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古诗大全| 教学资源| 作文| 扒知识| 扒知识繁体

當前位置:首页 > 美食佳飲

如何做蛋撻簡單的做法

Q1:蛋撻用烤箱最簡單的做法

恩自己看,講的很仔細:

WWw.bAZ%HisHi.CoM

Q2:家里簡單做蛋撻的做法步驟圖,怎麼做好吃

家里簡單做蛋撻的做法

將糖與牛奶混合後隔水加熱,把糖完全融化。

將全蛋和蛋黃打散攪勻,分兩次加入牛奶,奶油,混合。

用篩子過濾混合的液體,倒入蛋撻皮內七分滿。

烤箱預熱200—300度,上下火,中層,烤20分鍾左右。

小貼士

1.一定要過篩,蛋撻口感才好!
2.那個烤箱溫度不同,烤制時注意觀察,蛋撻皮顏色變深,蛋液咕嘟咕嘟冒泡就好了。

Q3:最簡單的蛋撻的做法

蛋撻,是歐洲傳來的產品,英國人稱之為“custard tart”,一直是歐洲普遍的家庭甜品之一,custard是雞蛋、奶及糖混合制成的軟凍,我們稱之為“蛋”,tart則取其音叫“撻”。與鳳梨油、雞尾包等是香港茶餐廳的小吃,每天定時出爐,香港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非常愛吃。蛋撻還有另一個遠房親戚,就是在澳門流行的葡撻,也就是在原先蛋撻面層塗加一層焦糖,多了焦糖的香脆,另有滋味。
蛋撻,英文叫custard tart,custard是一種用牛奶雞蛋和糖做成的凍,中國人稱其為蛋,tart則取其音。所以往往誤寫做“塔”。
這種蛋撻早在中世紀就出現了,不過看上去跟現在的蛋撻會很不一樣。按照現在的做法,皮會很軟;中世紀做蛋撻是既沒有蛋撻模又沒有齒輪切割器,蛋撻皮要用手捏起來,所以蛋撻皮發得很硬,吃中世紀的蛋撻其實是在吃蛋汁而不是吃皮。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做蛋撻皮要放不少糖,中世紀糖很貴,所以有糖也只是加到蛋汁里,至於外面的殼則給窮人和乞丐吃或者扔掉。
中國人知道蛋撻這個東西是在香港被割讓後,英國人的蛋撻傳到了香港,香港人便開始仿制,甚至比英國人做得更好。蛋撻店除了蛋撻外還賣另外兩樣東西:奶茶和咖啡。那時候的蛋撻要比現在的蛋撻大兩三倍,甚至有一段時間,一個大蛋撻一杯咖啡或奶茶成了香港人標准早餐。六十年代香港逐漸富裕起來,香港人開始在蛋撻里加燕窩鮑魚之類,“大補”;但過了幾年這種蛋撻又沒有了。有人說蛋撻可以反映香港的經濟。按照英國傳統做法,蛋撻皮和蛋汁里都要加肉蔻,但香港人似乎不大喜歡吃這種有點辛辣味的蛋撻,所以現在香港茶樓里蛋撻都比較清淡。
蛋撻皮有兩種:一種是酥皮,英文叫puff pastry,是一種一咬下去面渣四濺的蛋撻皮;另外一種便是牛油皮(也叫餅皮),英文叫short crust pastry,要加很多黃油(即牛油),因此有一種曲奇的味道。一開始在香港只有酥皮,後來泰昌餅店(一家香港很有名的蛋撻店)用曲奇面團做蛋撻皮,大成功。現在香港做蛋撻做得好的,一家就是泰昌餅店,一家是檀島冰室。泰昌主要做牛油皮,而檀島主要做酥皮。香港最後一任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特別青睞泰昌蛋撻,所以泰昌蛋撻又被叫做肥彭蛋撻。檀島蛋撻皮有水皮和油皮之分:水皮以雞蛋為主,油皮則以牛油和豬油為主,蛋撻皮用兩層水皮包一層油皮呈一塊三明治,這樣烘焙起來更有層次。水皮油皮是香港人發明的。香港人做蛋撻還有另外一個特點是只用中國蛋不用美國蛋,他們認為美國蛋沒有中國蛋蛋味濃。
做法如下:
1、 材料:
A.塔皮材料:
低筋面粉270克,高筋面粉30克,酥油45克,片狀馬琪琳(包入用,就是植物黃油)250克,水150克左右(根據面團的軟硬程度逐漸添加,不要一下子都倒進去)。
B.蛋塔水材料:
鮮奶油210克,牛奶165克,低筋面粉15克,細砂糖63克,蛋黃4個,煉乳15克(可根據口味決定放還是不放。放了煉乳之後,蛋塔水的奶味會更香濃。)
2、高粉和低粉、酥油、水混合,拌成面團。水不要一下子全倒進去,要逐漸添加,並用水調節面團的軟硬程度,揉至面團表面光滑均勻即可。用保鮮膜包起面團,松弛20分鍾。
3、將片狀馬琪琳用塑料膜包嚴,用走棰(French Pin)敲打,把馬琪琳打薄一點。這樣馬琪琳就有了良好的延展性。不要把塑料膜打開,用壓面棍把馬琪琳擀薄。擀薄後的馬琪琳軟硬程度應該和面團硬度基本一致。取出馬琪琳待用。
4、用走棰敲打。
5、擀薄的馬琪琳。
6、案板上施薄粉,將松弛好的面團用壓面棍擀成長方形。擀的時候四個角向外擀,這樣容易把形狀擀得比較均勻。擀好的面片,其寬度應與馬琪琳的寬度一致,長度是馬琪琳長度的三倍。
7、把馬琪琳放在面片中間。
8、將兩側的面片折過來包住馬琪琳。然後將一端捏死。
9、從捏死的這一端用手掌由上至下按壓面片。按壓到下面的一頭時,將這一頭也捏死。將面片擀長,象疊被子那樣四折,用壓面棍輕輕敲打面片表面,再擀長。這是第一次四折。
10、將四折好的面片開口朝外(如上圖的方向),再次用壓面棍輕輕敲打面片表面,擀開成長方形,然後再次四折。這是第二次四折。四折之後,用保鮮膜把面片包嚴,松弛20分鍾。
11、把三折好的面片再擀開,擀成厚度為0.6CM、寬度為20CM、長度為35-40CM的面片。用壁紙刀切掉多余的邊緣進行整型。
12、將面片從較長的這一邊開始卷起來。
13、將卷好的面卷包上保鮮膜,放在冰箱里冷蔵30分鍾,進行松弛。
14、松弛好的面卷用刀切成厚度1CM左右的片。
15、放在面粉中沾一下,然後沾有面粉的一面朝上,放在未塗油的塔模里。用兩個大拇指將其捏成塔模形狀。
16、裝模。
17、蛋塔水的做法:1.將鮮奶油、牛奶和煉乳、砂糖放在小鍋里,用小火加熱,邊加熱邊攪拌,至砂糖溶化時離火,略放涼;然後加入蛋黃,攪拌均勻。
18.烤制

Q4:蛋撻皮的簡單做法怎麼做?

材料:低精粉135克、高精粉15克、黃油20克、馬琪琳100克、水75克、牛奶130克、低粉10克、蛋黃兩粒、糖20克、煉乳一勺
做法:
1.把撻皮原料(除馬琪琳)混合和面至光滑保鮮膜包好醒面40分鍾。 這期間把馬琪琳趕薄待用。
2.將面趕薄至馬琪琳三倍大小,將馬琪琳放到面片上。
3.然後疊成趕薄再疊被子狀。保鮮膜包好放入冰箱醒面30分鍾。 取出面再反復疊被子3次,趕薄卷成擀面棍狀,切小圓狀壓平放入蛋撻模具中。待用。
4.將撻水原料放一起打勻過篩即可。
5.將撻水放入撻窩6—7成滿。 放入預熱160度烤箱下火中層25分鍾之後180度上火10分鍾即可。
6.放入預熱160度烤箱下火中層25分鍾之後180度上火10分鍾即可。

Q5:蛋撻水的做法簡單一點

我就沒有放黃油,最簡單的方法,三分之二袋左右的牛奶(牛奶就那種純牛奶就行),三個雞蛋黃,放小半勺左右的淀粉,糖適量(根據你的需要放糖,想吃甜點的就多放,如果想少攝入糖分就少放點),攪拌均勻即可,我親自試驗過,味道很好的,和菜市場上買的蛋撻芯味道沒什麼兩樣,只是我的撻皮沒有做的很成功

猜你喜歡

更多