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李林甫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20 07:08:20

李林甫

李林甫为唐玄宗李隆基朝代的著名奸相。他出身于李唐宗室,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林甫善音律,无才学,会机变,善钻营,是一个口有蜜而腹有剑的阴险之徒。

李林甫 –
个人概述

 

李林甫(?~752) 唐玄宗李隆基时著名奸相。善音律,无才学,会机变,善钻营。出身于李唐宗室,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初为千牛直长(宫廷侍卫)。开元初,迁太子中允。不久通过他舅姑夫的叔叔侍中乾曜的关系,升至国子司业。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迁为御史中丞,隶管刑部、吏部侍郎。至此,他已跻身李唐高层统治者行列。其时武惠妃专宠,李林甫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惠妃之子寿王,极得玄宗钟爱,李林甫托宦官禀告惠妃,“愿护寿王(李瑁)为万岁计”,即是说,他将拥护寿王登上皇帝宝座。惠妃闻禀感激涕零,在玄宗面前经常称颂李林甫之“德政”。因谄附玄宗宠妃武惠妃,擢为黄门侍郎。开元二十二年(734)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他收买嫔妃宦官,探得玄宗动静,迎台意旨,因而获得信任,掌握大权。他为人忌刻阴险,对于才名高和受到玄宗重视的官员,必设法排斥,表面上甜言蜜语相结,背后却阴谋暗害,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同时为相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他排挤罢相。为了专权固位,他竭力阻塞言路,补阙杜琎上书言事,被他贬为下邦令。他对朝臣说:“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作为仪仗的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朝臣受其威胁,从此谏诤路绝。他极力支持玄宗废太子瑛,劝立武惠妃子寿王瑁,玄宗却立了忠王玙(后改名亨,即肃宗)。他怕太子即位后于己不利,屡兴大狱,以动摇太子。他促使杨国忠推究,诛杀太子亲戚和不附已的臣僚,株连数百家。他久踞相位,自张九龄罢相后,独揽朝政,同列宰相牛仙客、陈希烈都怕他而不敢问事。天宝八载(749),咸宁太守赵奉璋拟揭发林甫罪状二十余条,被他指使御史台以妖言逮捕杖杀。天宝十一载,林甫死。此前,他已和杨国忠有隙,死后,国忠唆使安禄山诬告林甫与蕃将阿布思谋反,玄宗追削林甫官爵,籍没其家产,子婿流配。林甫在相位十九年,玄宗晚年政治腐败,他有很大的责任。

李林甫虽然是唐明皇身边的大奸臣,对于他的罪过已经听的很多了。但是,唐明皇既然能认清李白这个诗人没有政治才华,也一定能看出李林甫身上可取之处。他不至于一无是处,对于盛唐气象,李林甫确实不错,只有他才能控制各地的番将,这些番将包括安禄山。杨国忠则不然,能力一般而且贪财,是杨国忠把安禄山逼反的。当然,唐朝皇帝自己也有责任,没有识人和用人之能是封建社会任何皇帝的致命伤,不应该只是指责杨国忠或者安禄山。

李林甫 –
个人详细

李林甫(?―公元752年),小字哥奴,唐玄宗李隆基朝代的著名奸相。他出身于李唐宗室,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林甫善音律,无才学,会机变,善钻营,是一个口有蜜而腹有剑的阴险之徒。初任皇宫侍卫千牛直长。开元初,升为太子中允。不久通过他舅姑夫的叔叔侍中乾曜的关系,升至国子司业。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迁为御史中丞,历官刑部、吏部侍郎。至此,他已跻身李唐高层统治者行列。其时武惠妃专宠,李林甫极尽逢迎谄媚之能事。惠妃之子寿王,极得玄宗钟爱,李林甫托宦官禀告惠妃,“愿护寿王(李瑁)为万岁计”,即是说,他将拥护寿王登上皇帝宝座。惠妃闻禀感激涕零,在玄宗面前经常称颂李林甫之“德政”。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玄宗命中书令萧嵩择相。嵩经过长时期的考核,推荐右丞韩休为最佳人选。宦官高力士将此讯告知武惠妃,惠妃速命李林甫将此讯透露给韩休本人。韩休受命之后,对李林甫感恩不尽,以为李林甫助力良多。当韩休与真正荐他为相的萧嵩反目成仇之后,就极力推荐李林甫为相,武惠妃又日夜去玄宗耳畔颂李林甫之德,终于在开元二十三年擢升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加授银青光禄大夫之职。至此,李林甫终于爬上了朝臣的最高职位。

李林甫面柔而心狠。他广泛交结玄宗左右侍者,打听玄宗的一言一行。故他在朝廷的一切奏议,均是迎合圣意而发。其议乃玄宗所欲言,其事乃玄宗所欲行,心心相印,事事称旨,深得玄宗赏识。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均因其母失宠而遭冷落,常口出怨望之言,驸马都尉杨洄通过武惠妃禀告玄宗。玄宗甚怒,欲废太子李瑛为庶人。宰相张九龄奏曰:“太子乃国家之本。长在宫中,直接受陛下之教化,怎能一怒之下就予废黜。臣不敢与闻其事。”李林甫在朝议之时,面和气顺,不露声色。退朝之后则密奏玄宗:“废立太子,乃皇上家事,何必谋及外人,陛下决定就行了。”当玄宗决定废太子李瑛为庶人另立皇储之际,他迫不及待地向玄宗推荐寿王李瑁,而玄宗却立了忠王李浚(后更名李亨)。李林甫悔恨其谋未逞,又惧李亨降祸,乃另设图谋太子李亨之策。他先与太子之妃的兄长韦坚伪装和善,过从甚密。接着授坚以要职,恣其所为。然后寻隙逮坚下狱,覆灭其家,并罪及太子之妃韦氏,从而动摇东宫太子李亨的地位。李亨洞悉李林甫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阴谋,乃当机立断与韦妃断绝夫妻关系,这才挫败了李林甫的动摇东宫储位之谋。

李林甫为人忌刻阴险,对于才高权重受玄宗之宠的大臣,必阴设计谋去之而后安。玄宗有一次在勤政楼大宴群臣,会后兵部侍郎卢绚骑马按辔绝尘而去,玄宗望其英武之姿赞赏良久。第二天李林甫以宰相的身份召见卢绚说:“你威望素著,上(指玄宗)欲派你去交、广二地任职。你若嫌路远,就请告老还乡。”卢绚十分恐惧,立允其行,即贬为华州刺史,不久又以太子员外詹事的闲职夺去实权,卢绚从此沦为庶人。李林甫本人了无文墨,出言粗鄙,闻者窃笑。故此他对文名素著,天下奉为文宗的宰相张九龄,更是千方百计加以排斥。张九龄与中书侍郎严挺之相友善,挺之离异之妻嫁给蔚州刺史王元琰。王元琰遭人诬陷下狱问罪,挺之救释其身。李林甫奏禀玄宗,严挺之与前妻有私因而救释元琰的。玄宗怒贬挺之,张九龄为之辩解。李林甫又奏张九龄党同其罪,玄宗于是罢张九龄宰相之职,以李林甫取代,他从而坐上宰相的第一把交椅。李林甫又荐边吏牛仙客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察御史周子谅坦言牛仙客不是做宰相的材料,并指责李林甫引荐之私,玄宗予以杖杀。李林甫又将周子谅与已贬的张九龄拉在一起,称周子谅是张九龄同党,所言实为张九龄所指授,因而将张九龄再贬为荆州长史。此后,李林甫又引荐谀己的谄佞之徒陈希烈同知政事。牛仙客与陈希烈惧李林甫之威,不敢过问政事,而他则从此独揽朝政大权。有一次他十分得意地对朝臣说:“你们难道没有看见朝堂之外做为仪仗摆设而站立的马匹吗?终日不发一声就给吃喝,若大吼大叫,则逐出仪仗行列。”原来他所需要的即这种一声不吭,听他所为的朝官。谁有反对意见,则必排斥于朝臣之列。自此以后李林甫以首席宰相之权威,上蔽玄宗之视听,下塞臣民之言路,以国为家,玩天下于股掌之上。

李林甫既为首席宰相,又兼任陇右、河西节度使并吏部尚书,集大权于一身,示淫威于朝野。天宝年间改易官名中任右相,加光禄大夫,迁尚书右仆射。天宝六年加开府仪同三司,赐实封(土地、财产、人身)三百户,恩宠已达极点。李林甫京城府第建筑丽比皇宫,后来玄宗又将长安城东的薛王别墅赏赐给他。林甫喜爱声色之娱,玄宗还赐给两部女乐伎人,至于天下稀有珍宝历年所赐无法计算。李林甫侍妾甚多,女宠、男宠共有五十多人。按唐朝旧有制度,宰相外出不以仪仗开道,不显耀威仪。一般士民遇宰相行路也无须回避,李林甫则与众相不同。他自觉结怨甚多,担心刺客害己。他出入朝廷和自己府第,须有大队人马,前呼后拥,严加保护。他所乘车马的百步之外,均派士卒清道,驱赶往来路人。他的住所,更是重关复壁,警卫森严。他每晚要换几个睡觉地方,连他的妻妾儿女也不知他在何地歇宿。他有25个儿子,25个女儿,成材的甚少。儿子李岫(音xiù),是一个头脑较为清醒的人物,对他的所作所为耽心害怕,又莫可奈何。一次李岫哭泣着对他说:“大人身居高位,经事日久,树敌太多,一旦祸至,那时想当一个平民百姓都不可能哪!不如趁早急流勇退!”李林甫权势正盛,如烈日炎炎,怎么听得进他儿子的忠告。他非常不高兴地回答说:“已骑在虎背上,没法下来啊!”这是实话,他只能在虎背上骑下去。

杨国忠初列朝班之时,李林甫并不在意。认为杨国忠的机智与狡诈远远不是他的对手。及至贵妃杨玉环专宠内宫,满门富贵之后,李林甫想加以抑制,为时已晚,徒唤奈何。刚好其时西南少数民族发动叛乱,李林甫以杨国忠兼任剑南节度使为由,把他逐出朝班,远镇西南边鄙,虽能拥兵自大,总比放他在朝廷碍手碍脚的要好得多。这时正宠贵妃的玄宗却是另一种想法,为了讨好杨玉环的欢心,让杨氏一家鸡犬升天,正欲授杨国忠宰相之职,怎么能让其永驻边睡呢?所以在杨国忠辞行之日,玄宗特地嘱咐,把边事安置好以后回京,另有任用。玄宗写给杨国忠的一首送行诗中,就清楚地表明了要任他为相之意。李林甫内心虽然十分不悦,但也无可奈何。加之这时李林甫已患重病,力不从心,无法和杨国忠一较胜负,只有唉声叹息而已。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十月,玄宗幸骊山温泉宫,李林甫抱病随行,旅途颠巅之辛劳,使疾病加剧,危在旦夕。服药无效,只得求神问卜。巫者指示回生之法云:“若能见玄宗一面,病可立愈。”家人通过内侍禀奏玄宗,玄宗欲往病榻探视,被左右所阻。于是用一折中之法挽救李林甫之命,玄宗登华清宫的降圣阁,将李林甫病榻置于阁下,遥相观望,玄宗以红巾在空中摇晃,像是为李林甫招魂聚魄,结果还是不能起死回生,仍然一命呜呼了。

李林甫之死,使满朝文武松了一口气。仇者骂他“死有余辜”,同党惋惜靠山已倒,玄宗叹息失去善体圣意的宠臣。对于杨国忠来说,真是喜出望外,既去了一个政治对手,又可接任宰相大权,还可报复旧日外贬之仇。杨国忠趁李林甫未葬之际,暗里唆使安禄山出面揭露他的旧恶。安禄山心狠手毒,逼迫降将阿布思入朝面圣,诡称李林甫收他为义子,要他在边睡发动军士叛乱,李林甫在长安夺权,内应外合,谋夺李唐天下。这一指控,如石破天惊,震骇中外臣民。他的女婿杨齐宣怕株连灭族,立即出首揭发李林甫罪恶以自保,妄称李林甫曾以巫祝的“厌胜”之术诅咒皇上,图谋不轨。玄宗年迈昏庸,不辨真伪,立即下诏,剥夺所授一切官衔,用庶民之礼葬之。抄没全家财产,子婚人等均流放到岭南以外。李林甫的下场,虽然不能理解为“恶有恶报”,但确实是恶贯满盈,罪有应得。

李林甫在相位19年,上蔽玄宗视听,下塞臣民言路。“开元之治”的清明政治,至此已荡毁无存。玄宗晚年的腐败耽乐,与他有很大关系。

李林甫 –
职业生涯

 开元初,迁太子中允,历官御史中丞,刑部、吏部侍郎。因谄附玄宗宠妃武惠妃,擢为黄门侍郎。开元二十二年(734)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他收买嫔妃宦官,探得玄宗动静,迎台意旨,因而获得信任,掌握大权。他为人忌刻阴险,对于才名高和受到玄宗重视的官员,必设法排斥,表面上甜言蜜语相结,背后却阴谋暗害,时人称他“口有蜜,腹有剑”。同时为相的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等皆被他排挤罢相。为了专权固位,他竭力杜塞言路,补阙杜进上书言事,被他贬为下邦令。他对朝臣说:“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作为仪仗的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朝臣受其威胁,从此谏诤路绝。他极力支持玄宗废太子瑛,劝立武惠妃子寿王瑁,玄宗却立了忠王玙(后改名亨,即肃宗)。他怕太子即位后于己不利,屡兴大狱,以动摇太子。他嗾使杨国忠推究,诛杀太子亲戚和不附已的臣僚,株连数百家。他久踞相位,自张九龄罢相后,独揽朝政,同列宰相牛仙客、陈希烈都伯他而不敢问事。天宝八载(749),咸宁太守赵奉璋拟揭发林甫罪状二十余条,被他指使御史台以妖言逮捕杖杀。天宝十一载,林甫死。此前,他已和杨国忠有隙,死后,国忠唆使安禄山诬告林甫与蕃将阿布思谋反,玄宗追削林甫官爵,籍没其家产,子婿流配。

李林甫 –
口蜜腹剑

玄宗做了二十多年太平天子,渐渐滋长了骄傲怠惰的情绪。他想,天下太平无事,政事有宰相管,边防有将帅守,自己何必那么为国事操心。于是,他就追求起享乐的生活来。

宰相张九龄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挺着急,常常给唐玄宗提意见。唐玄宗本来很尊重张九龄,但是到了后来,对张九龄的意见也听不进去了。

 有一个大臣李林甫,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他什么事都不会,专学了一套奉承拍马的本领。他和宫内的宦官、妃子勾结,探听宫内的动静。唐玄宗在宫里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他都先摸了底。等到唐玄宗找他商量什么事,他就对答如流,简直跟唐玄宗想的一样。唐玄宗听了挺舒服,觉得李林甫又能干,又听话,比张九龄强多了。

唐玄宗想把李林甫提为宰相,跟张九龄商量。张九龄看出李林甫不是正路人,就直截了当地说:“宰相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李林甫为相,只怕将来国家要遭到灾难。”

这些话传到李林甫那里,李林甫把张九龄恨得咬牙切齿。朔方(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将领牛仙客,目不识丁,但是在理财方面,很有点办法。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张九龄没有同意。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说:“像牛仙客这样的人,才是宰相的人选;张九龄是个书呆子,不识大体。”

有一次,唐玄宗又找张九龄商量提拔牛仙客的事。张九龄还是不同意。唐玄宗发火了,厉声说:“难道什么事都得由你作主吗!”唐玄宗越来越觉得张九龄讨厌,加上听信了李林甫的诽谤,终于借个因头撤了张九龄的职,让李林甫当宰相。

李林甫一当上宰相,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绝,不许大家在玄宗面前提意见。有一次,他把谏官召集起来,公开宣布说:“现在皇上圣明,做臣下的只要按皇上意旨办事,用不到大家七嘴八舌。你们没看到立仗马(一种在皇宫前作仪仗用的马)吗?它们吃的饲料相当于三品官的待遇,但是哪一匹马要是叫了一声,就被拉出去不用,后悔也来不及了。”

有一个谏官不听李林甫的话,上奏本给唐玄宗提建议。第二天,就接到命令,被降职到外地去做县令。大家知道这是李林甫的意思,以后谁也不敢向玄宗提意见了。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声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强的,他就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排挤掉。他要排挤一个人,表面上不动声色,笑脸相待,却在背地里暗箭伤人。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上隔着帘子眺望,兵部侍郎卢绚骑马经过楼下。唐玄宗看到卢绚风度很好,随口赞赏几句。第二天,李林甫得知这件事,就把卢绚降职为华州刺史。卢绚到任不久,又被诬说他身体不好,不称职,再一次降了职。

有一个官员严挺之,被李林甫排挤在外地当刺史。后来,唐玄宗想起他,跟李林甫说:“严挺之还在吗?这个人很有才能,还可以用呢。”李林甫说:“陛下既然想念他,我去打听一下。”退了朝,李林甫连忙把严挺之的弟弟找来,说:“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见皇上吗,我倒有一个办法。”

严挺之的弟弟见李林甫这样关心他哥哥,当然很感激,连忙请教该怎么办。李林甫说:“只要叫你哥哥上一道奏章,就说他得了病,请求回京城来看病。”严挺之接到他弟弟的信,真的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回京城看病。李林甫就拿着奏章去见唐玄宗,说:“真太可惜,严挺之现在得了重病,不能干大事了。”

唐玄宗惋惜地叹了口气,也就算了。像严挺之这样上当受骗的还真不少。但是,尽管李林甫装扮得怎么巧妙,他的阴谋诡计到底被人们识破。人们就说李林甫这个人是“嘴上像蜜甜,肚里藏着剑”(成语“口蜜腹剑”就是这样来的)。李林甫当了十九年宰相,一个个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一批批钻营拍马的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就在这个时期,唐朝的政治从兴旺转向衰败,“开元之治”的繁荣景象消失,接着出现的就是“天宝之乱”(天宝是唐玄宗后期的年号)。

李林甫 –
“马料论”

唐玄宗时的著名奸相李林甫身居相位长达19年,他曾对朝中大臣说过这样一句话:“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新唐书.李林甫传》)大意是讲,做臣下的,不要那么多嘴多舌,没见那些仪仗马吗?一言不发却享受三品的马料,而叫一声就被废斥不用,到那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了。大臣们听了李林甫的“马料论”后,果然都变得乖了,史称“由是谏诤路绝”。

历来人们都把李林甫的“马料论”当成“官场箴言”来读,殊不知他并不是在给众人传授做官保官升官的经验之谈,而是对不顺从他的官员的疾言厉色的威胁。他之所以能够独断朝纲,很大程度上就因为他能想方设法使群臣噤声。

李林甫在官场上混很有两手。一手对上,一手对下。先说对下。李林甫身为宰相,把持着选干部、用人才的大权。可他的眼光很独特,就是“非谄附者一以格令持之”。也就是说,他用干部不看德能勤绩,只看是否忠心不二、死心踏地地站在他这条线上。对于正直之士、不与他同流合污的人,一概想办法铲除。李林甫的府上有一个月堂,每当要“排构大臣”的时候,李就住进去闭门不出,苦思冥想。用现在的人的话,大约就是“密谋策划”了。等到他喜滋滋地出来了,肯定就有大臣要家破人亡了。张九龄、李适之等正直之士,因此而遭逐甚至被诛。史称“公卿不由其门而进,必被罪徙;附离者,虽小人且为引重。”这样一来,连谏官也“无敢正言者”,一个个乖乖地做起了“持禄养资”的“仪仗马”了。

再说对上。李林甫深知,要想一手遮天,必须举好皇上这把大伞,所以时刻留心揣摩皇上心思,哪里痒痒挠哪里。史称其“善刺上意”、“善养君欲”,其结果是皇上“深居燕适,沈蛊衽席”,也就是说不顾朝政繁忙,关起大门躲进后宫纵情享乐去了。李林甫又将宫中太监、御婢一一收买妥当,每有奏请之事,“刑余之人”都会向他透露皇上的态度,皇上的一举一动尽在其掌握之中。而沉湎于声色之中的唐玄宗就更是离不开李林甫为他打理朝政了。

两手搞定皇上和朝臣的李林甫,为自己斩获了极大的权力空间。可叹的是,他既无道德文章,也无经世之才。史称其“发言陋鄙,闻者窃笑”,可见连作个“重要讲话”的能力都没有。一般来说,小人得志后的所思、所想、所行,都离不开如何巩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李林甫自然不例外。本来,唐朝对番将的使用是有节制的,功劳再大都“不为上将”,而由汉臣文官担任节度使,张嘉贞、王晙、张说等都是自节度使入相天子的。可李林甫对这些担当大任的儒臣们却深为忌惮,便进谗言说,夷狄未灭,原因就是文臣为将贪生怕死,不如重用番将。玄宗于是将安禄山、哥舒翰等擢为大将,把边地兵权拱手送给番将,终于酿成了十多年后几乎使李唐江山易帜的“安史之乱”。

玄宗晚年的时候,与给事中裴士淹品评大臣,论及房琯时说“此非破贼才也”,至宋璟则说“彼卖直以取名耳”,给李林甫的评价是“妒贤疾能,举无比者。”裴士淹说:“陛下诚知之,何任之久邪?”玄宗默然不答。是啊,明知道眼前站着的是个小人,却舍不得赶走他,反而任由其将满朝文武修理成为不发一言的“仪仗马”,唐朝之由盛而衰,李林甫固然罪无可恕,坐拥深宫的孤家寡人唐玄宗不更是个历史的罪人吗?!

李林甫 –
个人影响

林甫在相位十九年,玄宗晚年政治腐败,他有很大的责任。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