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高祖之风:论三国君主的寒门色彩(中)

发布日期:2020-11-25 10:52:00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高门、寒门”,“士族、庶族”,“大姓、单家”之间的对立,并非单纯以“财富”或“血统”为划分依据,而是以“现实的门第族望”,尤其以“是否有传家经学”为依据。

换言之,汉末的“贵贱”,是一种“财富兼文化”层面的区别。

因此,“家财亿万、父居太尉”的曹操,由于阉党身份,依然被划入庶族地主的行列;而汉室远支刘备,由于已经落魄到织席贩履的地步,一般也被视作寒族。至于瓜农出身的富春孙氏,更是无须多论,陈寿一句“孤微发迹”便很好解释了其门第高低。

在此要特别强调一点,在两汉魏晋的语境下,所谓的“寒门”、“庶族”、“单家”等词汇,并非指代穷困潦倒的贫民,而是指代“中下层地主阶级”,与后世的贫贱之家有根本区别。

从魏蜀吴三国的“宫廷生活”与“君主特质”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寒门色彩。这不仅体现在“重用法、术”的执政方式上,也体现在日常的各个方面。

如系列上篇的结构,本文依然按照“婚姻问题”、“个人修养”、“执政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本篇是系列中篇,围绕“刘备集团”的寒门色彩展开。

本文共 5000 字,阅读需 10 分钟

婚姻问题

寒门出身的统治者,大抵在婚姻问题上不拘礼法。曹操如是、孙权如是、刘备亦如是。

与魏国的“自好立贱”和吴国的“闺门错乱”不同,蜀汉的婚姻,更多体现在“后妃卑贱、湮灭无闻”上。

如果梳理刘备妻妾,会发现相关记载极端简略。《蜀书 后妃传》的篇幅,在三国诸后妃传中是最少的,远低于《魏书》与《吴书》。甚至连相关引注也是最少的。

高祖之风:论三国君主的寒门色彩(中)

先主数丧嫡室,妻妾无闻

先主的两任皇后与后主的两任皇后,加上“先主二王传”与“后主太子传”,四个皇后加上三个王子再加上陈寿的赞语,合计篇幅仅1400字,简略到令人心痛。

注:《魏书 后妃传》4100字,《吴书 妃嫔传》2800字。

如此怪异的记述篇幅,实际是“事无可采”,故隐而不表。

刘备的婚姻,兼备了曹氏的“立贱”与孙氏的“错乱”,在服膺儒教、精通典籍的士人(指陈寿)看来,是需要避讳的事情。

(1)甘皇后

先主甘皇后,是曹操老乡。考虑到二人成婚时间以及后主出生时间,甘氏大概率是曹操在刘备“数丧嫡室”后安排的女眷。

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数丧嫡室,常摄内事。–《蜀书四 甘皇后传》

甘氏在豫州沛国并非大族,很明显是“母凭子贵、贱人暴富”。

(2)糜夫人

糜氏是东海富商糜竺妹,早亡,无载。

商贾在两汉是典型的贱业,糜竺属于“豪富的庶族地主”;虽然生活奢侈优渥、却难入士林。与曹嵩相似。

(3)孙夫人

孙夫人在《蜀书 后妃传》中缺载。

考虑到孙氏是孙权妹、孙坚女,其与刘备的婚姻,是典型的“辈分错乱”。即陈寿所谓“闺门无序”。

(孙权)嫡庶不分,闺庭错乱,遗笑古今,殃流后嗣。–《吴书五 妃嫔传》

且富春孙氏孤微发迹(瓜农),门第亦不足论。孙夫人失去记载,除了“大归”(离异)之外,可能也出此原因。

(4)吴皇后

吴皇后的情况更加难堪。

吴氏是刘璋兄嫂,刘瑁孀妻。因此,使刘备有“收继婚”的嫌疑。等同于“兄亡、弟纳其嫂”,与儒家教义严重相悖。最终竟是在法正的建议下才成行。

群下劝先主聘后,先主疑与(刘)瑁同族。法正进曰:“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於子圉乎?”–《蜀书四 穆皇后传》

注:晋文公纳其侄媳妇为妻,遭人耻笑。

高祖之风:论三国君主的寒门色彩(中)

法正劝先主娶刘瑁孀妻

法正是个不拘礼法、放达著称的奸雄,其“眩惑之术”被后世史家讥骂不绝,称其“专务邪道”。

法正务眩惑之术,违贵尚之风,譬之郭隗,非其伦矣。–孙盛

刘备与吴氏的婚姻,是最最典型的“闺门无序”。在当时的环境下,可以说已经出现了“乱伦嫌疑”。

后主的两任皇后皆张飞女。虽然张飞在蜀位居上公(车骑将军),可是涿郡张氏却并不显赫。

准确来说,张飞的出身甚为卑贱。被刘巴骂作“兵家子”,诸葛亮也称“飞实武人”。

诸葛亮谓巴曰:“张飞虽实武人……”巴曰: “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零陵先贤传》

无论是从侨姓还是土著的视角,刘禅的婚姻、大抵是出于刘备旧人集团的“内部巩固”,亦无关乎联姻高门。

一言蔽之,刘备的婚姻问题,兼备了曹魏的“好立贱人”与孙吴的“闺门无序”,为此诸后妃事迹,大抵湮灭无闻。

个中逻辑,也不难理解。

刘备虽托名宗室,实际支脉疏远,少时已经落魄。且其发迹方式、是通过“组织流民武装”走军功路线。这种崛起于底层的枭雄,充满着现实感;婚姻之于刘备,不过是工具而已。

实际从“先主二王传”当中即可窥见端倪。

梁王与鲁王,二王异母,且生母无载。这在皇权社会的官修史中,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类似情况者有孙吴的宣太子孙登,其生母亦无载。陈寿直言“孙登母贱”。

(孙)登所生庶贱。–《吴书十四 孙登传》

可知刘备诸妻妾,大抵亦家门贫贱,事无可述。

个人修养

与儒家要求的“经明行修”不同,刘备的言谈举止,透露着浓郁的市井色彩。

典型者即刘备“善嘲谑”。

在此特别强调一点,所谓的“少言语、喜怒不形于色”并非“面瘫脸”,而是“城府深”。即刘备的面部表情与内心活动相异,可能脸上喜笑颜开,心里却暗藏杀机。

比如吕布宴请刘备,命妇(妻)向拜,刘备即“外然之而内不悦”。

(布)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悦。–《英雄记》

刘备嘲谑无度,可参考的事例颇多。略举数例。

(1)诸毛绕涿居

涪城相会时(211),刘备见张裕“胡须浓密”,竟然现场编段子,称“诸毛绕涿(啄)居”,以此嘲笑其连鬓胡子。

(张裕)饶须,先主嘲之曰:“昔吾居涿县,特多毛姓,东西南北皆诸毛也,涿令称曰‘诸毛绕涿居乎’!”–《蜀书十二 周群传-附传》

这与儒家的礼义要求严重相悖。

(2)武王伐纣

刘备与刘璋反目相攻(212),势如破竹,大宴群臣。席间前歌后舞,欢乐无极。

随军谋主庞统,是襄阳名士,对刘备的“小人得志”嘴脸颇为不屑,二人爆发了争执。

刘备恼羞成怒,竟曲解《尚书》,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不亦仁者乎?”已经到了理屈词穷、胡说八道的地步。

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蜀书七 庞统传》

(3)滑稽戏

刘备平蜀后(214),招募儒生,设立学政。两个流寓之士(许慈与胡潜),因为彼此违戾不和,竟在御前斗殴,斯文扫地。

刘备则更加夸张,找了一群滑稽演员,将许、胡二人的斗殴故事,编排成戏码。之后大宴群臣,狂歌滥饮,极尽丑态。

先主愍其若斯,群僚大会,使倡家假为二子之容。效其讼阋之状,酒酣乐作,以为嬉戏。–《蜀书十二 许慈传》

高祖之风:论三国君主的寒门色彩(中)

刘备使倡家假为二子之容,以为嬉戏

拿别人的短处来取乐,甚至谱成戏曲。刘备的“放达不羁”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4)简雍的黄段子

简雍是刘备的老乡,以“简傲跌宕、威仪不肃”闻名。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无德行、不守规矩”。

从简雍的一系列举动来看,大抵是个毫无教养的二流子。经常独霸一席、叉腿瘫坐,毫无体面。乃至被陈寿如实录入,近乎烦文。

(简雍)优游风议,性简傲跌宕,在先主坐席,犹箕踞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適;诸葛亮已下则独擅一榻,项枕卧语,无所为屈。–《蜀书八 简雍传》

刘备与简雍私交甚笃,其“个人作风”也不难想象。

先主平定益州(214),在蜀中禁酒。法令颇严,抓了不少“有酿酒器具、却无酿酒行为”的人。

此时简雍编排了一个段子,称“同行男女欲聚众淫乱,因为他们有作案工具(指代性器官)”与“欲酿(酒)者相同”。引发刘备大笑。

(简)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蜀书八 简雍传》

这种粗俗浅陋、近乎荤段子的下流言语,出现在宫廷之上已经有损体面。刘备身为君王,不加禁止、却带头喝彩。这在以往“伏膺儒教”的贵族宫廷中,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蜀汉宫廷的市井气息,与刘备的个人素质紧密相关。

刘备的受教育程度很低。少时曾在洛阳游学,拜入卢植门下研读《五经》。结果“不甚乐读书”,每日沉迷在飞鹰走狗、嬉戏游乐的“逃学生活”中。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蜀书二 先主传》

考虑到卢植本人对章句也“不求甚解”,那刘备的学术教养无疑更差。

(卢植)能通古今学,好研精而不守章句。–《后汉书 卢植传》

注:“古今学”即流行北方的“古文经学”与流行南方的“今文经学”。“经学”指儒教经典。

高祖之风:论三国君主的寒门色彩(中)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

刘备对“经学”毫无兴致。其兴趣大抵在“诸子学”,主要在兵家与法家。与曹操相似。

从刘备遗言中,不难看出其平素阅读的、大抵都是《汉书》一类的史学、以及《六韬》、《管子》、《商君书》等法家著作。对《诗》《书》《易》等儒教经典,则嗤之以鼻。

(先主遗诏敕后主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诸葛亮)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诸葛亮集》

从刘备的放达行为中,也不难看出,其基本未沾染儒教影响,完全呈现出“原生态”级别的市井色彩。

执政方式

刘备集团的执政方式,是非常典型的“法家政治”。

其实寒门出身者、必然走上集权之路,无一例外。

因为士大夫的“门阀政治”,要求“共治天下”。且地方大族在长久的土地兼并中,田连阡陌,部曲众多,已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士族的存在,必然会分割君主的权力。

而崛起布衣的枭雄,其“基本盘”大抵由寒门武夫、与中下级地主组成。这群“新贵势力”绝不会允许旧贵族的复辟,故会通过集权手段,进行利益摊派。本质就是“对蛋糕的重新划分”。

刘备集团中,核心领导层基本没有“高门出身的旧贵族”。虽然因为“眩惑远近”的需要,安排过些许养老职位,比如许靖、射援、王谋、马超等人,但实际这些“有名无实”之徒,并不参与蜀汉集团的决策。

注:见建安二十四年(219)《汉中王劝进表》,文多不载。

真正掌权的人物,无外乎以关、张、赵为代表的军功阶层;以诸葛亮、法正、李严为代表的事功型谋主;以及以刘琰、孙乾、简雍、糜竺等人为代表的乡党(或)旧人势力。

这群人物有个突出特点,即声名不显。

要么是流寓的落魄豪族。比如鲁国刘琰、常山赵云、琅琊诸葛、扶风法正等人。由于他们远离故土,无法再通过“乡举里选”获得政治利益,因此完全托庇于刘备。

要么干脆就是些寒门无赖,甚至亡命之徒。关张、简雍、魏延即如此类。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蜀书六 关羽传》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蜀书十 魏延传》

高祖之风:论三国君主的寒门色彩(中)

刘备集团成员、大抵发自孤微

当然,刘备集团内还聚拢了一大批“荆楚人士”。但大部分也并非一流豪族。荆州的顶级门阀大多北降曹魏,随刘备南渡者,都是些中小豪强。

这个群体的政治倾向也很好理解。他们“品其名位”,在“人才林立”的北国、恐怕不会获得更高的地位,但追随刘备却有一步登天的可能。诸如赖恭、廖立、蒋琬、潘濬等人皆为代表。

刘备集团中,出身一流高门且参与决策的人物,似乎仅有(襄阳)庞统一人而已。且统不幸早亡。

总之,刘备集团的构成形态,具备非常典型的寒门特征。即“一切以事功为标准、杜绝有名无实之辈”。

刘备早期(在公孙瓒麾下)的执政手段则更加酷烈,几乎是一个纯粹的“流氓武夫集团”,对地方名士的打压颇为残酷。在平原郡统治时期,甚至引发了“刘平买凶杀人”的恶劣事件。

(刘备)领平原相。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蜀书二 先主传》

虽然刘备后来已经逐渐与士大夫阶层进行“有限的媾和”,但寒门政治色彩,依然非常浓郁。

刘备平素喜欢阅读法家著作,其重用的人物、也大抵都是法家人物。其中诸葛亮还以“刑法峻急、刻薄百姓”闻名。且洋洋得意地炫耀权谋手段,毫不掩饰其立场。

(诸葛亮曰)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诸葛亮答法正书》

至于刘备入蜀之初,便立刻组织修造《蜀科》,亦反映了其“以法御下”的心态。

陈寿称先主“盖有高祖之风”,恐怕不仅是因为高祖“知人善任”,也在影射刘邦的“无赖出身”、以及西汉初年的“布衣将相”局面。

(刘备)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蜀书二 先主传》赞语

且先主“折而不挠、终不为下”,亦可窥见其雄心。

似刘备般“织席贩履”的落魄宗室,在门阀林立的东汉社会,是不可能通过正常途经出仕的。

如果考虑到其“安喜县尉”之职,还曾因“门第不显、而遭督邮沙汰”的悲惨过往(187),可知刘备对东汉朝廷已经彻底绝望。

州郡被诏书,其有军功为长吏者,当沙汰之,(刘)备疑在遣中。–《典略》

门阀既不会接纳刘备,刘备也不会屈身于门阀。因此其放弃经学、转而走上法家道路,谋求攫取最高权力,也就势所必至。

蜀汉宫廷之中的浓郁市井色彩,亦由此而来。与高祖时代的“布衣将相”一脉相承。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嘲谑无度,皆带有放达不羁的寒门气息,同于魏、吴。

结尾借陈寿赞语、收其全篇:

先主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我是胖咪,头条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