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王树理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7 21:13:25

王树理

  男,回族。济南商河县人。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1968年参军。退伍后任职商河县委宣传部。历任德州地委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庆云县委书记,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回族学会副会长,省体改办公室副主任,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196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2004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中短篇小说集《一生清白》,散文集《灶地背影》、《九河梦寻》,诗集《拥抱太阳》等。短篇小说《亲亲黄河那捧土》获《上海文学》2003年文学新人大赛佳作奖,短篇小说《琴声》获2004年全国首届时光杯文化艺术大奖赛特等奖。

人物介绍

王树理 (1951~)中国作协会员 回族。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1977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1968年参军。退伍后任职商河县委宣传部。历任山东省德州地委办公室干部、地委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庆云县委书记兼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德州市委委员,山东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回族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196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200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中短篇小说集《一生清白》,散文集《灶地背影》、《九河梦寻》,诗集《拥抱太阳》等六部。短篇小说《亲亲黄河那捧土》获《上海文学》2003年文学新人大赛佳作奖,短篇小说《琴声》获2004年全国首届时光杯文化艺术大奖赛特等奖。

2012年2月16日增补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山东省委员会委员。

2012年2月23日增补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山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

《》是王树理先生在28个国家写下的40篇游记体散文的结集。这些文章同他的小说、诗歌、散文一样,文笔流畅,神采飞扬,充满着哲理的思辨和睿智的从容。读这本书,不仅可以开拓眼界,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倾听作者心灵的琴弦,享受生活的启迪与美的滋润。

《哦,金合欢》是王树理先生在28个国家写下的40篇游记体散文的结集。这些文章同他的小说、诗歌、散文一样,文笔流畅,神采飞扬,充满着哲理的思辨和睿智的从容。读这本书,不仅可以开拓眼界,增长知识,而且可以倾听作者心灵的琴弦,享受生活的启迪与美的滋润。

目录

  一位富有者的淡泊与崇高

让人养眼的斯德哥尔摩

华沙听“绿”记

多瑙河的水涨了

怀念根的情节

用爱心留大美驻足

新西伯利亚,你好

感动与陶醉

帕腾基兴返璞归真

雪中行

旧金山魅力何在

在纽约接受培训

宜居是需要条件的

在马德里的大街上散步

一滴水演绎整个世界

王树理,山东商河县人,回族,生于1951年4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黄河咒》、《卿云歌》;中短篇小说集《一生清白》、《第二百零七根骨头》;散文集《九河梦寻》、《灶地背影》、《哦,金合欢》;诗集《拥抱太阳》、《王树理诗选》等。作品多次获奖。2010年7月,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出版了《王树理研究专集》。

“黄河入海口的河口平原,叙写了一首恢宏的叙事长诗,我这一辈子都吟咏不完,她构成了我整个文学成长与长成的世界。”这是王树理先生向笔者道出的,他和他魂牵梦绕的那片土地的不解情缘。

树理先生的作品不多,但字字句句都写得用心,黄河口那一抹亘古不变的景致与浓郁的乡情,读起来令人顿生一种流韵阔远、精魂绵延的真实。读后深思,不知将先生的文学脉络定位为“黄、白、绿”三原色,妥帖否?

在中国封建朝代里,从宋代以后,明黄色是皇帝专用的颜色,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国际政治团体中,黄色代表自由主义者;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黄色是土的象征。黄色是母亲河的底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对于王树理而言,黄色是生命的原色,渲染与铺陈着他成长、生活、创作的年轮。

黄河入海的地方,每年都要堆出一片肥得冒油的荒地,这是母亲河的赐予,是哺育河口平原成长的甜蜜的乳汁。黄河教会了一批“赶黄河”的人,懂得怎样亲近黄河、依赖黄河,在堆出的新的处女地上垦荒种地,哼唱着《黄河土歌》立村建户:“置下黄土,身不离土;犁出阴土,冻成酥土;晒成阳土,耙成绒土;施上肥土,种在墒土;锄成暗土,养成油土;土来土去,终归入土。”

黄河赋予了王树理独特的秉赋,他似乎能听懂黄河咒语,长篇小说《黄河咒》中,金家庄里辈分最高的金六爷,常在傍晚或深夜获得黄河的启示。王树理说,他有时梦里会出现一个声音,吟出一些句子,醒来立即提笔写下,这往往会成为他作品中点睛的力量,这些会不会正是黄河念给他听的绝密的咒语呢?

《赶黄河》、《亲亲黄河那捧土》、《黄河咒》、《卿云歌》……解密了黄河咒语的王树理,不断地把这种神奇与神秘的咒语,幻化为一部部文学作品,写给大众看,讲给大众听。

《黄河咒》里金六爷一样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咒语里的人物;《琴声》的结尾,坟前恍惚的拉琴人化作的那道白光;《卿云歌》里跟随卢继承的那只似乎通人性的河龟……这种黄河水孕育的河口平原的神秘与神奇的异象,不正如陈忠实《白鹿原》里神秘的白鹿精灵、莫言小说里充满民间传奇色彩的魔幻,甚至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等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一样,在信马由缰间,不经意地流露出的黄河口的魔幻、王树理的魔幻么?

在光谱中,白色无色相。神奇的是,光谱中所有可见光混合起来却会形成白光。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白色是金的象征。白,象征着无比的高洁、明亮,在森罗万象中有其高远的意境。在王树理的脑海里,情之所至时,新月的清辉、清真寺塔尖的那一束不经意蓦然绽放的光芒,寄托着他对信仰的敬畏;千古盐田那闪闪发光的晶莹,链接着他对社会下层的悲悯;芦花飞雪,千丝万缕意绵绵,让他追过山,追过水,追逐着他创作的踪影……

长篇小说《卿云歌》是树理先生的新书,我们采访时,出版社刚刚送来样书。沉甸甸的文字里,承载着对“庆云”那片故土的满满深情。

1992年到1997年,王树理在山东省庆云县工作了五年零三个月,作为一县之主,他对父老乡亲祖祖辈辈“苦海盐边”的境况深有体会。庆云是黄河入海口附近的一个边远小县,地碱,水咸,人穷,但生活在这里的,是一辈又一辈的苦人,一辈又一辈的好人,一辈又一辈在困境中挣扎着奋勇前行的人。这片贫瘠的盐碱地,和自己童年成长的乡村是如此的相似,都生生不息,绝不放弃。

他在文中写到:“苍凉,是大自然给蛮荒之地特别加盖的戳印……如果仅仅是地上景物让人望而生畏,也倒还罢了,齁咸的地下水带给人们的灾难,更像潘多拉盒子里的妖魔,足以让人骨质疏松、骨节变大、牙齿变黄,身形佝偻。它还与土地沆瀣一气,不时地制造出一些旱涝灾害,让庄稼枯萎、树木干尖、飞鸟远遁、走兽鲜来、生态失调、民生凋敝。旱、涝、沙、碱、咸合谋着,绑架了这个荒原……”五世祖卢丁爷爷们,在这片苍凉的芦荻白毛丛中,用粗厚的双手让“碱蓬棵里彤云红”。于是,子孙得以繁衍,“芦花寨”得以孵化成一只大鸟,刘格平们得以战斗并给予生民重生的力量,卢继承们得以拥有沁人心脾的枣香……

当代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张炜先生看过《卿云歌》后,评价说:“树理先生的小说,根植于黄河沃土,发力深长,蓬勃健旺,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我每一次捧读,都在深刻忘我的沉浸中受到强烈震撼。这是真实的力量,也是一个作家的力量。他的这部长篇小说,使他的创作增添了更为丰富的积累,抵达了另一个全新的境界……”

脚踩白色盐碱地,梦中芦花飞扬,老人们自吟自唱着一曲《盐歌儿》:

盐民苦哎,

盐花伴雨和泪煮哟;

盐民难哎,

苦丁做茶吞黄连哟……

盐歌儿虽苦,苦来回甘,意蕴绵长……

绿

绿色因为与春天有关,所以象征着青春,也象征繁荣;绿色代表和平、友善、善于倾听;绿色是穆斯林崇尚的生命之树常青的颜色;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绿色是木的象征。浩浩汤汤的芦苇丛里藏着王树理孩童时最深的烙印,割草、打苇子、挖野菜……愈艰苦愈记忆犹新。如今,黄河入海前赐予伟大生命的那最后一抹绿,每天都在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壮大,正如王树理的文学情怀,一发不可收拾。

住在河口平原的老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有水一片绿,没水一片黄。新雨过后,遍野蛙鸣,时而能听到苇子打苞时发出的声音。只要播下种子,十天以后,平展展的原野上又是一片葱绿。这是人们对贫瘠的土地唯一且最美的期许。这一抹绿,无异于一处世外桃源,满足了他们祖祖辈辈。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民族文学》总编叶梅在评价《卿云歌》时说:“造物的昌明给这片土地带来甘甜与富庶。”王树理和先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知足常乐。于是,无数次地犁耕改造后,最咸涩的土地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新绿,甜蜜的金丝小枣累累压枝,咸涩与甜蜜成了最强烈的对比,远在大城市的芸芸众生,又有几个知道自己嘴中现嚼着的甜蜜,是从那样一个苦涩的地方长成的呢。

乡民热爱土地、依赖土地,他们坚信,不论如何贫瘠的土地上,都能植耕出绿意;王树理热爱黄河,苦恋着脚下的盐碱地,更钟情于那一抹绿。他总是自称50岁以后才入文学之途,其实,从1968年就开始出版作品,他就以笔为旗,在文学的园地里默默耕耘。如诗集《拥抱太阳》、散文集《九河梦寻》等都是他前期的作品,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了自己对河口平原的眷恋。2000年春天,王树理被派去龙口市去担任一个临时工作组的组长,正好遇上著名作家张炜先生也在此挂职,他说:“认识后,我忐忑地拿出自己写的《九河梦寻》,让张炜先生点评指教。我清楚地记着他看后说,有文学作品的意思,并鼓励我继续创作。”从那以后,王树理的文学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开始大胆尝试写小说,写后也经常找张炜先生探讨,没多久,短篇小说也是他的小说处女作:《家》,在《回族文学》上发表了。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开出了一片新绿。于是,就有了今天广受好评的《黄河咒》、《卿云歌》等一系列作品。

日月江河,千古绵延,河口平原上,一抹晚霞红得正艳,红彤彤的枣子隐约在葱郁的绿叶中间,微风伴着苇香拂过,一片红浪,一树希望!

日子就这样匆匆流过,桌上写着“王树理著”的书一天天多了起来,有从前的,也有现在的。他的所有作品几乎都透露出历史与现实的光影交替,字字都凝聚着他对现实的体验与思索。这就是王树理,要么不写,要写就写出个精魂与“道道”,这份承载了厚重“黄、白、绿”三原色的执着信念又有谁能轻易承担得起。

卿云烂兮,

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卿云歌》千古传唱:灿烂吉祥的彩云哟,萦绕在蔚蓝的天空,那是日月光辉永驻人间的象征啊,它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存在于这个祥云缭绕的地方。树理先生和他的作品一道儿,从盐碱地出生、生长、长成,正升腾出一朵绮丽的“卿云”,翻山越岭。

  后记:树理先生是“曝光率”极低的作家,他甚至不希望别人称他为“作家”,他觉着自己“受之有怯”。访谈前,他说,“小张,也别发什么报道了,只当我跟你们年轻人一块儿交流一下对文学创作的看法吧。”访谈中,说到情动处,他的眼里甚至会含着泪光,让你不忍心再问下去掀动他内心感情的触点。访谈后,电话沟通中,他也一直强调,“实在要写,就写一个文学爱好者对文学的那份感情与追求,写得质朴些。”树理先生谦诚朴和的态度和对文学创作的动人深情,让我迟迟不知如何下笔。惶惶中下笔,小心翼翼成文。不知自己写得够不够“质朴”,只知道,我笔下的,正是树理先生和他的作品传递给我的最由衷的印象罢了。

任免信息

2018年1月24日,政协全国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任命王树理为政协全国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