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作文楼| 句子| 历史人物| 范文|
W范文网

清朝皇帝饮食揭秘

苑洪琪,女,天津人, 97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同年分配到故宫博物院,从事清代宫廷历史陈列和研究。 998年被任命为宫廷部副主任,2005晋升研究馆员。她尤其对宫廷饮食、帝王养生等有着系统的研究。以下为她对清朝几代皇帝宫廷饮食的揭秘。


皇帝吃饭从来都是一个人


研究宫廷生活的时间越长,你越会发现,皇帝也是人,对吃穿的追求,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但他要面对的规矩,可比平常人多得多。皇帝出了乾清门是要管国家的,但进了乾清宫,他就要听皇后的安排,绝对是皇后统帅后宫。


所以别看那些电视剧,皇帝这个屋里坐坐、那个屋里吃吃,怎么可能?皇帝吃饭从来都是一个人。


按照规矩,皇帝每餐连菜带主食一共48道,这叫全份儿,一桌子菜摆在那儿,一半是看食,一半自己吃。比如用來祭祀的“祭神肉”,就是每天杀两头猪,切一盘肉片,不一定吃,但是一定要端上来,意思是一餐一饭不忘祖先创业艰难。


皇帝自己吃的那一半大都是一些滋补的肉和季节性的时令菜,比如乾隆,每餐必有鸭肉、鹿肉,应季的时候甚至有蒜茄子、拍黄瓜、炒黄豆芽。所有的菜民间都有,但同样的东西,宫里做出来就是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就两个字:精致。


每日两餐,决不让贪食


从周朝开始,国君就都有食官指导饮食,就跟现在的营养师一样。清朝皇帝每天两餐,早上7点用早膳,下午 点用晚膳,中间加点零食、粥之类的。


每次吃饭,侍膳的太监会盯准皇上的眼色,皇上看哪一道菜,就赶紧把那道菜挪到皇上跟前,再用羹匙舀到皇上面前的布菜碟里。要是皇帝说不错,那就再舀一次,然后立刻撤菜,要皇帝小心谨慎不可贪食。


有的小皇帝贪吃,比如同治,6岁登基,他也吃48道全份菜,但是清室的育儿理念是“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不能吃得太饱,怕撑着。那这一份怎么办呢?做必须得做,摆好不让皇上看见,找一个太监替他吃。这是有档案记载的,这个太监叫张文亮,每餐吃完了还得到慈禧、慈安那儿去汇报,吃得好,哪个好吃,谢谢圣母皇太后。


溥仪也是一样,他在《我的前半生》里说,饿得到太监屋子里抢东西吃,抓起一个肘子就死命往嘴里塞,太监连哄带抢地给抢过去。


在清宫,皇帝什么都不怕,最怕厨师,赏赐最多的也是厨师,隔三差五就要赏,银子、貂皮、缎子都有,这是出于安全的考虑。皇上的口味喜好是宫中大忌,决不能问,更不能写,为了防止有人下毒。御膳这么多品种,也是为了让人难以分析出皇帝的饮食偏好。


乾隆吃水果要连树带根运北京


规矩是相同的,但每一任皇帝对于吃的态度则各有不同。


康熙和雍正两人特别自律,生活非常简朴,康熙自己更是懂很多医学知识,知道吃饭“不可多食”,不是这个时令的东西不食,晚饭少食甚至不食。


乾隆则奢侈得多。他赶上了好时候,也有这个兴趣爱好。乾隆时期,每年立秋之后,每餐桌子上要有两个暖锅,立冬以后要有两个火锅,吃不吃不一定,但这是他的制度。


清宫御膳用的原材料主要靠全国各地进交。乾隆年间,盛京进交鹿、狍、熊、野猪、野鸡等;黑龙江、吉林、张家口每年按定量交鹿尾、野猪、鲈鱼、细鳞鱼和乳油、乳饼;蒙古王公交煺羊、黄羊、鹿尾。除了这些大宗的食材,全国各地的土特产也会源源不断地涌进皇宫。比如山东海参、杭州酱菜、浙江龙井、福建燕窝、漳州果脯、陕西挂面、浙闽荔枝、广东黄桔等等。


御膳房厨师会把这些食材增减搭配,根据皇帝的口味制成御膳,厨师们遵循的标准是——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无论是日常进膳还是筵席,皇帝的膳桌上总是冷与热、甜与咸、荤与素、干与鲜、大与小搭配出现。

  • 推荐栏目:发朋友圈句子其他范文(可搜索)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