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郑道实 简历 – 名人简历

发布日期:2020-11-17 10:35:36

郑道实

郑道实

生于清代光绪十二年(公元1887年),香山(今中山)沙溪庞头村人,幼年随祖父移居铁城(今石岐)。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赴广州,就读于两广方言学堂。1908年参加同盟会,与郑彼岸等人创办《香山旬报》,1917年任广东军政府外交部中文秘书,1925年任增城县县长,1926年至1927年调任中山县县长(连任),后任行政院咨议、平汉铁路局副局长等职。1938年迁居香港。

概述

  香港沦陷时迁往湛江、桂林等地。1947年3月被聘为中山县文献委员会副主任,同年11月任中山县参议会议长。因为中山解放作过贡献,被人民政府聘为中山县支援前线委员会副主任,并当选为中山县人民代表。1954年被聘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57年病逝于广州。

个人简介

  郑道实(1887年~1957年),沙溪庞头村人,幼年时跟随祖父迁到石岐南门定居。8岁时入读家塾,爱好读书,天资聪颖,记忆力强。1903年到广州,为报馆写稿维持生计,后就读于两广方言学校英语科,不久因病辍学返乡。此时开始阅读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文章,由于文章切中时弊,对康、梁十分钦佩。后来康、梁失败,郑才认识到光靠清政府自行变法不行。1908年参加同盟会,结识郑彼岸、刘思复等人,并与郑彼岸等创办《香山旬报》以鼓吹革命。

  1917年任广东军政府外交部中文秘书,1925年任增城县长,1926年和1927年连任中山县长。及后任行政院咨议、铁道部主任秘书、中国航空公司秘书、平汉铁路局副局长等职。1938年脱离政坛迁居香港。香港沦陷后逃到湛江、桂林等地,度过一段清淡生活。1947年3月被聘为中山县文献委员会副主任,同年11月任中山县参议会议长。

  中山解放前夕,中共中山地下党组织几次派员与郑联系,郑道实终于接受共产党的意见,坚守岗位,在国民党军队撤走、解放军尚未入城的期间内,负起维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之责,因此县城在此时期的20天内平安无事,人民生活如常。当解放军入城时,他同全城人民夹道欢迎。后来郑受人民政府聘为中山县支援前线委员会副主任,被选为中山县人民代表。1954年受聘任广东省文史馆馆员。

世界倡导者

  郑道实还是个世界语的倡导者。1913年,郑道实邀请黄尊生(WongKemm)到香山县城开班讲授世界语,最初在右岐南门共和巷2号郑道实府上,后迁东门水楼师复之书房,学员约二三十人,皆为香山县城教育

  界之名流,为中山最早的世界语班。 近代香山政界名人杨子毅(1878~1953年),1912年,公费送往德国留学,就读于"布列士劳"大学读政治经济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离校回国,经同学郑道实介绍,认识伍廷芳,被推荐在外交部任秘书。1921年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时,任财政部秘书长,曾被委任代理财政部长。1926年曾任中山大学代校长,1927年任番禺县县长。与此同时,即1926年,郑道实也出任中山县县长。

郑道实

  1925年,为纪念逝去的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广州国民政府将香山县改名为中山县。于1929年2月,国民党中央委员胡汉民、戴傅贤等提请中央核准改中山县为全国模范县,实施训政,得到国民政府第19次国务会议通过。当时由县人唐绍仪、孙科、李禄超、钟荣光、马应彪、蔡昌、郑道实等九人为训政实施委员会委员,唐绍仪为主席。县政府分设财政、教育、公安、土地、建设五局。所谓模范县,就是全国1700余个县经济和文化建设的模范标本,其性质是等同我们今天搞改革开放的特区,以其经济的模式辐射全国。郑道实为创建“模范县”作出过贡献。

  郑道实还有一桩使一把香山古琴回归的美谈。据香山县志载:“沧海龙吟琴,为郑东岩之六世孙郑鼎训藏,琴为陈白沙旧物,刻有草书u2018沧海龙吟u2019四大字,书法飞舞苍劲,刻有u2018石斋u2019两字方印。该琴通体蛇腹断,漆金光泽,音韵铿锵,盖灵山张远山锡封所遗也。”但沧海龙吟琴几转易主,至民国时已为顺德晚闻堂主

  人马复所得。日本投降后,香山人郑道实通过马夫人黄氏动员夫君于1940年上半年无条件赠回至香山,珍藏于香山县文献委员会(后该古琴下落不明)。在抗战期间,郑道实也积极参与保乡卫国。1937年,中山县商会奉县府令,第二次筹组武装商团。此时抗日军兴,人心杌陧,兵寡机窳。经筹措一载,县长杨子毅于1938年饬令商会整编“石岐民团”,任务是防火、防盗、防空袭。同年张惠长接掌县政,下柬商会,令商团改为“义勇壮丁大队”,委任商会常务委员李鸿标为大队长,李德联、黄金藻、徐彦斌、刘敏德为大队副。概由商会会中企业出丁输财,共组团丁800余名,枪1000多枝,子弹由前县长郑道实从香港潜运入境接济。军训后,并入地方部队;被调派前线,在张惠长带领下,先后在大王头、西礼……诸要隘抗敌满载。据《建中日报》1947年9月4日报载,抗战期间,义勇壮丁大队曾参加战斗,“大小数十役,战绩伟烈,邑民誉道并绋哀阵亡者”。然而商会会员充任的团丁,战斗力不及正规军,也因日本侵略军凶残,终不能坚持战斗,继任大队长徐彦斌奉令撤转。

修图书馆

  抗战胜利后,郑道实致力于香山的重建工作,如酬款修建中山纪念图书馆。如今,赓建图书馆三楼碑记仍镶嵌在中山纪念图书馆三楼墙上。此碑刻于1947年,用麻石阴刻楷书而成,长138厘米,宽77厘米。每字3厘米,碑文照录:

  赓建图书

  馆三楼碑记

  民国二十四年,县长杨公子毅创建中山图书馆,于西山三楼未竣工而国难逻作未几敌寇侵入,馆址被占,三十四年九月,寇降县土光复越,八月县长张公惠长规复图书馆任李君鸿标为馆长。维时图籍尽,佚器具荡然,窗户破损污秽,委积李君既受命运回畴,昔杨公购存香港商务中华等书局之典籍,都二万余册,器具无钜细均由县人捐集。

  经营屡月而规模略具矣,但终以三楼未竣之故风雨侵蚀渗漏,日甚影响及于下层岌岌,不可终日。李君乃倡议赓建三楼县中,热心文化者咸乐输将经。始于三十六年五月完工,于同年十月,于是图书馆之建筑遂告完成。

  可见得群众信仰而能策动群力者建设之,需必不虞匮缺乏兹楼特。其小焉耳建筑费,除由崇义祠先后拨助谷粒,陆万壹仟斤外凡捐谷三千斤或款二百万以上者,于例得书于石……中华民国三十六年十月, 郑道实谨记 李炳垣敬书

待人宽厚

生活观点

  四十年代初期,郑道实经常看抗日宣传及进步话剧。去看曹禺作品 《雷雨》,边看边禺周朴园轧家各方面都充满矛 盾,对于繁漪这个人物,郑道实是寄予的。郑道实认为塑造这个典型人物用来反映封建家族的矛盾,繁漪是封建家族的受害者,唾骂她是不公平的。郑道实出生、成长于 封建社会,本来用旧的观点去看待新事物是很自然的事,但郑道实并不象一般旧头脑老人一样执拗着,思想上显然有其进步的因素,他对鲁大海反抗周老爷,并不是只看到劳资纠纷的一面,他说这是受剥削而起来反抗的工人力量,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他说话剧艺术寓教育于娱乐,剧场是教育民众的阵地。

生活中十分民主

  郑道实在家庭中十分民主,不曾以一家之主自居。对妻子、儿女、佣人,一视同仁。特别要提的是和夫人李金乔女士相处数十年,夫妻相敬如宾,共安乐共患难,相得相安,以至终老。郑道实有过名誉、地位,且生活曾一度过得较为宽裕,但绝无非分之想。他在

抗日战争

  艰苦的日

  子里,经济极度困难,儿女众多,生活负担繁重,他也绝不因困境所迫发脾气或沮丧,同样乐观地处理生活。

  郑道实好学、善良、待人宽厚诚恳,不愧是一位开明的民主革命者。在当时他虽然没信仰马列主义,但他憎恨旧社会的黑暗。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坚决推却不当国民党政府的官,正反映出他清逸的高贵气质,他是我父执辈中十分令人敬仰的老者。

个人书法

  郑道实善长诗词及书法并且写的一手好字。书法以中锋运笔为主,按捺使转自如,沉实中显柔韧,法度严谨,帖味甚浓,极具秀雅之气。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