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一位33岁就去世的历史人物,毛泽东却为他写了2首诗,为什么?

发布日期:2020-11-17 09:03:17

毛泽东深通中国历史,深懂中国国情,所以他的很多主张,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就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在毛泽东眼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他们的文治武功,都还有许多不足,算不得真正的“风流”人物,真正的风流人物,是今天的无产阶级。

但是,有一位33岁就去世的历史人物,却得到了毛泽东的格外关注,并为他写过2首诗,为什么?

这个人叫贾谊。先来看看毛泽东为他写的第一首诗。

七绝·贾谊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一位33岁就去世的历史人物,毛泽东却为他写了2首诗,为什么?

诗是写贾谊的,自然要对贾谊的情况有个介绍,才易于理解诗意。

公元前200年,也就是2220年前,贾谊出生在河南洛阳。18岁即以诗文名于当地,20岁被推荐到朝廷任博士,一年时间就升为太中大夫。后遭人嫉妒排斥,24岁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路过湘水,作《吊屈原赋》以寄托情怀。三年后被召回京,任梁怀王太傅。后来梁怀王堕马而死,贾谊甚感未尽太傅之责,加上政治抱负无法施展,抑郁而死,年仅33岁。

一位33岁就去世的历史人物,毛泽东却为他写了2首诗,为什么?

这样可能还不能完全了解贾谊,换个角度的交待。

汉高祖刘邦打下江山称帝,继承他的是汉惠帝(吕后生的孩子,在位7年,都是吕后专权),然后大臣们拥立代王刘恒(汉惠帝的异母弟)为汉文帝,汉文帝后是汉景帝,文景之治就是指的文帝景帝时期。

贾谊就是汉文帝时期一个改革派人物,总能把握时弊痛点,提出解决方案,对文景之治作出了巨大贡献。

贾谊先是辅佐河南郡守吴公把个河南郡治理得井井有条。汉文帝听说后,提拔了吴公,吴公推荐了贾谊,汉文帝征召贾谊为博士,为所聘博士中最年轻的一个。每次文帝出题,贾谊总是应答自如,见解精辟,深得文喜欢,一年之内破格提拔为太中太夫。

贾谊从秦亡中深切体会的人民的力量是巨大无穷的。他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通道、法等各家思想,构建“仁礼”思想体系,于民施仁政、于国兴礼法。具体说就是让人民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安居乐业。由此可见,贾谊有着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是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同时立法立制,理顺政权体系,巩固中央权威。比如,后来景帝时的“削藩”以及汉武帝时的“推恩令”等,都是贾谊解决藩王思想的具体落实。

由于贾谊风头很劲,遭遇谗言,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虽被召回做梁怀王太傅,不过是平级调动,并没有被安排在重要岗位上,政治抱负难以实现。梁怀王入朝时坠马而死,本与贾谊无大关系,但他深为自责,就这样抑郁而死。

贾谊虽然33岁就去世了,但在历史上地位很高。其《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等篇章,无论是从政论的角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水准都极高;《吊屈原赋》《鵩鸟赋》等是汉赋的代表性作品。《史记》《汉书》都为其列传,李白、刘长卿、李商隐、王安石等都有写贾谊的诗。毛泽东说,《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全文切中当时事理。

贾谊在长沙的故居,汉武帝敕命修缮,明朝是形成祠宅合一的格局。什么是祠?那是享受人们鼎敬供奉的。唯楚有才,于斯为盛,贾谊故居被称为湖湘文化的源头。

一位33岁就去世的历史人物,毛泽东却为他写了2首诗,为什么?

当年毛泽东在长沙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期间,想必对贾谊这个历史人物是相当熟悉的了,对贾谊强烈的民本主义思想,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运用。民本思想的相通,恐怕是毛泽东关注贾谊并为他写了2首诗的根本原因所在。

可惜的是,在2000多年前的那个时代,贾谊的政治抱负没有得到有效的实现。

我们再来看毛泽东写贾谊第二首诗。

七律·咏贾谊

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毛泽东的2首写贾谊的诗,开篇都盛赞贾谊治国治世之才能。前一首指出贾谊个性上的弱点,不够坚定、不够强大,但是诗意并非完全停留在此,如果他没有抑郁而死,壮志就能实现吗?所以后一首直接点明“壮志未酬”“英雄无计”的悲哀之处,充满惋惜之情。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