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作文楼| 句子| 历史人物| 范文|
W范文网

周子清(戏曲表演家) 简历 - 名人简历 - 戏剧

周子清

周子清(戏曲表演家)

周子清,1966年3月3日,周子清出生在浦江县西南部,周子清兄弟姐妹有6个,八口人都挤在一间破旧的老房子里。前门对着小黄山,后门就是后山。


人生三个阶段

与“梅”结缘

“那时候家里穷啊,连酱油都不能经常吃到。有一次我摸黑到灶台找到一瓶,以为是酱油,倒在碗里下饭吃,没想到是菜油,倒掉又可惜,就这么整碗饭生生咽下去了!”即便是说起童年的苦日子,周子清还是一副洋洋自得的表情,“小时候看母亲烧青菜,刚放了点油,听到吱的一声,青菜下锅了,那个香啊,如今难忘。”

让周子清难忘的还有门前的一棵梅树,特别是梅花在风雪飘来时落下几片粉红色的花瓣的情景,让他知道什么叫“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香满乾坤”。他半开玩笑地说:“我这辈子和梅花结了缘,首先我母亲名字里有个'梅'字;我所在的金华艺校的校训正是'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又是一种巧合;和我在《断桥》中同台演出的陈美兰(饰小青)、张建敏(饰白娘子)先后获得了'梅花奖',人们都笑我是'梅花桩'呢。”

初出茅庐

周子清的父亲是一位走街串巷的篾匠,虽然大字不识,却对"三十六本乱弹,七十六本徽戏"如数家珍,堪称婺剧"超级戏迷"。父亲的手很巧,经常在家门口拉用蛇皮和毛竹管子自制的胡琴自娱自乐,文戏、武戏、家戏(家庭生活戏)、国戏(三国戏)都能唱上几段。

在父亲的影响下,周子清11岁的时候就能拉二胡了,而且显现出不凡的音乐天赋。周子清回忆道:"小时候看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我发现村里的人看得哭声一片,很惊讶,但美妙委婉的主题曲旋律我已暗记在心,回到家就用二胡拉给妈妈听,妈妈也是热泪盈眶。我当时懵懵懂懂,音乐竟然有这么一股力量啊!"

1977年,他被一位酷爱音乐的老师周文汇选中转学到了当时的花桥公社少体班,一边练体育,一边学音乐。那时"文革"刚刚结束,在学校组织的暑期宣传队的巡回演出中,周子清有板有眼地演了他戏曲人生中第一个角色赵简子,那是课本剧《东郭先生和狼》中的晋国大夫,当他扯着童嗓高声唱着这句老师用西皮曲调谱曲的歌词:"翻山越岭打豺狼……"台下的农民都拍手叫好,周子清觉得很满足。

周子清

从此,周子清有意识地减少体育训练时间,而专心跟班主任周文汇练习音阶和音区,电影《闪闪的红星》有一首主题歌叫《映山红》,原唱是著名女高音邓玉华,而年仅12岁的周子清和着老师的脚风琴竟然也唱到了最后的高音部分,老师激动地说:"孩子,你将来会出山的!"

命运转折

少年子清除了迷恋音乐还酷爱写作,他的语文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作文得过全校竞赛第二。但他偏科严重,初中转了两个学校,成绩不升反降。

此时的周子清已经显露“戏胚”底色,经常跑到浦江城北婺剧团看人家排演,家人也支持他走文艺之路。"我们家有兄弟5个,回想起来这可能是我仅有的出路。"谈到走上婺剧的专业道路,周子清非常动情。"幸运的是,我还在花桥中学念初二那年,姐夫石继炉在浦江县城四牌楼的一根路灯杆上看到了一张告示,上面写着'金华地区婺剧培训班招生'字样。他带我去浦江文化馆参加初试,唱了段西皮导板、模仿了两个动作就算过了。回到家我很紧张,毕竟整个金华地区有上千人报名初试,而最终只招了大班和小班共40人,不行的半年后还要被送回家,后来拿到了到金华复试的通知书,才算放下心来。"

四个成功因素

苦练唱念做打

1981年4月周子清如愿以偿进入浙江艺术学校婺剧分校学习。十六七岁的时候正值男孩的变声期,忽然有一天,任凭周子清怎么努力都发不出高音了。他害怕了,赶紧写信向仅有的姐姐周秋英求助。

姐姐赶到金华,打听到上海有一位音乐老师会用一种奇特的方法来训练变声期的嗓音,于是她买了只火腿带周子清赴上海拜访这位老师。几天后,周子清学会了这种像练"蛤蟆功"一样的咽音练声法,这让他受益匪浅。周子清自豪地说:"如今我从事教育工作,经常要面对许多学生讲话,但我一点都不会感到吃力,就是因为我有一套嗓音治疗和康复的诀窍。"

但他的婺剧道路还是一波三折,从1981年11月参加浙江省第一届小百花会演扮演《三请梨花》中的老参军,到1985年4月学成毕业分配到浙江婺剧团,周子清还是一个只有两三句台词的"龙套",甚至在演出人员中把他的名字都印成了"周志涛"。

但就是跑龙套,周子清也一遍遍揣摩角色性格,排演得不亦乐乎。他牢记婺剧团老书记严宗河教他的一句诗词,那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周子清一边到处购买借阅大量的书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一边苦练"唱念做打"的婺剧表演基本功。

断臂只为演戏

1982年,17岁的周子清在金华市区杨思岭的学校练功时不慎将右手前臂摔断了,手腕下垂,无法伸直,老师同学赶紧把他送到中心医院。拍片检查两根肱骨上段骨折了。按照医生的指导,两名同学分别握住周子清的右手臂上端及肘部,轻力拔伸,医生则双手握住骨折部进行复位。

"当时我痛得牙关紧咬,医生则劝我张开嘴巴,放松些会不痛点。"周子清扬起手臂向记者模仿当时的动作。"没想到,10天后去复查,我发现手臂有一点弯曲,医生认为75%已经复位了,而肱骨干骨折本来就不强求完全复位,轻度的重叠移位和成角畸形是不会影响上肢功能的。"

周子清当时的念头就是不能影响到造型的美观,不能一辈子跑龙套。他问医生:"如果要达到原来样子,需要怎么做?"医生回答:"重新接,可以达到90%复位。"周子清听了二话没说,举起刚拆了杉树板固定的右臂往台桌上猛然用力一敲,扶着下垂的右手,忍着剧痛说:"又断了,你重新接吧。"医生惊呆了,他又和助手将周子清的手重新接了一遍,这次终于接对了。

终成大器

对周子清的舞台人生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婺剧一代名伶郑兰香,正是她的鼓励让周子清有了上台当主角的机会。这一次上台让周子清一炮走红,第一次参加浙江省戏剧节的他就背了个"青年演员一等奖"回家。

那是1985年下半年,他在浙江婺剧团已经演了半年多的"虾兵蟹将",主角的梦似乎离他很远。团长郑兰香看中了周子清,她有意培养这位老实练功、话语不多的"龙套",就让他分演《白蛇前传》许仙一角的第6组,也就是最后一位替补。因为这个角色不但是主角,而且能到省里参加第二届全省戏剧节,周子清兴奋极了,向师兄和前辈苦学许仙的"十三跌",达到了学精学绝的地步。

这时,周子清的机会又来了---饰演许仙的前三组候选人有的因为"白娘子"生小孩,有的因为"小青"生病,有的因为"许仙"受伤,把机会留给他所在的第6组。郑兰香问周子清:"你行不行?"周子清心想好不容易机会来了,就看你能不能成了,天天起早摸黑地苦练。

然而到了9月10日,周子清在参加市里教师节一次演出时"抢背"意外受伤,他坚持到演出结束才到医院,这次是锁骨骨折,此时距离10月12日的浙江省文化厅审查节目期不到一个月了。而中医院的医生则提醒他"伤筋动骨一百天",至少要休息三个月才能做动作。但他咬咬牙,仍然坚持练腿功,稍微能动又开始奔跑跳跃。在11月参加戏剧节时,他奇迹般地出如今舞台上,并和搭档张建敏、陈美兰、赵姝姝(饰前半场文戏中的许仙)等人脱颖而出,4人分别获得了"青年演员一等奖"、"浙江省艺术明星奖"、"浙江省新花奖"等。南京一位戏迷在网上这样评价周子清:"周子清的许仙我个人觉得是一个顶峰,后人很难超过他。"

此后,周子清又凭借《徐策跑城》中的徐策、《百寿图》中的郭子仪、《江南第一家》的朱元璋、《画龙点睛》中的李世民、《红灯记》的李玉和、《黄大仙》中的黄初平、《薛刚反唐》中的薛猛等30多位古今人物在我国戏曲界崭露头角。从事婺剧表演艺术的26年间,周子清不断改良和升华自己的唱腔和风格,他的婺剧表演艺术之路越走越宽。

多才多艺

在周子清眼里,家乡是个有声有色的好地方,梅花的粉色、百合花的白、映山红的红、紫藤花的紫,山谷间的风声、潺潺的溪流声、夏天的蛙声、村民的山歌,让他在有声有色中度过了童年。

他说,每到傍晚,母亲做好了饭菜,总是让小子清去叫在山那头砍柴、种地的父亲回家吃饭。小子清就会扯开喉咙呼唤---"爸爸哎,回来吃饭喔!"小伙伴们在山里打柴,怕迷路,隔段时间就高喊几声"喂,侬在哪里呀?"采访中,周子清不止一次地向记者描绘他老家是在"前面是山,后面是山,中间是片大溪滩"的深山里。

因为对家乡的眷恋,周子清在2001年7月调任金华市群艺馆曲艺干部后开始潜心创作,改编并演唱老家的花溪山歌和金华山歌,2004年6月他应邀到央视用纯正的金华话演唱了几首山歌,其中《金华是个好地方》深受各界好评:"金华是个好地方,青山青来流水长。青山青来人更亲,流水长来情更长。"

回想老家的一草一木,周子清觉得那是充满诗意的山山水水。于是,他在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又多了一样爱好---写诗。日前,这本《花溪寻梦》已经出版。正如《美术报》社长、《文化交流》杂志总编辑傅通先介绍的:"仔细读完他入集的近200首诗,我再次感到惊奇。其中多数诗篇并非泛泛之作,而是思想活跃、感情真挚、不拘程式、词藻丰美的作品,虽然难有历代诗豪词杰那样的传世名篇,却无令人生厌的文侩酸儒之类的卑微卖弄。"浙江尖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厉自强认识周子清20年了,他告诉记者,之前想不到周子清会作诗,更想不到的是诗也和他的人一样,真诚而多情。

而周子清的多才多艺使他总能成为朋友聚会的中心,他擅长模仿和即兴小品的天赋、情不自禁的弹奏和哼唱都让座上宾客如痴如醉。他的戏剧人物写意画配上一段有趣的禅味十足的书法,更是自成一体。

  • 更多历史人物
  • 推荐栏目:诗歌发朋友圈句子其他范文(可搜索)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