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马宗霍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8 18:01:10

马宗霍

马宗霍湖南南路师范学堂毕业。历任暨南大学、金陵女子大学、上海中国公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湖南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系主任,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华书局编审。主持廿四史点校工作。毕生以研究文字学为其主攻方向,潜心《说文解字》二十余年。除《说文解字》方面的著述外,尚有《音韵学通论》、《文字学发凡》、《中国经学史》等。善书法,自成一体。


马宗霍 – 成长之路

自幼酷爱书法,十三岁入衡阳“船山书院”受业于王湘绮。

二十年代拜章太炎为师,为入室弟子,后执教于上海同济大学等校,并从曾熙学书法,与李等人相过从,切磋书艺画理。其时书论汇编《书林藻鉴》《书林纪事》行世。擅篆、隶及八分,尤以行书见长。所作融篆、隶、八分于行体之中,结体严谨,笔势灵动,沏洒脱俗,风貌别具。能作三尺见方的榜书,又能作细如毫发之小楷。平生为人书写碑匾楹联条幅甚多,其信札、著述手稿亦为人视作珍品收藏。



马宗霍经学有很深的造诣。著有《中国经学史》、《文字学发凡》、《音韵学通论》、《说文引经考》等书,都已出版行世。

马宗霍的诗清新雅健,格调甚高。大约在1945年前后先生为周恕斋《溆浦  回集》作序说:“余亦好游,愧不善为诗。恕斋或督之,偶出以应,自视不足存。”这是先生自谦的话,先生潜心学术,把作诗看成馀事,所以这样说。其实先生的诗是很好的。

马宗霍于国学造诣甚深,学术方面的成就主要有:《说文解字引经考》、《说文解字引群书考》、《说文解字引方言考》、《说文解字引通人说考》等,皆由郭沫若审定出版。其中《说文解字上经考》于1958年由科学出版社影印出版,原稿珍藏于湖南省图书馆。

马宗霍 – 《中国经学史》简介

马宗霍以十二篇按时分述经学之历史。

第一篇,古之六经。马宗霍认为“六经先王之陈迹”。

第二篇,孔子之六经。孔子非史家,孔子作六经,乃知礼崩乐坏已非朝夕可复,惟有正人心以待后来者从之。马宗霍曰:“孔子有德无位,盖以六艺为教者也。”亦即此义。

第三篇,孔门之经学。马宗霍曰:“承曾子之学者有子思孟子,则宋学之所祖也;承子夏之学者有荀卿,则汉学之所祖也。博约两派,汉宋于以分门,经学亦遂由是而歧焉。”有宋一代,故从孟轲,且以大义为宗,此说有理。而两汉之经学,果以荀卿为宗乎?

第四篇,秦汉以前之经学。马氏谓“孟子虽醇乎醇,而身没之后,大道遂绌,徒党旋尽;传经之功,宜莫能与荀卿比隆矣”,孟子之功,岂可如此计较?无孟,孔亦不彰。而传经之功,岂荀卿一人之力哉?
第五篇,秦火以后之经学。似无独立成篇之必要,可与“两汉之经学”合并,实亦不能与两汉经学截然两段。且始皇焚书之令颁于三十四年,三十七年始皇即死于沙丘,焚书之令究竟执行得如何,实在亦是一大疑问。
第六篇,两汉之经学。两汉之经学,“从其文字言,则有古今之殊;从其地域言,则有齐鲁之异;从其受授言,则有师法家法之分;从其流布言,则有官学私学之别”。两汉兴官学,立五经博士,通经为梯荣致显之必由之径,经学以此大昌。乃至官学既衰,而社会之风气已养成,私学遂起,经学得以承传。马氏此篇,所论甚详,脉络亦清晰,微瑕者所举例不免过于繁复,行文不免拖沓。

第七篇,魏晋之经学。除开篇叙郑玄一节尚可一读而外,其余真史书之一大抄也,不足观。

第八篇,南北朝之经学。

第九篇,隋唐之经学。诗、书、论语为最多,其次则春秋左氏传为最多,礼类为最少。

第十篇,宋之经学。宋以道学称,马氏所论可谓切中要害,“盖宋之道学,同源于希夷,而刘(按:刘牧也,作易数钩隐图,道家之说始与周易相传,而混于儒学矣,牧之学盛行于庆历时)为异说,邵为别宗,至周子始渐醇,而与儒学为近;张子羽翼之,二程扩充之,至朱子而始大。然要不外乎象数与义理两派,两派之于经学,初不外乎周易一经。就周易论,则两汉诸儒,已言象数;魏晋诸儒,已主义理,实非宋儒之创获。徒以图书之传,传自道士,遂有道学之目,不知谶纬即图书之滥觞也。既而援道入儒,则又以传孔孟之道统者为道学,不知传道本儒之所有事也。宋史必分儒与道为二,是传经与传道有别,然则孔孟之道,讵有不在六经之中者乎?名之不正,莫此为极矣”。而南宋陆九渊所谓“六经皆我注脚”,于经学之历史亦深有影响,马氏于此语焉不详。

第十一篇,元明之经学。宋学集大成于朱子,则元人治经,莫不崇尚朱说。明人之经学,引顾炎武一言概之:“自八股行而古学衰,大全出而经说亡。”

第十二篇,清之经学。清世经学之盛,盖在私学。先是明季遗儒黄顾王三氏,合经学理学为一,兼采汉宋,其影响于清初经学者,又以顾为最,其后又有确守汉师家法如东吴惠栋、皖南戴震者,汉学为之粲然。时又有援宋学以自壮者,则为桐城方苞姚鼐,汉宋之争遂如水火。然于经学仍不能损汉学之毫末也。“惠戴末流之弊,英华既竭”,今文之学乘之而起,亦有丁晏等调齐汉宋者。至学制改,新说滋,以经为无用而议废之,则清室未亡而经学已大衰。清世经学之盛在于考证,在于小学,由小学而治经,“然小学通而精力已竭,无暇及于经学”。马氏所论甚是,此篇尚可一读。

马宗霍 – 轶事

从新中国建立到1978年,这是古籍整理的缓慢发展期。我国古典文化事业在这一时期,逐渐走向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毛泽东、周恩来又提出“二十四史”的点校,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中华书局陆续从全国各地调集来的学者。马宗霍就是其中之一,他当时的境遇也很糟糕。而且当时中华书局内部的一些人对马宗霍也颇为不满,有的言辞相当激烈。因为当时马宗霍家里不仅有保姆,还养了一只猫,当时他那只猫的生活水平比有些中华书局职工的生活水平还要高,必须每天要吃鱼或肉。所以一些人对他的意见非常大,当时金灿然先生等为了使古籍整理工作能够继续进行,对马宗霍等人极力保护。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