体例,校核审定各类书籍,又打算请韦曜担任侍讲。而左将军张布是孙休亲近的宠臣,做事颇有过错,忌惮韦曜这样的精明又意志坚定的侍讲儒士,唯恐他用古今事例警戒孙休,就坚决争辩说韦曜不能担任此职。孙休因此对张布极为不满。然而韦曜最终也未能得以入宫担任侍讲。&nbsp;<h3><strong>孙皓责怒</strong></h3><p>吴末帝孙皓即位后,封韦曜为高陵亭侯,升任中书仆射,后降职为侍中,长期兼任左国史。 当时孙皓周围的人迎合孙皓旨意,多次说出现祥瑞感应现象。孙皓以此询问韦曜,韦曜回答说:“这只是人家箱匣中的东西而已。”有一次,孙皓想为自己的父亲孙和作“纪”,而韦曜坚持以孙和未登帝位为据,只宜将其历史记载文字定作“传”。就这样几次三番,韦曜逐渐受到孙皓的责怒。韦曜为此深感忧虑,并且当时身患疾病,需服药医治监视护理,于是自称年老体弱,请求辞掉侍讲、左国史二职,希望能够完成所写之书,将他从事的工作交给别人,孙皓没有答应。&nbsp;</p><h3><strong>以茶代酒</strong></h3><p>孙皓每次设宴,常常都是一整天,入席之人无论酒量如何都要以七升为最低限,即使自己不能全部喝完,也要被强迫灌完够数。韦曜一向饮酒不过二升之量,起初他受到特殊礼遇时,孙皓常减少他的酒数,或者暗中赐给他茶水代替酒,这也是以茶代酒历史典故的来源。而韦曜渐</p>渐不受孙皓宠幸之后,反而更被强迫喝酒,往往因所饮不足量而受惩罚。另外孙皓在酒后让侍臣侮辱诘责大臣们,以嘲弄相侵,互相揭短作为乐趣。这时谁要有所过失,或者误犯孙皓之讳,就要遭到拘捕,甚至被斩杀诛死。韦曜认为朝臣在公共场合相互谤毁伤害,内心就会相互滋生怨恨,使大家不能和睦共济,这并非好事,故此他只是出示难题,提问经典的辞义理论而已。孙皓认为韦曜不接受皇帝诏命,有意不尽忠主上,于是将他对韦曜前后不满的嫌隙忿恨积累一起,于凤凰二年(273年),将韦曜拘捕入狱。&nbsp;<h3><strong>惨遭杀害</strong></h3><p>在狱中,韦曜通过狱吏上呈奏章企求赦免,但孙皓对此无动于衷,反怪他的奏章有墨污,又以此诘问韦曜。而华覈也接连上奏营救韦曜,孙皓不准许华覈的请求,于是下令诛杀韦曜,终年七十岁,并将韦曜的家属流放到零陵郡。&nbsp;</p><h2><strong>轶事典故</strong></h2><h3><strong>姓名疑问</strong></h3><p>韦曜本名韦昭,《三国志》为避晋文帝司马昭讳而将其更名为曜&nbsp;。但是《三国志》对于其他“昭”字的出现均不避讳(如张昭、胡昭、昭仪等),独独把韦昭的名字改了,这是为什么呢?据后代学者考证,得出结论,可能韦昭本身就有一个别名,叫做韦曜,而《三国志》借用的可能正是这个别名。这样一切就都能说通了。毕竟《三国志》对于晋朝帝王的名字多数还是不避讳的,很是开放。</p><h3><strong>成语典故</strong></h3><p>以茶代酒 &nbsp;</p><h2><strong>历史评价</strong></h2><p>陈寿:“韦曜笃学好古,博见群籍,有记述之才。”&nbsp;</p><p>王安石:“扬雄有前言,韦曜存往牒。”&nbsp;</p><p>叶适:“王蕃、楼玄、贺邵、韦昭、华覈,吴之将亡,孙皓酷暴,尚有此人。孔子称‘殷有三仁’,殷圣贤数十世之天下,其亡,有此仁人,固其宜也。悲夫!”</p><p>宋庠:“先儒自郑众、贾逵、王肃、虞翻、唐固、韦昭之徒并治其章句,申之以注释,今惟韦氏所解传于世。韦氏以郑、贾、虞、唐为主,而增损之,故其注备而有体,可谓一家之名学。”&nbsp;</p><p>黄震:“《国语》文宏衍精洁,韦昭注文亦简切称之。”</p><h2><strong>个人作品</strong></h2><p>《吴书》(合著,合著者:华覈、周昭、薛莹、梁广)</p><p>《洞记》</p><p>《博弈论》&nbsp;</p><p>《国语注》&nbsp;</p><p>《辩释名》</p><p>《官职训》</p><p>《吴兴录》</p><p>《汉书音义》</p><p>《孝经解赞》</p><p>《注孝经论语》</p><p>《三吴郡国志》&nbsp;</p><p>《春秋外传国语》</p><h2><strong>死后葬地</strong></h2><p>据《韦氏族谱》载,韦昭死后,葬于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境界延陵“九女墩”,后来,韦氏后人散居陕西、广西、江苏全国各地,韦氏一脉也因族史渊源而人才辈出,著名的开国上将韦国清就是系出此族。据《明隆庆丹阳县志校注卷八》载,“射仆韦昭墓,在延陵镇,刘宰碑尚存。”《延陵韦氏族谱世表卷之九》明确记载:“昭公字弘嗣………狱死与天玺丁酉八月十六时年七十余岁,公体魄墓葬九女墩。”&nbsp;</p><p>2005年,位于镇江市丹阳延陵镇彪塘村的九女墩被盗,《扬子晚报》及时报道了《遭盗掘“九女墩”系三国韦氏墓》新闻,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2013年3月3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韦氏宗亲于延陵镇彪塘村九女墩开展大型而隆重的公祭活动,追思韦昭的贤德,2013年4月2日的《丹阳日报》社会新闻专门配发了相关的报道,标题为《延陵韦氏公祭“三国司马迁”》,对九女墩即为韦昭墓给予了客观的阐述。&nbsp;</p>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