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顾赛芬 简历 – 名人简历 – 法国 汉学家

发布日期:2021-01-04 11:25:22

顾赛芬

顾赛芬

顾赛芬(Couvreur,Seraphin,法国,1835-1919),1835年1月14日出生于法国的皮卡尔(Picard),于1853年9月23日加入了耶稣会,1870年4月30日来到中国,在北京学习汉语,后在在直隶省河间府直隶东南教会任传教士(神甫)多年。后又返回法国,于1904年他再次来到中国,后来在河间府传教和翻译中文典籍,他酷爱中国古典文学,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编写过辞书并翻译了大量中国典籍,是这时期汉学家中翻译、研究中国典籍成绩最为卓著者之一。他翻译的中国古籍包括《四书》(1895年)、《诗经》(1896年)、《书经》(1897年)、《礼记》(1899年)等。顾赛芬在别人诋毁中国文化的时候,能毅然站出来为之辩护。

基本介绍

顾赛芬 ( Couvreur,Seraphin,法国,1835-1919 ),1835年1月14日出生于法国的皮卡尔(Picard),于1853年9月23日加入了耶稣会,1870年4月30日来到中国,在北京学习汉语,后在在直隶省河间府直隶东南教会任传教士(神甫)多年。后又返回法国,于1904年他再次来到中国,后来在河间府传教和翻译中文典籍,他酷爱中国古典文学,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编写过辞书并翻译了大量中国典籍,是这时期汉学家中翻译、研究中国典籍成绩最为卓著者之一。他翻译的中国古籍包括《四书》(1895年)、《诗经》(1896年)、《书经》(1897年)、《礼记》(1899年)等。顾赛芬在别人诋毁中国文化的时候,能毅然站出来为之辩护。

编写作品

顾赛芬在1884年编写了《包括最常用的官话表现方式的法汉字典》一书,随后又在1890年将该书改称为大《汉法字典》,后来法国中国学家马伯乐(Henri Maspero)把这部字典誉为关于汉语古文的同类字典中最好的一种字典。这部字典几乎不考虑通俗语言(即白话),不收方言和专用词语(如佛教用语),它是从事中国古籍研究十分珍贵的工具书,成为法国汉学界自己领域真正合用的词典。

顾赛芬还编有其他两部工具书:《中文古文词典》,按笔画排列版本于1904年出版,按拼音排列版本于1911年出版;《官话:北方官话》,于1896年出版。顾赛芬在编辑这些字典时,运用了他在从事古籍著作研究中做的表格卡片,通过这种艰辛的研究工作,除了仅有的几篇拿不准的“易经”试译稿和毕欧已经译出“周礼”外,顾赛芬神甫几乎翻译了所有中国古籍,为向西方介绍中国儒学典籍著作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在1895年还翻译出版了《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1920年还出版过《大学》河间府版,1896年出版了《诗经》第1版,1927年在献县出版了第3版。1897年出版了《书经》。《礼记》于1899年以《礼记》标题出版了两卷本。又由顾赛芬全文译成了法文和拉丁文,以法文、拉丁文和汉文原文三者对照,在1913~1916年间于河间府发行,此书于1950年经过重新编辑在巴黎出版,法文标题为《礼记:有关礼节和仪式的记载》。

《<春秋>和<左传>》,共3卷,1914年出版。《仪礼》,1916年出版。

赛芬采用把汉文典籍译成法文和拉丁文的双语释义,特别是拉丁文具有简洁性,行文自由,能逐字逐句地直译汉语原文,用它进行翻译使译文显得精练可读。他的翻译严格忠于当时中国官方推崇的朱熹学派的诠注,对于注释他并不做进一步的阐释。他的译作十分严谨,很少带有个人的见解,为后人研究提供了比较客观的依据。

除此之外,顾赛芬还编有:《汉法小字典》(按部首排列),《汉文拉丁文字典》,《法一英一汉会话指南》等工具书。

顾赛芬

  • 更多历史人物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