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王若飞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20 07:08:02

王若飞

王若飞生于1896年10月,贵州安顺人。1903年迁居贵阳,随舅父黄齐声生活学习,1915年在舅父黄齐声的带领下,参加“反袁运动”,从此走上革命道路。1923年4月转为共产党员。

王若飞 –
基本资料

姓名:王若飞
生卒年:1896—1946
籍贯:贵州安顺人




 

王若飞 –
个人简历

随林伯渠到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此后留在重庆。周恩来不在重庆时,他是共产党驻重庆首席代表,并主持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工作。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1945年8月,随毛泽东、周恩来飞抵重庆参加国共谈判。1945年12月又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随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赴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为扩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阵线积极工作。1946年4月8日,同秦邦宪、叶挺、邓发、黄齐生等乘飞机离重庆返延安。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飞机失事坠毁,与同机人不幸遇难。

王若飞 –
生平简历

王若飞生于1896年10月,贵州安顺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1922年6月参与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

1923年4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转为中共党员。

1 9 2 6年初,吴佩孚联合张作霖,向国民军发动进攻,驻河南的国民二军被迫退出河南,使河南再次陷入吴佩孚的统治之下。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党、团组织又转入地下状态。1926年3月,王若飞离豫赴沪,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王若飞在豫工作9个多月,历尽艰难,从宣传马列、组建党团组织到开展工运、农运,都作出了显著的成绩,当时党中央认为,王若飞在河南所主持的工作,“都已达到相当的成功。”1926年下半年到1927年初,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一、第三次武装暴动。1925年5月下旬,中共中央根据李大钊与国民二军军长胡景翼商定的计划,派王若飞到河南帮助国民二军开办军官学校。

6月初,王若飞到达开封,后又到郑州,住在当时京汉、陇海铁路总工会南边的小巷里。6月7日,郑州召开群众大会,声援沪案,王若飞以全国总工会代表的身份参加大会并发表了演讲,后由于胡景翼病故,继任国民二军军长的岳维峻放弃了开办军校的计划,于是,王若飞即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留在河南,做地方党的工作。不久,党中央为加速河南党的建设和发展,又派来一批骨干。

王若飞团结各地来的同志,把建立和发展各级党团组织作为首要任务。为了实现全省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他首先把郑州原党支部改建为“中共郑州地方执行委员会”,管辖开封、洛阳、焦作、彰德、卫辉、信阳以及京汉铁路和豫丰纱厂八个党支部,并很快建立起了中原地区最早的三个地委。王若飞对共青团的建设也极为关注,并很快建起了郑州等六个支部。后由于王若飞等共产党人认真贯彻了党的四次代表大会精神,使河南的党、团组织得到较快发展。几个月之内,党团员人数增加了10倍。

1927年起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部长和宣传部部长。

1928年6月赴苏联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后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

1931年回国,任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员,后在内蒙古包头因叛徒出卖被捕。在长达5年零7个月的监狱生活中,他坚贞不屈。1937年获释后,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抗战爆发后,1938年起任中共中央华中工作委员会兼中共中央华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5年6月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同年8月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作为中共代表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1946年1月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4月8日在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于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王若飞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他“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成为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

王若飞 –
王若飞故居

王若飞故居,位于安顺市内若飞大道北道中段东侧。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出生和居住过的地方。   故居始建于清代,王若飞曾祖父所建,1982年对外开放。故居临街,经过道进朝门入四合院,院内铺以方形石板,有石砌花坛、鱼池等,房屋为木结构小青瓦建筑,具有清代民居风格。   现存部份家具实物及若飞青少年时期在日本、法国留学时进行革命活动资料,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一起工作时的照片、通讯手迹,重庆谈判时所穿衣物,遇难后党中央和中央领导的悼词,部份国民党要员、爱国将领、民主党派知名人士题词、挽联及有关王若飞的书籍,出版物等。   王若飞故居纪念馆 是纪念和展示王若飞同志光辉事迹的专题性纪念馆。全部陈列共分八个部分,目前展览图片资料为125幅,实物资料47件,展线长330余米,以若飞精神“一切要为人民打算”作为布展主线。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了王若飞同志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经历和参与的重大历史事件,突出了王若飞同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门票价格:20元/人   交通提示:王若飞故居位于安顺市西秀区北街174号,在火车站或汽车南站坐13路车可达. 

  

王若飞同志经历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著名“四.八”烈士,1896年10月11日生于贵州安顺城北。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豫陕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江苏党委省农委书记。   1927年5月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   1931年任中共西北特区委书记,在延安时期历任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统战部长、宣传部长、十八集团军延安总部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党务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   1945年8月王若飞作为中共代表团代表之一,与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回延安请示汇报工作,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五十岁。

王若飞 –
大历年事

1896年10月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县。9岁时随具有民主进步思想的舅父到贵阳读书,并在他们的影响下参加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从1918年春天起,王若飞先后赴日本、法国和苏联留学。

1922年6月,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在法国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探讨中国革命问题,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3年4月,王若飞和赵世炎等旅欧党员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并转为中共党员。他们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十月革命的经验,并联系实际,经常讨论中国革命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

1925年3月王若飞回国。不久他担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在李大钊的指导下,他在中原地区大力发展党团组织,积极开展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为推动中原地区的革命运动作出了贡献。

1926年5月,王若飞赴上海任中共中央首任秘书长,参与处理了党内大量的日常工作,并参与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一、第三次武装起义。党的五大后,王若飞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农民部长和宣传部长。党的八七会议后,王若飞根据革命的紧迫形势,克服重重困难,多次在江苏各地组织农民暴动。1928年6月,王若飞赴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并留在苏联,进入列宁学院学习。

1931年7月回国后,王若飞任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员,组织领导西北地区的农民解放斗争和民族革命斗争。这年11月,由于叛徒出卖他在包头被捕。在狱中,王若飞大义凛然,在敌人的法庭上据理力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大谈马克思主义。敌人曾将他押赴刑场,玩弄假枪毙的伎俩恫吓他,他仍不屈服。他还在狱中写下了2万多字的长信,劝国民党绥远主席傅作义站在中华民族革命战争的立场上,坚定地动员民众和军队抗战。

1937年4月,在中共中央北方局的营救下,王若飞结束了5年零7个月的牢狱生活。1937年9月到达延安之后,他风尘仆仆,竭尽全力地投入工作。1938年秋,他担任中共华北华中工委秘书长,并兼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0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44年4月他赴重庆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工委书记,主持南方局的日常工作。1945年8月,他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与国民党的和平谈判。

1946年4月8日,王若飞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向党中央请示汇报工作,飞机行至山西兴县黑茶山不幸遇险失事,王若飞与秦邦宪、叶挺、邓发等同机遇难,时年50岁。

“一切要为人民打算”,这是王若飞当年临别重庆时向周恩来说的最后一句话,这句名言成了他对人民、对党的最后遗言。在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队伍里,王若飞是全党当之无愧的楷模!

王若飞 –
名言

为了保存一个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万人的解放事业,遭到千万人的唾弃,那活着还有生命意思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