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作文楼| 句子| 历史人物| 范文|
W范文网

江左山雨——孙吴中后期的政争与嬗变(九)私相授受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尚书小嘉字文可

两国边境上轰轰烈烈的“淮南二叛”,和孙吴关系并不太大,对绝大多数吴军来说,只是借着这次机会在边境搞了一次军事演习而已。回国之后,反对孙峻的声音也并没有消弭,在孙峻回师的同年,同为孙家宗室的无难督孙仪便组织了一次针对孙峻的谋杀计划。

孙峻虽然也是靠着非正当手段上位,但有着孙权指定辅政大臣之一的身份,在国内勉强还算是镇得住场子,没有被这种想当然的计划推翻。而借此机会,孙鲁班建议以此案为由,清算前太子党丞相朱据的妻子——也就是自己的同胞妹妹孙鲁育。其实,这时的孙鲁育已经改嫁,对朝局构不成半点威胁,然而孙峻对于排除异己的事情向来“从善如流”,立刻照办。这位在现在经常和姐姐并称,记载实际上近乎为零的“孙小虎”,终究因为姐姐的怨恨,没有逃过被清洗抹杀的宿命。至此,太子党除了名义上支持过前太子孙和的滕胤,再也难见到能对局势产生作用的其他人物。

江左山雨——孙吴中后期的政争与嬗变(九)私相授受

[1]光荣《三国志13》的孙鲁育形象

更让吴国人在意的,是借由这次机会归附的魏将文钦。史载,文钦为人粗豪无礼,在魏国只有毌丘俭愿意与他相处,即使到了吴国,他也不愿屈居人下,不改之前作风。对于吴人来讲,文钦一介降将还如此嚣张,自然很不受他人待见,但孙峻却觉得文钦直来直去的武人脾气和他很是臭味相投,到吴国不久就混成了他的亲信。

在吴国的仕途如此顺利,文钦自己也觉得很是惊喜。为了报答孙峻的“厚爱”并向司马家复仇,文钦以魏国高级降将的身份,天天变着法子劝说孙峻伐魏。时间久了,进入事业瓶颈期,开始做不成事的孙峻也觉得伐魏很有必要,动起了这个念头,想要借此机会建立威望,做点成绩出来给朝野看。

江左山雨——孙吴中后期的政争与嬗变(九)私相授受

[2]光荣《三国志12》的文钦形象

次年九月,在文钦这个高级带路党的全力支持下,吴国由骠骑将军吕据带队大兴干戈,打算袭击魏国的青徐一带。或许是因为当时政局不稳,孙峻并未亲自带领大军伐魏,只和滕胤作为中央最高长官前往吕据军中饯行。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并没有比诸葛恪家中的飞人秀表演科学多少,据称,孙峻在吕据军中,看见自己人治军严整,心生厌恶,回去就得了急病,梦到诸葛恪向他索命,一下子就一蹶不振。

因为这个动因太过离谱,以《资治通鉴》为首,后续大多数人在复述这段历史时都只说是孙峻害了“暴疾”而已。但是这个恰到好处的时机地点和人物,也实在很难不让人从阴谋论的角度浮想联翩:是孙峻真的突然遇到了暴病,还是因为有人做了手脚,想尽快触发吴国政局的下一轮洗牌?

无论如何,孙峻在三十八岁的盛年突然病危已成既定事实,孙峻知道,死在吕据军中是最坏的结果,强行拖着病体离开了军队,并叫来族弟偏将军孙綝来付以后事。

孙綝在此之前名不见经传,这个时候年仅二十五岁,大概只是凭着皇室血统混事的一个纨绔子弟,听孙峻突然要让自己接班,很可能也被吓得战战兢兢。一个靠着关系走后门,干了几年中层干部的毛头小子,突然被董事长叫到办公室说要让他接班,怎么能不莫名其妙?

然而,孙峻却表示我意已决,非你不可。其实,虽然都姓孙,但是孙綝从来没跟他办过什么大事,一来缺乏斗争经验,二来没有绑在贼船一起吃过饭,个人角度上的利益并不高度重合,一旦掌握大权,他再选择的立场很有可能并不和他完全一致。把权力交给其他人不放心,难道传给孙綝这小子就能放心吗?

因此,孙峻叫来孙綝也并不是深思熟虑以后的最优解。选择孙綝接班,恐怕还是病危太过突然,时候久了又怕夜长梦多,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在离得近的宗室里,选择一个起码看上去有潜力能斗赢滕胤、吕据的角色。

至于孙綝上位以后能不能坐稳,这样的选择于国于民如何,那大概都是其次或者再次,作为孙家宗室权臣立场来讲,不让已经到手的宗室专政局面消失,才是最为紧要的任务。

电视剧《虎啸龙吟》里的燕王曹宇得知曹叡要让异姓大臣司马懿辅政,情急之下向神志不清的皇帝说道:“胳膊肘断了也不能往外拐,就是烂,也要烂在咱们曹家的锅里!”实际上,这句台词话粗理不粗,道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宗室权臣的心声。哪怕到了孙綝手里再发生裂变,只要他能够在上位时期斗赢拦路的异姓政敌,那么笑到最后的就还依旧是孙家人。“八王之乱”初期的贾后,就正是利用楚王司马玮这种“舍我其谁”的心态挑起争端火中取栗,渔翁得利在第一局胜出,短暂地收获了大权。

江左山雨——孙吴中后期的政争与嬗变(九)私相授受

影视剧《虎啸龙吟》剧照

将手头目前能给的权限尽可能交给了孙綝以后,孙峻也去找孙权汇报工作了。纵观孙峻短暂的政坛活跃历程,客观来讲,作为孙权身后辅政大臣里的宗室监督代表,孙峻确实解决掉了日渐骄恣的诸葛恪,履行了他的职责。然而,其后的吴国在孙家宗室手中,权臣专擅现象变本加厉,实际上对皇帝来说是换汤不换药的形势。孙权费心改立的宝贝儿子孙亮,仍然只能被关在笼中。

听到了这种突发事件,滕胤和吕据自然跳出来反对。孙峻掌权好歹也是有着辅政大臣的身份,再加上皇帝支持我们也就忍了,可大家当时一起受先帝托孤,这个时候无视我们私自把权力交给一个毛头小子,岂不是在无视政治规则来乱搞?

对于这样的结果,滕胤、吕据当然不会容忍。吕据立刻号召诸将联名推举滕胤为丞相,滕胤问讯立刻响应,孙綝还没坐上椅子,立刻就面临了两个威望、影响力上都望尘莫及的大臣联手发难。

然而孙綝也有一个他们没有的杀手锏,那就是孙峻托付给他的权臣额外权限:草诏。孙綝利用可以发表具有法律效应公文的权力,让从兄孙宪占据江都抵御吕据本来打算伐魏的大军,并让几个可能就在吕据军中的将领:文钦、唐咨、刘纂(顺带一提,刘纂擅长书法,原配夫人是孙权的二女儿,后来不久丧偶,孙小虎丧夫改嫁的对象也是这位刘纂)奉命捉拿叛贼吕据。

从人选上来看,文钦、唐咨是只能依附现任掌权者的魏国降将,刘纂还在不久前还失去了牵涉政治事件的妻子,这些人立场飘忽未必靠得住,其实并不足以挡住大军发难的步伐。孙綝知道,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政治中枢的滕胤。虽然滕胤和吕据共受托孤,但可以成为辅政大臣,有着朝野影响力的只有滕胤一人,只要针对滕胤发动擒王袭击,那么吕据的势力自然就会土崩瓦解。

在这个指导思想之下,孙綝立刻给滕胤下达诏书让他接任不久前刚刚去世的吕岱前往武昌,又让侍中华融、中书丞丁晏两个职位不算低的官员作为使者前去劝说滕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滕胤看见二人携诏前来催促自己离开中央,当场抗命,叫来自己还能调度的将军痛诉孙綝作乱,并且反过来迫使派过来的两个官员写信威胁孙綝。

然而,孙綝肯派他们两个过来,就一定对此有所准备,知道自己派过去的人成了肉票丝毫不慌,反过来向滕胤附近的将领许诺封赏,再次下诏鼓励他们围攻滕胤。

这一下,双方试图谈判解决的面子工程分别都被打破,直接进入了图穷匕见的阶段。滕胤试图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逼迫孙綝派来的华、丁二人再次矫诏,允许他动用建业禁军反抗,可这二人不知是被孙綝握住了什么把柄,还是死也不敢搞这种政治风投,居然宁死不屈,为孙綝做了烈士。

这一下,滕胤能动用的武力资源变得极少,他也知道,自己是这场政变中的核心所在,孙綝必定会全力解决掉自己来平息风波。但即使正面冲突毫无胜算,滕胤也还有一张底牌,那就是正在赶来的吕据大军。只要坚持到吕据来援,就还有里应外合和孙綝一争的资本。

人心浮动之下,也有人劝滕胤干脆带兵外出,亲自做广告来争取支持,或者干脆到宫城劫持皇帝。然而滕胤不是孙峻、孙綝,不会带着本就捉襟见肘的武装力量逼宫,把自己的人设和节操踩成稀碎。亲自出马号召将士的计划不仅超前,也未必可行,建业的军兵已经被孙綝许诺封赏,又听到了孙綝草拟的官方文书,会临阵倒戈的可能性其实不大。现在的形势敌众我寡,滕胤深深觉得,不能再发生什么意外提前自杀。

既然打定了主意,滕胤就干脆故作轻松,安抚众心。滕胤的手下都知道自己正在被孙綝指使的军队威胁,每个人都慌得要命,然而,滕胤自己却谈笑自若,看见左右有人面如土色,就笑着跟他说:“吕将军的军队马上就来了,我都不怕你怕什么?”

江左山雨——孙吴中后期的政争与嬗变(九)私相授受

[4]光荣《三国志13》中滕胤形象,然而据史料载,滕胤是皮肤白皙而仪表堂堂之人

滕胤的部曲和下属见长官如此淡定,也就信了吕据马上要来的说法,没一个人想要叛变逃跑。然而滕胤却没等来吕据,反倒等来了孙綝。一夜之后,孙綝赶到建业,调动手头所有可以调动的资源强攻滕胤官署。滕胤召集来的士兵这才知道上了大当,登时作鸟兽散,剩下忠心的士兵根本抵挡不住孙綝手下的兵将,连同滕胤本人都死在了孙綝的刀下。杀死滕胤以后,孙綝下令将其夷灭三族(不知道里面是不是也包含嫁过去的孙家公主),这个本受托孤重任,很长时间内代表了朝中清流势力的吴国重臣,至此彻底覆灭。

吕据部听说滕胤被杀,失去了拥戴对象登时群龙无首,文钦、唐咨等人知道斗争决出胜负,也带领部众步步紧逼,这个因为种种原因姗姗来迟的大将,彻底变得四面楚歌。得知计划失败,吕据自己也相当愤懑,本来只打算带兵伐魏,在完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了这么一连串的大事,可是如果不奋起反抗,难道要居于孙綝这个无名小辈之下不成?最终,孙家亲信将领出身的吕据不愿降魏,干脆在军中自杀。至此,硕果仅存的两员托孤大臣被一网打尽,再也没有人敢阻拦孙綝上位。

关于这起武力政变事件,裴松之在《三国志》注解中写下了这样的评语:孙綝虽然肆虐,但是和滕胤并没有过节,滕胤暂且顺应孙綝的意图就可以立刻转危为安,非要这样犯机触害,自取灭亡,实在是可悲!

毫无疑问,这种分析结论有些过于想当然了。实际上,吕据的拥戴远在滕胤自己做出反应之前,也可以说,滕胤本人毫不知情,就在吕据策划下被“加身”袍服推了上去。从结果来说,滕胤出奔武昌不失为一根救命稻草,只是这样一来,痛快卖掉吕据,并且屈于小辈威胁,放弃中央权力的滕胤,也很难保证赖以立足的声望资本不被折损,推翻孙綝的希望,或许会比趁乱赌一把更加渺茫。

越过吕据和滕胤,孙綝如愿继承了族兄的宗室专政地位,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孙吴朝堂之内的势力政局并没有因为反对派的相继身死变得平稳,皇帝孙亮也接近可以亲政的年龄,期待着自己作为一股政治势力亲自下场。吴国境内,更加残酷的下半场政治斗兽才刚刚开始。

  • 其他历史故事
  • 推荐栏目:诗歌发朋友圈句子其他范文(可搜索)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